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新主流电影的内容选择与价值认同

2022-11-01杨旦修张璐璐

电影文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

杨旦修 张璐璐

(云南财经大学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021)

长久以来,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以及艺术电影被认为是我国电影行业较为常见的三种模式。随着我国电影市场的产业化飞速发展,新主流电影在充分吸收三种电影模式的基础上崭露头角,诸如《湄公河行动》(2016)、《战狼II》(2017)、《长津湖》(2021)等一系列大片的出现激活了我国电影市场,在促进新时代电影文化繁荣的同时,依托新主流电影内容选择,实现价值认同。

一、核心价值观催生的“新主流电影”

随着我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新主流电影应运而起,其在核心价值观的表达以及中国故事的讲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充分把握“新主流电影”的科学内涵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是十分必要的。

(一)新主流电影的科学含义

新时代电影发展不断为主流文化注入活力,21世纪初,传统“主旋律、商业、艺术等三分天下”的电影模式在我国电影界被打破,新主流电影以集三者之长的包容姿态出现,有力打破了当下电影市场发展瓶颈,在坚持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底线基础上,电影的内容及形式表达更为丰富。新主流电影的概念由学者马宁于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原指与好莱坞电影相对的、低成本的、有新意的国产电影,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新主流电影在美学的发展上更为精进,在实现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同时,更是以多元视角及艺术形式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传达,实现三者之间深度融合。“新主流电影”是于主旋律电影基础上嬗变而来,学者周星将其定义为: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成熟的商业类型化叙事为特征,将国家意志与民众需求紧密结合而产生的一批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面貌的电影,是国家对宏大观念的最新表述。因此,我们也可以将新主流电影理解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表达,诠释中国力量与中国精神。

(二)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语境

核心价值观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甚至决定着其文化性质及发展方向,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中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认识,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以及公民三个层面充分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因此,对国家、社会、公民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共同的思想道德信仰,在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层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三)新主流电影与核心价值观的深度融合

新主流电影与核心价值观的深度融合的突破与创新,再次推动了弘扬核心价值观以及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进程,也为“中国梦”的实现夯实了基础。

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新主流电影表达。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浪潮之中,“新主流电影”在承载社会主流价值、讲好中国故事层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在民族意识形态层面又起着缝合作用。经过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新主流电影”愈加具有主流意识形态高度,也为我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引。学者张春认为,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大众文化的蓬勃发展,主旋律电影的说教功能和模式化故事,已逐渐失去价值和意义。与此同时,新主流电影的诞生则有力打破这一僵局,它克服了传统主旋律电影固有的传播范式,在核心价值观的驱动之下,我国电影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撕裂与重构,进而跻身主流叙事话语体系之中。由此可知,大众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完美融合在新主流电影中发挥到极致,进而对我国国际形象的建构以及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产生的影响不可估量。因此,以核心价值观表达新主流电影,是当下实现价值认同较为灵活的艺术表达形式。

新主流电影需要以核心价值观为旗帜。新主流电影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学者肖文红认为,“新主流电影作为颇具国际影响的文化窗口,理应为弘扬中国主流文化、展示社会变迁、彰显中国气派贡献力量。”而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为我国新主流电影的发展指明了科学的发展道路。也正是因此,在核心价值观的支撑下,新主流电影彰显出了顽强的生命力,以此拥有着科学的真理性和真实的道义性。此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以及感召力。因此,新主流电影所呈现的文化自觉与艺术创新,也从侧面展现了我国电影市场的生态语境有了极大延伸,以及新主流电影从内涵到形式都得到了不断丰富。故新时代下,新主流电影需要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二、新主流电影的内容选择实践

成功的新主流电影必然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在诸如《建国大业》(2009)、《战狼》(2015)等一系列影片中,我们不难发现,爱国主义、英雄叙事、和平正义等主流意识形态与商业性实现了有机交融,由此可知,新主流电影不仅能够娱乐大众、实现其商业价值,在核心价值观的表达与传播中亦扮演着重要角色。电影可以看作是弘扬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在内容选择层面,应该前瞻性地把握主流意识形态,只有构建文化与娱乐的共生发展格局,才能实现新主流电影与新时代的完美对接。基于我国新时代文化症候,新主流电影内容选择主要从革命战争题材、海外救援题材以及共和国传奇题材等三个领域进行拓展,积极诠释新主流电影的时代内涵。

