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科诊疗模式下脑心通胶囊对普通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10-29曾朝霞李建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36期
关键词:半胱氨酸收缩压脂蛋白

曾朝霞,李建平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215129)

0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导致确诊高血压的人群逐年增长,发病年龄亦不断年轻化,同时该疾病作为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病种,正在持续威胁中青年群体的身心健康。众所周知,针对初筛血压升高的中青年群体,非药物治疗的地位可见一斑,其不仅可以遏制血压的继续升高以及伴随的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同时低盐、低脂、戒烟、运动等健康的生活方式较早期药物治疗更能带来可观的长效精神心理获益[1-2]。高会智[3]、王汝菲[4]研究发现步长脑心通胶囊兼具降压、调整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机制,因此为了进一步了解未经降压治疗的中青年群体罹患原发性高血压后使用脑心通后的获益情况,本研究选取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门诊就诊随访的55名普通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设立了对照组进行比较,进一步探究脑心通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治疗上的临床获益,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全科医学门诊就诊的中青年(<65岁且≥18)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140/90mmHg),使用鱼跃台式手动水银血压计(苏械注准20152200947)测量血压,测血压前病人需静坐10min- 15min,每次测安静状态下坐位时上臂肱动脉血压(左右上臂均需测量,取二者相对较高者作为参考目标),最终取其中3次相近的血压值的平均值作为监测血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54例(其中男29例,女25例),平均年龄(46.65±10.66)岁;实验组55例(其中男28例,女27例),平均年龄(47.6±10.7)岁。两组患者试验前相关临床基线资料相比较后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实验组干预前基线资料对比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中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5];生命体征稳定;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目前正在服用降压、调脂、降糖药物;已经明确诊断为继发性高血压或(和)糖尿病的患者;伴艾滋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等免疫缺陷疾病患者;合并心脑肾肺肝等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孕妇或者哺乳期母亲;有精神疾患或强迫性用药行为者。

1.4 剔除与脱落标准

未按知情同意要求规定规范用药者;治疗过程中擅自服用其他中药或者(和)西药继而增加干扰因素者;实验随访期间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映;期间因自身主观原因要求退出的被调查研究者。

1.5 方法

对照组采用全科诊疗模式下生活方式干预(戒烟、限酒;限制钠盐摄入:低脂低糖低嘌呤饮食;增加有氧运动时间及频率;保持心情愉悦:早睡早起,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脑心通胶囊(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24)治疗,每天3次,饭后口服,每次1.2g。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

1.6 观察指标

①比较对照组及实验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MI、腹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②比较治疗前后(空腹采肘正中静脉血测定)血糖GLU;血脂水平:包括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以及干预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α =0.05 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1)分别针对对照组、实验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组内对比发现,对照组干预前后组内对比发现空腹血糖(GLU)、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均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干预前后组内对比发现空腹血糖(GLU)、同型半胱氨酸 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尿酸(UA)、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均明显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实验组干预前后组间结局对比(±s)

表3 实验组干预前后组间结局对比(±s)

因素 实验组干预前 实验组干预后 P值BMI(Kg/m2) 25.42±3.51 24.34±2.56 0.618腹围(cm) 94.35±16.57 92.51±14.52 0.775空腹血糖GLU(mmol/L) 5.4±0.95 5.16±0.73 0.021*同型半胱氨酸HCY(μmol/L) 21.93±14.6 12.09±3.87 0.009*总胆固醇TC(mmol/L) 5.16±0.79 5.02±0.71 0.043*甘油三酯TG(mmol/L) 1.9±0.88 1.84±0.8 0.048*高密度脂蛋白HDL-C(mmol/L) 1.33±0.34 1.35±0.33 0.357低密度脂蛋白LDL-C(mmol/L) 2.94±0.58 2.66±0.47 0.044*血尿酸UA(μmol/L) 405.22±90.11 372.62±72.12 0.035*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g/24h) 0.09±0.05 0.08±0.04 0.89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mg/L) 1.62±1.2 1.01±0.7 0.016*收缩压 SBP(mmHg) 143.53±7.93 132.87±8.37 0.023*舒张压 DBP(mmHg) 97.89±6.26 87.56±7.59 0.028*

(2)两组针对性干预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组间对比发现,实验组收缩压(SBP)、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同型半胱氨酸(HCY)、收缩压(SBP)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对照组与实验组干预后基线资料对比(±s)

表4 对照组与实验组干预后基线资料对比(±s)

