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博物馆新媒体宣传教育工作的思考
——以山西博物院为例
2022-11-01朱晰
朱晰
(山西博物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博物馆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对人们进行文化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宣传是进行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博物馆要积极应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拓展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从而达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
1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可行性
在信息技术大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新媒体技术能够方便快捷、最大化地获取信息,这会对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新媒体技术因其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将其引入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中,可以有效弥补传统宣传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不仅可以为宣传教育工作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还能够将影响扩大到更多的人群中,提高宣传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博物馆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设立多元化的信息平台,做好对外宣传教育工作,让观众及时了解博物馆的新动态;其所具备的互动性特点还能够将收集到的观众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到博物馆,促进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交流互动,也能够了解观众所需。新时期,博物馆要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潮流,积极转变宣传教育手段,创新宣传教育活动,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为载体达到有针对性和广泛性的宣传教育工作,可以使博物馆收获更多的观众,从而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
2 当前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的窘境
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以博物馆藏品及展览为依托,藏品的意义和价值不只存在其本身,更因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本质是进行信息的有效传播和交流。但是,正是因为藏品的珍贵且具有独特意义和价值,导致相当多的藏品不能向观众直接展示,即使是向观众展示的藏品也只能陈列在玻璃柜中,观众无法仔细观赏品鉴展品的细节,更难以获取藏品背后的深层信息。博物馆在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藏品无法进行全方位展示。只要脱离原生环境,出土的文物就成为孤立的物品,观众在观赏藏品时,即便有文字、图片等信息说明,也无法将藏品出土时的原始环境直观重现。另外,博物馆能够展出的藏品一般都摆放在陈列柜中,观众只能对其外观进行观赏,无法了解它们的全貌和细节之处。
第二,展品信息含量小。博物馆展示藏品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有限的图片和文字进行说明,这就造成无法向人们传递更多的信息。艺术类博物馆通常按时代、创作者、艺术类别等来确定展示主题,而历史类博物馆一般会按不同朝代、不同材料质地和不同出土地域等对藏品进行分类展览,观众可以横向对比却无法纵向延伸,很难将不同展区的藏品与藏品进行关联、分析、归纳。另外,传统博物馆中展览空间一旦落成,其所展示的藏品内容就会比较固定,大量静态文物和文字无法引起人们很高的兴致。
第三,部分博物馆在宣传教育方面重视程度不足,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的博物馆,对现有展品的宣传只是对资料的描述,这种单一形式的展示宣传,缺乏生动和趣味性,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导致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很难开展,这也是对博物馆丰富文化资源的浪费。
第四,观众的体验感和互动性不佳。传统的博物馆展览单向的信息传递使观众处于被动状态,没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感,从而观众的主观能动性无法调动起来,对展品背后蕴含的深层含义更是难以产生共鸣。同时,博物馆宣传人员与观众之间缺少互动,在开展宣传工作时,工作人员往往将资料诵读一遍,观众的参与度低,这种宣传教育形式常使观众感到单调乏味,而且工作人员也很少顾及观众的实际感受,观众在参观活动中取得何种教育效果、有什么疑难问题也不会去主动问询。
第五,博物馆对观众的需求了解不清。宣传教育工作不是针对某一群体,而是在不同对象中开展,但是博物馆在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时,由于不了解当前受众对所展藏品的认知程度,宣传教育的内容和观众想知道、感兴趣的情况有偏差,使得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收效甚微。而且,在展览结束后,观众的评价和意见等信息不能及时反馈给博物馆工作人员,也会影响博物馆以后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3 山西博物院新媒体宣传教育工作的一些探索