(一)革命战争题材

新主流电影在内容选择方面不断演化,与主旋律电影相比,新主流电影在内容选择上进行了撕裂与重构。近几年来,以重大历史事件为基调的新主流电影日益活跃于银幕之上,诸如建党90周年的《建党伟业》(2011)、建军90周年的《建军大业》(2017),以及近两年的《信仰者》(2018)、《革命者》(2021)和《1921》(2021)等革命战争题材电影,无一不印证了当下电影市场中内容选择的流变,同时也拓展了新主流电影的内涵。以2021年上映的《革命者》为例,该片立于历史唯物史观视角,在38小时的倒叙里,鲜活地将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探索革命道路的历程重现于银幕之上,于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透过其波折的革命历程,一个沉重与悲凉的时代跃然于人们眼前。然而,时代的悲凉却浇灭不了革命者的“信仰”,在影片中不忘初心是李大钊的精神凝练,面对国家危机,他将生死置之度外,毅然投身至滚滚的革命洪流之中,以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运用艺术化手法,用“微化”叙事策略将纪实性与写意性合于一体,集中展示了革命先驱拯救民族于水火、为中华民族谋未来的信仰力量,进而实现对观众的家国情感询唤。学者李春利认为,《革命者》并不是只在国内具有价值,“这些影片触碰的是人类的共同情感,它们具有世界性、具有文化传播力、具有艺术感染力,确实做到了与市场的对接,也能做到有效地传播”。此外,2021年上映的《长津湖》也是战争电影类型化创作的新突破,将战争与和平元素融入战争片中,表达了鲜明的政治立场,弘扬了主流价值观念,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长津湖战役中的革命英雄形象再次复现于观众眼前,以此引发人们深刻的思考,进而达到以讲故事的方式深化人们家国共同体观念的目的。在影片中,这场长津湖战役无处不渗透着保家卫国、捍卫主权的信念,以英雄连七连作为人物群像,运用悲痛的基调与沉重的叙事将这场伟大爱国战争中的每一帧壮烈画面都生动地呈现于人们眼前,将志愿军将士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赴汤蹈火的伟大家国情怀深深地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脊梁之上,镌刻在中华儿女的魂魄之中。从小人物出发,采用载道与抒情相结合的叙事策略,以此深化观众的国家认同、民族记忆,生动诠释了家国情怀与民族意志。

(二)海外救援题材

新主流电影在当下电影市场中深刻地把握着新时代的内涵,并以生动灵活的方式呈现开来,克服以往脸谱化的人物形象塑造、说教式的情景表达,从叙事策略到形象塑造层面有了较大突破与创新。近年来,《战狼》(2015)、《湄公河行动》(2016)、《战狼II》(2017)、《红海行动》(2018)、《紧急救援》(2020)等一系列海外救援题材电影于我国电影市场异军突起,该类题材的选择富有鲜明时代内涵,并采用商业化类型叙事策略完成主流意识形态价值体系的建构。以2016年上映的《湄公河行动》为例,上映时间长达三个月,以近13亿票房取得当年我国电影票房第六名。影片以2011年中国船员在金三角遇害事件为基础进行改编,在人物、情节以及场面调度上最大限度还原了2011年发生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的惨案,将新主流电影的主流价值内涵与救援题材相结合,以“沉冤昭雪”形式实现了国家意志的宣示。采用类型化叙事、戏剧化冲突的手段,以艺术化的视听语言塑造出了英雄群像,向人们传达惩恶扬善、正义必胜的主流价值或全球价值,这不仅丰富了主流价值的内涵,也拓展了影片的市场边界,实现了电影市场生态语境的发展。整部影片以写实风格为基调,在掌握受众心理需求的基础上,以惊心动魄的画面讲述了我国船员在异国遇难后,中国公安调集精干力量前往事发地金三角查案的凶险缉毒经历。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公安部也给予大力支持,这同时也是国家意志的再次庄严宣示,同时,影片中所流露出的对贩毒分子零容忍以及对国际贩毒集团的严厉打击,也将根植于我们的民族记忆之中,该影片不仅实现了民族精神的传递及大国形象的建构,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主流意识形态建构层面更是迈出了重要一步。此外,2018年上映的《红海行动》又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海外救援题材电影,该影片是以2015年的也门撤侨事件为基础进行改编的“非虚构电影”,主要围绕蛟龙突击队深入敌区、解救人质为主线展开,通过对各种战争场面的灵活调度进而真实还原战争的残酷性。中国公民在海外的安全保障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该影片以此为切入点,展现了中国军队的强大实力,进而也展示了中国的大国形象与格局,深化了受众的爱国主义情怀与集体主义精神。在影片中,蛟龙队员解救中国公民的同时,对于国外公民亦伸出了援助之手,这种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也从侧面阐释了我们的大国自信与大国胸怀,正如学者郭燕飞所言,这部影片将中国行动和中国形象放到国际社会这个大背景中,以拯救海内外全体被困公民为己任,为了世界和平而奋斗,反映出中国在国际上的有责任、有担当、维护世界和平的新姿态和新面貌。海外救援题材以新颖的题材视角,生动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呼吸、共命运的国际主义精神,展现了积极的大国形象。

