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2022-10-30张淑颖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18期
关键词:预见性股骨颈置换术

张淑颖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手术室,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常见的疾病类型。 老年人群由于自身骨质疏松问题,受外力因素影响,极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中青年人群的股骨颈骨折致病原因主要是工作原因、交通事故等。 目前,股骨颈骨折仍旧以中老年患者为主要患病人群。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股骨颈骨折病例出现。 关于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已经成为临床骨科的热门研究课题。 随着临床对股骨颈骨折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微创理念的愈渐完善及人工假体品质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股骨颈骨折患者选择使用髋关节置换术,以更好地重建患肢运动功能,实现疾病治愈。 但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及临床循证证据指导[1],认为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未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问题,如下肢静脉血栓等,延长住院时间,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本次研究,基于循证护理基础之上,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希望借助预见性护理的应有优势,规避患者不良预后结局。 能够为今后在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领域预见性护理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现就本次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 年1 月-2021 年3月因股骨颈骨折入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80 例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 其中对照组40 例,男女比例19:21,年龄42 -78 岁,平均年龄为(64.60 ±5.87)岁;致伤原因:意外摔倒16例,高处坠落4 例,交通事故10 例,其他10 例。 观察组40 例,男女比例21:19,年龄43 -77 岁,平均年龄为(64.28 ±5.73)岁;致伤原因:意外摔倒15 例,高处坠落8 例,交通事故9 例,其他8 例。 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查体等确诊股骨颈骨折;符合手术适应证要求,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且主观意愿上同意配合入组研究,完成同意书的签订;耐受相应治疗;全程参与研究,且相关研究资料保存完好,联系方式真实,具备随访条件。 (2)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处骨折;伤情已进展至陈旧性骨折;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认知障碍;妊娠、哺乳期女性;凝血功能障碍;入组研究前,已经参与其他医学类研究,或退出上个医学类研究时间不足30 天。

2 方法:对照组:术前评估患者手术耐受情况;术中配合医师执行手术,各项操作遵循无菌原则,并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与住院护士交接患者手术执行情况。 观察组:(1)术前护理。 ①注重沟通:术前访视时评估患者是否符合手术适应证,迅速建立与患者的亲密联系,沟通中评估患者情绪状态,予以适当的心理干预,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术前评估患者情绪状态理想,也不可忽略对其的心理疏导工作。 常见的心理干预法有家属情感支持法、病例宣教法、放松训练等,心理护理的实施原则是“投其所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联合专门的中医护理人员,进行中西医联合的心理护理,善用中医情志护理,如五行音乐护理、冥想护理等。 ②手术宣教。 向患者及其家属概述髋关节置换术的基本原理、预期疗效、应用优势、常见不良反应的规避及应对方法等,提升患方对手术与疾病的认识,并积极解答患者疑问。 需要注意,沟通应保持细心与耐心,要善于利用沟通技巧,并着重强调沟通重点。 由于股骨颈骨折患者多为老年人群,因此对这类人群的术前宣教,要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信息化技术或多媒体技术,将空洞的语言、文字宣教,转化为更加生动形象的视频、动画、图文宣教,将抽象知识具象化,保障术前手术宣教质量。 ③生活训练。 指导患者接受床上排便训练、扩胸运动、主动咳痰法、深呼吸疗法等运动,避免坠积性肺炎;指导患者术后取外展中立位,规避患肢内收或外旋导致的假体脱出问题;床上进行股四头肌与患肢周围肌群的力量性训练,加速康复进程。 为保障患者更好地理解训练方法,建议2 名护士联合进行该项护理工作,1 名护士作为示范。 1 名护士进行讲解,提升患者的接受程度。 (2)术中护理:①静脉输液管理。 做好静脉输液管理,能够更好地维系患者血氧与循环系统理想运作,从而避免并发症问题;麻醉干预前,可以经留置针输入平衡液,扩大患者血容量;检查准备好的抢救物品是否备齐,为突发风险预留应对机制。 ②预防性给药。根据医嘱予以患者术前预防性给药,注意做好三查七对工作。 ③加强生命体征监护。 循证医学表明[2],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有出现心律失常、血压降低等问题的概率;因此在患者用骨水泥修复髋臼后的0.5 小时,注意监测患者是否出现低血压、心率上升问题,在合适时机遵医嘱予以治疗,控制血压,维持理想的血液循环状态。 一旦护理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及时向医师汇报并予以处理。 ④保暖护理。 体温低是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常见问题,因此要注意加强保暖,尤其针对老年患者,更要避免其遇冷。 (3)术后护理:①保暖护理。 继续保暖护理,保护患者隐私部位;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利用一些局部供暖设备,加强术区的局部保暖工作,促进血运循环,加速术后恢复。 ②转运患者时,保持患者患肢外展中立位。 ③加强巡视,避免麻醉后遗症。 ④交接护理。 在与住院护士的病情交接沟通中,提醒住院护士做好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如下肢静脉血栓,术后1 -4 天保持外展中立位,抬高15°,避免受到压力;术后5 -7 天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早期康复训练,促进伤情更快恢复,改善患肢血运;注意多食用维C 含量丰富的水果与高蛋白、低脂食物等。 为保障交接顺利,要求做好护理文书的书写工作。 关于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性与效率,可以依靠信息化技术;有条件的医院加强手术室护理文书书写模块的信息化建设;针对不同病种,尽可能地完善其相关护理编码,护士仅需选中编码即可完成护理文书的高效书写与最终传递,便于住院护士更好地预览信息,加强护理交接效率。