因素 对照组(干预后) 实验组(干预后) P值BMI(Kg/m2) 24.33±2.78 24.34±2.56 0.928腹围(cm) 91.73±14.07 92.51±14.52 0.776空腹血糖GLU(mmol/L) 5.17±0.83 5.16±0.73 0.846同型半胱氨酸HCY(μmol/L) 15.85±8.62 12.09±3.87 0.043 *总胆固醇TC(mmol/L) 5.04±0.71 5.02±0.71 0.904甘油三酯TG(mmol/L) 2±0.84 1.84±0.8 0.178高密度脂蛋白HDL-C(mmol/L) 1.34±0.29 1.35±0.33 0.811低密度脂蛋白LDL-C(mmol/L) 2.7±0.61 2.66±0.47 0.611血尿酸UA(μmol/L) 392.02±80.1 372.62±72.12 0.177 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g/24h) 0.11±0.18 0.08±0.04 0.62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mg/L) 1.22±1.07 1.01±0.7 0.617收缩压 SBP(mmHg) 136.22±8.47 132.87±8.37 0.036 *舒张压 DBP(mmHg) 90.59±7.84 87.56±7.59 0.056

3 讨论

以往对初筛血压偏高人群进行常规的管理模式往往会因为人口流动范围广大而管理脱节,加之专科就诊局限性,严重影响健康管理效果。合理化的全科诊疗模式因其主动-连续-综合性的医疗服务,可以促使随访群体的健康管理过程环环相扣,从而大幅度提高管理质量。

结合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特点,在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中,需重视长期及终生心血管风险评估,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应当携手并进,缺一不可,近年来随着中青年高血压群体不断增长,来自国外和中国的大量研究表明,从高血压前期进展(血压120-139/80-89 mmHg)到临床高血压,心血管病风险也是逐渐增加的,尤其是中青年人群[6-9]。站在中医的角度上分析原发性高血压隶属于于中医“头痛”“眩晕”的类别[10],其针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中具有广泛且相对安全的作用机制,是否可以尝试非药物治疗和中药口服联合模式呢?

本研究中,对照组在非药物治疗(全科诊疗模式)干预后组内前后对比发现空腹GLU、HCY、TC、TG、LDL-C、hs-CRP、SBP、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重申早期非药物治疗干预可有效的改善初筛中青年中血压偏高人群的血糖、血脂、血压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因素,且较药物治疗更加符合卫生经济学[1];实验组在非药物治疗+中药(脑心通)联合模式干预前后组内对比表明空腹GLU、HCY、TC、TG、LDL-C、UA、hs-CRP、SBP、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干预后组间对比表明同型半胱氨酸(HCY)umol/L)、收缩压(SBP)(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进一步提示脑心通可以在改善血压、抑制炎症发生上获益,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脑心通中含有黄芪,其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部血流量,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应激损伤[11]。王景武[12]的研究表明脑心通可降低SHR(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且呈现剂量依耐性。本研究提示相比较于单纯的非药物治疗,结合服用脑心通可以进一步改善UA、HCY,降低收缩压水平,下调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为初筛血压偏高的中青年人群提供稳定而有效的内环境提供更好的保障。

表2 对照组干预前后组间结局对比(±s)

表2 对照组干预前后组间结局对比(±s)

因素 对照组(干预前) 对照组(干预后) P值BMI(Kg/m2) 25.29±3.46 24.33±2.78 0.514腹围(cm) 93.56±15.91 91.73±14.07 0.878空腹血糖GLU(mmol/L) 5.28±1.05 5.17±0.83 0.029*同型半胱氨酸HCY(μmol/L) 19.97±12.73 15.85±8.62 0.046*总胆固醇TC(mmol/L) 5.17±0.77 5.04±0.71 0.048*甘油三酯TG(mmol/L) 2.14±0.92 2±0.84 0.039*高密度脂蛋白HDL-C(mmol/L) 1.33±0.31 1.34±0.29 0.238低密度脂蛋白LDL-C(mmol/L) 2.82±0.58 2.7±0.61 0.049*血尿酸UA(μmol/L) 405.59±91.02 392.02±80.1 0.267 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g/24h) 0.11±0.16 0.11±0.18 0.98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mg/L) 1.41±1.24 1.22±1.07 0.042*收缩压 SBP(mmHg) 142.85±8.11 136.22±8.47 0.037*舒张压 DBP(mmHg) 98.56±6.47 90.59±7.84 0.033*

本研究表明通过对初筛血压偏高中青年人群在合理且规范化的全科诊疗模式干预基础上配合脑心通治疗,不仅能帮助病患对高血压形成正确认知、提升诊治依从度,同时告诫血压升高的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的重要性,本次研究也进一步在侧面证实了脑心通对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获益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但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进行理论性验证,增加可实行度。

猜你喜欢

半胱氨酸收缩压脂蛋白
脂蛋白(a):携带武器的坏蛋
怎样认识同型半胱氨酸过高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同型半胱氨酸究竟是什么
“三高”后的第四“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胆固醇的来龙去脉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的血压最佳值
同型半胱氨酸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