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理答 引领精彩生成
——英语课堂中的理答现状调查及策略建议

2022-10-31江苏省江阴市城南中心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31期
关键词:译林评价思维

江苏省江阴市城南中心小学 叶 佳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实施以来,“促进学习的评价”逐渐受到教师的关注和研究,继而引发了对教师课堂理答的关注度。既有问又有答,这是一种教学与评价的双向行为。在行为过程中,教师既要智慧地抛出问题,又要在学生回答后进行智慧的理答,指引学生向深处探讨,从而激活学生积极的思考状态。因此,教师的理答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回答问题的理解,并且会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从学生视角来看,教师的理答行为实施得如何呢?

二、问卷的分析与思考

为了解英语课堂中教师理答行为的现状,笔者随机挑选了40名五年级学生,开展了简单的匿名问卷并进行分析。此问卷以学生主体为出发点,从学生心理需求及现状两方面提出问题。主问题一“当你回答问题后,你期待老师的评价吗”围绕学生的心理需求,目的是了解学生对于学习新知的探究意愿。主问题二“你的英语老师在评价同学的回答时,用‘Good’ ‘Well’ ‘OK’等习惯用语的频率是多少”及主问题三“你回答后,老师对你的评价能够让你更想了解所学的知识吗”则是通过学生的课堂体验来了解现下课堂中教师的理答行为。问卷的分析能够为后续策略的提出做好准备。

(一)调查数据结果分析

根据问卷的数据,我们得出,学生回答问题后,选择“非常期待回应”的占比是62.5%,说明学生非常期待教师对他的回答给予评价。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的评价,但是,这些评价是否对学生起到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激发还有待探究。从第二个问题的数据分析来看,现行的课堂中,出现了模式化、机械化的理答评价方式,用“Good” “Well” “OK”等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的占比为45%,这也许是教师的习惯。但长此以往,学生接受的反馈单一呆板,这样模式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毫无意义。

教与学是双向的教学行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这一教学期待并给予正确的回应与指引。

(二)现状分析

1.白开水——失去情感回应

通过问题一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学生期待教师给予回答后的反馈。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回答“I don’t know”或者直接沉默,而教师的理答等待时间有限并回应“Never mind,sit down please”或者“Who can try?Anyone else”之类的催促语。殊不知这一行为有意无意地阻碍了学生对问题本身的思考及情感表达,从而挫伤了学生用英语表达的积极性。

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要真诚,要让学生感受到真诚的回应,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这样,学生对课堂才能更投入,对学习才能更深入。

2.机械化——呈现刻板模式

通过问题二的分析,我们发现现行课堂中,教师有理答的意识,但无有效的策略。如在三年级初始阶段,由于学生已有知识有限,教师的Free talk仅仅局限于刚学的几句,如“How are you? What’s your name?”等,而学生的回答也比较单一。这时,教师对于回答的处理往往就是“Hi,×××,good morning,I’m ×××”等单一的回答,或者就是“Good,well done...”等简单的评价语。虽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反馈,但是,这样的反馈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起不到任何的提升作用。3.平板车——缺乏内在激励

通过对问题三的调查数据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的评价,但是,这些评价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力呢?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4Where’s the bird?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以下句型“Where’s...?”“It’s in/on/under...”。授课教师在课件中出示一只鸟,并通过鸟的位置的不断变化来让学生操练这两个句型,但当学生回答出正确的方位时,教师重复着“where’s the bird? Where’s the bird now?”这样机械式的理答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起不到任何作用,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回答教师的问题。理答是一种教学行为,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回答的情境进行及时的反馈与处理,根据学生具体的回答,给予恰当的理答。“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我们的教学行为要尽可能地促进学生内部动机的激发。

因此,从这些常见的现状来看,改变低效甚至无效的理答现象十分重要。面对千姿百态的课堂、学生各种各样的回答,教师要善于“以学定教,顺势而导”,从而提升理答的有效性。

三、指向学生英语思维品质提升的理答策略

(一)活用诊断式理答,激活思维发散性

诊断式理答即对学生的回答进行Yes或No的判断,这是最直接、最简单、最常见的理答策略。这一理答策略常用于导入新课时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提升。每一次新授课的导入环节就像一场好戏的序曲,如果组织得好,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巧用诊断式理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提升式的诊断,即教师顺势而导,激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将旧知与新知进行一个链接,从而引出新话题。教师通过简单肯定—简单重复—深入话题,不仅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有效的理答,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为下一环节开启了思维之门。

[ 片段再现 ]

T:(呈现图1), Look at the picture, children, who are they and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图1

S1:They are Miss Li and her students.

S2:They are talking about keep their city clean.

T:Should we keep our city clean?

S:Yes.

