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积极保温护理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体温波动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2022-10-30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18期
关键词:股骨头置换术保温

赵 晴

( 宜丰县人民医院手术室, 江西 宜丰 336300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临床上针对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手术治疗手段,但其治疗对象多为中老年人群,手术期间风险通常较高[1]。 并且由于术中皮肤暴露、创伤应激、机体功能无法正常运行等因素影响,患者体温会出现明显波动的情况[2],加之中老年患者免疫力较弱,机体体温调节功能更易受到影响,进而发生低体温情况。 不仅增加手术风险,更可能会引起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缓术后恢复进程[3],因此合理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尤为关键。 而手术室积极保温护理通过一系列保温操作,避免患者体内热量流失,让其在手术期间均处于恒温状态,维持其正常生理代谢功能[4]。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手术室积极保温护理干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中体温波动及术后凝血情况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 年2 月-2021 年1月因股骨颈骨折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67例,采取随机数表完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3 例,观察组34 例。 (1)纳入标准:①2 组患者均明确诊断股骨颈骨折[5],拟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②术前体温范围在36℃-37℃之间;③入组前均明确告知2 组患者及其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神志异常不能配合手术者;②患有严重心、肝、肾等疾病或免疫力低下不能耐受手术者;③凝血功能障碍者;④患有甲亢等影响代谢及体温疾病者。 对照组男性18 例,女性15例;年龄58 -79 岁,平均年龄为(68.12 ±3.24)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9 例,跌倒18 例,坠落6 例;Garden 分型:Ⅰ-Ⅱ型14 例,Ⅲ-Ⅳ型19 例。 观察组男性19 例,女性15 例;年龄57 -76 岁,平均年龄为(66.86 ±2.85)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0 例,跌倒19 例,坠落5 例;Garden 分型:Ⅰ-Ⅱ型16 例,Ⅲ-Ⅳ型18 例。 2 组疾病类型、原因等一般情况对比差异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2 组患者均于术前进行疾病及治疗方法相关知识教育,消除不安,以避免术中应激。 对照组施加术中常规护理,包括配合并协助手术医师进行手术操作、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严格无菌化管理等;并在术后做好疼痛护理、并发症护理、饮食护理等,患者若发生持续疼痛的情况,需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手术室积极保温护理:⑴根据以往对手术室患者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分析手术室发生低体温的原因。 其中包括:①手术室环境。 由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时间较长,外科医师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压力较大,极易疲惫出汗,需要较低的室温以求舒适,故易造成室温过低,使患者体温下降。 ②皮肤保暖作用散失。手术过程期间,需对皮肤进行消毒处理,裸露皮肤面积较大,并且长时间暴露在外,极易造成热量丢失。③麻醉剂使用。 手术期间所有使用的麻醉剂都会使患者器官代谢功能减弱,麻醉剂在麻醉期间还具有扩张血管、抑制体温调节的作用;若麻醉时采用机械通气还会吸入干冷气体,引起体温下降。 ④输液输血。 手术期间,患者需由静脉输液大量液体和血液,易对患者体液造成冷稀释,引起患者体温下降。 ⑵查找关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相关文献,明确低体温对患者操作的危害。 其中包括:①影响机体代谢。 低体温可导致静脉淤滞和局部组织氧供减少,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还会使肺血管对缺氧的反应性降低,导致缺氧加重;并且当患者核心体温降低0.5℃-1.0℃时,还会引起寒颤,增加呼吸氧耗和二氧化碳生成,使患者机体产生应激反应,造成心输出量增加、心动过速等变化。 ②影响凝血功能。 低体温可使血流循环速度减慢,血中血小板数减少,降低患者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因子活性,使血细胞聚集度升高,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激活,引起凝血。 ③影响免疫功能。 低体温会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氧化杀伤作用,减少多核白细胞向感染部位移动,降低其免疫功能,增加术后感染的发生。 ④影响神经系统。 低体温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变迟钝,影响机体识别和运动功能,减少机体代谢;并且低体温还会影响体温调节中枢,造成体温调节中枢误判,使其无法稳定核心温度。⑶根据以上分析所得,确定手术室积极保温护理干预相关措施。 ①术前30 分钟体温干预:术前将手术室温度调整为24℃-26℃,手术开始后可根据患者和手术医师具体情况,适量降低温度,以保证手术正常进行,若手术时期为冬季,可做相应调高至26℃-28℃;调整手术室湿度为40% -60%,将空气加湿加热,便于患者吸入。 ②术中体温干预:可采用加热毯、压力气体加温盖被等对手术床、推床加温,非手术区域可使用棉被覆盖;将医用加热毯置于手术台,设置温度为36℃-38℃,其上铺床单,避免加热毯直接与患者接触导致烫伤,直至患者手术完毕送至病房后关闭。 ③手术输液:使用恒温加热器、温箱或血液制品加温器等加温设备,对术中静脉输注所用液体均预热至36℃-37℃后,再输入患者体内,注意会因温度影响药效的药物除外。 ④术中体温检测:术中采用多功能监护仪对患者鼻咽温度进行监测,监测到患者体温低于36℃时将加热毯温度上调2℃-3℃直至体温回升。 注意事项:在不对手术操作造成影响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患者身体暴露,以减少热量散失;若出现失血性休克患者或体温低于正常范围时,需立即进行相应复温治疗。

