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医融合”背景下残疾人康复体育发展路径
——以陕西省为例

2022-10-31杨春霞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体医融合体医残疾

杨春霞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100)

一、问题提出

健康是每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国务院为提升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实现健康中国的建设目标,明确提出必须要加强体医融合,并强调残疾人的健康问题应作为重点解决问题[1]。梁丽珍指出体医融合就是体育和医学相互补充、相互渗入,并强调可针对不同人群,结合医疗技术,去进行判断和评价,在学科和医学知识的框架上,结合体育进行干预[2]。自全民健康被纳入国家战略范畴后,体育建设和健康中国间的关系也愈发紧密,二者的融合是势在必行的,而作为特殊群体,残疾人的体育健康状况更应引起高度重视。残疾人是因身体、心理或人体结构某方面和正常人存在差异,主要有视力、听力、智力、肢体、精神等残疾类型。残疾会使得人的身心蒙受巨大痛苦,且还会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与学习,同样也会给家庭其他成员产生影响,使得很多有残疾人的家庭遭受不幸,继而给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3]。但从残疾人康复体育的发展状况来看,陕西省在此方面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普及度不高,相关研究也非常少。

体医融合的核心思想以解决医疗、健康问题为导向,组织个体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4]。当前在促进身体健康方面,依然存在体育和医疗严重分离的问题,很多残疾人对体育在身心发展方面的作用认知不足[5]。残疾人康复体育就是让残疾人以体育锻炼为主要手段,减缓因残疾造成的机体功能丧失的速度和功能退化,从而使残疾人个体与环境适应性达到最佳状态[6]。如何将体育与医疗的优势都最大限度发挥出来,通过体医融合使得残疾人康复体育获得良好发展,促进残疾人健康幸福指数的提升,是需要深思与重点研究的课题。只有残疾人康复体育受到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其发展,才可使得更多残疾人获得和正常人一样的生存和发展权利,这也和国家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选取西安市、咸阳市、延安市、安康市等地的特殊学校和残疾人康复中心或医院康复科的100 名残疾人为对象(见表1)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康复医学科60 人,特教学校40 人,其具体的调查对象信息及残疾类型(见表2)所示:

表1 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表2 调查对象残疾类型

由上可知,肢体残疾是所有类型残疾中所占比重最高的类型,占比为58%,其次,听力及语言残疾占比为22%;之后,视力残疾、精神残疾、双重及多重残疾比重分别为11%、6%、3%。从男女性别比来看,除了肢体残疾中男性数量比女性多之外,其他几项残疾类型男女人数差别不大。遗传,疾病(传染性和非传染性)和伤害是主要致残因素,其中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脑卒中引起肢体瘫痪的残疾比例最高。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首先,围绕体医融合、残疾人体育、康复体育等关键词,在互联网和陕西省内各大图书馆对相关书籍、杂志、期刊等进行查阅;为此项研究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

其次,走访了陕西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康复中心、西安体育学院和交大一附院康复科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并进行访谈和记录。

最后,问卷调查作为课题组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设计、问卷效度检验、调查对象分析、问卷信度检验等环节,以确保问卷调查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体医融合背景下残疾人康复体育发展困境

陕西省现有的残疾人数量庞大,而体医融合的人才却严重匮乏,根本无法满足残疾人康复体育的需求,相关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因此,若要使得体医融合能够获得持久稳定发展,就应尽快寻找有效的路径,解决现存的困境。

(一)体育意识淡薄

调查发现,尽管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已提升了运动意识,但对于维护身心健康所需的运动,人们普遍都不够了解,对体育和健康间的关系认知有误。尤其是残疾人,因身体和常人存在差异,导致内心过于自卑,也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害怕被别人另眼相看。同时,医疗界人士并未接受运动培训,无法为患者提供真正有效的运动指导,所以只能给残疾人提供医疗方面的康复建议,而如何发挥体育运动助力残疾人身体机能恢复方面是心有余而力不足[7]。若医疗工作者和体育工作者可以加强合作,将会更好地助力患者的康复。对于运动的重要性,从宏观层面分析,其覆盖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从微观层面分析,各器官的维护需要的运动刺激也不同,要满足健康需求必须要制定针对性的运动方案。

(二)医疗和体育联系不紧密

体医融合是将体育和医疗进行融合发展,这是一种创新性的实践。体育不单可为医学提供服务,医学也可为体育提供指导,从药物与非药物两个层面,将体育和医学的干预功能共同发挥出来。体医融合若要真正有效的实施,就需要体育与医疗两个部门共同配合,但从现阶段的实际状况来看,两个部门还是各自为政,未进行有效融合。所以,若要使得两者进行融合,就应将各自为政的困境打破,成立合作组织机构,发挥融合的作用。该组织机构有三个级别,宏观管理层应主要负责体医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制定,明晰体医共同诊疗制度,通过各部门职能的重组建立合作框架,指明发展的方向,该层的人员主要有体育、医疗、营养等领域的专业人员。中观协同层主要负责落实相关政策,开展具体的发展指导意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法,建立融合对接平台,该层的人员主要有体育和医疗部门的相关人员。

