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命周期视域下的茶文化传承*
2022-11-01勉卫忠徐琳脂
勉卫忠 徐琳脂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近年来学者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茶文化作为中国最普遍、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鲜活载体,从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至消逝,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学界鲜有以个体生命周期中的茶文化传承为研究视角,本文试从这一视角出发,依据茶文化个体传承特点,将生命周期划分为儿童期(0—10岁)、青春期(11—18岁)、青年期(19—35岁)、中年期(36—59岁)、老年期(60岁以上),从个体生命周期来探讨茶文化的传承问题,并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0—18岁:茶式教育
(一)茶式教养(0—10岁)
我国古代社会早期,人们认为孩子是神赐的,是行善积德的结果。随着父系血统的家族制度的演进,个体生命的诞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茶在诞生礼仪里是重要的文化载体。现代社会儿童从一出生,茶文化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茶叶开面
直到现在,有些农村新生婴儿接生的礼仪中保留了大量的茶文化内容。
小孩一出生,对第一个来看望产妇的客人,主人家欢喜地称她(他)为“逢生人”,并给“逢生人”敬上一杯米花糖茶,以表谢意,都认为此茶喝下,可以辟邪、祈福,小孩一出生就得到了“茶图腾祖神”的护佑。此外,家里的长辈还会准备小红纸包,里面包着红茶七叶和白米七粒,分发给前来道喜的亲朋好友,亲朋好友收到红包,也回以礼钱。主人家一般将收到的礼钱,买一把正面写有“百家宝锁”,反面写有“长命百岁”的小银锁,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认为孩子戴上这锁可驱灾辟邪,保延寿命。
新生儿诞生的第三天,按地方习俗,要举行“洗三”仪式,洗涤污秽,祈祥求福。一般是请有经验的老妇给婴儿沐浴,除了熬制艾水(用料是槐条、蒲草、艾叶、蒜叶等),还要准备青茶叶、铜茶盘、金银锞子、香炉、黄钱、油糕等用于整个“洗三”的仪式。将槐条、艾叶熬成的澡汤盛在铜盆中,家人依尊卑长幼往盆里添一小勺清水,再放一些钱币、红枣、桂圆等,叫做“添盆”。如果添的是金银锞子和硬币,就放在盆里;如果是纸币,就放在茶盘里。随后,拿棒槌在盆里搅拌后才开始“洗三”。“洗三”要洗得干净洁白,不然孩子长大后皮肤粗糙容易皲裂。沐浴完成之后,将孩子托在茶盘里,把事先准备好的金银锞子和首饰往孩子身上一掖,“左掖金,右掖银”,暗示孩子将来福大禄大财气大。
四川广元苍溪县龙王镇两河村村民到孩子满月时,要举行“搽茶剃胎毛”仪式,剃胎毛先敬清茶于堂上,待茶稍凉后,主持仪式的妇女(一般是村中有经验的长者)就边蘸茶水边在孩子额头上轻轻揉擦,然后才开始剃发,称作“茶叶开面”。剃完后再用茶水抹头顶一遍,预示着新长出来的头发会浓密乌黑有光泽,也有早开智慧的用意;尔后将剃下来的胎毛用红布包起来,缝在孩子枕头或衣服里,用于辟邪压惊。
由此可见,茶在这些保留下来的接生仪式中,均占据着一席之地,是我们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重要的价值。
2.启蒙教育
茶与儿童启蒙教育的关系近年来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启蒙教育阶段是孩童智力及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直接影响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及正确价值观的建立。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茶文化融入启蒙教育,有利于从小培养孩童的认知能力、精神品格,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化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目前,各大幼儿园和小学在传承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将茶文化的元素与教学设计相结合,激发孩子的兴趣。教学采用形象性、趣味性相结合的视听学习方式,教小朋友《采茶歌》:
同志哥,请喝一杯茶呀请喝一杯茶,井冈山的茶叶甜又香啊甜又香啊。当年领袖毛委员啊,带领红军上井冈啊,茶树本是红军种,
