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用于ICU 重症颅脑损伤病人中的效果评价

2022-10-30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18期
关键词:颅脑神经功能评分

刘 丹

(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辽宁 本溪 117000 )

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下对颅脑造成的损伤称为颅脑损伤,若患者出现昏迷和脑组织损伤等症状则成为重型颅脑损伤,具有病情复杂、进展较快、后遗症多等特点,导致患者的死亡率较高[1]。 而人类颅脑的解剖位置和生理功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及时、有效的抢救中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2]。 且随着近年来社会的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就医患者在要求解决疾病痛苦的同时,还要求在住院期间得到体贴、周到、细致的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是一种强调将“服务意识”落实在护理中,以为患者提供满意护理服务的模式,为了研究将其用于ICU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20 年1 月-2020 年9 月救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8 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所有患者均充分知晓本次研究,且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4 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1 例和女性患者13 例;年龄19 -76 岁,平均年龄为(39.62 ±4.17)岁;受伤原因:车祸伤、坠落伤和打击受伤分别为15 例、11 例和8 例。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0 例和女性患者14 例;年龄20 -78 岁,平均年龄为(39.68 ±4.23)岁;受伤原因:车祸伤、坠落伤和打击受伤分别为14 例、11 例和9 例。 应用统计学软件对2 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后,未见显著差异(P>0.05),不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

2 方法:2 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患者吸氧、预防脑血管痉挛、抗感染、保护脑神经、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 将常规护理措施用于对照组患者,主要包括持续监测生命体征、颅内压和血氧指标,规范化用药等。 将优质护理措施用于观察组患者。 ⑴预防并发症的护理:①预防颅内高压和低氧血症的护理。 将患者的头部抬高30°,以促进其颅内静脉血的回流;给予患者亚低温护理,并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以对患者的脑组织缺氧状况进行改善,若患者出现呼吸不规律或者是呼吸频率过低等情况,需通过人工辅助呼吸或机械通气等方式对患者提供有效的呼吸支持。 ②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 定期叩诊患者的肺部,对患者的肺部情况进行评估,若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则需保持患者气道的湿化;定时对患者进行叩背和吸痰护理,且手法要轻、且所有操作均需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在患者吸痰前后给予其高浓度吸氧。 ③预防压疮的护理。 护理人员每1 小时为患者翻1 次身,按照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平卧位的顺序为患者实施标准化的基础护理,且翻身的过程中需避免拖、拉、拽和推等会增加剪切力的动作,并对患者枕部、肘部、脊柱、肩胛、骶尾部及髋部等受压部位的皮肤完整性和颜色的改变情况进行观察,保持患者全身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⑵营养支持护理:按照“剂量由少到多、输注速度由慢到快、浓度由低到高”的原则给予患者营养液输注,并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和身体状况,对患者每天营养液的输注总量进行及时的调整。 ⑶早期康复护理:待患者的意识恢复后,首先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康复锻炼的重要性,之后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的身体组织及器官进行推拿按摩,并指导患者进行伸展关节和舒缩四肢等被动锻炼,待患者可自主活动后,指导患者尽早进行伸屈手指和关节等主动锻炼。 (4)口咽部护理:患者多伴有恶心呕吐症状,护士需第1 时间清除口腔中的滞留物,将床头抬高30° -45°,辅助患者半侧卧位或是侧卧位。 若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还需主动预防口腔感染及肺部感染,应用氯己定口腔护理液定时进行口腔冲洗和冲洗擦洗。 若患者意识清醒,还需使用棉签擦拭患者的口腔内部,诱发咳嗽反射,增强患者的口腔清洁度。 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还需应用可吸引式软牙刷将口腔牙菌斑定植菌一一清除。 护士需每天评估患者的口腔黏膜情况,结合口腔内PH 值以及细菌培养结果,选取适宜漱口液进行漱口,明确患者的每天漱口频率。 在患者血压稳定状态下,还可进行肺部震荡排痰物理治疗,1 次3 -5 分钟,每间隔3 -4小时震荡治疗1 次,治疗前需进行10 -15 分钟雾化吸入,充分排出患者细小气道中的痰液,改善患者的肺通气状态。 (5)气道湿化:若患者的病情较轻、状态较好,则给予人工鼻湿化。 若患者的病情较重、状态较差,则应用湿化系统进行气道湿化,保证患者纤毛正常运动、维持气道黏膜完整性,预防并减少并发症。 气道湿化液的实际用量则需结合患者病情、痰液性质调整,保证符合患者情况,保证气道湿化到位。 (6)在患者意识苏醒、恢复神志之后,进行疾病知识普及与护理教育:方法包含图文知识手册、视频演示讲解、PPT 播放联合护士口头讲解等,通过上述方式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明确疾病对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以及躯体功能可能造成的损伤,让患者尽快接受现实。 同时,向患者普及早期康复活动对患者病情转归、各项功能改善的积极影响,提升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 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护士还需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体征变化、各项检查结果等,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转归情况,并将这一情况反馈给患者与家属,让患者对自身疾病心里有数,尽快接受现实参与康复训练。

