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身体活动调查分析

2022-10-28夏秀荣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体育与音乐学院

灌篮 2022年11期
关键词:居家新冠习惯

夏秀荣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体育与音乐学院

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为坚决打赢阻击战,开始了不同人群、不同岗位、不同地域的联防联控战疫。医护人员冲在了医疗第一线,工勤人员站在了阻击第一线,大部分民众则是以“宅在家”作为对社会的贡献。而在没有特效药出现时,中国抗疫所取得的“成效”在于强有力的“身体管控”。

万千大学生也因此宅在家里,进入与沙发为邻、以电子产品为伴的惬意家居生活状态,一家人多日宅在家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钟南山及各医学专家建议:科学健身,提高自身免疫力。大学生群体是现家庭重心和未来家庭核心,居家期间其身体活动的态度和方式,可以直接反映出整个家庭近年的身体素养。

“身体素养”(Physical Literacy)是一个统领当代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理念。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伴随人的一生。其从身体本源开始阐释人体生活的健康方式,在过程中体味身体活动的价值和意义,旨在扭转全球“运动缺失症”导致的健康危机,以及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身体活动则指由骨骼肌肉产生的需要消耗能量的任何身体动作,在“身体管控”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大学生及其家人们真实的身体活动如何呢?本研究拟通过问卷对齐鲁工业大学学生身体素养状况进行了解,旨在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身体素养提升和高校体育教育与身体素养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身体活动现状

为了切实了解大学生的真实状况,制定了居家期间大学生身体活动问卷,以齐鲁工业大学在校生为主要研究群体,统计2020 年2 月份大学生的居家锻炼状况。通过各班级微信群,分享和回收有效问卷6066 份,其中女生占52.2%,男生占47.8%。在四个年级中的分布如图1。根据统计分析的状况,分析我校大学生居家身体活动现状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图1 年级分布图

二、惰性使然:享受第一

(一)知行倒挂

“知”,身体活动的认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大学生认识到了身体活动的重要性,详见表1:60.8%的学生认为身体活动非常重要,一般和不重要的只占2.7%,充分表明大学生对身体活动重要性的认可度。

表1 知行认知表

“行”,与生俱来的惰性,让万千大学生宅在家中,享受便捷的生活和丰盛的物质。身体各部位最为辛苦的,便是玩电子产品时所用到的“双眼、双手”,其他部位都在尽最大努力避免能量消耗。在6066 名所调查的学生中,仅有11.2%的同学坚持有规律的身体活动(每次30 分钟以上,每周三次及以上)。静坐少动和偶尔锻炼10 分钟以下的学生占到了66.8%。可见“知”与“行”之间存在鸿沟。

(二)高估自我

大学生在家身体活动少,体现的另一点为认知错位,即“高估自我”,对自身体质过分乐观。因问卷样本中84.7%的是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且与大三大四的赋分不同,故分开统计我校高低年级的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成绩,显示各率见表2。然而在问卷中,对自我身体素质进行评价时,所显示的比例严重偏好。如不及格率,体质测试中高达15.61%和27.33%,而自我评估中只有3.7%。优秀率为0.35%和0.18%,自我评估为12%。由此可见“高估自我”的认知异常显著。

表2 体侧与自我评估

三、习惯使然:满足现状

“习惯”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习惯是身体理解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人们通过身体习惯建立运动的空间性和运动技能,与外部世界融为一体。普劳图斯曾说:习惯是在习惯中养成的。也即身体活动习惯需要在生活习惯中养成,而大学生的居家生活习惯如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得以体现。

(一)居家生活习惯

家是人生的驿站,是生活的乐园,也是避风的港湾。家更是一副重担,一份责任;是彼此的真诚相待,是漫漫旅程。大学生放假回到了家中,享受着父母的关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是一贯的居家生活习惯。新冠肺炎疫情状况下,大学生服从身体管控,不能外出,只能宅在家中,其生活习惯据百分比来看,前四位的是:玩电子产品、吃喝、偶尔会锻炼、静坐少动,其中玩电子产品占到了71.6%,足以说明智能电子产品在生活习惯中的比重。新冠肺炎疫情前后相比,锻炼的频次及时间基本下降了一个等级,这与居家条件限制有一定关系,如大学生普遍认为缺少的是健身氛围和健身条件。家庭健身氛围,可以体现出一个家庭的身体素养,有了好的身体活动习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家锻炼也就随意而为之,否则会存在种种心理、思想、身体上的障碍。