3 观察指标:观察2 组术中失血量、焦虑自评量表(SAS)[3]得分、抑郁自评量表(SDS)[4]得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差异,以下是详细信息。 (1)SAS:本量表用于评估患者焦虑状况,内有20 个小条目,赋值区间1 -4 分,总分乘以1.25,最终的整数部分为最终得分;满分100 分,分值与患者的焦虑状况呈反比。 (2)SDS:本量表用于评估患者抑郁状况,内有20 个小条目,赋值区间1 -4 分,总分乘以1.25,最终的整数部分为最终得分;满分100 分,分值与患者的抑郁状况呈反比。 (3)Harris:本量表用于评估患者患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其中包含关节活动、关节功能、关节畸形、疼痛程度4 大评分维度,满分100 分,分值与患者患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呈正比。 若患者最终得分90 -100 分,评为“非常理想”;若患者最终得分80 -89分,评为“理想”;若患者最终得分60 -79 分,评为“一般”;若患者最终得分<60 分,评为“不理想”;患髋关节功能恢复理想率=(非常理想+理想)/总例数×100%[5]。 (4)不良反应: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下肢疼痛、便秘。 (5)护理满意度:本单位自拟问卷,满分100 分,80 -100 分为优,60 -79 分为良, <60 分为差;满意度为优良例数和与总例数间的百分比值。

4 统计学方法:经SPSS 21.0 统计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若最终结果显示P值<0.05,表示对比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 组术中失血量比较:观察组术中失血量为(145.62 ±32.68)ml,对照组术中失血量为(193.84±51.95)ml,观察组术中失血量较之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69,P<0.001)。

5.2 2 组SAS、SDS 评分比较:2 组干预前的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另外,观察组与对照组各自组内干预后的SAS 评分均较之干预前更低,SDS 评分亦较之干预前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 组SAS、SDS 评分比较(±s,分,n=40)

表1 2 组SAS、SDS 评分比较(±s,分,n=40)

注:本组干预后结果与干预前结果比较,*P <0.05

组别 SAS 评分 SDS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65.92±10.58 24.99±3.84* 63.02±9.81 22.83±3.75*对照组 65.81±10.68 47.26±7.18* 62.74±9.43 44.62±7.07*t 0.046 17.298 0.130 17.220 P 0.963 0.001 0.897 0.001

5.3 2 组Harris 情况比较:2 组干预前Harri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Harri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髋关节功能恢复理想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2. 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 组Harris 情况比较(±s,n,%,n=40)

表2 2 组Harris 情况比较(±s,n,%,n=40)

组别 干预前Harris评分(分)干预后Harris评分(分) 非常理想 理想 一般 不理想 患髋关节功能恢复理想率观察组 41.05 ±5.62 88.64 ±10.08 20(50.00) 17(42.50) 3(7.50) 0(0.00) 37(92.50)对照组 41.72 ±6.28 72.96 ±11.04 16(40.00) 13(32.50) 8(20.00) 3(7.50) 29(72.50)t/x2 0.503 6.634 - - - - 5.541 P 0.616 0.001 - - - - 0.019