风里生来雨里长,茶树林中战歌响啊,军民同心打豺狼,打豺狼啰。
喝了红色故乡的茶,同志哥,革命传统你永不忘啊。
同志哥,请喝一杯茶呀请喝一杯茶,
井冈山的茶叶甜又香啊,甜又香啊。前人开路后人走啊,
前人栽茶后人尝啊,革命种子发新芽,年年生来处处长,
井冈茶香飘四海啊,棵棵茶树向太阳,向太阳啰。
喝了红色故乡的茶,同志哥,革命意志你坚如钢啊!。
“请茶歌”,“茶”字代表了十分浓郁的中国特色,“请”字又凸现出礼仪之邦的素养。这是一首歌颂领袖、歌颂红军、歌颂革命、以茶励志、鼓舞士气的红色茶歌。正由于此,这首地方特色浓郁的江西民歌,得以走出江西、传唱全中国;由于采用了“请茶歌”的形式来表现,这首严肃的主旋律歌曲,就大增强了亲切感、抒情性与优美度,为人民大众喜闻乐唱。这首茶歌得到了葛军、朱逢博、李谷一和张也等一拨又一拨的著名歌唱家们接力式的演唱,久传不衰。
同时,编排采茶舞,在演出时采茶舞获得好评。其次,会向小朋友讲述有关茶的童话故事及神话传说,并教给小朋友关于茶的古诗、诗歌等。此外,还设置了有关采茶、喝茶的情境,让小朋友进行角色扮演。
在启蒙教育中推广茶文化,是当下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小学争相借鉴的一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在激发孩子对茶文化兴趣的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二)茶式成人(11—18岁)
青春期是从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在其18岁时会迎来成人礼。茶礼和成人礼的结合,自古有之,茶礼中渗透的“人生如茶”的道理及美心修德的情操是步入成人之龄必修的重要课程。在古代,冠礼是男子的成人礼,笄礼是女子的成人礼,在关于冠礼的文献记载中载有行“敬茶”的场景,如《诸罗县志》:“既冠,拜先祖,仿告庙也。次父母,父醮以酒,申戒辞,仿蘸席也。次诸父兄宾长,诸父兄宾长皆答焉,重成人之道也。笄,不用妇人为宾。女盛饰拜谒,略与婿同;蘸酒,母命之。是日教以跪拜进退,献于舅姑尊长之礼,谓之教茶。”敬茶是礼仪文化的象征,可见古代孩童长到一定年纪需懂礼仪,学奉茶,敬尊长。
如今,每个高中每年要为18岁的孩子举办成人礼,有些学校就以“茶式成人礼”引导学生向到场的父母(或长辈)敬茶,拜谢养育之恩,同时要学习茶的起源、茶的种类,及泡茶、品茶及茶的礼俗等内容。通过一系列茶文化的学习,感悟茶礼,感悟人生。学品茶,悟茶礼,是给年轻人较好的成人礼。
在当代教育中,学校教育注意到了茶礼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这里的“茶礼”,并非狭义的学会茶事礼仪,茶礼是一种礼仪,一种心境,一种责任的象征。中国茶礼中蕴含着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精华:儒家讲究的和美,道家追求的自然淳朴,佛教强调的修身养性,都在茶礼中得到体现。通过“茶式成人礼”的活动,寓身心双重体验,可以强化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使他们明识自身及社会角色,提升他们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做到规范举止,立德为人,立志成人。
二、19—35岁:茶结良缘
对茶与婚礼的联系,学术界研究比较丰富,“茶作为一种吉祥物,被人们赋予种种美好的象征意义,成为青年男女交往的纽带和婚俗礼仪中的必备之物。茶礼的形成,无疑使中华民族千姿百态、色彩纷呈的古老婚俗更加绚丽多彩”。吴成国、喻学中在《茶礼与聘礼》中认为,唐文成公主出嫁入藏时,便带有茶叶作为嫁妆。到了宋代,便有文献将茶列为聘礼中的重要礼物,吴自牧在《梦粱录》中也有对杭城婚俗的记载:“若丰富之家,以珠翠、首饰、金器、销金裙褶,及缎匹茶饼,加以双羊牵送,以金瓶酒四樽或八樽,装以大花银方胜,红绿销金酒衣簇盖酒上,或以罗帛贴套花为酒衣,酒担以红彩缴之。”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也多次提到男女青年以茶行婚聘之事。故世代流传着民间男女订婚,要以茶为礼,茶礼成了男女之间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时至今日,产茶区的四川、福建、浙江,以及不产茶的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仍大量保留了借茶结良缘的习俗,具有其研究价值。
如今60%的家庭子女成婚依然会选择在家中举行,请婚庆公司和司仪到家中组织,保留了大量民间传统的婚俗仪式。笔者将整个婚俗仪式分为结婚前、结婚时、结婚后来进行具体分析。
