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学术情境”试题的理解与对策

2022-11-01崔维友山东省莒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秦晓鸥山东省莒县第一中学

中学历史教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试题学术历史

◎ 崔维友 山东省莒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秦晓鸥 山东省莒县第一中学

近两年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学术情境”试题频频出现,如:2021年高考山东卷历史第6 题,2022年高考全国文综乙卷第32 题、全国文综甲卷第45题和湖南卷历史第14题,等等。在这些试题中,2021年山东卷第6 题(以下简称“第6 题”)将高频考点“戊戌变法”(在今年的全国文综甲卷第29题、全国文综乙卷第28 题中再次涉及)以“学术情境”出现,尤其具有典型性。所谓“学术情境”即“历史学术研究中的问题,如历史学家对某一历史问题有多种看法等”,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试中,新情境的多种类型之一。而“以学术情境为依托命制的历史题就是学术情境试题”。第6 题以近代一位外国学者的戊戌变法研究为叙述对象,原题如下:

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

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

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该题的答案是D 项“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透过该题的学术情境的叙述,该选项的意涵我们不难理解。

那么,如何理解D 选项所表达的“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呢?这道题对于历史教师日常备考学术情境试题又有何启示呢?

一、追溯“学术情境”原像

回扣该题的情境,欲对其做深层理解,至少有如下几个问题需要厘清。

(一)素材的来源:《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本题的题干摘录改编自美国学者马士的史学著作《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三卷第六章“百日维新”。原文是这样的:

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这只是一位身体孱弱、精神衰颓的皇帝和他的一位心思单纯的赤诚顾问康有为能够干的事。而这位顾问却既无行政经验、又乏驾驭人们的本领……而只满足于他对于皇上的意志所发生的影响。除去这两个人之外,维新运动是那些受过西方教育的青年学子们和广东官绅所积极拥护的;南派中其他人物都抱冷淡态度,或担心它的后果;北派则联成一系,虽然在百日期间他们不敢公然反对,却暗中抵制。国内大众一般说来还无动于衷。

该段论述集中体现了作者对于戊戌变法的看法,他分析了变法者的政治素质以及依靠力量,尤其指出了“国内大众一般说来还无动于衷”,可见,选项D 的表述是忠于原文意思的。并且,“马士所著《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三卷本)被中外学界奉为圭臬之作,风行于20世纪世界许多高等学府。他的书对当时和此后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有的著作在美国大学的中国史学教学中一直受到重视,成为中国近代史专业的必读课本,对美国了解中国具有很大影响。”

(二)素材的作者:“一位外国人”是谁?

本题中所提及的“一位外国人”即美国史学家马士。“马士(H.B.Morse,1855—1934)于1874年自哈佛大学毕业,随后加入赫德领导的清海关长达35年之久,他还曾经参与中法战争谈判、轮船招商局改革等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事件。撰写了多部有关中国和远东问题的著作,如《中国公行考》《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朝制度》《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远东国际关系史》等”。另外,“马士对中国的许多人与事有透晰的观察,比如对戊戌变法的失败之因分析得就十分精当。并能够把一个事件放在复杂广阔的国际背景中分析阐述”。

(三)素材的观点:戊戌变法何以失败?

通读《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有关戊戌变法的章节,可以看出,马士认为戊戌变法存在致命缺陷,即缺乏社会基础。而学界对戊戌变法失败之原因历来有研究,其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有的论述将其归咎于脱离社会支持或者支持力量不广泛,这与马士的观点是一致的。有的学者认为,“具有一定经济利益的洋务派集团中虽然有一部分人主张改革现行政治体制的弊端,发展议会政治,但他们循序渐进的改革路线又被激进的改革派激烈反对,从而使政治改革派失去了唯一能赖以支撑的阶级基础”。还有的学者认为,“戊戌维新运动是得不到多数人的支持的,是导致失败的一个原因”,等等。

二、备考“学术情境”试题

通过对第6题学术情境的理解、分析,笔者认为,针对学术情境试题的备考,大致有如下三个着力点:

(一)宏观厘清时代特征

时代特征是学生理解历史知识、构建历史认识的重要参考,同时对于学生解题也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和指导性,特别是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在复习时更要引导学生厘清其时代特征,如近代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阶段特征,在复习过程中,是需要学生理解透彻的。总的来说,这一时期政治上,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但发展依然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但具有软弱性;思想上,西学东渐进一步深入,资产阶级维新派传播民主思想。它可以作为理解戊戌变法的钥匙。第6 题所涉及的戊戌变法,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大历史事件,唯有置于大的历史阶段特征中,方可以理解其自身缺陷。

