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因素的探析
——以福建省十五所高校为例

2022-10-27王发振

灌篮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习惯体育

王发振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体育教研部

由于当前网络媒体的高度发展,很多学生沉迷于手机和网络游戏中难以自拔,使得他们用于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愈发减少,所以培养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对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促进体育教学和人际交往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对多种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以期能为高校体育教学和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

对福建省十五所高校(十三所本科包括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闽南师范大学、莆田学院、宁德师院、三明学院、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和泉州师院,两所高职包括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和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30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体育锻炼的习惯。调查对象中既有211、985重点高校,也有高职院校,基本上能代表当前福建省高校大学生的基本情况。

二、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锻炼习惯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地界定学生有、无体育锻炼习惯,本文根据相关专家的研究成果,结合福建省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把每周参与锻炼三次及以上,每次坚持时间在二十分钟以上,把运动强度在中等强度以上,坚持十个月以上的调查锻炼者,定为有体育锻炼习惯,把没有达到以上要求的定为无体育锻炼习惯,其中又把无体育锻炼习惯又划分为两类。一类为参与群,即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另一类为非锻炼群,这部分学生基本上不参加体育锻炼。

调查结果表明(见表1),在调查的大学生中有体育锻炼习惯的比例为51.5%,无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比例为48.5%,其中参与群学生比例为41.5%,非锻炼群学生比例为7%。男女生差异极其显著(P〈0.01)。有锻炼习惯的比例分别是:男生65.2%、女生38.8%,男生高于女生,而非锻炼群男女生的比例分别是3.3%、10.4%,女生高于男生。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可能是与女生生理、心理方面有关。调查还显示高年级学生面临毕业实习与就业的双重压力,参加体育锻炼受到影响。因此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一二年级高于三四年级,差异明显。

表1 不同性别体育锻炼习惯现状分布(%) N=2980

(二)影响体育习惯形成的自身因素分析

1.参与体育活动动机

体育动机是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因,它是个体的内在过程。

从表2可知,福建省高校大多数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多元化。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强身健体、休闲娱乐,还能缓解他们面临的学习、生活和就业压力,此外体育锻炼一般都是集体项目,无形当中提高了他们的交际沟通能力,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一般以足球、篮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等球类项目为主,也不排除个别学生喜欢长跑和自行车运动。

表2 学生体育锻炼的目的动机调查统计(%) N=2980

但是我们能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一部分学生一般都是体能、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较差,基本上是体育考试困难户,对这一部分学生,要加以正确的引导,要让他们意识到长期参与体育锻炼,不仅能够考试合格,还能够提高身体素质、提升自信、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对锻炼意义的认识

虽然经过多年中小学的基础体育教育后,大部分对体育锻炼的作用有较为正确的认知,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为无所谓的同学占22.2%。因此对于这一部分学生要根据他们的自身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法,将他们引入到体育实践活动中来,通过亲身参与加强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的认识,享受体育运动的魅力,慢慢提高其认知水平,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3.体育锻炼的兴趣

调查表明,学生的锻炼程度越高,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就越浓厚。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并且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特别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帮其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让他们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减少压力,养成积极主动参与的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当他们取得一定的成绩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教学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既要让学生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又要让他们不觉得乏味,能保持积极锻炼的习惯。

(三)影响体育习惯形成的学校因素分析

1.学校体育文化氛围的影响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对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建立正确的体育文化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学生自觉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2.体育锻炼条件

在被调查的十五所高校中,体育场地器材的生均拥有量不足,是共性的问题,除了师大、福大、华大等少数几所高校情况稍好之外,其他学校都面临着体育场馆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体育器材和运动场馆不足。②田径、体操、排球等一些传统的、竞技性要求较高的项目,不再被学生欢迎。定向越野、健美操、气排球更受欢迎。③由于体育器材和场馆的维护成本较高,造成一些器材和场馆损坏严重,不能发挥应有的使用效率,影响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也对其锻炼习惯的养成形成了制约。

3.教学内容与方法

调查显示,虽然各大高校在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推陈出新,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导致部分学生厌学思想严重,一到体育课就提不起精神。

优秀的教学方法一定不是一成不变的,体育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身体状况以及场地气候条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尽快接受并吸收所学内容,并把课堂所学运用到课后体育锻炼中去。

(四)学校帮助学生建立体育锻炼习惯的对策

1.强化危机意识,鼓励学生自觉参与锻炼

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专业知识和技能决定学生以后的发展成就,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支撑,事业上的成功恐怕只是暂时的,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他们今后争取事业成功的需要。所以学校相关部门,比如体育部、教务处、学生处等,应该相互配合,加大健身意识宣传,鼓励学生自觉参与锻炼。

2.不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

在被调查的十五所学校中,体育部门基本在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体育课程选修化、课外训练俱乐部化已经已是大势所趋。在体育教学内容上,要依据学校实际和当地特色,开展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体育项目,比如泉州地区可以开设武术、舞龙舞狮等项目,宁德地区可以开设客家体育内容。

3.增加体育场地、器材

努力营造丰富多彩的锻炼环境,如设置三对三篮球场、羽毛球场、五人制足球场等,在空旷场地规划各种学生熟悉的标志线,吸引更多学生参与锻炼。

4.尽可能多的组织趣味体育竞赛,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体育竞赛在促进学生体育习惯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学生在参与体育竞赛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这一点在学生运动会和各单项运动比赛中体现得尤其明显,不仅是参赛者身体力行,学生观众也是热情高涨。学校可以多举行一些体育竞赛,如篮球赛、足球赛、障碍跑、拔河比赛等等,特别是篮球、足球对抗赛,不仅是体力活动的竞赛,还必须包括体育知识竞赛在内的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的竞赛。提高参与人数,扩大受益面,而且时间、地点比较自由,受条件限制也较小,体育锻炼的普及面也随之扩大。

三、结论

无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所占比例太高,学生体质状况堪忧。学校应该尽可能多的组织体育竞赛,如趣味体育、障碍跑、拔河比赛等等,特别是篮球、足球对抗赛等,以赛代练,以赛促练,带动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使学生在竞赛中提高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学校相关部门,比如体育部、教务处、学生处等,应该相互配合,加大健身意识宣传,鼓励学生自觉参与锻炼。各高校应该制定相应的规整制度,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例如将平时参与锻炼列入体育期终成绩考核,或者与评定奖学金挂钩。要依据学校实际和当地特色,开展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体育项目,比如泉州地区可以开设武术,舞龙舞狮等项目,宁德地区可以开设客家体育内容。增加体育运动场地和器材:学校应该多方筹措资金,必要时可以利用社会热心人士、校友或者利用运动会和体育联赛的机会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以此改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匮乏的现象。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习惯体育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我们的“体育梦”
小小“运动员”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