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视域下山东省非国有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2022-11-01王焕文
王焕文
(淄博市博物馆,山东 淄博 255037)
近年来,山东省非国有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到2020年底,全省各级各类博物馆已达603家,其中登记备案的非国有博物馆达到361家,建成数量跃居全国各省(市、区)首位。非国有博物馆成为全省博物馆建设体系中的重要补充,在保护传承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取得可喜进步的同时,山东省非国有博物馆在建成之后的运营运行中却遇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困难,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严峻挑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尽快研究、制定对策措施加以解决。
1 非国有博物馆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山东省非国有博物馆建设起步较晚、运行时间短以及数量大、成分复杂等原因,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使非国有博物馆在运行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资金短缺是制约非国有博物馆运行发展的关键“瓶颈”
从投资主体来看,山东省非国有博物馆主要由个人或企业创办,运行经费也由创办者提供。由于创办者前期思想认识准备不足,对博物馆建成后如何运行没有认真考虑。并且,由于他们在办馆前期资金投入较大,有些博物馆甚至是倾其所有才建立起来,基本没有后续资金支持,更没有多余资金投入到博物馆管理运行、藏品征集、展陈提升等工作。这种“重建馆、轻运行”的理念,很难保证博物馆的后期运行和长远健康发展。据调查,全省每年每座非国有博物馆基本运行经费,包括工资、水电费、维护费等大都在七八十万元至一百多万元。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全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了对博物馆的支持力度。2018年,山东省下发文件,确定对符合条件的非国有博物馆给予奖励性补助。青岛、东营、滨州、淄博、潍坊等市也制定了对非国有博物馆的奖励补助办法,基本上每座博物馆验收合格后奖励三五万元或七八万元不等,但这些基本上是杯水车薪,远不能解决博物馆面对的日常庞大开支。由于后期运营所需经费数额巨大,大部分非国有博物馆运行压力大,生存状况令人担忧,部分博物馆处于亏损经营或负债经营的状态。如成立于2014年的青岛东方玉文化博物馆,该博物馆内有藏品820件,其中包括不同地域的玉器材质样品260件,近现代玉器艺术品320件,海外收藏家捐赠玉器240件。由于展示、看管、保存等需要大量资金,而自身又缺乏“造血”功能,致使运行经费严重短缺,博物馆运营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20年6月不得不停业关门。
1.2 专业人才匮乏是阻碍非国有博物馆运行发展的最大问题
非国有博物馆是非营利性的文化服务机构,承担着文物讲解、宣传教育等职责。要履行好这些职责和完成这些任务,需要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但由于体制和历史等原因,全省非国有博物馆从业人员大多都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专业人才严重不足是全省非国有博物馆面临的普遍问题。这方面,以个人自己投资兴建的博物馆最为突出,有的博物馆甚至只有开办者自己一人或者开办者夫妻二人接受过专业培训。从全省层面看,非博物馆人员配备大致在三至四人,部分博物馆甚至采用兼职人员,有的是举办者的亲戚,有的是举办者的企业员工。他们一般都没有专业基础,也无心对相关藏品做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虽然非国有博物馆建设规范中要求每个馆不少于6名专业人员,但全省绝大部分博物馆都达不到这个标准。近年来各地都出台了《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实施办法》,明确非国有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享有同等地位,“鼓励吸引非国有博物馆相关专业人才和专业人员参加专业职务评审”等政策。但由于这些政策没有细则及时跟进,从而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落到实处。虽然个别非国有博物馆也曾高薪聘请过专家和高校毕业生,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都没能留住这些专业人才。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发展,势必会阻碍非国有博物馆整体力量的提升。专职从事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山东省非国有博物馆继续发展甚至向高层次发展的关键问题。据相关部门对非国有博物馆的调查,目前有近30%的非国有博物馆还没有建立起藏品档案。
1.3 展览陈列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非国有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效果
展览陈列是博物馆实现其文化价值和主要功能的基本方式,是博物馆直接服务观众的重要手段。但目前非国有博物馆的展陈水平与国有博物馆相比、与观众的文化期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极大地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效果。究其原因:一是非国有博物馆藏品品类单一,档次低、精品少,没有“明星”文物,对观众来说很难产生较强的吸引力。据山东省文物局发布的《2020年山东省非国有博物馆名录》统计,全省361家非国有博物馆没有一件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总数不到100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四:一是近年来对非国有博物馆没有组织文物级别鉴定,但更多的是因为非国有博物馆的藏品价值普遍不高。二是部分非有博物馆在组织展陈时没有完整的《内容大纲》和完善的《陈展方案》,没有组织专家对内容和形式进行认真论证,缺乏深层次的“二次创造”,甚至个别展览赝品充斥、以假乱真、误导观众。三是自身定位不准,没有体现出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与观众需求相脱节,观众参观后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导致展览陈列没有特色和吸引力。四是除展陈质量不高外,非博物馆布局分散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有的非国有博物馆或隐身于居民区或写字楼内,或隐藏在古玩城内,容易被观众忽略。例如,淄博市文会陶瓷博物馆设立在企业的办公室三楼,山东万狮博物馆设在了宾馆的负一层,有些民俗博物馆建在交通不发达的山区,都不方便游客参观。山东华夏匾额博物馆虽然建成较早,并且在省内具有一定名气,但由于它建在了山东力明职业技术学院的图书馆之内,两馆混杂且规模比图书馆更小,因此除了相关学者、匾额爱好者偶尔慕名参观之外,平时很少有观众光顾。所有上述原因都极大地影响了非国有博物馆的服务效果。
