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护理方案在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10-28汪萍彭文成

关键词:满意率体征发生率

汪萍, 彭文成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手术室,江苏 徐州,22100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患者主要表现为胸痛及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出现休克等危急情况[1]。目前,对冠心病患者实施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治疗,通常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2]。但由于OPCAB操作难度较大,加之受疾病等的困扰,患者多伴有心理负担和情绪障碍,若未能予以有效处理和干预,则不仅会影响手术的顺利实施,也会对术后恢复带来阻碍[3]。个体护理为科学的干预模式,可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围手术期实施一系列的个体化护理措施,能够为手术安全实施、术后尽快恢复提供可靠的支持力量[4]。本研究分析了个体护理方案在接受OPCAB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OPCAB治疗的9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且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纳入标准:① 确诊为冠心病;② 具有OPCAB治疗指征。排除标准:① 合并恶性肿瘤等其他对研究有影响的疾病;② 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不全;③ 听力、语言、认知、精神或智力存在障碍。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纳入对象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7例)。对比2组的一般资料,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常规护理。于术前访视时口头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冠心病、OPCAB治疗的相关知识,指导并协助患者做好禁食和禁饮等准备工作。术中,护理人员依据手术进程配合相关手术操作,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准确递送手术使用器械及物品等。术后,继续对患者加强生命体征监测,直至其恢复至稳定状态,同时遵医嘱指导其合理用药、开展常规康复训练。出院时,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向其交代居家休养期间的注意事项,叮嘱其遵医嘱按时复诊。

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个体护理方案。① 制定护理方案:由主治医师、心理咨询师、科室护士长及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组建个体护理干预小组,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专业的、系统的学习与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允许其参与本研究。查阅冠心病及OPCAB相关的核心文献资料,参照护理经验,综合评估患者的真实情况,并为其制定个体护理方案。② 术前护理措施:收集并整理患者的病例资料,结合各项辅助检查结果,对手术可行性、潜在风险进行综合全面评估,参照评估结果,制定相对应的应急预案。术前 1 d,详细、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普及OPCAB相关知识,使其获得更为客观、全面的疾病认知,并向其科普手术成功的案例,起到正性激励和引导作用,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和康复信心。术前1~2 d,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洗漱、进食等训练,使其提前适应并掌握技巧,为术后早期活动奠定基础。③ 术中护理措施:责任护士陪同患者进入手术室,并与手术室护士共同确认患者的姓名、手术名称等相关信息。手术开始后,加强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配合医师完成手术操作,如管路的留置和固定、手术器械及使用物品的传递等。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依据需求及时调整室内温度,若其体温低于36 ℃,则及时使用加温毯等进行复温。若体外循环停止,则按医嘱使用肝素,并观察出血点情况,及时向医师反馈确切信息。④ 术后护理措施:于股静脉穿刺部位使用沙袋压迫,时间为8 h,并维持下肢制动,约24 h。加强监测血压变化和留意切口情况,每隔15 min测量并记录1次动脉收缩压,定期清理和消毒切口,如果发现潜在出血或足背动脉搏动等征象,则在第一时间汇报至主治医师处,并及时进行有效处理。如果发生轻微感染,则使用0.9%氯化钠溶液、碘伏等处理;如果发生严重感染,则采取清创手术予以干预。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定期询问其有无疼痛等不适。术后1 d,指导患者先在床上开展踝关节、股四头肌等训练,后过渡至床边站立、步行等训练,训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患者的饮食喜好、营养状况及血糖水平等,指导其科学膳食,在保证营养物质均衡摄入的同时避免不当饮食引起加重心肺负担。

1.3 观察指标

① 生命体征:记录并统计术前、进入手术室后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② 并发症发生率:计算护理期间低血压、肝肾功能损害及栓塞的并发症总发生率。③ 心理状态:心理状态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5]及抑郁自评量表(SDS)[6]评价。2个量表的标准总分均为100分,评分越低说明心理状态越好。④ 护理满意率:于出院时,使用自制的护理工作满意率问卷评价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0~100分、60~89分、<60分分别记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以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之和计算总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生命体征比较

进入手术室后,对照组的心率快于术前(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比术前高,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与术前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均更优,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2。

表2 2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

2.2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低血压及栓塞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3%,低于对照组的14.29%(P<0.05),见表3。

表3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2.3 2组心理状态比较

出院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AS、SDS评分均较入院时有所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SAS、SDS评分比较分)

2.4 2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率相比,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见表5。

表5 2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例(%)]

3 讨论

冠心病的病因较多,包括遗传、不良生活习惯及情绪等[7]。近年来,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且呈年轻化趋势。OPCAB作为目前临床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能够迅速缓解疾病症状,保障移植血管畅通率,取得的治疗效果良好[8]。朱草原等[9]指出,受文化程度等因素制约,大部分冠心病患者缺乏正确认知、自我护理能力较差,如果围手术期护理不当,则会大大增加手术风险,影响术后恢复进程。因此,应给予接受OPCAB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有效的护理策略。

王锐等[10]的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个体护理方案后,其不良情绪得到了明显缓解。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均<0.05),提示个体护理方案可改善接受OPCAB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个体护理从患者入院开始就为其提供护理措施,如个体化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及正性案例引导,可最大限度地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11]。本研究对比了2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发现,观察组较低(P<0.05)。究其原因,个体护理方案具有针对性、个体化等优势,通过实施一系列个体干预措施,可从围手术期不同阶段(术前、术中及术后)规避和控制并发症的风险因素,进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进入手术室后,观察组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个体护理方案有助于稳定接受OPCAB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受心理情绪的影响较大,当其负面心理情绪得以缓解后,可有效减轻因情绪应激所致的体征波动。本研究还对比了2组的护理总满意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更高(P<0.05)。分析原因可知,个体护理方案能够充分体现的患者中心地位,在实施护理工作期间,可以真正满足其一切合理需求,使其生理、心理及精神等多个层面均处于舒适状态,进而得到其满意和认可。

综上,在接受OPCAB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实施个体护理方案的效果确切,表现在可稳定其生命体征,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升护理满意率。

猜你喜欢

满意率体征发生率
急诊护理干预对妇科急腹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