(三)设施设备不完善,残疾人自身康复体育观念薄弱

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制约因素较多,除了个人身体残疾的限制,外界环境因素对其影响也非常重要。例如社区和健身场馆缺少适用于残疾人的器材、设施,使其体育锻炼参与受阻;再者,如何选择锻炼项目,哪些项目和自身的情况更为合适,这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经常导致残疾人的体育锻炼参与受阻[8]。另外也缺乏专业指导人员,本身对运动不感兴趣以及家人支持不足等,都是给残疾人体育锻炼造成影响的关键因素。虽然陕西省当前已有多个区域建立康复体育中心,但极少残疾人参与到康复体育治疗中,甚至诸多残疾人对康复体育中心建设的必要性与作用完全不知情。表明了残疾人康复体育方面还未做好宣传工作,很多残疾人对个人优待治疗权利并不清楚,也有一些残疾人觉得康复中心仅能够进行体育健身,无法实现康复治疗,所以并不会引起重视。同时,因大部分残疾人对身体康复没有积极态度,觉得个人问题只可通过医疗部门来解决,不愿意参与康复体育治疗,加之本身就因为残疾而感到自卑,经常都在室内活动不愿到公共场合,自然体育运动的参与意愿也是非常薄弱的。

(四)体医融合的优质人才欠缺

走访期间,发现在医院的康复科有很多脑卒中偏瘫患者,他们在神智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的48 小时后即可进行运动康复治疗,还有些患者在术后留下一些后遗症,比如四肢障碍、语言障碍等也需要康复,而运动康复方案的实施原则、实施方法、实施内容都没有形成体系。一部分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凭借经验在康复中心进行器械锻炼或者关节活动训练,恢复肌肉力量从而恢复日常生活功能。同时有很多偏瘫患者,需要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被动活动,需要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来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尽管我国的体医融合通过多年的发展已获得不错的成绩,但在我国体医融合还属于较新的内容,所以对其了解的人并不多。目前,我国的体医融合优质人才严重欠缺,若要推进体医融合的稳健发展,优质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需要积极培养优质人才。体育学院或者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可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加快优质人才的培养。例如,体育院校的运动康复专业的学生可引导其涉猎医学知识,对医疗康复有更深入的了解,并鼓励老师积极参与相关课题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体医结合水平。体育专业的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本就相对较好,只要学习医学相关知识,就可成为复合型的人才。

总的来说,体医融合的发展当前还存在较多问题,不仅是政策体制方面,残疾人自身意识以及优质人才方面都还有所欠缺,陕西作为高等教育的大省,应积极寻找有效的策略,来解决体医融合人才缺乏的困境。

四、体医融合背景下残疾人康复体育路径

体医融合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从目前陕西省存在的残疾人康复体育发展困境来说,可从下述几方面作出调整:

(一)构建完善的配套保障制度,通过社区推广实现康复指导

很多残疾人因个人身体存在缺陷,经济收入有限,在支付医疗花销后,很难有多余的钱去参与健身训练。同时,残疾人和正常人在健身场地、器械等方面有着不同需求,所以给残疾人锻炼的场地还需要专门进行建设,经费来源也是一大问题。陕西省当前可供残疾人运动的场所极少,因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场地器材问题,就应有政府或社会提供经费和其他方面的支持,确保每个残疾人都可参与康复体育。残疾人是弱势群体,政府应肩负起主导责任,引领社会机构与更多人参与到为残疾人提供帮助的团队中,构建更为完善的保障制度,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为残疾人在设备、场地和资金等方面提供免费支持,使他们享受到来自公共体育资源的福利[9]。另外,各地政府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邀请和鼓励社会力量加入到残疾人运动场地与设施投资建设中,使得更多残疾人都可加入体育锻炼,寻找符合自身运动需求的器材,没有后顾之忧[10]。

体医融合的发展问题也引起了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的关注[11],在此大背景下,应发挥政府干预能力,让基层组织切实将工作落实到位。例如,将社区街道办设为最基础的服务部门,并设立残疾人窗口,以社区为单位收集社区居民残疾的相关信息,并登记注册,利用节假日时间开展相关讲座,详细讲解体医融合的知识,使得所有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都可接受康复指导[12]。同时,推广过程中,可建立社区志愿者协会,组织开展残疾人康复知识的讲座,也可以建立一对一的家访,具体残疾状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制订运动康复计划,也可在家访时带上合适的便携健身器材,使得残疾人可有实际的体验,感受到康复体育的效果。此外,对于参与到社区康复体育的残疾人,可为其提供专业的医疗与体育指导。