3 观察指标:(1)观察2 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营养状况。 主要包括患者的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总蛋白水平,均于患者入院前1 天和出ICU 当天抽取清晨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5ml,送至检验科,采用日本西斯美康血球计数仪对患者的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总蛋白水平进行检测。 (2)观察2 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情况。 主要包括颅内高压、低氧血症、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和压疮等。 (3)观察2 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昏迷程度及预后情况。其中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3]为依据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以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4]为依据对患者的昏迷程度进行评估,以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5]为依据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估,其中患者的NIHSS 评分越高,则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GOS 评分越高患者昏迷程度越轻、预后越佳。 (4)观察2 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以SF -36 量表[6]为依据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评估项目有生理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4 项,其中患者的评分越高,则患者的生活质量越理想。 (5)观察2 组患者出ICU 时对护理的满意度。 以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问卷的最低分和最高分分别为0 分和100 分,并根据评分高低分为非常满意80 -100 分、满意70 -79 分、一般60 -69 分和不满意0 -59 分,并以此非常满意、满意和一般满意之和为护理满意度。

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数据处理工具SPSS 22.0软件。 应用(±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并通过t检验进行验算;应用n,%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并通过卡方x2检验进行验算。 若结果为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 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营养状况对比:与护理前相比,2 组患者护理后的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总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的水平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总蛋白水平均明显更高(P<0.05)。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营养状况对比(g/L,±s,n=34)

表1 2 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营养状况对比(g/L,±s,n=34)

注:与同组护理前相比,*P <0.05

组别 时间 前白蛋白 血红蛋白 总蛋白对照组 护理前 97.38 ±1.65 101.57 ±10.41 46.17 ±3.72护理后106.69 ±2.36*114.45 ±12.02*51.32 ±4.36*观察组 护理前 97.32 ±1.71 101.49 ±10.53 46.13 ±3.79护理后114.87 ±2.84*122.53 ±12.96*55.48 ±5.10*t组间护理后对比 12.917 2.665 3.615 P组间护理后对比 0.000 0.010 0.001

5.2 2 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情况对比: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情况对比(n,%)

5.3 2 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昏迷程度及预后情况对比:与护理前相比,2 组患者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昏迷程度和预后情况的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更低(P<0.05),昏迷程度和预后情况的评分明显更高(P<0.05)。 见表3。

表3 2 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昏迷程度及预后情况对比(±s,分,n=34)

表3 2 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昏迷程度及预后情况对比(±s,分,n=34)

注:与同组护理前相比,*P <0.05

组别 时间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昏迷程度 预后情况对照组 护理前 34.85 ±4.49 5.27 ±1.29 3.85 ±0.73护理后 25.26 ±3.72*10.72 ±1.64* 5.94 ±1.05*观察组 护理前 34.79 ±4.54 5.34 ±1.25 3.76 ±0.82护理后 17.33 ±3.08*15.36 ±1.82* 7.17 ±1.61*t组间护理后对比 9.574 11.044 3.731 P组间护理后对比 0.000 0.000 0.000

