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柔道运动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022-10-31宫照麟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群众性柔道竞技

宫照麟

(哈尔滨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8)

1 柔道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柔道运动自1979 年从日本引入我国以来,在历代优秀选手、教练员、陪练员和研究者的共同推动与拓展下,我国女子柔道队凭借优异的成绩,使柔道运动成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的传统夺金优势项目,与跳水、举重、女排等项目形成鼎立局势,为中国竞技运动的国际发展之路打开了新的局面,涌现出了诸如高凤莲、张颖、庄晓岩、冼东妹、佟文、杨秀丽、孙福明、刘霞等20多位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徐殿平、刘永福、吴卫凤等教练员以及刘磊磊等优秀陪练员,使中国女子柔道运动在世界竞技运动中奠定了重要的国际地位,塑造了我国体育大国形象。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中国女子柔道队勇夺5 金,这使我国柔道确立了亚洲强国地位,高凤莲成为我国首位世界女子柔道冠军和世界柔坛唯一一个世锦赛“三连冠”保持者,她过硬的技战术与奉献、拼搏的竞技精神使“凤莲精神”成为国人精神和时代思想价值标杆,激励了各个行业的建设与发展,更使柔道运动快速进入大众视野,极大地推动了柔道运动在中国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柔道运动基于竞技体育发展时代要求所独创的全国各省三级训练网训练体系,在举国竞技体制历史时期能集中优势训练资源,提升了管理效率,提升了柔道运动的训练成效,推动了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上的快速发展。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3 枚金牌的壮举后,我国柔道运动在后奥运时代一直处于低谷,特别是伦敦、里约奥运会等一系列重大国际赛事再未斩获金牌,也与欧美、日本等强队出现了较大差距。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应抓住奥运会等多个历史契机,使柔道继续成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展现综合国力的关键项目,达到提振民族自豪感和促进社会体育转型的多重社会发展目标。因此,应深入了解当今柔道运动训练技术运用特征和规律,全面改进我国柔道技战术训练体系与管理机制,分析我国柔道比赛整体情况与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新规则下柔道运动训练计划、竞赛体制的研究以及训练应用手段的探索,特别要解决人才断层与竞技能力整体下滑的问题,使柔道运动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

2 我国柔道运动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2.1 我国柔道运动发展现状分析

2.1.1 影响力明显提升,但存在发展局限

文献检索结果显示,柔道运动自1979 年从日本引入我国以来,经过40 多年的发展,其影响力和参与人群主要局限在竞技体育领域中,并未在群众健身运动中获得较快传播与发展。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女子柔道项目勇夺三金后,群众性柔道健身运动的价值才开始广为人知,特别是青少年柔道培训会馆的蓬勃开展,使柔道运动所具有的健体、修身、防卫和意志品格养成等多重独特发展优势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成为近年来大众体育健身活动较受欢迎的项目之一,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对我国北上广、东三省、内蒙古、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11 省市的社会调研结果以及对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三大中文专业论文网站的搜索发现,当前关于我国柔道的群众性健身运动的推广和研究存在以下3 个问题。首先,群众性柔道运动的推广与发展主体参与人群为青少年群体,中老年群体参与度较低,柔道运动的群众影响力缺乏年龄均衡性分布。其次,群众性柔道推广主体为社会营利性培训机构,学校、政府参与度低。最后,群众性柔道运动推广应用的科研关注度与研究能力欠缺,难以形成应用与研究的发展合力。根据笔者的文献检索结果看,当前关于群众性柔道健身运动应用与推广的文献研究不仅数量极少,而且多以独个视角进行描写式分析与推广应用探索,如钟成娣结合公安院校教学需求与柔道项目特点进行了柔道运动融合教学应用研究,但整体上看,相关研究论文无论在数量,还是在应用探索上并未形成广泛的科研影响力。

2.1.2 竞技柔道出现全面下滑

我国竞技柔道自2008 年之后,竞技水平与竞技成绩出现了全面下滑的态势,特别是2016年伦敦奥运会之后,中国男女柔道竞技运动全面进入了低潮期。以2019年呼和浩特承办的世界柔道大奖赛为例,中国队共有54名运动员参赛,最终收获了2银、4铜、2个第5 和5 个第7 的成绩,竞技柔道正式进入了青黄不接的困难时期。我国竞技柔道所面临的发展困难,主要集中在以下3 个层面。第一,优势项目全线下滑。女子52kg、女子78kg 和女子78kg 以上3 个级别是我国传统的夺金优势项目,但北京奥运会后再难摘金。第二,人才梯队难以形成较好态势,人才断层问题难以解决。第三,竞技心理、竞技训练处方与技战术等训练手段与训练理论发展能力不足,成为重要发展制约因素。