3 观察指标:(1)记录并对比2 组患者术中体温波动及术中低体温发生率。 利用无线体温监护仪持续观察鼻咽温度,记录时间点包括麻醉后即刻(T0)、麻醉后0.5 小时(T1) 、麻醉后1 小时(T2)、术毕前即刻(T3),并设置36℃为临界点,低于此温度即为低体温。 (2)检测2 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小时凝血功能。 2 组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采集静脉血5ml,使用低温高速离心机将样本在4℃,3000rpm 条件下离心15 分钟,提取上清液并置于-20℃恒温冰箱中,采用全自动凝血检测仪检测患者凝血相关指标,包括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 (3)统计术后3 天内2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心律失常、寒颤、术后感染等。

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有统计数据对比分析均采用SPSS 22.0 软件来完成。 其中体温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低体温发生情况、并发症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检验,P<0.05即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 组患者术中体温波动及低体温发生情况比较: T1、T2、T3时,观察组体温较T0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体温较T0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体温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为5. 88% (2/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 27%(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5. 584,P=0.018)。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术中体温波动比较(±s,℃)

表1 2 组患者术中体温波动比较(±s,℃)

注:*与同组T0相比P <0.05

组别 例数 T0 T1 T2 T3观察组 34 36.73 ±0.86 36.42 ±0.81 36.57 ±0.64 36.47 ±0.77对照组 33 36.34 ±0.64 35.87 ±1.24* 36.12 ±0.56* 35.92 ±0.68*t-2.101 3.307 3.059 3.096 P -0.039 0.001 0.003 0.002

5.2 2 组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比较:术后24 小时,观察组患者TT、APTT、PT、FIB 水平较术前变化均不明显(P>0.05),且TT、APTT、PT 显著低于同时间对照组,FIB 显著高于同时间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比较(±s)

表2 2 组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比较(±s)

组别 例数 时间 TT(s) APTT(s) PT(s) FIB(g/L)观察组 34 术前 27.63 ±1.35 26.38 ±2.34 13.54 ±0.87 2.79 ±0.77-术后 27.96 ±1.21 27.42 ±2.13 14.12 ±1.65 2.54 ±0.69 t-1.061 1.916 1.813 1.410 P ->0.05 >0.05 >0.05 >0.05对照组 33 术前 27.15 ±1.68 26.96 ±1.34 13.33 ±0.68 2.76 ±0.86-术后 28.87 ±1.35 28.86 ±2.31 15.14 ±1.23 2.05 ±0.81 t-4.585 4.087 7.398 3.452 P-<0.001 <0.001 <0.001 <0.001 t组间 - 2.907 2.654 2.862 2.668 P组间 - 0.005 0.009 0.006 0.009

5.3 2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3天,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讨 论

针对目前日益增多的中老年人群髋部骨折、损伤等疾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由于其术后活动影响较小、恢复相对较快、下床早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6]。 与此同时,中老年人群由于机体抵抗力较弱,受麻醉、自身体质等因素影响,术中发生低体温等的概率相对较高,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挑战。

目前,尽管越来越多护理人员已充分认识到术中保温护理带来的积极作用,但由于仍缺乏系统全面的干预措施,加之部分患者体质差异,导致常规术中保温护理效果不甚理想[7]。 因此,本研究对常规护理措施进行相应改进,通过分析手术过程中低体温发生原因,明确低体温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制定调整手术室温度、加用加热毯、持续体温监测等相应措施,对患者进行手术室积极保温干预。 结果发现,相较于对照组体温明显下降,观察组手术期间核心体温波动平稳,且各时间点核心体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与此同时,观察组术中低体温情况较对照组也明显改善,充分证明手术室积极保温护理对维持术中患者体温恒定、降低术中低体温等具有显著意义,能避免患者体内热量流失,让其在手术期间均处于恒温状态,降低低体温对患者产生的影响。 研究表明,手术过程中,低体温可使机体各组织器官的代谢率降低,对机体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但随着患者术中体温波动以及低体温发生增加,其出现术后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凝血异常、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概率也逐渐升高,这与患者体温下降引起的血液内血小板、凝血酶等活性降低,纤溶系统被激活从而导致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失衡等因素有关[8]。 在本研究结果中发现,对照组术后24 小时凝血功能明显低于术前,而观察组由于体温维持更加恒定,其凝血功能相较术前下降不明显。 具体分析,在手术室积极保温护理干预中,通过调整室温,能减少患者室内散热量;而在手术台上铺设加热毯,术中向患者传递热量,能提高患者体表温度,减少其热量散失,降低患者体温波动,确保其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抑制手术刺激产生的应激反应,还能维持患者体温及血小板、凝血酶正常功能,从而改善患者凝血功能[9]。 人体温度对生理正常代谢影响巨大,恒定的体温是维持人体各项生理功能正常及身体正常代谢的重要保证[10]。 临床研究表明在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在手术环境、麻醉、大量输液等因素作用下,患者机体产热受抑制,散热增加,体温会出现明显下降的情况,手术过程中低体温会导致患者身体寒颤,影响手术正常进程[11];并且低温可使肺血管对缺氧的反应性降低,使血流循环速度减慢,损害机体免疫功能,引起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手术效果造成不利影响[12]。本次研究中术后3 天内,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是手术室积极保温护理,通过调整手术室温度、加用加热毯、持续体温监测等手段,保护患者核心体温,使其维持正常氧耗,改善其正常生理代谢和机体免疫功能,进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其预后产生有利影响[13]。

综上所述,针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施加手术室积极保温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维持患者核心体温,减少低体温发生率,维持患者凝血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对其预后康复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股骨头置换术保温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置换术后瓣膜功能的临床应用
能“保温”的雪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MRI、CT诊断的价值差异研究
股骨头坏死可不手术治疗吗
保温
为什么热水瓶可以保温?
全髋关节置换术90例护理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1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小心醉“死”你的股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