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2-10-27张萍萍
张萍萍
华北理工大学体育部
张晗
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2016 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高校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全方位推进各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构建促进各类课程思政建设的人才培养、教学制度、课程内容及目标体系,深入挖掘课程育人价值及作用。
高校体育课是高校课程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主要包括传统类项目:田径课,太极拳课,太极健身球操课;球类项目:足球课、篮球课、排球课、羽毛球课、乒乓球课、网球课、毽球以及这些基础课程的提高课;舞蹈类课程:健美操课、街舞课、形体课、瑜伽课等;其他课程:游泳等(以河北省为例)。在课程中,主要采用讲授示范、翻转课堂、分组探究、混合教学、以赛代练、团队表演等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本项目的基本运动常识,完善学生基础体育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此项目的动作技术要领,并且熟练掌握提高身体素质的锻炼手段及方法,提升对体育项目的欣赏能力,厚植“体育精神”,培养时间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组织能力与协调能力,起到健全人格,锻炼意志的重要作用。
一、本领域国内外研究趋势
通过文献调查得出,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教育界都充分认知了体育教育在整个教育阶段的重要意义。在国外的教育体系中,着重关注体育与其他门类教育的协同发展,把着力点放在体育教育与公民意识、体育教育与社会责任感意识的紧密结合,这对于我国体育教育的定位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近些年,国内教育界也逐渐肯定了高校体育教育所包含的思政教育作用,并提出将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深度挖掘,探索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新路径。但目前为止,此类研究依然比较薄弱,大多数学者偏重于理论意识研究,实证研究较为鲜见,研究层次较单一。伴随着教育界“课程思政”理论的提出,学者们将研究方向转向了各个学科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探讨,高校体育课的“思政”功能也被充分挖掘,学者们愿意跟深层次研究高校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通过文献检索、梳理发现,关于“高校体育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探讨的研究数量逐渐增多,但在研究内容上较为聚集,多注重理论探讨,落在课程设置上的研究极少。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理论研究固然重要,但对实际实施路径的研究则更能指导高校教师进行教育改革,本文重点对课外大学生进行多案例实证追踪,以期把课内与课外育人理论探索及其实现路径落实到高校体育课程中去,以点带面,最终实现课程思政立体化多路径融入高校育人体系。
二、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现状分析
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五个方向的全面培养,立体实施“五育并举”。因此,体育课作为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课程,其主要意义不仅是教会学生基于锻炼的基本技能,还要承担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知“积极向上、坚强不屈的体育精神”,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弘扬健康的社会能量,培养大学生积极努力的生活态度。
(一)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分析
高校体育课教学大纲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材、考核内容与标准等,是高校体育课教学的总纲领。所以,在高校体育课教学大纲中融入课程思政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调查发现,各高校均已开始或初步完成体育课教学大纲着重于课程思政融入的修改,高校体育课程纷纷探索体育教学目标与“课程思政”的充分融合,但修改的广度、深度仍需进一步讨论、并且在教学中得以验证效果。高校体育课程在课程分类中属于“实践”类课程,所以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体育基本技术,还要培养学生运用体育基本技术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积极思考,勇于发现问题、探索真理,遇到难点积极应对、勇于面对困难的实践能力,在课程、练习实践中丰富体育知识、习得体育技能、领悟体育精神、落实高校体育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传统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体,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思路的更新,高校体育课程应顺应时代要求,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新时代对体育课程的更高要求。
在新的教学要求下,高校体育课程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重新规划、立体实施的变革,采取“技术技能教学+以学生为本+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思路,在教授技术动作的同时,以提高体育素养为主线进行自主探究活动,融入隐性思政元素,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情怀、体育精神、拼搏意志等思政塑造,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群体与竞赛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多层次立体化体育课程思政发展的育人路径。
三、高校体育课程制约因素分析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制约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融合的主要因素涉及以下几点:
(一)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仍关注技术传授忽视价值观塑造
传统高校体育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完成某项体育技能的学习,在体育技能学习过程中伴随着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进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在新时代的督促下,课程思政的融入略显单薄,教学目标中课程思政融入点略显杂乱,未成体系,并且需要在课程实践中得以证实。
