APP下载

北宋时期白洋淀区域屯田的兴衰

2022-11-01马超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4期
关键词:白洋淀河北

马超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1 白洋淀区域自然、历史概况

白洋淀地处太行山东麓的冀中平原中部,由大清河水系的多条河流汇集而成。白洋淀之名首次出现于北宋,时称“白羊淀”。从学术研究角度,白洋淀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概念。宏观指全更新世的巨型湖沼,称“古白洋淀”;中观指众多淀泊组成的白洋淀湖群;微观指白洋淀湖群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淀——白洋淀。目前雄安新区范围内的白洋淀是中观概念的白洋淀湖群,由白洋淀、烧车淀等大小不等的近150个淀泊和3000多条沟壕构成,大致范围西至徐水、清苑,东至任丘、雄县,总面积300余平方千米。

白洋淀所处的华北平原属新华夏构造体系中的华北断陷区,是古雍奴薮的遗迹,“亘霸、文、东、武、静、文、大七州县境”,很早就出现在《水经注》等史书中。考古工作成果进一步证实,白洋淀历史文化传承有序,最早可追溯至距今约1万年的徐水南庄头遗址,并发现了北福地、仰韶、龙山等时期连续的考古学文化遗址,代表了本地区新石器时期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夏、商、周时期,白洋淀位于中原王朝与北方戎狄之间,是中原王朝的北境,这一时期中原王朝着力对白洋淀地区进行有效管理,逐渐成为北方边防屏障。战国时期处于燕国南境,燕昭王沿白洋淀的北岸筑五百里的燕长城,阻止淀水北泛,奠定了白洋淀从古至今的北界,此时的白洋淀文化,既包含中原诸侯国同质文化,同时也夹杂北方戎狄文化因素,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燕文化。秦至隋唐,白洋淀文化延续的传统特征依然存在,既有中原王朝一统文化的鲜明共性,又包含北方地域文化的特性,形成了独特的北方平原水域文化。

《新唐书》记载:“开元十三年,更有九十九淀。”这说明此时白洋淀的淀泊规模已经很大了。但此时的白洋淀仍为天然的、未经人工大规模治理的原始面貌,大规模开发治理始于北宋。北宋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建设塘泺工程和兴建屯田,白洋淀能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湖泊,与北宋的大规模开发密不可分,故称“东西二淀为宋何承矩塘泺之遗”。元、明、清定都北京,白洋淀地区纳入京畿范围,白洋淀地区文化展现京郊文化特征。明末清初,白洋淀周边大筑堤防,顺治时“堤堰蜿蜒可数百里或数十里”,康熙、乾隆皇帝来白洋淀游春水围四十余次,并建造端村、郭里口、圈头、赵北口四座行宫。

2 河北地区屯田的兴建

白洋淀区域在北宋时期属河北路,是北宋与辽国对峙的前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河北沿边兴修塘泺屯田,目的是“保庇边民,伸其耕植”。白洋淀区域的农业开发最早可追溯至唐代,“武德五年分鄚置。有通利渠,开元四年,令鱼思贤开,以泄陂淀,自县南五里至城西北入滱,得地二百余顷”。屯田是带有军事功能的农业生产活动,“有地利则开屯田、营田,以省馈馕”。北宋时期在白洋淀区域大兴屯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军事因素。契丹善于骑射,河北路地势平坦,极利辽骑机动。基于北宋在此区域建设的大面积塘泺,屯田大部分为种植水稻的水田,塘泺和水田交错形成密集的水网,起到了阻碍辽骑快速机动、巩固边防的作用。“静戎、顺安、威虏军界皆置方田,凿河以遏胡骑。今保州、广信、安肃军境皆可设置,与竦前言陷马坑类,极边赖之,与塘水共为利也。”由此可见,屯田也是构成北宋“水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经济因素。河北路处在宋辽对峙的边防前沿,战争对河北地区农业生产破坏严重,同时大面积的塘泺和牧监用地、严重的河患导致大面积土地无法耕种。另一方面,沿边驻军人数较多,军粮需求量大。“河朔连岁绎骚,耕织失业,州县多闲田,而缘边益增戍兵。”如果利用军队蓄水屯田,开垦荒地的同时可提供军粮,可以说河北路的农业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边防农业。