结婚前,主要是定亲。旧时,据老人回忆:“订亲还在娃娃时期,全由父母做主。如果父母不在了,就由祖祖(祖父)或伯叔、兄长做主。一般是在八九岁或者十二三岁就开始,有的还在肚子里就订婚了。”一般由媒妁向男女双方家长提婚,同意后则托人密访(她当年就是“赶场”时隔着老远偷看了后来的丈夫一眼),如果双方都同意则请媒人取女子生辰与男子生辰给算命先生“合八字”,无相克,可议婚。合上“八字”后,男方即请媒人带上一定数量的酒肉、聘礼、茶叶去女家认定婚约,称为“下茶”;而女方接受聘礼,则称“受茶”。现如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不多见,青年男女多自由恋爱,恋爱到一定时期,男女双方会邀约见家长,茶叶是众多见面礼中最普遍的选择。若双方家长接受,需回礼(茶壶、茶叶);若不接受,需隐晦地退回与见面礼相等的礼金。
结婚时,旧俗也与现在存在差异。有些地方旧时婚嫁仪式是“三道茶”,后来由于婚姻法的颁布及经济社会关系的变更,婚俗中的茶礼也在不断衍变。旧俗中,“送亲茶”就是结婚当天当迎亲队伍来到新娘家以后,新娘家准备的,第一道是姜茶,寓意祛风御寒,逢凶化吉;第二道是甜茶,寓意婚后生活幸福甜蜜;第三道是苦茶,寓意婚后靠自己艰苦努力去经营生活。喝完这三道茶,送亲家人和迎亲队伍一起把新娘送到新郎家。到了新郎家之后,又有“三道茶”:第一道为“百果”,第二道为“枣子”,第三道才是“茶叶”,取其早生贵子、至性不移之意。如今,在婚礼过程中,“送亲”和“迎亲”茶都简化为“一道茶”,迎亲队伍到达新娘家之后,新郎新娘要向女方父母敬茶,新娘拜别父母,新郎拜谢岳父岳母。到了男方家,婚礼仪式上,在司仪的组织下男女双方的父母坐于台上,由新郎新娘向四位爸妈敬茶:“爸(妈),请喝茶!”饮茶完毕要给红包(礼钱),亦称“改口茶”。仪式完毕后,是婚宴。在宴席上,由婆婆和新郎引领新娘去向亲属及远道而来的亲戚敬茶,称为喝“新娘茶”,寓意从此就是一家人。当晚,有喝“交杯”的仪式,一般在洞房举行,是闹洞房的一个环节,选用茶水。由新郎家的妹妹双手托着献给新郎新娘,然后相互右手相交成环,一饮而尽,不可有洒漏,寓意夫妻同甘共苦。
结婚后,新婚夫妇或双方家长要用茶来谢媒,因在诸多谢礼中,茶叶是必不可少之物,故称“谢媒茶”。 三日之后,新娘要携同新郎一起回家,称作“回门”。新郎要给岳父岳母留下好印象,在礼品上都要事先有所准备,多以茶叶、水果、保养品为主。
随着经济社会关系的变更,婚俗中的茶礼也在不断衍变,婚礼简化使得很多传统的习俗现如今已不见踪影。但通过调研我们可以发现,在简化后的婚礼仪式中,茶在整个婚俗仪礼中仍占有一席之地,茶是新婚夫妇甜蜜生活很好的载体。
三、36—59岁:品茶品味品人生
人到中年,更加喜欢喝茶和爱好茶文化活动,茶叶消费最大的群体也在这个年龄段。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这与茶彰显的个人素养、社会地位、经济文化功能及茶道养生功能密不可分。
(一)个人修养
茶融汇了自然社会科学与儒释道诸家“和”的深刻哲理,通过饮茶可以明心净性,追求高雅的精神文化,达到精神上的洗礼和人格上的提炼。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提出了最早的“精行俭德”茶德标准,唐代刘贞亮也具体阐述了茶道,他认为“以茶可雅行,以茶可行道”,当代茶学专家庄晚芳也曾提出“廉美和敬”的茶德标准。
如今,中年群体注重精神层面的自我修养,积极参加以茶为主题的雅文化茶事活动,通过茶事学习,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体味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同时提高素养,完善品格。近年来,各地方经常发起茶文化交流等茶事活动,邀请知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收藏家、茶艺师参加。在茶会上,专业茶师解说茶礼,并进行娴熟、温婉的茶道表演,古琴师弹奏悠扬的古琴,书画家现场作书画,文学爱好者从古典文学中解析茶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源源不断的文化底蕴等。中年群体乐于参加以上一系列茶事活动,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的修养与情操,对茶文化的传承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人际网络
用喝茶方式,营建着自己的“茶友”关系,在喝茶基础上人们延伸着人际关系。从泡茶到品茶,人生种种细节都可以随便交流。若是碰到爱茶之人,更显话题投机,一来二往,人脉、经济资源得以交换整合,达到共赢。茶是生意场上聚人脉、享资源、显地位的重要媒介。做生意的人很多人认为:茶是水,水是财,喝茶既能聚人气,又能聚财气。对于中年人士而言,人气和财气都是必不可少的。故而经商处事之法门,还需不时“问茶求道”。
生意人特别强调“万丈红尘一杯酒,千秋大业一杯茶”,谈生意时,一般不会开门见山地谈钱谈条件,不论喝酒还是喝茶都成了话题的引子。比起酒桌上难以自持,逞一时之快,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茶桌上谈生意,可以让交易变得不那么仓促,有礼有节,考虑得周全得当,互惠互利。