T:We should keep the city clean, we should protect the Earth, because the Earth is our home.(引出本课课题)And how to protect the Earth, can you name some ways?

[设计意图]

图1是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6Keep our city clean中 Story time部分插图,而Unit 7的Story time内容是Protect the Earth,与上一单元的内容有直接联系。因此,以复习上一单元内容作为一个引导点来进行过渡就很自然了。因为类似话题的语言交流是比较接近且容易的。教师通过上一单元学到的一些语言表达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主动学习,在复习旧知的同时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首先,片段中,在得到学生肯定回答后,假如教师仅重复学生回答的内容,这就仅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重复”。而我们要做的是“肯定—重复—提升”。因此,教师顺势引入保护地球的概念,同时让学生说出保护地球的方法,通过这一理答行为,让学生的思维从保护地球这一核心点进行发散。教师通过思维的发散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主动输出,在复习旧知的同时又为后面的学习打牢基础。

(二)锤炼发展式理答,引发思维深入性

发展式理答是指在所学文本的话题背景下,通过转变提问、追加提问等方式,进行多个来回的理答,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宽度。这一理答策略常用于新授环节中。当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新知的感知学习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追加式理答,通过追问引导—适时归纳,从而更方便学生提取文本信息、理解文本语言,使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处。

[片段再现]

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4Road safety中有这样一幅插图(见图2)。从插图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一部分的主情境图是“打电话”。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主情境图,并就图中情境与学生展开如下互动。

图2

T: This picture is about an interesting story in Cartoon time.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 who are they and what are they doing?

S:They are Bobby and Tina.

T:Who is Tina calling do you know?

S:Aunt Alice .

T:If you were Tina,what will you ask?

S:Answer.

T:What does Tina want to know? Let’s listen .

[设计意图]

本片段中的理答行为属于发展式理答中的追问行为。以上师生互动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梯度性,即教师通过几个有梯度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具体分析如下:

提问1:Who are they and what are they doing? “他们是谁,在干什么。”这个问题简单明了,学生通过观察图中的人物和场景,直观地回答问题,将话题引到本部分的主题“打电话”上来。提问2:Who is Tina calling do you know? “Tina在给谁打电话?”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能很快地说出是Aunt Alice。通过上述两个问题打开学生的积极思维后,教师抛出问题3:If you are Tina,what will you ask?“如果你是Tina,你会问什么?”这是一个需要学生自由发挥的问题。教师主要通过此问题让学生大胆地说,活跃思维,一步步将学生的语言表达引导到本部分的重要语言点,也就是问题4:What does Tina want to know?“Tina想要知道些什么呢?”这个问题才是最需要解决的。因此,通过教师的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式的有梯度的问题引导,从打开学生思维到活跃学生思维再到第四个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去学习、去归纳,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渐进性发展,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自然且合乎逻辑,同时使文本教学更加生活化,体现了语言交际的真实性。这样,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师生互动及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追问理答,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探寻。

(三)巧用拓展式理答,涌现思维创造性

在译林版英语教材的Cartoon time部分,很多时候,教师如果细细研读内容,可以发现很多思维的拓展点。因此,在平时的动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插图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让这个空白点成为学生的思维活化点,通过呈现—思考—留白,巧妙地运用拓展式理答这一策略,让学生去思考、去发散、去充实,并且试着用英语表达出来。这样,学生不仅思维被拓宽了,其想象力、表达力等综合语言素养也会得到慢慢提升,会有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例如,在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2Let’s make a fruit salad中的Cartoon time部分有这样一幅图(见图3):

图3

[片段再现]:

T:How many mangoes does Sam have,do you know?

S:No.

T:What will Sam say?Now,look at the picture and discuss in your groups.

[设计意图]

当Sam表演失败之后,Bobby问它:“你到底有几个芒果?”课本上就没有下文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如果只是依本教本,那对学生的思维拓展将毫无益处。因此,笔者在上课时让学生观察图片,在学生回答后顺势发问:“你觉得Sam会做怎样的回答呢?”并让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讨论过后,学生给出了很多答案,如“I’m sorry.”“Oh,dear.”“Oh,my God.”在这样的问题背景下,通过追问、探问这种拓展式的来回理答行为,以及学生讨论之后,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样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延伸,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使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如此,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才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课堂理答虽然是课堂中的一个小环节,但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师的理答是否恰当,表面上关系到课堂氛围,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质上则关系到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提升,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理答和有效的提问结合。理答是一门艺术,更是教师智慧教学的体现,它能给我们的课堂呈现意想不到的生成。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意识,提高自己的理答技能。用理答使课堂变得更出彩,使学生变得更自信,使教师变得更智慧。

猜你喜欢

译林评价思维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