(二)微观把握试题叙述

如果说复习时厘清时代特征是为了解题时“心中有谱”(并非生搬硬套)的话,那么把握试题信息则是为了解题“有的放矢”。而且对于选项,也要认真阅读理解。就第6 题中的信息而言,“倒置的金字塔”是解题的关键,该表述很形象地阐明了戊戌变法社会基础不广泛。当然,把握试题叙述,最好与命题动态结合起来。还是以戊戌变法为例,就命题趋向而言,笔者通过对比近几年以“戊戌变法”为考查对象的试题发现,2014年全国文综Ⅰ卷第29 题与第6 题命题的视角是一样的,都是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解释。所不同的是,2014年这道题是以梁启超这位当事者为切入点,而第6 题是以美国历史学家的论述为切入点。前者是社会情境,而山东卷是学术情境,后者表现出一定的创新与突破。

(三)多维关注学术成果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时代特征和提升学生提炼试题关键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多维度关注学术成果,可以以“学术情境”为引子,广泛搜集学术成果,对历史学术著作有一定的研读,因为在由知识立意向素养立意转变的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对教材主干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并完善,形成新的学科知识体系。”以该题为例,至少可以积累《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专著中针对戊戌变法的论述和以该书作者马士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还有美国汉学的相关知识。“与欧洲汉学相比,美国汉学研究的开先河者也是传教士,但他们起步较晚,直到19世纪30年代,美国的基督教传教士才进入中国,尝试汉学研究。随着中国的国门被打开,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们开始学西方,主张变革图强的运动蓬勃兴起,传教士们开始关注中国近代化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传教士研究群体和研究方法的新角度——近代化。”积累学术成果有助于在日常教学中拓展视野,“防止教学视域窄化”,也有利于将学术情境的素材编制试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即使不是为专门应考而编制试题,就算是利用学术情境素材进行教学也是有必要的,毕竟,“高中历史学术情境试题在促进学生知识建构、培育学生学科素养、发展学生学术精神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在梳理了相关命题动态与学术成果基础上,笔者尝试着编制了一道题,试图将先前的命题视角作综合性的再整合,并且也是以“学术情境”呈现。笔者选取了不同时期历史教科书中对戊戌变法的评述,组题如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戊戌维新只是一次失败的内政改革,它作为宫廷政变的一部分,那拉后专权使吏治益坏,对于光绪帝变法行为进行限制。

——潘武《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1912年

政变以后,所在朝的守旧党,故自以为意得志满,但社会上的心理,欲和他成一个反对,依旧趋向着维新的一方面所以要算做第一次欧化的大动机。维新失败,政治复旧,但是国人思想已变。

——赵玉森《新著本国史》1922年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增长起来,形成一种政治势力……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都开始了政治活动。

——苏寿桐《高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三册)1957年

以“时代与历史教科书中的历史叙事的关系”为视角,对上述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戊戌变法”叙事作出阐释。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59页。

[2][12]沈克学、沈为慧、何成刚:《高中历史学术情境试题的应对方略》,《历史教学》2020年第10 期,第63—67页。

[3][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三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年,第145页。

[4]詹庆华:《中国海关洋员与哈佛的汉学研究》,《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4 期,第67—72页。

[5]朱宇琛:《马士及其中国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页。

[6]王艳芬:《马士与〈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史学月刊》1993年第6 期,第56—62页。

[7]张喜云:《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关于戊戌变法研究综述》,《焦作大学学报》2017年第1 期,第7—10页。

[8]张喻涵:《戊戌变法研究述评》,《学理论》2015年第30 期,第78—79页。

[9]朱庆科:《例谈评述与评析历史现象或观点的方法》,《教学考试》2020年第44 期,第69—72页。

[10]柯寅、许光华:《国外汉学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86—287页。

[11]詹海:《中学历史教学应克服习题依赖倾向》,《中国教育学刊》2020年第12 期,第103页。

[13]张欣:《民国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戊戌维新运动》,曲阜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学位论文,第9—22页。

[14]黄牧航:《历史科高考命题中运用学术研究新成果初探》,《历史教学》2014年第1 期,第10—17页。

猜你喜欢

试题学术历史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