(三)共和国传奇题材

弘扬主流价值观、缝合社会缝隙、传播国际形象是新主流电影的重心所在,纵观这一时期的《我和我的祖国》(2019)、《我和我的家乡》(2020)、《中国医生》(2021)、《我和我的父辈》(2021)等共和国传奇影片我们不难发现,新主流电影实现了娱乐功能与意识形态传播功能二者之间的平衡。学者陈旭光认为,新主流电影既积极承载主流文化价值、参与文化软实力建构,同时体现出创作类型化、视野开放化、运作市场化、制作工业化、传播多样化等新时代特征。共和国传奇题材的新主流电影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下成功地融商业性与艺术性为一体,并将国家、民族与文化以逐步渗透的方式传达给受众,以此塑造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等。正如影片《我和我的家乡》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推出,影片阐述了七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开国大典、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女排夺冠、香港回归、北京奥运、载人航天以及大阅兵,以我和我的家乡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透过家乡的小人物将“家国大义”的主流价值思想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输给受众,不仅迎合了当下受众市场的口味,实现了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也实现了其商业价值。该影片虽然是围绕着七个故事进行展现,而爱国主义精神却照亮了全片,在叙事策略层面,影片着眼于叙述平民英雄的生活,透过这些为祖国建设而日日夜夜奋斗的小人物,为我们呈现这些平民英雄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奋斗与成长。这种平民视角与宏大叙事的相结合,不仅传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了人们的集体主义信仰,同样也使得人们对于整个国家及其文化实现了内心的深层次认同,亦弘扬了主流意识形态。此外,灾难类型的《中国机长》于2019年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之中,无论是从内容选择还是在结构表现上,都是对新主流电影生态语境的再次延伸。电影以2018年川航航班备降成都事件为蓝本,大量运用平行蒙太奇手法营造紧迫的氛围感,以非虚构的创作形式最大化地还原事发现场,更容易牵引受众的情绪,使之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以平凡人物的不平凡事迹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影片将生活化与艺术化实现了完美对接,使受众从不同人物及视角都能感受到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光芒,进而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与内化。学者王冠认为,《中国机长》正是灵活运用非虚构的创造技巧、遵循其创作原则,将“川航事件”进行了二次传播,从而达到传递正能量,弘扬英雄精神的作用,完成了其“致敬平凡”的使命。于2021年上映的《我和我的父辈》,作为国庆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由《乘风》《诗》《鸭先知》《少年行》等四个单元组成,以共和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为历史坐标,通过“家与国”的视角生动书写几代父辈的奋斗经历,全景式地展现几代中国人努力奋斗的时代风貌,并立意高远地呈现我和我的父辈的精神传承。其中,《乘风》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冀中骑兵团保护群众撤离的传奇故事,描绘了我们的父辈军民共同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人物群像。《诗》书写了在1969年我们的父辈研制长征一号火箭过程中的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他们不畏艰难、无私奉献。《鸭先知》取材于共和国第一支电视广告诞生的背后故事,1979年的上海,我们的父辈敢为人先,大胆创新,赵平洋和儿子“冬冬”一起成为改革开放的实践先锋。《少年行》讲述了一个科技创新精神传承的科幻故事,我们的父辈机器人“邢一浩”从2050年回到当下的2021年,和怀揣科学梦想的“小小”组成科技创新搭档,勇克科学难题,坚定地勇攀科学高峰,为共和国传奇留下科学注脚。这部影片创新地书写不同时段我们的父辈砥砺前行、不忘初心的奋斗精神,反映了共和国传奇中的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在当下新时代中,影片的大众化趋向无疑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良好契机,以此统合民族信仰、形成情感共鸣,正如格伯纳等人在培养理论中所讲:“人们在电视中看到的场景同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场景有重合时,会大大提高教养的程度。”以“新主流电影”传播和引导主流意识形态在建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坚持以主流价值观为底线思维,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壮大主流意识形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电影市场生态语境。

