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考
——以华江瑶族自治乡为例
2022-10-28覃子蕴谭桂菲周小颖谢劲松
□覃子蕴,谭桂菲,周小颖,谢劲松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02)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促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林业融合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和任务指标,到2025 年,林业旅游、康养与休闲产业接待规模达50 亿人次,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到25∶48∶27,但如何从理论维度评价和衡量这一目标进度是亟待解答的理论课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草原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打造特色林业现代化示范区,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区、产业兴旺的引领区、林区三产的融合区,整体提升特色林业现代化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到2025 年,自治区级特色林业现代化示范区达80 处以上。加快林业融合发展步伐,不断扩大林业对生态文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贡献,是广西林业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应有之义。
1 文献回顾与研究进展
林业产业融合指以林业产业为依托,通过林业内部一二三产业之间或林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产业渗透、产业重组,形成新的产业链的发展过程。
陈池波等(2021)、余涛(2020)、李治等(2019)对农村农业产业融合构建了指标评价体系,赵嫚和王如忠(2022)对文旅产业融合等构建了指标评价体系。关于林业产业融合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处于初步阶段,对其展开系统性研究的文献较少。就评价内容来看,陈奕丹等(2021)基于DPSIR 理论构建在生态和经济的双重驱动力下,森林资源的发展禀赋及相应措施为一体的林业生态安全指标框架。宁攸凉等(2021)提出通过加快林业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2 广西林业融合发展现状及趋向
2.1 广西林业融合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广西林下经济产业、林业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均晋升为千亿元产业,广西林业内部的三产融合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其中,林下经济产值1 235 亿元,年均增长13.2%,广西成为全国林下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林业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产值1 468 亿元,年均增长43.1%。
广西木材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多年来稳居全国第一位,油茶、核桃、板栗等特色经济林面积位居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三,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但森林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巨大的资源潜力尚未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实力。总的来说,林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还有待加强,目前还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林业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度、林业资源综合利用率均有待提高。二是一些地方对林业融合发展预判不准,表现为信心不足、裹足不前,或者表现为盲目上马、急功冒进。三是存在盲目跟风现象,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突出。四是林业融合发展缺乏科学规划和长远规划,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短视现象。例如,广西拥有桂林国家森林公园、良风江国家森林公园等10 多个国家森林公园,这些森林公园除了生态旅游产业之外,大多具备与养生养老、科普教育、户外运动、婚庆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具备推行“林业+N”融合发展模式的条件,但优质的林业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需要提高地方对林业融合发展潜力的准确评估能力,找准方向、对准市场需求,开发具有广西特色的林业融合发展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福祉”“生态福祉”需求。
2.2 华江林业融合发展实地调查
在深入华江实地调查过程中,综合运用访谈、查阅资料、调查统计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全面了解该乡林业产业发展情况。华江是典型的林业乡,林业是当地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全乡总面积422.28 km,耕地面积853.3 hm,有林面积32 306.67 hm,森林覆盖率达94%以上。
林业第一产业以毛竹种植为主,面积达1.53 万hm,立竹量近4 000 万根,年砍伐量近1 000 万根,竹子产值近1.3 亿元,是全国十大毛竹生产基地之一。经济林种主要有杉树、景观苗木、六垌茶等优势新兴产业。林地特色养殖主要有华江香菇、木耳、竹林鸡、冷水鱼等特色农产品。第二产业以竹制品加工为主,全乡共有竹制品厂76 家,其中规模企业1 家,从业人员近3 000 人,年加工毛竹700 多万条,竹制品企业年产值约3 亿元。华江的竹制品加工企业所生产的加工产品达40 多种(竹砧板、竹碗、竹凉席、竹地板、竹衣架、竹筷子等),其中铁炮串是华江竹制品企业的主打产品,占生产品种的90%,产量占全国市场的比重达70%,主要销往韩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地区。第三产业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主要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猫儿山AAAA 级景区、老山界龙潭江AAAA 级景区吸引游客,年均接待游客约50 万人次,旅游带动“三产”年收入超亿元。
华江林业产业基础扎实,毛竹产业、猫儿山生态旅游等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但林业融合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民族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较薄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和改善;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大,开发限制条件严格;受交通、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华江毛竹砍伐、运输价格较高,利润较低;区域发展规划等顶层设计亟待完善。
2.3 广西林业融合发展趋向
2.3.1 林业内部三产融合
林业内部三产融合主要指“林木培养和种植”“木材和竹材采运”“经济林产品的种植和采集”“花卉种植与动物繁育”等第一产业,“木材加工及主要木制品制造”“木、竹、苇浆造纸和纸制品”“林产化学产品和木质工艺品等制造”“非木质林产品加工制造”等第二产业,以及“林业生产与生态服务”“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林业专业技术及其他服务”等第三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
2.3.2 林业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