总之,必须要加大残疾人康复体育运动的推广力度,使得康复体育项目能够获得更为充足的发展动力。所以,陕西省应以更积极的态度,宣传和推广残疾人康复体育训练,并逐层落实到社区、渗透到家庭中,使得所有人都可将体医融合观念根植于心。例如,可利用社区委员会的力量,了解与登记本社区的残疾人,上门为其科普专业知识,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定期对管辖范围的残疾人开展讲座,开办一些拉近彼此间距离并增进感情的活动,使得他们对国家在残疾人康复方面提供的场地、器材等福利有更清晰的认知,继而更放心加入康复训练中。

(二)利用新媒体进行科普,提升残疾人科学健身意识

为使得残疾人能够有效提升锻炼水平,保障健身的科学性,各类康复中心以及院校都应定期开展宣传讲座,邀请体育专家科普专业的知识,使得残疾人可不断提升科学健身意识,将体育锻炼的正向效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与此同时,当前网络媒体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新媒体,兼具社交和新闻的功能,医生和健身教练可在新媒体进行身份认证后开展科普工作。新媒体不仅能够为公众提供可信的内容、最新的知识,还能帮助产生更广泛的社会价值。利用新媒体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使得更多残疾人能充分认识体育运动对康复的重要性,从而才能更积极地接受科学的体育锻炼安排。

同时,由于很多残疾人学历低,有一些残疾人无法清楚了解文字描述的内容,甚至有些因自卑,害怕展现自身的身体缺陷,不情愿参与体育活动,有些甚至是排斥公共场合的体育活动。对于这些特殊的群体,结合自媒体可以在家实现自我康复,尤其在疫情期间,健康宣传与康复指导工作的开展也更顺畅。另外,也可在各小区内推广康复体育进家庭的项目,安排专业人员到各小区内残疾人家庭中拜访,为其普及专业知识,并提供专业化的指导,让残疾人与其家庭成员,都可转变对体育锻炼的看法,继而积极参与到日常的体育锻炼以及社区或社会开办的相关活动中[13]。

(三)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体医融合在我国属于较新的概念,还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一直以来体育和医疗两个机构都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在人才培养方面两者也是分离的,这就形成了医疗管医疗、体育管体育的局面,并没将两者结合起来培养复合型人才,导致优秀的人才严重欠缺。所以,积极培养复合型的专业人才是迫在眉睫的[14]。尤其对于占比例较多的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残疾,如高血压、脑卒中引起的偏瘫患者,更需要体医融合人才指导其康复。

1.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陕西省是高等教育大省,高校众多。在丰富的高教资源基础上,鼓励医学院校与体育院校联合创办体医融合专业,包括创建双学位的培养体系。人才培养必须要利用好高校这个重要阵地。有康复专业的医学院校,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以及有运动康复专业的各类体育学院,在体医融合的背景之下结合人才培养需求,将医学知识与体育知识相互融合,培养出复合型的人才,编制完善的教学计划方案,通过理论教育与实践操作教育之间的整合,创新相关的教育工作机制和模式,不断提升教育工作质量,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工作目标。同时,改善教师的教学理念,为培养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首先需要教师树立正确观念意识,通过教研室教学研讨活动,充分认识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2.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实践教学比重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体育学院现有的运动康复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未来的岗位需求为主线,合理筛选相关的教学内容,将体医结合的教育模式融入到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中,使得学生在掌握体育锻炼方式的情况下,学到体育运动、医学知识相互结合的抗病原理,注重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同时,根据职业分析法确定的职业能力来设置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任选课程。实践教学是运动康复专业理论课程的延伸与拓展。运动康复专业的职业教育特征是应用型、技能型和实践型,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应提高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比例,增加实验学时,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积极与用人单位开展对口交流合作,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另外,对于社会体育指导员、退役运动员、健身教练等,在将自身体育技术优势充分发挥的基础上,再接受相关医学的培训,使得自身的能力得以拓展,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康复锻炼指导,促使患者能够更好地恢复健康身体[15]。只有拥有了更多的体医融合人才,才能更好地为更多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为确保人才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可以在健身训练场所,专门设置医疗卫生科,安排专业的人才负责残疾人群的身体健康监测工作,并针对其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制订训练方案,确保训练的有效性,残疾人群也可获得更优质的康复服务。

综上所述,全民健身以国家战略的定位,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一环。健康的中国离不开体育,体育的魅力,也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走向运动场。对于本就处于弱势的残疾人,更应加大体医融合的普及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体育锻炼的便利,使其能够对体医融合有更清晰的认知,并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将体育和医疗资源的合力效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要培养“体医融合”复合型专业人才,建立体医融合健康促进机构推动实践研究发展,为践行“健康中国”战略需要开好一张健康处方。

猜你喜欢

体医融合体医残疾
创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实践研究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体医结合背景下提升城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关于体医融合人才培养的探析
“体医融合”下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体医融合背景下社区医疗与体育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体医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创新模式与路径选择
残疾预防 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