2.2 我国柔道运动发展制约因素及其成因分析

2.2.1 三级训练网络有名无实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竞技体育一直采用三级训练网络的训练制度,通过体校—省队—国家队三级训练网络保证了柔道项目的训练效率与时效。但随着21世纪初期民办院校体制改革的全面完成,这种金字塔闭环式培养模式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主要集中在以下3 个层面。首先,三级训练网络的责任与权益分配失衡,影响青少年柔道运动的全面开展。其次,体校投入度和项目支持度较低,影响柔道专项人才培养积极性和综合成材率。最后,选拔制度仍以竞技成绩为主,不利于选手全面技术的进步与后续运动能力的主动发展。从上述三级训练网络各自面临的主要情况来看,三级训练网络在当今竞技要求快速提升的背景下,基本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无法达到时代发展对竞技运动水平与运动潜能成长力的要求。在传统的三级训练网络中,各级体校是竞技后备人才的主选拔阵地,省队与国家队的选拔主要以竞赛成绩为根据,这样可以保证专项人才的训练与发展,但是在具体权益分配和专项财政支持力度上,三者却呈现出了倒金字塔关系,从而造成体校缺乏专项发展政策与财政支持。在现今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下,体校作为青少年竞技人才主培养基地,缺乏专项财政支持与补贴,这种权益与责任不均衡的管理机制,催生了浓厚的功利思想。并且从项目本身来看,柔道项目对于场地具有相对严格的要求,需要大量的标准场地来保证训练量和减少运动损伤,而绝大多数体校硬件配备并不能达到要求。

2.2.2 专业技术培养机制尚不健全

我国柔道项目相继涌现出20 多位世界冠军,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根据问卷调查与文献检索结果看,我国教练员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指标上来看,柔道专业教练员缺乏严格有效的培养机制。以徐殿平、刘永福、吴卫凤等金牌教练的成长历程为例,该三位金牌教练员的成长完全取决于个体的自主成长与经验摸索,而在训练过程中以技战术为绝对核心,管理模式以传统的师徒制模式为主,这种管理模式和指导策略缺乏对伤病产生机制、竞技心理水平认知与管理,以及对营养、运动训练监管机制的综合研究,导致以冼东妹、杨秀丽等为代表的优秀运动员长期带伤参战,且柔道运动员赛前集训整体伤病率较高,特别是肩周脱臼、腰椎骨裂缝、小腿骨折、膝关节韧带撕裂等运动损伤,严重影响了运动员场上的发挥,无形中缩短了运动员、陪练员的运动职业生涯。

从专家访谈与文献检索结果来看,我国柔道项目管理者及研究者对现有的竞赛机制跟踪研究并不深入和全面,更不能深入了解当今世界范围内优秀的柔道运动员现有的柔道技战术运用特征和规律,以达到对我国柔道技战术全面发展进行指导的目的。文献检索结果显示,在按手技、腰技、足技、真舍身技、横舍身技、抱压技、关节技、绞技和反攻9 大类技战术中,中国队使用最多的3 类技术动作分别为足技(47.42%)、手技(21.24%)和抱压技(11.13%),3 种技术的使用率总和达到所有技术动作的80%,其他技术动作的使用率均不足10%。在得分战略上依靠大概率使用抱压技、手技、足技和反攻技术,这3 类技术虽然得分率分别为26.19%、30%和20%,但足技成功率远远低于其他柔道项目强国。足以看出,我国柔道运动员足技技术在力量、进攻时机、技术动作掌握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不足,进攻力较低,在当今技战术训练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依靠打防守反攻的传统优势难获得长足发展。

