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2022-10-31赵迎辉郑小焕
赵迎辉 郑小焕
(山西工学院 山西朔州 036000)
高校体育是最后阶段的学校体育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体育教学活动具有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教育领域,通过进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锻炼,还要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只有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国民的整体身体素质水平才能获得提升,国家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1 终身体育的特点
终身体育是在终身教育的基本方针下,实现体育教育和教学的共同作用,对学生的体育观念、运动水平、身体素质等产生终身影响,使学生养成体育习惯,在离开学校环境后,自发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
终身体育是一种伴随终身的教育内容,要维持时间上的连续性,从始至终。终身体育的目标是国民能够一直将体育锻炼作为开展闲暇活动的主要选择之一,终身体育的作用是在长期的坚持中显现的,具有更加明显的时间性。高校体育教学内容逐渐丰富,除了乒乓球、篮球等热门体育项目外,还包括瑜伽、健美操和太极拳等小众的体育项目。在教学时,要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的特点,因材施教,传统体育教学将整个班级的学生作为同一个教学主体,但其实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被作为独立的教学主体。
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对个体的差异化教学效果会被最大限度放大。对大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会对学生的体育观念造成影响,而具体的观念形成与学生各自的人生经历和思维模式有关。因此,要尽可能地实现终身体育教育功能,使教学方法契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2 高校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在根本上没有得到改善,教师把教学的目标还是放在了体育技能学习上,教师教授学生模仿的机械化教学,并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制约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2.1 教师对体育教学缺乏正确认识
众多高校的教师对体育教学认识不够全面,教学模式也是传统的教授模式,以灌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接受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在授课时,高校体育教师先讲授体育技能,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根据学生模仿情况进行点评。这样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没有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质量不高。在教师行为意识和思想的影响下,学生接收到的信息不全面,对体育技能理论知识的理解比较片面,体育锻炼的方法比较单一,这会消磨学生锻炼意识,使学生逐渐失去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影响学生正确体育价值观的形成。
2.2 组织形式单一
高校体育教学的模式和教学内容大多都是一致的,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不会根据学生掌握的水平和身体素质情况区别对待。对于学生而言,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身高和对体育技能掌握的程度是不同的。长时间接受统一的课程,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于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树立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学生综合发展和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2.3 教学方法陈旧
在体育课程设计方面,教师局限于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建立的教学体系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体育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分析学生的体育需求和兴趣。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不会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参加体育课的积极性,也会影响高校体育健康的有序发展。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很少有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训练,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兴趣,让学生自主参加体育锻炼。体育课程的发展应加强兴趣点的整合。
2.4 评价制度不合理
课程评价是课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课程的价值,应综合分析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安排、教学时间等。同时,课程评价应制定明确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在课后教学中,应建立良好的课程反馈机制,评估课程是否符合课程、课程评价和课后评价的具体目标。可以说,评价体系可以从学校和学生两方面进行评价。然而,作为主体的学生课程评价,没有受到重视。只有让学生参与评价体系,才能完善评价主体体系。目前,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中评价方法比较传统,都是通过学生的整体表现评估课程的合理性。虽然这种方法是以更客观的方式评估课程,但有很大的局限性,缺乏灵活性。课堂评估后,本学期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纠正。学期后评估只能在下一学期更改,使整个课程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3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路
3.1 强化终身体育理念的指导作用
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要依托过去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观念,不能将完成教学内容或通过体质测试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要想使学生接受终身体育的理念,就要使学生了解终身体育的内涵和好处。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生的认知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终身锻炼的意识,可以从培养体育兴趣入手,培养学生一项或几项体育活动爱好,让体育锻炼活动不仅在学校开展,也在学生的生活中开展。坚持对学生的理念教育和开导,促使学生培养终身体育习惯,并且将终身体育和身体健康的潜在好处联系起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长远的内容。
3.2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手抓
高校体育教学是一种授人以渔的教学,通过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训练方法和运动技能,将学生的体质水平提高,然后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要想形成长期的效果,教师需要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关心。在安排一般体育训练的同时,要进行适当的心理引导和心理辅导,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自主调节心理状态的手段,避免学习和今后生活的压力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在体育教学改革后,训练和心理辅导相辅相成,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体质,还为学生建立了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了学生在今后生活中自主完善和自主提高的能力。
3.3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改革,还是师资队伍培养与发展模式的改革,教师要明确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性。作为在教学中接触学生最多的人,教师的理念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形成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发展理念,向学生灌输体育素质重要性的相关理念,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改革中能够成为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帮手。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师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也要随之变化。
3.4 丰富教学活动,落实终身体育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体育项目,可以利用各种体育活动俱乐部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项目锻炼的积极性。由于俱乐部体育活动内容丰富,能吸引不同爱好的学生参加。把有相同爱好的学生分为一组,让相同兴趣的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互相进步。重视高校学生课余体育运动,课余体育运动是对课堂体育教学的补充,不仅能帮助学生消化所学的体育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体育素养。定期举办学校体育项目的竞赛,以及不同年级和不同班级的课外体育竞赛。学生在参加体育竞赛时,不仅强化了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还能让学生明白自己和其他学生之间的差别。
3.5 体育教学内容以学生兴趣为主
教学内容的制订应以学生的兴趣发展为主要教学目标,跟上现代教学理念。学生通过模仿体育教师的示范动作来进行学习,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纠正。可以说,体育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体育技术动作掌握的质量。体育教师的教学目标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程度来制定。当学生练习一个体育技术动作时,由于反复练习一个技术动作,会感到无聊,慢慢失去学习体育技能的热情。教师这时可以播放一些学生喜欢听的流行歌曲,带动学生锻炼的情绪,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体育教师在制定体育技能学习内容时,可以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征求学生的意见。将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学生往往会积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这不仅提高了教师教学质量,还让学生爱上体育锻炼。
3.6 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
科学的考核标准,所考核的不仅是学生的体育技能掌握情况,还有学生进步的幅度和学生学习体育项目的态度。不应该让体育考核成为学生学业上的负担,应该让学生开心快乐地学习体育项目,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克服学习体育技能的困难,完善体育考核的科学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学校不仅要将学生纳入评价体系,还要在课程开发阶段采取评价措施,及时发现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提高课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4 结语
大学时期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养成锻炼习惯最好的时期,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教师对体育教学认识不够全面、教学模式传统单一、评价方式不合理等问题。随着体育教学机制的不断改革,终身体育教学理念不仅能够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还能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终身体育是在终身教育的基本方针下,实现体育教育和教学的共同作用,终身体育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长期目标,不仅短期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长期来看,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要将终身体育的观念融入教学改革实践中,实现对学生终身锻炼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