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典藏意义的思考
——兼谈桂林美术馆典藏思路与成效
2022-10-27桂林美术馆
文/[桂林美术馆]
美术馆是陈列历史与欣赏艺术的场所,收藏作为美术馆的公共职能之一,担负着向公众传递和沟通思想情感的桥梁,是各项业务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而藏品可以说是美术馆的立馆之本,更是美术馆有别于展览馆、陈列馆的标志之一。
一、美术馆收藏作品的意义
(一)美术馆藏品对美术创作的学术评价作用
美术馆是美术生态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美术评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美术馆的学术性与藏品及藏品的相关研究有密切的关系。学术性是美术馆的重点,促进着美术馆的长久稳定发展,通过开展学术活动体现美术馆的学术规划与学术理念、塑造学术倾向,从而形成学术评价体系,观者也能从中更清晰地感知美术馆的学术氛围与定位。而藏品则是美术馆策划展览活动与学术活动的着重点。馆藏的学术含量及其特色体现了美术馆的实力和地位,关系着美术馆学术研究与对外交流等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美术馆在遵从审美多元化的原则基础上,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兼具丰富性与时间线性的藏品时,藏品展示就能达到一个为公众提供了解近现代美术发展脉络的视觉途径的效果,所包含学术评价价值便有利于辨别与推导当代艺术发展趋势,有助于引导美术创作的取向,同时也促成多层次多样化的学术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说美术馆保存的艺术作品文献资料越完整越丰富,学术评价体系就越完善。
(二)美术馆馆藏活化研究在弘扬文化主旋律中的导向作用
美术馆收藏怎样的作品,收藏的作品又如何得到活化,是美术馆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曾说:“宝藏经典,活化精神。只有将藏在库房里的作品,为广大人民所享,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让美术收藏在弘扬中国精神、树立文化自信方面发挥重要的审美引领作用。
首先,美术馆的收藏体系和选择方向直接影响着馆藏作品的“活化”。20世纪50年代,中国文化艺术开始进入弘扬主旋律的阶段,美术馆作为展示与宣传正能量与主流价值观的载体,对于国家文化传承及引导美术创作趋势、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审美需求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其次,当人们谈到美术馆展览的馆藏作品时,看到的不仅是艺术品本身的价值,还能看到美术馆对艺术品背后的文化话语权,以及文化意识的表达途径。
近年来,桂林美术馆以桂林为主题,不断寻找与突破山水画的新途径,开设专题写生创作展览,征集省级、市级组织创作的重大主题性美术精品,并针对作品文献资料的呈现工作,安排团队进行相应的研究整理、展览策划及公共教育推广等活动,传播弘扬作品的思想内涵、人文精神与道德规范,尤其加大对广大青少年的引导与教育力度,发现和推动年轻艺术家的创作,注重其创作方向和个人语言的发展,每年定期推荐举办青年艺术家的展览,收藏有潜力的个人特质的作品。对美术馆收藏作品活化、研究、展览与学术交流,能充分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职能,提升和体现馆藏作品的价值与意义。
(三)美术馆藏品在保存地方美术记忆中的文献史料功能
鲁虹曾说过:“每一个时段的重要代表性作品,美术馆都应该收藏下来,一个地区、一个国家都是如此,如果我们再不进行当代艺术的收藏,就又会犯以前的错误,形成美术史的空白。这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希望美术馆不要重蹈这样的覆辙。”
作为艺术类博物馆,一些美术馆的藏品大多是由古代流传至今,对于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文化水平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文献参考价值。地方美术馆是地区公众的精神寄托场所,更是民族文化的沉淀和体现、民族精神的载体,受所在地区的文化影响,藏品大多由体现区域文化的美术作品构成,而且是具有明显地域特色文化艺术的作品。这些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地方社会历史的发展变迁,而地方美术馆对藏品的提炼、分析与整合,既丰富了公众对于藏品的理解,又有助于描绘出更为清晰的地方美术史发展脉络,形成一部可以洞见社会性质、文化思潮、审美趋势的生动的地方美术史。由此可知,美术馆的存在为完善地方美术史的构建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美术馆不仅是对地方美术史进行梳理与完善,公众可以通过藏品认识美术史的发展过程。从另一个层面来说,美术馆也承担着“创造”美术史的职责,美术馆通过展示藏品使那些遗落在岁月中的艺术品以及蕴藏的文化焕发生机,重新展现在人们眼前。
二、美术馆藏品管理体系
(一)美术馆藏品数字化录入与建档
1.藏品数字化
美术馆藏品数字化录入是指将藏品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存储处理的数字信息。这些信息将会以接近人眼所见的形式呈现在电脑显示器上,如图片、影像等。
藏品数字化通常使用直接数字化的方式,采用扫描仪、摄影机、数码相机等设备扫描或拍摄藏品;对于年代较为久远的藏品信息(如胶片、负片、相片、影像等)也可以采用数字化设备对其扫描、翻拍的方式,间接采集数字化信息。
2.藏品建档