1.4 “一人集权”式的管理模式导致博物馆内部管理很不规范
从全省情况来看,目前真正符合规范化要求的非国有博物馆几乎没有。其不规范管理的具体表现:一是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先后下发文件,要求非国有博物馆要建立健全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切实发挥理事会在博物馆运营管理中的作用。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多数非国有博物馆都没有建立理事会,非国有博物馆的创立者和所有者同时也是管理者,与国家要求建立健全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有相当大的差距,“一人集权”式的管理模式仍普遍存在。二是博物馆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据调查,山东省近五成的非国有博物馆没有完成法人财产权的确权手续。博物馆的财产与举办者的财产始终分割不清,几乎都沿袭着“自己创办、自己经营、自己管理”的老路子,与国家要求建立健全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有相当大的差距。三是藏品真假不清和来源不明情况普遍存在。非国有博物馆藏品主要是收藏者多年积累,其收藏形式主要是通过购买、交换等多种形式得来,这样就很难说明白藏品的来源和出处。并且,个别博物馆确实存在涉嫌出土和来源不明的藏品,甚至有的文物藏品就是从“黑市”上淘来的。这种藏品现状严重影响了非国有博物馆教育功能、审美功能、研究功能的发挥,影响了公共服务效果,甚至影响到了非国有博物馆的整体形象。2013年河北冀宝斋博物馆收藏展出大量“山寨”文物被曝光的事件,应该引起各非国有博物馆举办者的高度重视和警觉。
2 推动全省非国有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措施
当前,山东省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势头很好,但建成后在运行过程中却遇到了困难和问题。要推动山东省非国有博物馆实现良性发展,既需要政府支持、社会参与,更需要博物馆自身的加倍努力。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典型的成功经验,及时破解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难题,全力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健康运行乃至高质量发展。
2.1 构建多元投资格局,多方培育非国有博物馆的自身“造血”功能
一要突出抓好政策落地,切实解决国家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及省级层面先后下发了一些鼓励政策,以确保非国有博物馆健康运行和发展。但在基层推进执行过程中,由于许多政策和实施细则没有及时跟进,从而使许多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因此最为迫切的是要做好国家政策的贯彻落实。当前,各地要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结合各自实际,建立健全一系列全面完整、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努力实现“政策落地”的良好预期。特别是市区县一级基层政府要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尽快研究出台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工作细则,确保国家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地落实。二是建议各级政府参照国有博物馆的做法,对符合条件的非国有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政策”。从2008年起,国家对国有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政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建议国家和各级政府参照对国有博物馆的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非国有博物馆实施免费开放政策,以真正解除非国有博物馆的后顾之忧。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自身“造血”能力。要鼓励非国有博物馆结合各自特色,积极开发兼具传统文化内涵和公众青睐的文创产品,增强其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要主动挖掘、整合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教育、旅游、动漫、餐饮、文化体验等项目,力争形成以博物馆为核心、结合文化艺术、文化旅游等产业的文化生态链。要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它们在宣传本地历史文化、增强观众吸引力的同时,也增强自身“造血”能力。
2.2 努力提升专业水平,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尽快全面发挥其应有功能