一是林业与农业融合发展,主要融合产业为适宜林下种植和林间种植的各类经济作物,例如豆类、油料、薯类、果类、香料、烟草、蔬菜、菌类、中药材及园艺作物种植。二是林业与畜牧业融合发展,主要融合产业有牲畜饲养、家禽饲养、蜜蜂养殖、狩猎和捕捉动物等,一般模式为林下养殖。三是林业与科教产业、事业融合发展,主要在科普、学生研学基地、森林胎教、幼儿森林体验园等业态或领域。四是林业与养老服务产业融合发展,符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可以在旅居养老、互助养老、疗养型养老等方面融合发展。五是林业与婚庆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拓展婚纱摄影、婚庆纪念林、蜜月旅行、婚庆纪念日活动等。六是林业与体育产业、事业融合发展,如攀岩、山地自行车、赛车和摩托车越野、山地马拉松、滑草、野营、探险等。七是林业与绿色殡葬产业融合发展,如推出树木葬、花坛葬等绿色殡葬服务。八是林业与大健康融合发展,如通过打造自然休养林、疗愈林、疗愈园、休闲养生度假区等功能区,满足人们健康养生需求。
3 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逻辑
3.1 评价指标构建基础
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任务指标为基础参照。构建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之所以要以林业高质量发展任务指标作为基础参照,主要源于两者内在逻辑的统一性,两者逻辑呈递进发展状态。推进林业融合发展,是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推进林业融合发展,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变革和新型发展模式的重塑,通过林业产业内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以及林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和产业功能转型,实现林业产业跨界融合、要素跨界流动和资源跨界配置,推动现代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林业融合发展的目标任务,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的实现是林业融合发展效益的体现和检验。林业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反过来又能推动林业融合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成为林业融合发展的源动力,两者之间存在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
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任务目标可以为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提供如下借鉴。一是遵循指标体系的动态性和发展性规律。林业高质量发展任务目标的确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林业肩负着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安全维护等重任,林业高质量发展在促进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林农收入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先后增加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振兴、生态宜居的使命以及践行“两山”理论的历史重任,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的构建也应该随着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任务目标变化而动态调整。二是厘清指标构建的系统性方法。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中,要坚持目标引领、坚持战略引领、坚持抓重点任务。
3.2 评价指标构建目的
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是提高地方对林业融合发展潜力的准确评估能力,找准方向、对准市场需求,开发具有广西特色的林业融合发展产品。
3.3 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一是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既要有理论基础作为支撑,指标选取要有相关的科学依据;还要有数据和历史资料支持,能够真实、客观、准确地反映地方林业资源状况、发展基础和融合发展的潜力。二是全面系统性原则。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必须综合考虑林业资源条件、环境质量条件和开发建设条件,注重评价指标的综合性、关联性、全面性,充分体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考虑到长远利益,且兼顾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综合效益。三是可操作性原则。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所涉及的指标内容覆盖面较广,宜综合采用可量化指标和定性指标,力求清晰易懂,直观、准确地表现林业融合发展潜力,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能真正地推广应用。四是动态性原则。林业融合发展是一个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工程,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要根据新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调整,在动态分析前提下保持评价指标的完整性。
3.4 评价指标构建依据
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构建的依据是林业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林业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是林业融合发展能否实现的关键。因此根据动力机制的作用因素(也可以称为驱动因素)可以倒推发现林业产业融合发展潜力所在。林业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可以作为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依据。根据林业产业融合的政策诱导、产业关联、要素推进、市场拉动等动力机制,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包含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政策因素。地方产业政策特别是林业产业政策是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产业政策的管制放松与体制创新,能够加强林业产业间纵向与横向的融合,也能促进林业产业跨界融合、要素跨界流动和资源跨界配置,扩大产业融合的潜在利益空间。二是产业因素。产业因素包括产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和基础、资源利用状况、产业发展程度、产业间的相互带动作用等因素,尤其是产业间的互相带动因素,决定了能否实现产业跨界融合、要素跨界流动和资源跨界配置,能够内化产业间的割裂关系,从而推动林业产业融合进程。三是要素因素。林业产业在科技、资本、人才等要素的投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林业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吸引力,决定了能否吸引更多资源、要素向林业产业集聚,进而扩大林业经营范围和产出边界,为推进林业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更多契机。四是市场因素。产业发展取决于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就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市场需求能间接拉动林业产业融合。因此,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重视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如森林康养、休闲林业等新型林业产业,市场需求可以决定资源的流向。
3.5 评价指标构建标准
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的构建标准是林业高质量发展。林业融合发展是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林业高质量发展是林业融合发展的目标追求。围绕林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文章从理论上提出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构建的4 条标准。