5.4 2 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与护理前相比,2 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的评分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更高(P<0.05)。 见表4。

表4 2 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s,分,n=34)

表4 2 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s,分,n=34)

注:与同组护理前相比,*P <0.05

组别 时间 生理功能 情绪功能 角色功能 社会功能对照组 护理前 53.43±7.28 50.23±6.71 55.44±6.98 51.46±6.54护理后 63.05±7.65*61.21±7.34*64.35±7.54*63.02±7.31*观察组 护理前 52.76±7.25 50.99±6.75 56.23±6.99 51.98±6.57护理后 70.21±7.86*69.76±7.45*73.42±7.68*72.09±7.54*t组间护理后对比 3.806 4.767 4.914 5.036 P组间护理后对比 0.000 0.000 0.000 0.000

5.5 2 组患者出ICU 时对护理满意度对比: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 见表5。

表5 2 组患者出ICU 时对护理满意度对比(n,%,n=34)

讨 论

颅脑损伤在临床神经外科中较为常见,根据其损伤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轻度颅脑损伤、中度颅脑损伤和重度颅脑损伤,其中重度颅脑损伤指的是患者受伤后昏迷时间>12 小时,其意识障碍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嗅觉减退、视力障碍、瞳孔缩小或扩大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同时其体温、呼吸、血压和脉搏等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因此被收治于ICU 内[7-9]。 而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护理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临床抢救的效果。优质护理是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学理念贯穿于护理服务的全过程,使患者住院期间的生命与健康、权利和需求、人格和尊严得到恰当的关心和照护,以降低患者疾病相关并发症,促使患者尽快康复,是一种科学性、整体性和连续性均较强的护理模式,可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充分体现了护理“灵性”-人文关怀,在临床上多领域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0-11]。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处于昏迷或者是意识不清的状态时,会影响患者的吞咽和进食等功能,不仅会影响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还会加快患者机体蛋白质的分解和代谢,使患者机体能量的消耗速度加快,增加了患者出现营养不良、 压疮等并发症的风险[12-13]。 本次研究中,优质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亚低温护理、营养支持护理及定时翻身等措施,对患者脑组织缺氧状况和营养状况进行了有效的改善,利用将局部受压时间和剪切力减轻的原理预防了压疮的发生,有效降低了患者的颅内高压、低氧血症、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外力的重击下其大脑组织受损严重,多会出现伴有颅内出血形成血肿,不仅会对脑神经造成压迫,还会刺激脑组织释放大量的炎性因子,对正常的大脑细胞造成影响,损伤了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故患者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14-15]。 本次研究中通过积极改善患者的脑组织缺氧情况和降低颅内高压等措施,避免了血肿对患者脑神经的压迫,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昏迷和预后情况,从而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 故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营养状况、神经功能缺损、昏迷及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张艳[16]在研究中,将105 例ICU 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样本,并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包括52 例患者的对照组和包括53 例患者的观察组,前者的干预方法为常规护理,后者的干预方法为优质护理,通过对比2 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26.46 ±6.34)分和(20.72 ±5.24)分,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26.19 ±6.02)分和(15.68 ±5.19)分;对照组预后良好14 例、中度残疾21 例、重度残疾10例、植物状态4 例、死亡3 例,观察组预后良好26 例、中度残疾18 例、重度残疾6 例、植物状态2 例、死亡1 例。 经统计学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的评分,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预后,且差异的显著性较高(P<0.05),与本次研究中的结果一致。 王慧[17]在研究中,将ICU 收治的114例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纳入研究,应用随机分组法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的样本量为57 例,且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实施优质护理,并对比2 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显示:Ⅰ组患者中并发并发症38 例,占比为66.67%,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4.24 ±3.19)分;Ⅱ组患者中并发并发症17例,占比为29. 82%,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 24 ±3.45)分。 经统计学对比,Ⅱ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Ⅰ组,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与本次研究中的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用于ICU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神经功能缺损和昏迷等情况,还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升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临床推广和应用的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颅脑神经功能评分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常见的颅脑损伤有哪些
双周最佳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