5.4 2 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 组不良反应比较(n,%,n=40)

5.5 2 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5.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2 组满意度比较(n,%,n=40)

讨 论

股骨颈骨折为股骨近端骨折的常见分支,外源性致病因素以严重外伤为主;内源性致病因素以合并骨质疏松症为主[6]。 关于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临床推荐外科手术介入,可直达病灶,帮助患者尽早解除疾病痛苦。 但手术毕竟属于创伤性操作,且股骨颈骨折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群,围术期易出现各类合并症[7]。 因此,临床强调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采取系统、高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以改善患者疾病预后。

预见性护理的优势在于,在循证医学指导下,对某一病种的护理要点有清晰的认识,能够早期识别护理过程中的危险要素,并加以预防,做到防患于未然。 李伟华[8]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肯定了预见性护理能够提升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效率,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问题,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应用后的患者满意度更高。 张阿勤[9]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中,证实了预见性护理中的心理干预能够提前预防患者负性情绪的发生或不受控制,保障患者整体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失血量与不良反应风险,且同样有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应用满意度高。 何仁芳[10]将预见理念应用至髋关节置换术护理过程中,证实预见理念有助于提升护理效果,帮助患者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风险,应用满意度高。 总之,现阶段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均证实了预见性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期间的应用重要性,但多数研究中,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术后,临床少见针对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全程的护理研究。 因此本研究的提出具备较高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的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Harris 评分高于对照组,患髋关节功能恢复理想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进一步论证了预见性护理在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应用价值。 究其原因,本次预见性护理贯穿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全程,分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三位于一体。 其中术前护理强调要加强对患者的术前沟通、手术宣教与生活训练。 术前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通过沟通,不仅能够向患者传达护理知识,同时还能够了解患者的个体差异及对护理服务的期望;沟通过程中还能够了解患者的情绪状况,有助于后续心理护理方案的制定与开展,进而改善患者心理应激,争取患者配合度,利于后续手术工作的开展。 手术宣教致力于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认识,了解手术过程,避免术前紧张情绪的发生,同时帮助患者建立手术治疗信心,从而提高其对后续护理内容的依从性。 生活训练是预见性护理的重要表现,通过循证医学指导,了解此类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并在术前通过训练的方式,提高患者术后应对能力。 越早期的术前生活训练,越有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重建,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意义积极。 术中护理则强调静脉输液管理、预防性给药、生命体征监护、保暖护理等各项系统化工作。 通过规范护理内容与形式,保障患者手术安全性。 术后护理阶段,提出要继续进行保暖护理、重视患者的体位护理、加强术后巡视与交接护理。 尤其重点强调交接护理的效率与质量,提出可依靠信息化技术,提升交接护理的准确性与效能,确保患者护理全程完美衔接,并通过提醒式的护理团队互助工作模式,确保后续各项术后护理环节,如下肢静脉血栓的术后预防护理工作能够合理开展。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前期健康宣教、生活训练等一系列预见性护理内容的开展,后期住院护士在进行对患者的综合康复护理时,能够更好地分配护理精力,提高护理效率。 正是由于预见性护理工作的落实,各项护理手段共施,做到护理全程有的放矢,最终有效改善了患者情绪状态,降低患者术中失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髋功能恢复,综合应用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在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采取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术中失血量与围术期不良反应,应用满意度高。当然,本次研究也存在着一定不足,主要问题在于研究时间较短,研究样本量的纳入偏少,这可能会导致后续观察指标的数据采集欠理想,并影响到后续统计学结果的客观性,导致研究结论的提出不够权威、理想。 导致上述不足的原因在于笔者工作环境所限,未来若条件允许,笔者将进一步延长研究时间,从而纳入更多样本量;或与其他中心合作,开展多中心、大样本调研,进一步丰富样本总量,并适当加大观察指标,提升本研究的权威性,使研究结论的提出更具指导价值。

猜你喜欢

预见性股骨颈置换术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置换术后瓣膜功能的临床应用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例手术室细节护理应用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舒适护理用于股骨颈骨折病人中的效果评价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全髋关节置换术90例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