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共同体视阈下茶产业集群经济效益:困境与路径
2022-10-31黄厅厅徐代刚
黄厅厅 ,徐代刚
(1. 铜仁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2.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3. 铜仁市农业农村局,贵州 铜仁 554300)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关注度、重视度、落实度越来越高。农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根基,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要前提,是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离开产业单一谈经济发展与高质量发展都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茶产业是我国的生态产业、特色产业、富民产业,具有链条“长”、资源“富”、优势“显”、绿色“足”、文化“特”的农业全产业链性质与特征,决定了“多方支持、多头参与、多元经济、多维受益”的“共同体”价值向度与实践进路。在我国已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在“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两个五年”交接的重要历史时代节点,研究治理共同体视阈下茶产业集群的经济带动效益,有助于激活农业全产业链、畅通产业经济“内循环”“双循环”、繁荣区域经济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铺垫坚实保障。贵州是中国茶叶原产地,铜仁是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及贵州茶主产区,铜仁市已将茶产业集群作为农业产业化百亿级十大集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选取具有案例代表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的铜仁作为研究区域,着眼治理共同体视阈研究茶产业集群经济带动效益,揭示发展困境,探寻实践路径,为地方党委和政府推动茶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参考与决策依据,具有历史意义与时代意义并重、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并联的划时代价值。
1 文献回顾
近年来,关于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受到学术界与政策界的广泛关注,纵观现有各类研究文献可以看出,既有文献在聚焦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效益、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困境、农业产业集群的影响指标、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等方面开展了比较丰富的研究、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观点,这些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本文即将创新研究视角、补充研究区域、丰富研究内容、优化政策建议奠定了比较坚实的理论参考与经验借鉴。
在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效益方面,诸多学者普遍认为,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是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形式和必然趋势。农业产业集群具有较强的内生性和自组织规律[1],能够有效促进乡村经济重构与转型、实现农业品牌价值共创[2,3],这主要是因为耕地质量决定农村土地产出率,影响农村一二三产的联动效应与可持续发展[4],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能够显著提升农业经济效益[5,6],加之有效的地方产业政策加快了农业产业的集群发展[7],因而,农业产业集聚能够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质量[8]。然而,虽然发展农业产业集群会带来许多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但不同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也会遇到不同发展困境,由此,在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困境方面,一些学者关注到政府引导力度不足、生产经营成本较高、物流体系建设不畅、生产管理水平滞后、融资难融资贵、乡村公共服务短缺等制约瓶颈,加之各种风险交织叠加,引致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竞争优势不明显,处于全球价值体系低端[9-11]。进而,有学者就从不同维度思考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构建了一些影响指标,因为评价指标的选取与构建会影响评价结果[12]的差异程度,所以在农业产业集群的影响指标方面,下面这些学者就提出宏观政策导向[13]、农业投入、农业产出、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水平、城市化率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发展水平[8,14]、经济利益、社会发展水平[15]、绿色发展环境、标准生产技术[16]、示范认定、经营规模、距乡镇距离[5]、市场经营主体规模[11]、关系、资本、制度[17]、尤其是地区正式制度安排[18]都是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驱动因素与关键推力。