(二)身体活动习惯

身体活动习惯的养成是身体素养长久的动力,不自觉而为之的惯性,积极生活方式的必须。大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身体活动习惯,大部分是没有的,如表3 所示,静坐少动和偶尔锻炼<10 分钟的占到了66.8%,规律锻炼≥3 次和每周1-2次的仅占24.8%。身体活动需要有时间和运动量的双重标准,时间和运动量越低,越难以激发多巴胺这种“快乐物质”的产生,习惯越难以养成。只有当身体活动像一日三餐一样习以为常,成为主动参与,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方可建立,身体素养中身体活动习惯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形成身体活动和生活方式的有机契合。

表3 大学生基本喜好和原因

(三)交叉统计习惯关联

为了更好地了解父母健身习惯对学生健身习惯的影响和关联,对新冠肺炎疫情前父母的健身习惯与新冠肺炎疫情前学生的健身习惯的问卷数据进行了交集筛选,具体数据和关联体现出了高度的正相关(见表4),其中纵轴为父母新冠肺炎疫情前的健身习惯,横轴为学生新冠肺炎疫情前的健身习惯,结果体现出了高、低与特殊。关联度最高的三项是:规律锻炼≥3次、每周1-2 次、静坐少动;关联度最低的是偶尔锻炼<10 分钟这一项;特殊的是“没健身,但工作劳累”。由表4 中的数据可得出以下结论:具备一定时间和强度,且规律身体活动的父母对其子女的身体活动有很高的影响力。父母工作劳累的,子女的健身习惯分化较大,关联最高为静坐少动,但与其他选项的关联度则超过了偶尔锻炼<30min、偶尔锻炼<10min、静坐少动,呈现出了高分化,整体趋势由低到高。

表4 父母与孩子的习惯关联(%)

除了父母与子女外,新冠肺炎疫情前和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健身之间也是高度的关联,新冠肺炎疫情前有规律健身习惯的同学,在居家时也有71.3%的同学选择了“规律锻炼”,所以说家庭成员之间的健身习惯是相互影响的,自身的健身习惯更是在居家期间保持身体活动的最大的保障。

四、客观使然:理由充分

主观和客观对立统一,只要前期没有习惯养成,就需要战胜自己的惰性和懒散,不管主观还是客观原因,都努力坚持去完成,这是自律,是坚持,经久成积才能成为习惯,成为主动的生活方式。然而,大学生则恰恰相反,为自己和他人准备了充足的理由,客观原因确实存在,主观原因对客观原因又起到了促进或加强,目的就是维持原有静坐少动的居家生活方式。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家锻炼确实有诸多不利因素,客观的空间、健身条件、器械、噪音等等,主观方面则把客观的不利因素进一步夸大,以此坚定的阻碍身体活动的进行。如表5,列出了前三位的因素,主观:太累、不会不懂、没条件;客观缺少:健身氛围、健身条件和健身意识。这些理由表明,大学生的身体活动没有与生活相贯通,没有与生命互佐,作为人生旅途中的加油站和保养剂,而仅仅作为生命的“任务”来被迫执行。

表5 原因及缺少因素

通过数据和分析不难看出,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身体活动的状态有三个方面:惰性导致的享受第一位,主要表现在了知行倒挂和高估自我两条;习惯导致的满足现状;客观条件导致的理由充分。这三方面足以让大学生心安理得的维持原有的低身体活动的状态。

五、结语

身体素养是一种主动追求健康生活的能力,大学生是相对独立的认知型个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身体活动状况,以静坐少动为主;以智能电子产品为伴;以物质刺激为享受。居家生活方式,反映出当代大学生身体素养的缺失:纵向无贯通,横向有鸿沟,认知有偏移。这为当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思路,为培育路径和目标提供导向。

猜你喜欢

居家新冠习惯
《居家》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上课好习惯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