三、新主流电影实现价值认同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在继承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播核心价值观、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中国梦等时代使命中扮演着极其重要角色,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的新主流电影在实现价值认同过程中取得了不菲成绩。

(一)家国认同

从重大历史题材片《建军大业》(2017)到科幻片《流浪地球》(2019),再到医疗题材片《火神山》(2020)等一系列新主流电影,不仅显示出当下电影市场中叙事策略的流变,同时也拓展了新主流电影的内涵。纵观这些新主流电影,不难发现它们都有着明确的价值导向,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底抒发一种家国情怀。正如悲壮的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选择镇守战地那一幕令不少观众潸然泪下,一个个命运波折的普通士兵正是凭着崇高的国家信仰,远赴千里之外,赴汤蹈火为家国而战斗、为正义而战斗,以小家换大家,以抗美援朝的胜利换家国平安。

(二)民族认同

近年来,《战狼》(2015)、《湄公河行动》(2016)、《红海行动》(2018)等一系列海外救援题材电影赢得了广泛关注与热烈反响,进而也再次深化了观众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以及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在这些新主流电影中,中国民族文化元素也得到了充分展现,使主流价值与商业化、艺术化实现有机结合,进而使观众于观影中完成民族认同的深化。然而海外救援题材的火爆并非偶然现象,它们以迎合受众喜好的姿态出现是其一,究其根本原因仍在于中华民族的崛起,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开启。正如《湄公河行动》中与金三角地带的混乱局面相比,更加突出了我国境内和平稳定的来之不易,一种归属感与骄傲感不禁在观众心底溢出,从而进一步实现民族认同的内化。

(三)身份认同

学者张黎歆认为,电影是一种用于表达集体身份的文化媒介,身份是后现代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概念,记忆则连接了个体和集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身份与记忆的认同逐渐形成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黏结、身份认同与他者边界的重塑。纵观近年来的《我和我的祖国》(2019)、《我和我的家乡》(2020)、《中国医生》(2021)、《我和我的父辈》(2021)等一系列共和国传奇题材影片,都秉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原则,实现身份认同与集体主义的内化,以平民视角展现了共和国传奇创造历史的时代命题,凸显每个个体存在的价值,强大的感染力与号召力是观众产生身份认同,在情感上实现个人与国家的高度统一,进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深层次建构。

新主流电影作为我国电影市场的新模式,不仅传承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与精神信仰,在我国意识形态传播以及民族价值认同中也发挥着重要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要“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新主流电影作为我国电影市场的中坚力量,创新了主流价值的表达形式,丰富了主流价值观的内涵,在当下电影市场化、产业化发展进程中意义非凡。目前新主流电影的结构与内容都应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叙事逻辑与创作原则,将主流价值观与商业性、艺术性相衔接,在全球化语境下探索新主流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弘扬核心价值观、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新主流电影责无旁贷,抑或说,这也是我国电影创作者的至高理想。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的重要思想,抓住时代机遇,以新主流电影为介质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民族价值认同的内化,进而坚定我国的民族文化自信,增强民族文化自觉,沿着“一带一路”的方向为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提供新的发展模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切实地推动当下电影市场生态语境的拓展,更好地发挥影视文化传播在主流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语境下,从主旋律电影到新主流电影的演变进程中可知,电影作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载体,应在遵循市场运作规律的前提下,准确把握新主流电影内容选择与价值认同的内在逻辑,努力与观众建立一种认同,不仅是电影叙事内容及其价值内核的认同,亦是受众的自我价值认同,以及对家国共同体的认同。进而更好地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大国形象,彰显大国格局,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