鉴于此,在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方面,要统筹协调好农业技术、资本、人力、制度以及基础设施等投入要素[19],推动农户、产业、技术、制度、空间“五位一体”协同演化[20],多渠道激发区域涉农中小微民营企业新动能[11],挖掘产业发展空间,突破产业结构升级,丰富产业业态模式[21],促进互联网在小农户生产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有机融合与衔接[22],促进农业产业和农业物流业可持续共生发展[13],进而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关于农业产业集群领域研究文献所积累的研究成果,无疑为各级党委和政府下一步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作出了较大的理论贡献,但由于目前研究难以对不同区域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形成针对性显、可信度高、操作性强、可持续性好的政策建议与推进措施,那么,从系统全面、历史现实、时代发展的形势与趋势来看,我国已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立足新发展阶段,关于农业产业集群选题仍有诸多研究空间,亟待面向高质量发展向纵深推进与发展,鉴于此,本文有望在以下几方面尝试作出新的突破。在研究视角上,现有关于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尚未引入“治理共同体”这一研究视角,茶产业是一个拥有丰富全产业链的农业产业,着眼“治理共同体”视阈研究茶产业集群经济带动效益,是茶产业发展的时代使然。在研究区域上,过去大多数研究是站在宏观层面研究农业产业集群,选取具有山地地缘特征和民族特性的铜仁类似这样的地级市作为研究区域的文献较少。在研究内容上,截至目前聚焦拥有丰富全产业链的茶产业研究产业集群经济带动效益的文献鲜有。在政策建议上,因为不同区域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决定了茶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路径,由此,文章有望提出治理共同体视阈下提升茶产业集群经济带动效益的差异化路径,提高决策参考的服务性水平。
2 研究设计
2.1 计量模型构建
假定茶产业集群发展是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由多种生产要素组合构成,则可以构建如下函数式。
为进一步实证分析茶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结合研究区域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可量化性、可代表性,构建茶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模型如下。
式(2)中,GDPi,t表示经济发展水平;T-TECHi,t表示茶产业技术创新能力;T-Scalei,t表示茶产业面积规模、T-Outputi,t表示茶叶产量、RT-Outputi,t表示精制茶产量、T-OPRi,t表示从事茶产业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T-PUBi,t表示茶产业品质、品牌宣传推广传播的认可度与影响力;Ci表示常数项;α、β、γ、δ、ε、ζ分别表示各变量影响系数;ui,t表示随机扰动项;下标i表示第i个样本;下标t表示时期。
因考虑到要尽量控制和减少样本数据异方差和量纲问题对实证分析带来的影响,所以需要对实证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将式(2)进一步转换如下。
2.2 变量设定说明
一方面,为系统、综合、全面考察茶产业集群的经济带动效益,不仅要看茶产业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应该观测茶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效益,还要放眼茶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效益。鉴于此,文章设定了如下三类被解释变量。y1:茶业产值(T-Value),用全年实现的茶产业年产值(单位:亿元)来表示,主要反映茶产业经济发展水平。y2:第一产业总产值(AGDP),用全年实现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单位:亿元)来表示,主要反映第一产业经济发展水平。y3:地区生产总值(GDP),用全年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来表示,主要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另一方面,茶产业集群是一个蕴意丰富的复合概念,贯通茶产业全产业链,不仅体现茶产业种植规模、生产规模、产值规模的变化,也包括茶产业加工尤其是精深加工水平,还涵盖茶产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壮大及其联盟式发展情况,更突出茶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能力,同时还彰显茶产业品牌宣传推广的影响力和认可度等。基于此,文章结合研究区域各变量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量化性,选取了以下解释变量。x1:茶业技术创新能力(T-TECH),用茶产业领域制修订的标准数量、发明的专利数量的总数(单位:个)来表示,主要反映茶产业标准建设程度、科技支撑水平、创新发展能力。x2:茶园面积(T-Scale),用年末实有茶园面积(单位:公顷)来表示,主要反映茶产业发展规模。x3:茶叶产量(T-Output),用全年实现的茶叶产量(单位:万吨)来表示,主要反映茶产业生产水平。x4:精制茶产量(RT-Output),用全年实现的精制茶产量(单位:吨)来表示,主要反映茶产业精深精细加工产量水平。x5:茶业经营主体(T-OPR),用从事茶产业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单位:个)来表示,包括茶业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要反映茶产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x6:茶业品牌外宣(T-PUB),用全年茶产业领域获奖次数、新闻宣传次数的总数(单位:次)来表示,主要反映茶产业品质、品牌宣传推广传播的认可度与影响力。
2.3 数据来源介绍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11-2020年的《铜仁统计年鉴》《铜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铜仁市政府工作报告》《铜仁市农业农村局工作总结》以及铜仁市人民政府官网检索、整理、测算而获取。铜仁是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地建市,同时考虑到截至目前2021年铜仁统计年鉴尚未公布,所以选取2011-2020年十周年的铜仁市茶产业密切相关数据,实证检验铜仁撤地建市这十年来茶产业集群经济带动效益的影响,既是回望,也是展望,对于下一步党委和政府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茶产业规划布局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与规划支撑。