(二)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思政融入全面
教学内容是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主体部分,是课程思政的具体体现所在。而高校体育课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融入度不足,主要原因在于未制定统一且有体系的课程思政计划,例如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建立,课程思政小视频库的建立均能有效的保证每一趟体育课与课程思政的高度融合,这一部分完成力度不足,教师沿用旧的教学内容及进度占大多数。
(三)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新的教学要求就需要更新教学内容,那么新的教学内容同样需要有丰富的教学方法作为支撑。在教学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满足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内容的充分融合,不能引导课程思政理念贯穿体育课堂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四)高校体育课程评价方法有待更新
评价是一门课程的最终教学效果。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的考核方法单一,过程性评价不充分,无法考核课程思政的融合程度,缺乏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块具体量化的指标。
应该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保证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运动技能与思政育人相统一,深度挖掘并积累具有体育特色的思政元素,以“潜移默化”的形式,隐性融入体育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不断充实课堂的思政内容,在传授体育技能,提高身体素养的同时,引领学生思维方向、塑造高尚品质、培养拼搏斗志、树立爱国信念。
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深刻感受到体育情怀、体育故事、体育精神带来的体育力量,深刻感受到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并愿意为之不断拼搏奋斗,勇敢向前,为建设美好的祖国贡献力量。
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路径
立足课程思政的现代课程观,高校体育课程重新认识、重新定位和重新塑造了教学目标,在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之外,还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雕刻顽强意志与拼搏精神、规范体育道德与正当竞争意识、培养高尚集体主义情感”的课程思政目标融入情感目标之中,贯穿于每一堂课的各个教学单元,实现课程思政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紧密结合(如图1)。
图1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采取“技术能力教学+自主探究+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模式,在教授技术动作的同时,以提高体育素养为主线进行自主探究活动,融入隐性思政元素,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情怀、体育精神、拼搏意志等思政塑造,并形成特色的课程教学设计“一个主线+两个核心要素+三个体育系列模块+四位一体目标+五个教学实施环节”。
一条主线:以习近平总书记“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健康第一为主线,致力于培养大学生形成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习惯。
两个核心要素: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技术培养与价值引领相统一,以体育能力培养和体育素养提高为体育课着力点,通过课堂体育理论知识讲解,帮助大学生透彻理解体育的基本运动知识,提神体育素养;通过体育课程中专项素质的模块,帮助大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育健康意识;通过体育基本项目的学习,提高学生专项能力,增加体育技能;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彰显体育品质。
三个体育系列模块:模块一是体育情怀,讲解运动比赛中的规则,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遇到困难要勤思考、有方向,不断勤练习、树信心。模块二是体育故事,讲解运动员、体育赛事、知名人士的体育故事,引领正确人生方向。模块三是体育精神,讲解体育运动中的规则意识、顽强拼搏、意志品质,树立正确人生观。
四位一体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思政元素,促进学生体育素养、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提高体能为目标,最终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五个教学实施环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关键、以网络为载体,通过“课前+课中+自主探究+课后+线上线下相结合”五个实施环节,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运动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统一。
五、结论
高校是培育人的重要领地,高校体育课程是培育领地中的重要组成之一,所以体育课程要把重点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支点上。体育课教学具有强烈的实践性,通过体育课的天然属性即身体活动,对大学生开展育人教育,能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体育课程通过灵活的教学模式,科学的教学方法,保证了整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并且凝练出具有课程特点的“一个主线+两个核心要素+三个体育系列模块+四位一体目标+五个教学实施环节”教学设计,主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实践为关键、以网络为载体,通过线上线下,课堂内外,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将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和思政设计相结合,提升学生身体素养和实践学习的能力,并将体育情怀、体育故事、体育精神融入教学中,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其拼搏向上的精神及坚忍的意志品质,规范其道德行为意识,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