茶台也是一种人际交流的文化平台,可以聚集文化人,促进文化交流,如书法、品茶、挂画、盆景、赏石成为主要交流内容,也成为生活方式。茶友们还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积极为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表达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三)茶道养生
人到中年,与茶为伴。不难看出,茶在个体生命周期的中年时期,是一种无法替代的元素,除了它承载的社会文化功能外,养生功效对中年群体有更大的意义。
对于中国人来说,喝茶养生是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近年来,关于茶叶的健康功效研究得也越来越多,茶叶中已发现的化学成分有600多种。饮茶可生津止渴、消热解暑,可坚齿防龋、保护牙齿,可利尿解毒,可益思提神,可增加人体的适应力,可抗结核病,可除异味、消口臭,可升高白血球、治白血球减少病,可抗病毒,可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外用则可消炎、抗菌等。
这个年龄段的男士一般普遍喜欢口感更为丰富的黑茶、青茶、红茶和白茶,以黑茶的普洱茶和安化黑茶、青茶的武夷岩茶、红茶的正山小种等为主。这些茶不仅口感好,层次丰富,更为重要的是降脂减肥、助消化、利尿、解酒、降血压、降血糖等功效。如黑茶中的茶氨酸能起到抑制血压升高的作用,同时黑茶中生物碱和类黄酮物质有使血管壁松弛、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径的效用,通过使血管舒张而使血压下降。糖尿病是现代中老年人健康杀手之一,黑茶中的茶多糖对降血糖有明显效果,其作用类似胰岛素。黑茶中含有较多的茶多糖,能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而女士更喜欢绿茶、花茶(如菊花茶、玫瑰花茶、茉莉花茶),除了口感清香、淡雅外,女士同样更看重茶的延缓衰老保健功能,现代科学研究证实,绿茶含有机化合物450多种,无机矿物质15种以上,绿茶所含的抗氧化剂有助于延缓衰老。因为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如果过氧化,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容易老化,也会使细胞受伤。SOD(超氧化物歧化)是自由基清除剂,能有效清除过剩的自由基,阻止自由基对人体的损伤。绿茶中的儿茶素能显著提高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
最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大家普遍喜欢喝老白茶加陈皮,配以红枣、枸杞、红糖等,不仅有助于改善气血、美容养颜,还能清肺抗病毒,白茶因其养生保健功效被中年人争相追捧。
四、60岁以上:益寿与丧祭
(一)寿诞
步入老年之龄后,寿诞是较为隆重的仪式,俗称“办生期”。这其中讲究颇多,茶元素也应用丰富。从古到今,中国人为老人祝寿,都用喜寿、米寿、白寿、茶寿的雅称。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米寿指88岁,因米字看似八十八;白寿指99岁,百字少一横为白字;茶寿指108岁,茶字的草头代表二十,下面的八和十字代表八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字,加在一起就是108岁。寓意:人常喝茶健康长寿,可以活到108岁,可称为“茶寿”。茶的含义是什么?“茶”字,从草,从人,从木,喝茶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茶”字拆开,人在草木间,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代表着人应该根植于大地,回到自然的怀抱中去,就能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这也是茶道的境界。“茶寿”一词在我国的甚为流行,细究之下,也是因爱茶之人长期与茶作伴的过程中,更能深会“茶叶”与“长寿”的关联。比如当今茶学泰斗张天福(1910年8月—2017年6月4日)先生就是活了108岁。他是中国著名茶学家、制茶和审评专家,中国近现代十大茶叶专家之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茶业界普遍把张天福称为“茶学界泰斗”。又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在他八十八岁祝“米寿”的那年,用冯友兰给好友金岳霖的“何止于米,相期以茶”的祝寿语,祝福自己向“茶寿”进发。