3 实证分析
3.1 变量描述性分析
表1是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总体来看,自2011年以来,铜仁市茶业技术创新支撑水平、茶叶产量、茶业经营主体、茶业品牌外宣、茶产业年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等变量的数据集距均值的偏离程度相对较小,整体变动比较集中和平稳。具体而言,在铜仁市撤地建市这十周年里,铜仁市茶产业领域制修订的地方标准、发明的专利数量累计达到158个,茶产业标准建设程度、科技支撑水平、创新发展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20年底,铜仁市年末实有茶园面积为113620公顷,从事茶产业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966个,且发展规模逐年稳步增多,这说明茶园基地稳步增长,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产业主体逐渐壮大。2020年,铜仁市全年实现的茶叶产量为4.25万吨,全年实现的精制茶产量为17904.8吨,全年茶产业领域获奖次数、新闻宣传次数超1868次,全年实现茶产业年产值达119.7亿元,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97.56亿元,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1327.79亿元,且每年都在增长,这些都表明了铜仁市在推动茶叶生产规模趋向稳定增长的同时,茶叶产量稳步增长,茶叶产值不断上升,茶产业产值在第一产业与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不断增高,品牌价值逐年提升,市场拓展成效明显,利益联结受益显著,茶产业品质、品牌宣传推广传播的认可度与影响力不断提升。与此同时,铜仁市茶业技术创新支撑水平、茶产业年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这四类变量的偏度值略大于0为正,数据分布形态略向右偏斜;茶产业发展规模、茶叶产量、精制茶产量、茶业经营主体、茶业品牌外宣这五类变量的偏度值稍小于0为负,数据分布形态略向左偏斜;尽管该样本变量数据集的偏度有正有负,但整体都靠近0,趋近于正态分布。另外,除了茶产业发展规模这一变量的峰度值为正,其他变量的峰度值均为负,表明相比较标准正态分布而言,该样本变量数据集的分布有更轻的尾部。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variables
3.2 变量相关性分析
(接表1)
表2是各变量的相关性矩阵分析结果。由表3可以看出,茶业技术创新支撑水平与茶产业规模、茶业品牌外宣这两个变量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与茶叶产量、茶业经营主体、茶产业年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这五个变量通过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方向都为正,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茶业技术创新支撑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茶产业规模、茶业品牌外宣影响水平、茶叶产量、茶业经营主体、茶产业年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的提高。茶产业规模与精制茶产量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与茶业技术创新支撑水平、茶叶产量、茶业经营主体、茶产业年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这六个变量通过0.01显著性水平检验,且方向都为正,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茶产业规模的增长会显著提升茶业技术创新支撑水平、茶叶产量、茶业经营主体规模、茶产业年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茶叶产量与茶业经营主体、茶业品牌外宣、茶产业年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都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方向都为正,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扩大茶叶产量,可以有助于壮大茶业经营主体规模、提升茶业品牌影响、茶产业年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精制茶产量和茶业品牌外宣通过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方正为正,说明加大生产精制茶,可以从某种程度上促进茶业品牌的影响力。茶业经营主体与茶业品牌外宣、茶产业年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均通过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方向均为正,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培育壮大茶业类新型经营主体,能够有效促进茶业品牌影响、茶产业年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的提升。茶业品牌外宣与茶产业年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均通过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方向均为正,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升茶产业品质、品牌宣传推广传播的认可度与影响力,能够显著快速提高茶产业年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茶产业年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各双变量之间均通过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方向均为正,这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促进茶产业产值的增长,能够显著推动第一产业及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表2 变量相关性矩阵Table 2 Correlation among variables
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接表2)