三是自然条件因素。屯田发展建立在塘泺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大面积的塘泊可为水稻种植提供稳定的水源,水田与陆田相比,生产更加稳定。“陆田命悬于天,人力虽修,苟水旱不时,则一年之功弃矣。水田之制由人力,人力苟修,则地理可尽。且虫灾之害亦少于陆田,水田既修,其利兼倍。”

北宋最早明确提出兴河北屯田的是时任沧州节度副使的何承矩:“俟期岁间,关南诸泊悉壅阗,即播为稻田……春夏课农,秋冬习武,休息民力,以助国经。如此数年,将见彼弱我强,彼劳我逸,此御边之要策也。”按照何承矩的构想,利用天然水域,开垦稻田,戍守将士春夏从事农业生产,秋冬进行军事训练,屯田产出军粮可以减轻国家和民众的负担。河北沿边安抚都监王临也认为:“保州塘泺以西可筑堤植木,凡十九里。堤内可引水处即种稻,水不及处并为方田。又因出土作沟,以限戎马。”

端拱二年(989),太宗皇帝“以左谏议大夫陈恕为河北东路招置营田使,魏羽为副使;右谏议大夫樊知古为河北西路招置营田使,索湘为副使,欲大兴营田。”但陈恕密奏:“戍卒皆墯游,仰食县官,一旦使冬被甲兵,春执耒耜,恐变生不测。”皇帝只下令陈恕、樊知古修葺营堡,营田之事暂时搁置。

淳化四年(993),“河北频年霖雨水潦,河流湍溢,坏城垒民舍,处处蓄为陂塘,妨民种艺”。何承矩请因其势“请于顺安寨西引易河筑堤为屯田”。黄懋亦上奏“今河北州军多陂塘,引水溉田,省功易就,三五年间,公私必大获其利”。宋太宗遂依所请,令“何承矩为河北屯田制置使,自保州西合鸡距泉、尚泉为稻田、方田,衡广十里,其水深五尺至三尺,曰西塘泊,取江南早稻种,之民赖其利,今塘泊已淤”。屯田建设初期遇到各种阻力,一方面是对种稻时节掌握不准,导致第一年屯田没有收获,招致众人非议,直到次年改种早熟稻,将所收稻穗运至宫阙之下,才平息了非议。另一方面,武将认为专事营葺,是向辽国示弱的表现。文献记载:“初年种稻,值霜不成。懋以晚稻九月熟,河北霜早而地气迟,江东早稻七月即熟,取其种课另种之,是岁八月,稻熟。初,承矩建议,沮之者颇众;武臣习攻战,亦耻于营葺。既种稻不成,群议愈甚,事几为罢。至是,承矩载稻穗数车,遣吏送阙下,议者乃息。”

北宋政府专门设置官员管理河北路屯田:“河北屯田司、缘边安抚司皆掌之,而以河北转运使兼都大制置。凡水之浅深,屯田司季申工部。”建设屯田时,“开方田,随田塍四面穿沟渠,纵广一丈,深二丈,鳞次交错,两沟间屈曲为径路,才令通步兵。引漕河、鲍河、徐河、鸡距泉分注沟中,地高则用水车汲引,灌溉甚便”。

3 河北地区屯田的发展和管理

河北路地势总体西高东低,霸州以东已有大片塘泺,可以限制辽军,而雄州以西的保州、定州、威虏军等地仍为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形,塘水未及之处,自保州边吴泊西距长城口,广袤五十里,契丹可以长驱深入,“西望长城口尚有百余里,皆山阜高仰,水不能至。契丹每言,宋人安事塘泺,吾骑驰突,得此路足矣”。为巩固西部边防,北宋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屯田扩张,都是依托塘泺稳定的水源而向西开辟屯田。第一次是咸平五年(1002),“顺安军兵马都监马济,复请自静戎军东,拥鲍河开渠入顺安军,又自顺安军之西引入威虏军,置水陆营田于渠侧。济等言:役成,可以达粮漕,限辽骑”。次年,“知保州赵彬复奏决鸡距泉,自州西至满城县,分徐河水南流注运渠,广置水陆屯田,诏驻泊都监王昭逊共成之,自是定州亦置屯田”,此次是塘泺屯田体系继续向西扩张。经过这两次扩展,河北地区的屯田规模基本稳定,“自顺安以东濒海,东西三百余里,南北五七十里,悉为稻田”。