3.1 搭建智慧博物馆,进行藏品间的合理串联
山西博物院的藏品数目庞大,每件展品都有其背景资料,另外出于对文物的保护,还有大量的文物藏品不能被展出。如果要更好地开展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就必须将这些能展出和不能展出的文物藏品资料进行全面整合,这样不仅能够为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便利,而且资料科学、系统化的整合可以提高观众的兴趣,便于观众了解文物的发展历程。
新媒体时代下,博物馆要突破观念、技术、场所、展陈能力等限制,构建一个完整的博物馆智能生态系统——智慧博物馆。智慧博物馆是近些年以来在互联网技术、新媒体技术等高端信息化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相比于以往所创建的同样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是基于博物馆核心业务需求的更加智能化的系统组合,它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实体博物馆(博物馆群),甚至是在文物尺度、建筑尺度、遗址尺度、城市尺度和无限尺度等不同尺度范围内,搭建的一个完整的博物馆智能生态系统。智慧博物馆以多模态感知“数据”,运用当前的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能够建立更加全面、深入和泛在的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形成系统化的协同工作方式,从而形成更为深入的智能化博物馆运作体系,是当前很受群众欢迎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博物馆发展模式。
山西博物院智慧博物馆项目于2014年立项,立足于山西博物院藏品资源,利用数字资源和数字化展示手段,形成了覆盖全院数字资源以及业务的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共积累数字资源40T。项目包括数字资源管理平台、文物数字化成果展示平台、文物知识图谱与知识平台等。从时间和空间上打破限制,运用多样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博物馆所有藏品的基本资料和历史故事进行充分整合,为观众提供更多深入了解的机会,让观众对藏品的来龙去脉了然于心。
博物馆在开放展览时,一般是采用图片、文字和展品相结合的形式,这种传统的展出形式能够将展品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但观众通过这种形式获取的信息有很大的局限。因为每个藏品都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时代特征,仅通过展览时给出的信息元素远远无法展现出藏品之外赋予的时代内涵。宣传效果尚且不到位,教育意义更是无从谈起,而虚拟博物馆的构建就可以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博物馆与相关专业公司通过合作,融入最新型网络互动科技,制作出与实际藏品比例相同、逼真的虚拟展品,观众只需通过视频媒介进行播放观看。除此之外,观众还可以借助VR设备进行沉浸式体验,静态视觉的欣赏变为动态多感官的体验,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也加深了观众对展品信息的印象。山西博物院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过多次教育活动,如2017年元旦做了一场“VR体验——青铜器发展之旅”的活动,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探索古代青铜器制作场景复原,同时对山西博物院馆藏精品青铜器进行高精度的三维立体展示,使观众进入虚拟世界,徜徉在“真实”的远古场景,与“历史文物”亲密接触,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极大的现场沉浸感。虚拟博物馆的制作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变得灵活、生动,可以有效地对观众进行文化思想的传递。
3.2 构建网络博物馆,建立双向信息传递渠道
高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互联网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人们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接受教育都与网络息息相关。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博物馆,能够显著提高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开放程度,利用网络来开展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是大势所趋。
开设博物馆官方网站,不仅可以让更多不同群体的人都参与其中,而且为人们更深入了解博物馆藏品提供了十足的便利条件。首先,观众不用排队,只需动动手指,无论是博物馆的整体全景、组织结构,还是馆内所收藏的所有展品都可以360度无死角地近距离欣赏,对于感兴趣的展品,观众也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寻找。其次,官方网站上还可以发布博物馆展览动态,帮助观众了解展览时间、地点以及详情。最后,官方网站上还开设留言板块,加强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互动性,博物馆工作人员可以依据留言及时互动,还可以针对问题帮助观众答疑解惑。在这样的形势下,不仅使人们加深对展品的了解,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也能够有效彰显出来。
山西博物院官网自开馆至今,已改版两次,内设多个栏目,包括“服务”“展览”“藏品”“教育”“研究”“文创”“党建”等,内容涵盖馆内藏品信息、开放信息、公众教育活动等。观众在到馆参观前可以了解参观须知、报名教育活动,离馆后可以查阅相关信息、回顾活动详情。