3.3.1 茶产业集群带动茶业经济发展效益分析
表3是茶产业集群带动茶业经济发展效益的实证结果。从总体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各回归模型中的变量的标准误差都普遍较小,说明变量样本平均数比较接近总体平均数,数据误差较小,离散程度偏小,分析结果精密度比较高。具体来看,在1a回归模型中,茶业技术创新支撑水平变量的系数为15.48,标准误差为1.83,且通过了0.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茶业技术创新支撑水平每提升一个单位,将能够显著促进茶产业产值提高15.48个单位。在1b回归模型中,茶业技术创新支撑水平、茶园面积的系数分别为11.15、38.12,标准误差为1.07、6.38,且通过了0.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茶业技术创新支撑水平、茶园面积每增加一个单位,同样能够显著促进茶产业产值分别提高11.15和38.12个单位。在1c和1d两个回归模型中,茶业技术创新支撑水平、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但茶叶产量这一变量的符号为负,说明在茶业技术创新支撑水平、茶园面积促进茶叶产值增长的同时,茶叶生产得越多,并不代表茶叶销售得越快越好,不代表茶叶产值越高,出现这个现状的可能原因有,2011至2020年这十年里,铜仁市茶叶主要销售到省外和国外,可能受到国内经济格局调整、国际经济贸易摩擦,加之疫情突然爆发与不稳定态势等多重原因叠加,引致茶叶产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剩余,未能正向影响茶产业产值的提升。与此同时,还值得关注1f回归模型中,茶业经营主体这一变量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系数最大,这表示当茶业经营主体每增加一个单位,能够显著提升51.82个单位的茶叶产值,且效果比较明显。
表3 茶产业集群带动茶业经济发展效益的实证结果Table 3 Empirically realized benefits of tea industry cluster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接表3)
3.3.2 茶产业集群促进一产经济发展效益分析
表4是茶产业集群促进第一产业经济发展效益的实证结果。整体来看,各回归模型变量的标准误差均较小,说明样本平均数的离散程度较小,表明模型估计结果的精密度比较高。具体来看,在2a回归模型中,茶业技术创新支撑水平变量的系数为5.87,方向为正向,通过0.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提升茶业技术创新支撑水平一个单位,能够显著提促进第一产业产值增加5.87个单位。在2b回归模型中,茶业技术创新支撑水平、茶园面积分别通过0.001、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符号为正,说明每提高茶业技术创新支撑水平和茶园面积一个单位,就能显著促进第一产业分别增长5.04、7.31个单位。在2c和2d两个回归模型中,茶业技术创新支撑水平均通过了0.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方向为正,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茶业技术创新支撑水平,加快茶产业领域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和专利的发明,进一步提高茶产业标准建设程度、科技支撑水平和创新发展能力,能够高效推动第一产业产值的增长。
表4 茶产业集群促进一产经济发展效益的实证结果Table 4 Empirically realized economic benefits of tea industry clusters for primary economic development
(接表4)
3.3.3 茶产业集群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效益分析
表5是茶产业集群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效益的实证结果。总体来看,各回归模型变量的标准误差较小,说明样本平均数的集中程度较好,表明分析结果的精密度比较高。具体而言,在3a回归模型中,茶业技术创新支撑水平的回归系数为7.15,方正为正,通过0.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在3b回归模型中,茶业技术创新支撑水平、茶园面积的回归系数分别6.06、9.64,符号为正,且均通过0.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茶业技术创新支撑水平、茶园面积每增加一个单位,将能够显著促进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6.06、9.64个单位。在3c和3d两个回归模型中,茶业技术创新支撑水平这一变量均通过了0.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促进茶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茶产业技术创新支撑,能够显著助推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高,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在3e回归模型中,茶叶产量、茶业经营主体两个变量的回归系数分别是0.43、13.52,方正为正,且均通过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茶叶产量、茶业经营主体每提高一个单位,能够显著促进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提高0.43、13.52个单位,这实际上说明了茶产业作为铜仁市特色优势主导农业产业,其产量规模、经营主体规模会显著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表5 茶产业集群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效益的实证结果Table 5 Empirically realized benefits of tea industry clusters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4 研究结论