一是当地政府和职能部门要积极指导,提供帮助。在非国有博物馆建立过程中,主管部门要提前介入,主动指导或提供咨询服务。这方面,淄博市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在全市非国有博物馆设立、展览策划前就组织专业人员提前介入,帮助提供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从而使非国有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二是制定行业规范并认真执行。这方面可参照欧美等先进国家的博物馆协会认证制度,通过制定行业规范和评级奖励办法,加强行业标准化建设,同时也可作为主管部门的管理依据。潍坊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一套比较成熟的非国有博物馆建设运行管理办法,特别是加强对非国有博物馆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非法办馆行为,为全市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发展营造了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三是大力培养非国有博物馆专业化人才队伍。每年定期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在藏品管理、陈列展览、社会服务、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方面对非国有博物馆的馆长和业务骨干进行全方位集中培训。同时,科学组建志愿服务队伍,拓展服务内容,实现招募工作常态化、培训工作科学化,以此缓解非国有博物馆人才不足的问题。四是加强国有与非国有博物馆之间的结对帮扶工作,通过“公助私”“强帮弱”等形式,实现博物馆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尽快补齐非国有博物馆在人才、科研、文创产品研发等方面短板。如浙江省从2012年开始就组织全省国有博物馆对口帮扶非国有博物馆工作,通过“一对一”的帮扶,努力培育一批管理较为规范、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非国有博物馆。经过几年的对口帮扶,有效地促进了被帮扶非国有博物馆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较好地发挥了非国有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作用。
2.3 努力打造形象,做好自身宣传
一是做好媒体宣传。各非国有博物馆要树立全方位、包容性的宣传理念,既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更要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现代传媒进行宣传推广。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技术具有的信息容量大、方便快捷且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等特点,积极主动地向公众发布展品展览信息和活动开展情况。要力争通过最大化的宣传,使博物馆特色展览和“明星”藏品真正为社会知晓和喜欢。二是做好活动宣传。特别是要充分利用一些关键时间节点和一些特殊节日,如“5·18国际博物馆日”“6·10世界文化遗产日”等纪念日,以及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多策划一些具有地方特色、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教育和民俗活动,通过活动吸引观众,通过活动凝聚人气。三是做好旅游宣传。当前非国有博物馆应抓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有利时机,通过争取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的支持,将非国有博物馆纳入整体旅游规划和精品旅游线路之中,力争使博物馆成为旅客的“必经之地”。要加强与当地旅游公司的合作,组织多样化的参观线路,向旅客介绍博物馆,并适当加以引导。要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融入博物馆标识系统和解说系统之中,让非国有博物馆能“说话”,会“说话”,说“旅游话”。要争取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可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路段和旅游景点设立非国有博物馆指示路标,在车站、机场、酒店等放置一些非国有博物馆的宣传品,这样既方便旅客参观,又扩大非国有博物馆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非国有博物馆的知名度。
2.4 实施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提升内部规范化管理水平
一要按照成立理事会的相关要求,尽快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规定理事会是博物馆的决策机构,坚决克服“一人集权”制的管理模式。具体要做好三点:第一是制定好权力清单,坚决理清理事会、创办单位或个人以及博物馆执行层之间的各自权力及其关系。这是理事会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第二是理事会成员应有一定的广泛性,其成员应由创办者、单位职工、政府部门和社会人士的代表组成。这是非国有博物馆具有公益性、社会性特征的重要体现。第三是理事会的理事不在博物馆内承担具体职责,不领取任何报酬。这是确保非国有博物馆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以理事会作为非国有博物馆的决策机构,可以保证博物馆的社会公益性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保持博物馆的健康状态。
二要完善非国有博物馆藏品认证确权制度。藏品保管是博物馆一项经常性的重要业务工作,非国有博物馆在登记备案时就要完成与其办馆宗旨、业务范围和馆舍规模相适应的藏品登记。2020年11月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非国有博物馆备案登记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非国有博物馆要按照资产管理要求将藏品逐件登入财务固定资产账,依法依规推进非国有博物馆法人财产权确权;要按照资产管理要求将藏品逐件、逐套登入固定资产账目,保管工作必须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全省各非国有博物馆要按照《意见》要求,建立文物总财和文物分类财,确保藏品真实可靠。同时,也避免文物藏品的流失。
三要加强对非国博物馆运行过程的监督。首先,非国有博物馆要定期公布其年度报告,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其次,要健全由文物主管部门、民政部门和行业组织主导的信息档案制度,采集、记录各个非国有博物馆的信用情况,将其作为博物馆等级评定、运行评估、绩效考评、资金安排等的重要评价指标。最后,要建立健全非国有博物馆退出制度。对因各种原因无法正常开办下去的非国有博物馆,允许其有序退出,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下,处置各项遗留事物,防止文物流失。只有建立起能进能出制度并加以实施,才能真正促进全省非国有博物馆健康发展乃至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