北宋政府非常重视对河北屯田的管理和维护。“沧州增修西流河堤,引黄河水淤田种稻,增灌塘泊,并深州开引滹沱水淤田,及开回胡卢河,并回滹沱河下尾。……深州静安令任迪,乞俟来年刈麦毕,全放滹沱、胡卢两河,又引永静军双陵口河水,淤溉南北岸田二万七千余顷,河北安抚副使沈披,请治保州东南沿边陆地为水田,皆从之。”屯田采取军事强制管理,服役者为厢兵。但是屯田兵夫有被随意抽调从事其他劳役的情况,为保证屯田兵夫不被随意抽调,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诏保州“专制屯田兵籍”,并规定“自今转运司复敢移易者,以违制论”。次年,宋真宗“诏定保雄莫霸州、顺安平戎信安军长吏,并兼制置屯田事,旧兼使者仍旧”。此次诏令把屯田职责明确为各州军长官,是为防止“澶渊之盟”后相对和平的环境造成屯田事务废弛,所以诏令各州军最高长官直接负责屯田事务。宝元二年(1039),诏令河北路转运使兼任都大制置屯田事务,河北路转运使也有了管理各州军屯田事务的职责,屯田管理的规范和让更多官员参与屯田管理,都促进了屯田的发展。

4 河北地区屯田的衰落

虽然河北路屯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粮食产量低仍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天禧末,河北屯田岁收三万九千四百余石,保州最多,逾其半焉”。保州是河北屯田效果最好的地区,屯田面积约占河北屯田总面积三分之一,产量超过其余州军的总和。“治平三年,河北屯田三百六十七顷,得谷三万五千四百六十八石。”据此可知,河北路屯田亩产仅一石左右,而其中大部分产自保州,说明其他多数州军亩产不足一石,产量较低。而河北军粮支用浩瀚,每月约支五十万石,一年约支七百万石。屯田产出与军粮需求存在巨大差距,可见屯田的主要目的并未达到。“河北屯田之患乎,兵农势难相兼,必至屈抑力田,冬被甲兵,春执耒耜,脱巾在道,枕戈叹息,责以农而不能自给,责以兵而不能御敌,资粮乏绝,变生不测矣。”在这种情况下,屯田制度没有废止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军事作用,“在河北者虽有其实,而岁入无几,利在蓄水以限戎马而已”。另一原因就是屯田带来的丰富水产也使军民获益,“由是自顺安以东濒海,广袤数百里,悉为稻田,而有莞蒲蜃蛤之饶,民赖其利”。不仅百姓获利,甚至驻军也从中受益,“河北缘边州军多差军士采萑蒲,今日纳钱,各为地利钱”。

河北屯田衰落有两个因素:一是景德元年(1004)北宋与辽订立“澶渊之盟”后,边境形势趋于缓和,宋辽关系进入相对和平的稳定期,部分官员对屯田管理重视下降,只关注塘泺建设,“朝廷与北虏通好以来,屯田一司专以内臣参领,边陲无事,唯务增展塘泊以为劳绩,每岁入奏,优得转迁”。二是屯田在农业生产方面收效甚微,熙宁四年(1071),“河北屯田司奏:丰岁屯田,入不偿费。于是诏罢缘边水陆屯田务,募民租佃,收其兵为州厢军”。河北地区屯田改为租佃制,大规模的屯田建设基本结束。同时,屯田兵夫“不暂休息,尤甚辛苦”,在强制劳动下缺乏劳动积极性,生产效率低下。而地方武将不屑经营屯田,管理屯田大多较为松弛。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推行变法,变法的中心之一就是“理财”,着重要解决财政问题,而此时屯田连年亏损,已成为财政的巨大负担,故不久即对河北屯田机构进行调整。“元丰二年,改定州屯田司为水利司,及章惇筑元州亦为屯田务,其后遂罢之,募民租佃役兵各还所隶。”改革管理屯田的机构,将管理屯田和塘泺的机构改为单纯管理塘泺的机构,河北屯田从制度上宣告结束。