2.2.3 竞赛机制研究与实施水平与国际不接轨

近几年,随着世界柔道协会的强力推广以及柔道运动价值的深入挖掘,柔道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普及和发展,致使奥运会柔道项目的奖牌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外柔道项目强国自引入之初便建立了讲道馆段位制,以对练习者的技战术标准进行划分,二战后国际柔联也有相应的段位评价体系。日本及我国“养狼计划”的实施,欧洲、美洲国家的实力突增,使重大比赛奖牌分布呈现“多家鼎立”的局面。加之2017年国际柔联对柔道竞技规则进行了重大修改,影响着训练体系和训练手段。而我国是2017年才开始着手段位制竞赛机制的研究和实施实践探索,柔道项目在技术标准划分上仍采用传统的运动员等级制度,并不能完全体现运动员真实的柔道技术水平,更对柔道的群众健身运动的推广和运动人群基数的发展造成了障碍。

3 我国柔道运动今后发展对策

3.1 探索柔道运动进校园的普及机制

虽然柔道运动进入我国已有40 多年,但主体影响群体仍局限在竞技柔道,而由于柔道运动训练对场馆的严格要求和对运动素养、人文素养的较高要求,具有合格条件的专业教练员较少,且社会性营利机构的准入门槛较高,我国群众性柔道运动主要局限于青少年柔道会馆。且由于缺乏晋升机制和段位制考核,仅靠青少年群体的兴趣、爱好难以支撑后续锻炼需求和发展需求,使得柔道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渠道较窄,社会影响力有限。诸多学者与项目负责人都指出了柔道运动青少年选材的困局,因此要想解决这个难题需要借鉴校园足球、校园篮球运动的发展策略,探索柔道运动进校园的普及和多层次人才发展机制,通过专项政策与财政支持的方式拓宽柔道运动的影响力和后备人才培养渠道,提升我国青少年后备人才的柔道素养与柔道运动潜能。

3.2 加强群众性健身政策支持

根据对世界优势竞技运动项目的综合分析显示,当今群众运动人群基数和群众影响力对竞技运动项目的发展具有较高影响度,对提升项目关注度、影响力和运动项目生命力具有关键价值,因此探索我国柔道项目的未来发展路径,就必须考虑竞技渠道和群众性健身策略的综合发展,探索群众性健身策略发展路径与职能部门的专项政策支持,以加强群众性柔道运动的普及广度和推广力度,产生较高的社会影响力与参与氛围,从而提升柔道运动的社会影响力,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扩大柔道项目的群众性健身运动基础,增大运动人群体量和群众粘性。笔者认为,鉴于当前我国柔道运动的群众发展现状与推广水平,可从以下3 个层面展开群众性健身运动的推广。首先,制定有效的宣传策略,并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柔道运动的塑身、养性与健身功效印象,提升群众接受度与认知度。其次,构建适应群众性健身需要的柔道训练体系,提升群众性柔道运动的适用性。最后,通过段位制打通群众性运动普及与竞技柔道间的上升渠道,提升柔道运动的社会选材影响度,并建立人才成长机制。

3.3 构建培训机制,全面提升专业人才素养

虽然力量和技术是柔道运动取得胜利的关键,但由于柔道比赛规则的改变和现代竞技训练技术的不断提升,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对抗更取决于个体的综合竞技能力与素养。因此,加强对运动员个体的技术、力量、身体素质的综合水平的认知与综合训练成效的科学管理,是今后教练员、陪练员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而随着运动规则的改变和技战术趋势的变化,裁判员面对场上的变化更加复杂,需要更强的思维分析和反应能力,这些新需求和新变化与以往我国过于依赖教练员经验与自我主动成长的培养模式已经严重不相符,需要针对教练员、裁判员、陪练员及项目管理者构建专项培训机制,以全面提升柔道相关专业人群的综合素养和文化、人文素养水平,以契合时代的发展需要。可探索省级裁判队伍从中学体育教师队伍中产生,国家级裁判队伍和教练员要从地市级的教师队伍中产生,形成专业人才培养产业链。

4 结语

柔道运动发展至今,在我国竞技运动项目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当前柔道项目处于发展困局,但人们应基于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积极探寻主动发展之路和创新手段。该文从当前我国柔道运动的发展现状入手,从发展机制、专项人才培养机制和影响力拓展途径等多个层面进行了探索,找到主要制约因素,并从实用视角进行了可行性发展策略的探索,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群众性柔道竞技
青春正激昂 逐梦竞技场
英97岁老翁要晋升柔道十段
电竞种植记
谁说体育的力量不足以感化这个世界?
增强服务意识 打造为民频率
浅谈现代民间绘画的特性体现
新时期如何做好群众性戏曲活动的引导工作
现在好多了
花与竞技少女
大力发展我市公益性文化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