基于前述研究,文章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1)茶业技术创新支撑水平、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业经营主体、茶业品牌外宣、茶产业年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等变量整体分布比较集中,变量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性;回归模型估计结果的精密度比较高,但各被解释变量对茶产业产值、第一产业产值、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系数及其显著性存在一定差异性。
(2)茶业技术创新支撑水平、茶园面积、茶业经营主体在不同模型假定情况下,能够显著促进茶产业产值的提高,进而推动第一产业产值的提升,助推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虽然铜仁市茶产业已逐步形成产业集群,但产业链衔接还不够稳固,供应链合作还不够顺畅,价值链集成还不够高端,各变量的影响出现不均衡性,茶产业集群经济带动效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3)茶产业产值、第一产业产值、地区生产总值的解释变量尤其是茶叶产量容易受到国内国外各类风险挑战交织叠加的干扰影响,诸如国内经济格局调整、国际经济贸易摩擦、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爆发及蔓延等影响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危机影响下所受到冲击的深度与广度更大。
5 政策启示
结合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以下政策启示。
5.1 深化要素融合,建立健全茶产业集群发展体系
一是面向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茶叶产业体系,助推“产业结构融合”。推动茶产业与黔文化、山地旅游、生态康养、研学培训、保健食品等深度融合,拓展茶产业功能与作用,覆盖茶叶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丰富“茶业+文创+旅游+康养+研学+保健”等茶产业业态,推动茶产业在衔接一二三产结构上深度融合,提高茶产业加工转化率,增大茶产业加工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占比。二是面向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茶叶生产体系,助推“生产动能融合”。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肥料、新机械和新材料,以高品质绿茶为主,推进茶叶精深加工,加快发展精制茶和饮料,推动茶多酚、茶氨酸、茶皂素等有效成分提取,研发抹茶、茶食品、茶保健品、茶日用品等产品,提高茶叶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三是面向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茶叶经营体系,助推“经营主体融合”。统筹布局与实施推动茶叶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工程、家庭农场示范培育工程,营造支持鼓励“茶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联动+家庭农场推动+小农户参与”实现价值共创的政策环境与市场环境,赋能有爱农情怀、有工匠精神、有创新意识、有社会责任感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
5.2 固化链条衔接,凸显集聚茶产业集群发展优势
一是壮大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结合茶产业战略规划与发展定位,充分发挥茶产业上下游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行业协会引领带动和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关键技术在茶产业领域的应用与转化,优化完善与创新开发产品内部结构的拓展空间,创新茶产品创意设计与开发,强化茶产业“产业链”。二是畅通经济循环,拓展“供应链”。推动生产商、供应商、消费者、服务端等形成有机循环,深化东西部合作,打通茶产业市场经济循环供应环节的堵点,补齐专业化程度不强、综合性服务不足的短板,推动茶产业由“初散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数量密集型”向“质量效益型”提升,由“传统喝茶”向“现代吃茶”衍生,拓展茶产业“供应链”。三是推动价值延伸,提升“价值链”。推动茶产品精深加工环节的标准化体系建设与专业化生产,促进茶叶在产品要素投入与产业价值分工中不断提升附加值水平,集聚茶产品新的规模经济与竞争优势,以“茶产业+”为主题,丰富集避暑度假村、特色小城镇、田园综合体等模式为一体的多层次复合型山地生态茶产业体系,提升茶产业“价值链”。
5.3 强化内生动力,着力夯实茶产业集群发展后劲
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增强茶产业发展“凝聚力”。健全“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调配合、茶业类经营主体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和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构建“智库共同体”,引导支持专家学者围绕茶叶等“三农”发展全局、战略规划、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挖掘典型案例并宣传推广,着力营造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软环境”。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增强茶产业发展“引领力”。优化政策建议与扶持对策的前瞻性、科学性、可持续性,确保逐步完善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支撑的政策措施,加强政策设计内容之间的衔接性与密切度,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好考核工作的导向、激烈和约束作用。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增强茶产业发展“竞争力”。探索建立“茶企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互助”的茶业技术协同创新支撑体系,不断提高茶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利用效率,加大科研项目扶持与科技人才服务力度,加强茶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做优茶产品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