一是能否加快资源向林业产业流动,并能使之成为加快现代林业发展的新动能。二是能否提高林业融合的质量,使林业资源流向高附加值的产业,给林业融合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三是能否有助于林业资源循环利用,促进林业产业内部融合,增强林业永续发展的实力,提高林业对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社会进步的贡献度。四是能否有助于促进区域传统产业创新、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竞争力提升,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3.6 评价指标构建方法
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该灵活运用调查统计法与问卷研究法、过滤法和频度统计法、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专家评定法等方法筛选指标。
3.6.1 调查统计法与问卷研究法
一是实地调研收集广西各地林业产业和林业融合发展的数据和材料,重点调查森林资源、风景资源、环境质量、开发价值、服务设施、政策环境、市场需求、管理质量、服务水平等因子。二是设计调查问卷,结合实地调研和官方、网络等多种途径进行问卷调查。
3.6.2 过滤法和频度统计法
一是广泛查阅、整理文献资料,利用查阅文献获得林业融合发展相关资料,厘清国内外林业融合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收集评价体系构建的主要研究方法。二是通过一定方式广泛征询收集相关专家关于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构建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对文献查阅、专家咨询的结果进行频度统计、过滤处理、和归纳分析,以保障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全面性。
3.6.3 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以模糊推理为主,将定性与定量、精确与非精确相结合的分析评判方法。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包含若干子系统的复合评价系统,适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行有效。
3.6.4 层次分析法(AHP)
层次分析法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系统、层次化的分析方法。运用在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构建,主要是根据总目标,把各种体现发展潜力的因素或条件按照一定的逻辑组合聚集,形成指标体系。
3.6.5 专家评定法
在运用理论分析对区域林业产业融合发展基础条件进行比较、分析与综合,初步筛选评价指标之后,开展专家评价,最终选定相应的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和评价标准。
4 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1 筛选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
通过查阅、整理文献资料,走访区内林业专家,收集相关专家关于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构建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统计、处理、分析和归纳,初步得出华江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总体指标(即共性指标),主要包括两点。
一是林业资源相关指标,包括森林面积、覆盖率、基地面积、生物多样性、林相、地文资源、水文资源、人文资源、资源组合度、景观局部色彩变化、景观季节变化、水环境、相对湿度、声环境、土壤环境、空气负离子浓度、平均空气负离子浓度、植物精气、空气细菌含量、美学价值、舒适度、物种多样性、森林人为干扰度、生物资源等指标。二是经济发展环境指标,包括区位条件、经济条件、政策条件、交通基础设施等。
4.2 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依据科学性、全面系统性、可操作性原则,构建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公共性指标,即前述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综合指标。第二部分是靶向性指标,即林业产业与各个产业融合发展潜力的评估指标。靶向性根据林业融合方向确定,其中包括与融合产业相关的共性指标。
在评价指标初步确定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将林业融合发展具体内容条理化、层次化,构建恰当的结构层次模型,将指标逐步细化分层,形成指标体系。具体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等。以“林业+康养”林业融合发展——森林康养模式为例,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3 个方面。
一是森林康养资源条件指标,包括森林公园面积、森林康养适宜期、林相、资源组合度、水环境、光环境、热环境、声环境、物种多样性、生态景观、游憩空间、森林人为干扰度、人文环境等。二是森林康养环境质量条件指标,包括舒适度0 级天数、植物精气、相对湿度、空气细菌含量、空气负离子浓度、平均空气负离子浓度、地表水质等。三是森林康养开发条件指标,包括区位优势、政策环境、内外部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市场需求等。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华江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森林康养方向)
4.3 林业融合发展的构建设计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将华江林业融合发展条件植入前述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总体指标框架,进行初步评判,确定华江乡林业融合发展的构建设计。
4.3.1 三产融合思路
根据华江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华江林业应以林业第三产业为导向,定位和规划林业第一、第二产业的产品及空间布局,主打旅游康养类型林业产品,如竹制工艺品、六垌养生茶、华江瘦身鱼等。同时,充分考虑华江地处漓江流域环境保护区等环境承载因素,建议探索工业飞地等产业发展模式。
4.3.2 林业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构建设计
根据华江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除了传统的林业旅游外,林业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可以考虑“林业+康养”“林业+养老”“林业+绿色殡葬”“林业+科普+教育”“林业+胎教+幼儿体验园”“林业+婚庆文化”等融合方向。
5 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后续维护与应用
一是加强指标体系动态性维护。遵循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构建的动态性原则,根据森林康养发展需求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指标体系,以保障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全面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确定指标因子权重。根据地方林业融合发展取向构建相应的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之后,应组织专业人员以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以及国内外先进经验、专家学者科学性研究成果等作为依据,拟定各项指标权重,再经过专家评定,构建评定指标标准。
三是开展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估。为确保评估结果直观、准确地表现区域林业融合发展潜力,成为区域林业融合发展的决策依据,应邀请第三方评估机构,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对照林业融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的评定标准,开展客观公正的评估。同时,通过实践检验不断完善评估体系,力争在广西乃至全国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