在民间祝寿当天需要举行拜寿仪式,一般会在堂屋悬挂横联(写着寿星名字和茶寿),中间悬挂一个斗大的“寿”字。厅堂正中摆设八仙桌、太师椅,桌上供奉寿桃、寿糕、寿果、寿酒等。寿星身穿新衣,端坐于太师椅上,接受后辈的祝福与叩拜:先由长子带头,向父亲(母亲)敬茶,并恭诵出祝福语,寿星接过茶水,抿一口放于桌上,而后按长幼顺序依次向寿星叩拜祝福,寓意寿禄永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茶为万病之药”的千年之谜日渐明朗。茶叶中诸如茶氨酸、咖啡因和茶多酚等营养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细胞DNA免受自由基损伤,修复受损伤的细胞膜、清除自由基等,所以,在根本上可以保护人体健康,调节生理功能,起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帕金森症、糖尿病和肿瘤的作用,同时还具有降血压、血脂和血糖等功效,科学饮茶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免疫力,提高健康水平,延年益寿。
(二)丧祭
在我国民间习俗中,茶与丧祭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有“无茶不在丧”的观念。《仪礼·既夕礼》载:“茵著,用茶,实绥泽焉。”说明起码在秦汉时期,我国就以茶作为祭品了。而在丧事中用茶,大致在开始于两晋以后。南朝(梁)萧子显撰写的《南齐书》中记载齐武帝萧赜永明十一年在遗诏中称:“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此外,茶叶有洁净、干燥的作用,利于遗体保存,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也将茶叶作为随葬物品,由此可见茶在丧葬祭祀中的重要地位。
在我们调研的两河村70%以上都还使用土葬,极大保留了茶在传统丧葬习俗中的应用。丧俗中,入殓前要给亡者净身,而后穿寿衣(视家庭经济状况,有“衣五件、裤三条;衣七件、裤五条;衣九件、裤七条”不等),入殓时,先在棺材底部铺上黑布,再撒上一层茶叶、米粒(干燥除味),随即安放亡者入棺,盖衾被,再在亡者四周空隙处塞上柏叶和草木灰的小包,最后盖棺,用擀面杖支垫。亡者的枕头内部填充茶叶,称为“茶叶枕头”,可以消除异味,同时有方便亡者喝茶的寓意。在棺木入穴前,由阴阳先生将由豆子、谷子、茶叶、芝麻、钱币等搅拌而成的“五谷”撒在穴中,棺木入穴之后,再往棺木上撒上“五谷”。茶叶历来是吉祥之物,能驱妖除魔,并保佑死者的子孙消灾祛病、人丁兴旺;豆和谷子等则象征后代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钱币等则示后代子孙享有金银钱物、吃穿不愁。故亡者入土之前,大量抛洒“五谷”,是对后辈亲属的美好祝愿。完成埋土起坟立碑后,亡者家属背对坟头站立,阴阳先生再次抛洒“五谷”,家属用自己身上的衣服反接“五谷”,接得越多,预示着死者留给家属的财富越多,借以这种方式缅怀亡者,并寄托亡者对后辈的祝福。
四、结论
综上所述,茶文化在人的儿童期(0—10岁)、青春期(11—18岁)、青年期(19—35岁)、中年期(36—59岁)、老年期(60岁以上)的生命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普遍存在于个体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一种文化元素,茶文化也成为中国最普遍、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鲜活载体。在民族复兴文化自信的当下,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需要对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茶文化特征有很好的把握,通过个体生命周期来传承推广茶文化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培养青少年从他们对茶的兴趣开始,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他们懂茶礼,知茶道,使茶文化融入新一辈的生活中。给中老年人普及茶文化,就需要把个人修养、社会意义、文化内涵、保健养生考虑在内,可以由浅及深地带领他们进入一个完整的茶生活世界,通过各种茶事活动,让他们全面了解茶知识,领略茶文化,历练精湛的泡茶技艺,引导他们健康饮茶与修身养性。通过对与整个生命周期相关的茶文化进行普及与教育引导,让茶覆盖全民,普及推广全民的茶事生活,提高国民审美情趣,促进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这样,茶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