在当前新媒体时代环境中,微博平台和微信公众号是最为便捷也是受众最多的信息沟通途径之一,逛微博和聊微信也是人们了解大事小情的主要渠道。博物馆建立相关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来进行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也是势在必行。就微博平台来说,不需要相互成为好友,就可以进行信息的传播,微博中发布的信息能够很精准地推送给用户,而这些信息恰巧是用户感兴趣的。正因为微博信息传播便利、传播范围广泛的特点,很多有影响的博物馆都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如故宫博物院、四川博物院、敦煌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
山西博物院官方微博于2010年11月正式开通,并发布第一条关于网站、展览的讯息。截至目前,有粉丝36.8万人。微博内容基本以院内馆藏文物、展览、活动为主,在微博平台开设“文物欣赏”“走进展厅”“活动公告”“新展预告”“新展看看”“文博动态”等话题栏目。微博平台给博物馆创造了与公众及时互动的便利,打破以往一对多的传播方式,实现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网状交互模式。发布形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图文基础上增加直播、短视频、VLOG、长文章、投票、问答等形式,同时也更注重行业矩阵宣传,譬如多家博物馆联合举办活动,或微博平台联合博物馆矩阵宣传等。微博进一步加强与人们的互动交流,使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得以大力开展,同时也是博物馆对社会公众文化形成影响的体现。
微信公众号是与微博平台势均力敌的又一宣传方式,工作人员将需要宣传的展览信息、参观须知、教育活动等内容发布,人们在休闲时刻就可以进行观看、评论、转发等操作,既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又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良传统文化的影响,博物馆也能够通过留言来掌握观众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下一次的宣传教育工作。
山西博物院于2013年4月开通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同年11月8日,升级为服务号,现有粉丝57万余人。为了满足观众对于参观博物馆的需求,并配合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展览和活动,在经过多次实践改版后,在微信号菜单栏设置了“语音导览”“临时展览”“参观服务”三个一级菜单。观众需在参观前通过微信公众号预约门票,方便其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参观。在参观时可以使用语音导览,这是除人工讲解、观众租赁自助导览机之外的第三种获取讲解的方式。在离馆后可以通过360度全景导览、电子书和数字展览应用,随时随地观看展览。
如今,在信息化技术支持下,短视频和网络直播占据了各大平台,而且受到大量群体的青睐。博物馆也要抓住这一机遇,开展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截至2021年10月,山西博物院在官方抖音号内共发布42条短视频,播放量399.6万次。今后将在视频的内容上深挖馆藏文物及展览背后的故事,要制作有教育意义的高质量视频内容。例如,有大量藏品是不能展出的,这些展品是怎样在博物馆保存的?既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又让观众通过短视频了解不同时期出土文物采取的不同保护措施。
网络直播的形式缩短了博物馆与观众、展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地通过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视角来感受展品的魅力。博物馆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观众需求,进行网络直播的专题讲座,针对同一时期或同一类别的藏品开展深入讲解,进一步完善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同时让人们从中感受历史的厚重和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直播时观众随时提问、工作人员随时解答的形式,减少了传统展品介绍环节时的无趣和程序化,这是打破单向信息的传递、实现双向信息沟通的过程。山西博物院2021年在各新媒体平台上完成直播共计40次,抖音平台直播9次,腾讯看点直播15次,微博平台直播16次,合计总观看量284万余人次。其中,为配合“5·18国际博物馆日”进行抖音直播宣传工作,浏览量近27万人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博物馆宣传教育的作用。
3.3 开展其他形式的新媒体宣传教育工作,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新媒体时代博物馆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除了建立官方网站、开通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外,还可以通过广电宣传、数字网络平台等形式来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比如,博物馆和文化宣传部门、广电部门等进行合作,利用其网络平台进行藏品的展播。或者设计和开发与博物馆相关的文创产品,利用文创产品增加不同年龄层对博物馆的关注度等,多元化的宣传教育形式,提高观众对博物馆的认知度,这也是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高的体现。
4 结语
总之,博物馆作为一个地区经济文化的名片,要正视其在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中的优势和影响加强认识,利用互联网优势积极开创新的宣传教育工作模式,不断提高宣传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提高博物馆对人们精神文化领域的影响力,从而达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