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发展倡议:促进共同发展的国际公共产品

2022-10-29王镭

社会观察 2022年9期
关键词:倡议产品发展

文/王镭

全球发展倡议:三重逻辑视角下的国际公共产品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共振,全球发展进程面临严峻挑战。2021年9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以“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为主题的全球发展倡议,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提供了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这是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时代之问的应答,内在具有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的坚实支撑,也因此具有深刻的合理性和广阔的实践前景。

(一)全球发展倡议的历史逻辑

今天的时代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时代,即马克思所揭示的“世界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交往和分工的普遍发展,进而个体的活动扩大为世界历史性的活动,并越来越“受到日益扩大的、归根结底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力量的支配”。随着资本主义时代从16世纪开启,历经新航路开辟以及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以及社会分工迅速发展,在广泛社会分工基础上商品交换扩展到世界范围,从而形成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将各个国家和民族连为一体。当今世界正经历第四次工业革命,新的通信和运输技术快速发展,货物、服务资本和就业等跨国界流动的交易成本显著降低,全球化流动的收益水平大幅提升,进一步压缩了世界的时空,全球化进程加速向前,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各国相互联系而不可分割的整体。

人类历史演变的总趋势表明,生产力水平与交往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交往不断扩大,人类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人类历史从地域性演变为全球性,人类命运日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关于“世界历史”的唯物史观为根基,中国顺应人类历史发展大势提出全球发展倡议,这一促进全球发展事业的国际公共产品也因此彰显着历史必然性、合理性。

(二)全球发展倡议的理论逻辑

一是超越霸权稳定论局限。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中的霸权稳定论认为,霸权国须提供必要的国际公共产品,供其他国家消费,以确保国际体系稳定。基于霸权稳定论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难以克服供给国维护霸权初衷与公共产品具备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属性之间的内在矛盾。这种内在矛盾,表征为霸权国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往往限于俱乐部式的公共产品,存在供给国将其私物化倾向,公共产品成为维护霸权收益的工具乃至打压他者的武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以谋求发展而非维系霸权为目的参与国际事务,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初衷在于实现自身发展与他国发展相统一,即实现共同发展,落脚于各国总福利的提高而非维护霸权利益,实现了对以往霸权稳定论基础上国际公共产品认知的超越。

二是打破“搭便车”魔咒禁锢。经济学中的“搭便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消费公共物品的行为。由于存在“搭便车”问题,缺少私人提供公共物品的激励,在一国内需要政府来提供这种物品。由于不存在超越国家的世界政府,“搭便车”成为困扰国际公共产品提供者的魔咒,“搭便车”问题一般被认为是构成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深层原因。2014年8月22日,习近平主席访问蒙古国时指出,“中国愿意为包括蒙古国在内的周边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这一重要论述,彰显了中国面向经济全球化时代对国家之间“搭车”行为的全新认识和解读,即不是从狭隘的获利和给予的对立角度来理解,而是将国家之间的“搭车”视为一种互利互惠行为,以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突破“搭便车”局限思维。欢迎“搭车”的中国理念,打破了对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意愿的禁锢,极大拓展了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可能空间。

三是秉持正确义利观。2014年,中国明确提出,“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切实落实好正确义利观,真正做到弘义融利”。正确义利观强调处理好道义与利益的关系,要求将不损害他人利益作为谋利的前提条件。早在2500多年前,中国的先哲孔子就提出“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这一主张也被称为“立己达人”,是儒家“仁”“恕”思想的集中体现,强调仁爱待人、推己及人,为处理自身与他人关系树立了行为准则。“立己达人”与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帕累托最优”原则内在相通,指向在不使任何一方利益变坏前提下实现各方利益的共同提高。正确义利观是对中国“立己达人”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扬,超越了狭隘的经济理性认知,使国际公共产品的公益性得以确证,为国际公共产品应对个体理性行为导致的合成谬误、有效发挥其弥补市场缺陷的功能开辟了道路。正确义利观本身作为一种价值层面的公共产品,为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确定国际发展合作的行动方案奠定了理论根基。

(三)全球发展倡议的现实逻辑

增强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符合破解全球发展难题的急迫需要。当今,全球发展进程遭受严重冲击,践行全球发展倡议的紧迫性更为凸显。

一是新冠疫情严重冲击全球发展进程。2022年4月,联合国亚太地区经济社会委员会、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发布报告指出,新冠疫情导致全球发展进程30年来首次出现倒退。疫情的全球性蔓延从供需两端冲击一体化的全球经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运行受阻,世界陷入增长与发展困境。疫情中各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全球紧密关联,全球发展重拾信心和势能离不开国际团结协作。

二是地缘政治安全冲突显著拖累世界经济增长。俄乌冲突已成为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地缘政治安全危机,显现出严重外溢效应。人们深刻认识到国际社会安全与发展两大主题密切关联、密不可分。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强调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协同驱动世界和平发展。

三是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阻碍全球发展事业。某些国家为一己之私奉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挑动对抗,滥施制裁,其政策措施外溢效应令本已低迷乏力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事实经验表明,对抗冲突没有赢家,从开放包容向封闭孤立倒退,将导致财富增长水平降低,减弱全球发展动能。全球发展倡议在全球化遭遇逆风时,为全球发展事业注入了稳定性和正能量。