5 北宋之后白洋淀的开发利用

河北屯田的自然基础就是北宋塘泺,而塘泺的建设则奠定了白洋淀庞大的规模,白洋淀面积在宋代达到历史最广,并长期稳定。北宋之后塘泺和屯田逐渐荒废,而白洋淀则发生了角色的转变,军事作用消失的同时,具备了漕运、游览等新的功能。由于围湖造田、泥沙淤积等原因,至明清时,白洋淀旱涝灾害频发,清中期开始对白洋淀进行全面治理,雍正派怡亲王总理治水事宜,怡亲王提出“治直隶之水,必自淀使”,根据地形水文条件,建闸开渠,筑堤缕河,营治水田。

经过对白洋淀的全面治理,自然灾害大为减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文人墨客到此游览。虽然北宋何承矩只是假借游览之名到此视察,实为谋划塘泺建设,但也最早反映了白洋淀的游览功能。金代皇帝每年举行秋山春水大典,秋山以备秋猎,春水以行水围,白洋淀春水成为金代捺钵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明昌五年(1194)后,金章宗每岁必至,因其元妃李师儿家在渥城(今河北安新县),故在县城西南隅筑行宫,名建春宫以供驻跸。至清代,皇帝巡幸白洋淀更加频繁,康熙皇帝巡幸白洋淀近四十次,并在此营建行宫。乾隆皇帝“水围”后更是留下诸多赞美白洋淀景色的诗篇,如《鄚州道中》:“天水相与永,金波万顷明。载舟堪独会,鉴物人遥平。”白洋淀在清代时风景秀美,堪称北国江南,皇帝巡幸和文人雅士的游览又为白洋淀增加了人文气息。

除了游览功能,清代京畿之地官民生活日益依赖白洋淀流域的漕运,“河运以济漕”的情况因更为突出。漕粮运至天津北仓后,除输往京师外,部分沿海河—大清河—保定一线疏散。清朝前期,经大清河一线分拨到保定、雄县两处的漕粮每年3100余石,分拨到霸州、固安等地的每年300余石,分拨易州的每年38600余石,霸州原运往京师的部分稻米也经水路解运易州,而每年拨付直隶的涝粮达一百六七十万石。此外,由于河北沿海地带盛产海盐,盐运一向为水上运输大宗,商舟盐楫贸易往来频繁,河北各水系成为商盐水路必经。

6 结语

通过文献记载可以发现,唐宋直至清代,历朝历代对白洋淀区域的开发治理基本集中在三个方面:军事上营建塘泺以巩固边防;经济上兴建屯田以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以改善环境,开发游览和运输功能。历史充分说明,主动改造淀泊从中获益,疏于管理则反受其害,反映了人类活动与白洋淀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因水而建,因文化而建,这里的水就是指白洋淀。基于白洋淀区域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自然环境,建设雄安新区时,要在对白洋淀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进行开发利用,才能造福新区人民,使白洋淀焕发新的生机。

①林则徐.畿辅水利议[M].刻本.清光绪.

②欧阳修.新唐书[M].刻本.清武英殿.

③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4:3263.

④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4:3265.

⑤⑯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4:9328.

⑥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4:2364.

⑦徐宗亮.光绪重修天津府志[M].刻本.1899(清光绪二十五年).

⑧陈宝生.民国满城县志略[M].铅印本.1931(民国二十年).

⑨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4:4264.

⑩庄日荣.乾隆沧州志[M].刊本.1743(清乾隆八年).

⑪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4:2360.

⑫李培祜.光绪保定府志[M].刻本.1886(光绪十二年).

⑬稽璜.钦定续通典[M].武英殿刻本.1783(清乾隆四十八年).

⑭冯惟敏.万历保定府志[M].刻本.1571(明隆庆五年).

⑮沈粹芬.国朝文汇[M].石印本.上海:上海国学扶轮社.1909(清宣统元年).

⑰韩琦.韩魏公集[M].清正谊堂全书本.

⑱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4:4268.

⑲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4:4269.

猜你喜欢

白洋淀河北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雄安两赋
白洋淀深冬挖藕人
王大根
梁丛
孙婷婷
李天锁
The Shortage of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