全球发展倡议:理念、原则与行动相统一的国际公共产品

国际公共产品因其不同形态可呈现为思想层面的国际公共产品和行动层面的国际公共产品。从思想层面看,全球发展倡议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和绿色与创新原则,为全球发展事业谋定前行航向,注入思想动力;从行动层面看,全球发展倡议明确重点领域,为推进全球发展进程指明优先选项,增添物质力量。全球发展倡议作为理念、原则与行动相统一的国际公共产品,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提供了系统化、整体性方案。

(一)核心理念:以人民为中心

以唯物史观为指引,全球发展倡议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核心理念。这就是将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单纯以资本增殖的逻辑看待发展,任凭种种经济理性行为的负外部性泛滥,这样必然导致贫富分化、环境恶化、国际社会不公正不合理不安全加剧等种种弊端。

(二)基本原则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处理好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关乎人类文明兴衰与未来,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从根本上回答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否定了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观点。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全球发展倡议长远考虑人类未来与福祉提出的重大原则,成为人类共同建设地球绿色家园的思想公共产品。

2.创新驱动。世界各国在谋求发展中都无法回避投入与产出关系这一基本问题。一方面,生产的资源约束日趋增强,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另一方面,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需要产出水平随之提高。解决投入产出两端之间的矛盾,必然要求走创新驱动之路。只有靠科技进步,提升生产效率,实现生产力曲线的推高,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全球发展倡议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加强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国际合作,挖掘疫后经济复苏新动能,加快全球发展进程,推动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重点行动领域

1.应对紧迫挑战,聚焦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三大任务。(1)减贫。全球发展倡议将减贫置于重点合作领域的首位,彰显了其“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中国在其成功的减贫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可以作为公共产品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参考借鉴。同时,作为国际减贫事业的推动者、贡献者,中国坚持行动导向,为各国减贫提供实实在在的助力。(2)粮食安全。粮食是维系人生命和一切生产生活活动的物质基础,粮食安全具有极端重要性。保障粮食安全,一方面要求提高供给水平,另一方面需要改善国际治理,稳定粮食价格,确保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贫困国家的粮食可负担性。全球发展倡议强调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构建公平合理、持续稳定的农业贸易秩序,完善国际粮农治理,维护全球粮食安全。(3)抗疫和疫苗。新冠疫情使一些国家返贫、生乱,大量人口陷入生活困境。中国是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截至2022年3月,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1亿剂疫苗。中国通过深化国际抗疫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构筑了卫生安全屏障。

2.增强发展能力,紧扣气候变化、工业化、数字经济三大主题。(1)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项根本性任务。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中国还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系统,并积极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双赢。(2)工业化。工业化与实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发展中国家各自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具体国情不同,推进工业化进程并不意味着都要形成自身完整的工业化体系,而是要结合自身实际,发展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全球产业链面临变革重组,发展中国家应当在变局中加快工业化步伐,更好地嵌入全球和区域价值链、供应链,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和动能。(3)数字经济。由于技术、资本、人才、标准等约束,发达国家占有数字经济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则面临挑战。全球发展倡议将数字经济列为重点合作领域,意在助力发展中国家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获得更大的发展潜力和韧性。

3.创造支撑条件,着力发展筹资、互联互通两大抓手。(1)发展筹资。破解发展中国家融资难题,迫切需要国际公共产品提供助力。全球发展倡议强调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好融资条件,增强发展中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发展可持续性。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国的资金支持中受益,中国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融资和投资来源。(2)互联互通。互联互通不仅包括有形的基础设施硬联通,也涵盖无形的制度层面软联通,后者亦能带来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产出效率的效应。全球发展倡议将互联互通作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通过促进世界“硬”“软”两方面互联互通,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和安全稳定水平,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条件。

全球发展倡议:在国际合作中构建发展命运共同体

第一,加强南南、南北合作,打造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和共同的发展需求。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推进南南合作,力所能及地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中国主张加强南北对话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让各国和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机遇、发展成果,反对恃强凌弱、以邻为壑。中国主张加强宏观政策国际协调,发达国家特别是主要大国,应当承担维护世界经济稳定的责任。

第二,依托双边区域机制,加强重大发展战略协同。中国将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不断扩大市场准入,维护公平竞争,依托双边和区域机制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全球经济复苏增长增添动力。在中国积极参与和大力推动下,2022年1月1日起《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将推动亚洲形成更加开放的大市场,促进亚洲乃至世界经贸和投资进一步增长,有效助推全球发展进程。

第三,践行真正多边主义,凝聚国际发展事业合力。中国主张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其核心在于坚持开放包容、协商合作、谋互利共赢,反对封闭排他、冲突对抗、图一己之私。践行真正多边主义与国际公共产品非排他性、非竞争属性内在一致,是实施全球发展倡议的题中应有之义,有利于为国际发展事业汇聚合力。各种多边机制是全球治理相关方表达和协调利益、采取共同行动的平台。各个多边平台各有特色和优势,全球发展倡议注重与各多边平台互动联动,着重促进规则、标准以及宏观政策的联通,打通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堵点,为推动全球发展事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机制。

猜你喜欢

倡议产品发展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Happy Afternoon Tea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