美术馆藏品档案的建立应采用数字化与纸质书写两种方式同时记录,数字化更便于配图、调取查找,纸质记录不易修改更有利于原始记录的保存与安全性。藏品档案记录着藏品情况的基本资料,是藏品保管、陈列与研究的基础工作,档案内容应包括:藏品编号、藏品名、作者名、年代、类别、藏品来源、藏品计件(成套藏品单独注明)。
(二)美术馆藏品保管与修复
1.藏品保管
美术馆藏品应有专用于存放且固定的库房,库房设备设施牢固安全,应有防尘、防潮、防虫、防震、防光、消防及恒温等措施或者设备。严禁在库房存放与他人携带易燃易爆、腐蚀性或其他有碍藏品安全物品入库。应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与发生盗窃、火灾等紧急预案,如果发生此类案件应及时保护现场,立即上报当地公安机关与主管部门,查明原因,根据情节轻重给有关人员以必要的行政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藏品库房应有专人管理,藏品陈列应按年份、类别等科学分类上架。藏品出入库房必须经过分管藏品部、副馆长许可办理出库、入库手续,认真核对藏品数量并交接清楚,用后立即归库。
严禁将藏品作为礼品或出售,馆际之间藏品可相互支援。藏品总数及门类增减数目应在每年年终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2.藏品修复
美术馆藏品种类众多,针对不同门类的藏品修复的方法各不相同,但修复的基本步骤大致相同。
修复前应由有关技术人员和专家制定修复的方案,同时修复前应做好测绘、拍照记录用于对比前后修复整体效果;修复时做好配方、用料与工艺流程等记录,不得随意改变其铭文、色彩或形状等;修复完成后,配方、照片及方案等资料应全部归入藏品档案。
(三)美术馆藏品研究与推荐交流
现当代艺术藏品是美术史发展的一部分,记录艺术家试图表达的深层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艺术藏品可以让后人了解原来的文化发展、社会背景、艺术手法等,这正是传承的过程。
藏品交流是一种文化展示,促进人们互通有无,增进与丰富文化发展。每个地域文化不同,所生产的艺术作品肯定会因文化差异而呈现不一样的文化色彩。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藏品数字化信息越来越准确和全面,这些数字化信息不仅容量小而且方便携带,也能够通过互联网让更多人浏览与参考,更便于交流和学术讨论。在藏品推荐时应优先选择有明显地域特点或当地文化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只有文化差异的存在,文化差异产生的势差,才能在交流中迸发出火花。2018年5月,烟台美术博物馆就联合几个馆的藏品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国内沿海开放城市美术馆馆藏作品展”。美术馆以藏品作为艺术交流的桥梁展示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同时能够提高艺术交流的水平和高度。
三、桂林美术馆收藏作品的思路与成效
桂林,以山水闻名中外,千百年来一直是画家向往的地方,从宋代画家米芾到清代画家石涛,再到近现代的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吴冠中、白雪石……以及广西画家阳太阳、黄独峰、叶侣梅、张复兴、黄格胜等都是以桂林山水作品成名,而桂林山水又集中在漓江体现,“漓江画派”应运而生。
桂林美术馆作为广西一个重要的市级美术馆,是按现代多功能目标规划建设,不以营利为目的,推动社会公共艺术教育,参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向社会提供公益性免费开放服务的永久性国家文化事业机构,肩负收藏、研究与展览陈列中外艺术作品、促进当代美术事业发展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馆藏是推动美术馆传承、研究、展示与交流等发展的基础条件,体现了美术馆的文化眼光和学术标准。桂林美术馆深谙此道,自开馆之初便根据自身性质与桂林地域特征结合,准确划定了征集藏品的范围与重点,近年来更是将收藏工作放在了重要位置。
(一)桂林美术馆作品收藏概况
桂林美术馆自完成改扩建以来,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大力加强馆藏收藏研究工作。现有2000余件藏品,种类涵盖名家书画、陶瓷器、雕塑、工艺品、民间美术作品等多种美术门类,以收藏广西艺术家画桂林山水的作品为主。鉴于此,桂林美术馆策划组织“桂林山水画邀请展”“山水方兹”“名家画桂林”“画说桂林”等一系列展览,集合国内山水画家到桂林写生创作,展示他们创作的桂林山水画的代表作品,同时收藏了一大批具有学术价值的精品力作,其中2016年至2022年共收藏桂林山水画作品近300件。
随着桂林美术馆各项业务全面发展,凭借近几年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公信力以及艺术专业性的不断提高,藏品管理更加系统,越来越多艺术家选择将自己的精品佳作捐赠给桂林美术馆,作为国家文化财富永久收藏。比如在2018年收藏中央美术学院原壁画系主任梁运清教授美术作品500多件,同时首次编辑出版三卷本《梁运清作品集》。另外,2019年著名画家吴烈民捐赠版画、国画、插画作品达300多件,为国内罕有。两位艺术家如此壮举大大地丰富了桂林美术馆馆藏作品。
(二)桂林美术馆作品收藏特色
桂林美术馆按照“鼓励捐赠、荣誉收藏、有偿收购”的征集原则,近几年来主要从五个特色方向促进藏品收入。一是依托桂林山水文化地域资源,借助桂林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对桂林籍与“旅桂”名家的作品展开研究与收藏。二是紧密结合承办展览优势,通过减免展览场租费用,以展促藏,换取在馆办展方或活动中画家的捐赠。三是深度挖掘本土后备力量,积极开展社会公教活动,为区内美术爱好者提供作品展示平台,留存优秀作品。四是切实增进“馆院”合作关系,加强与区内高校联系,吸引专业艺术家交流捐赠。五是适当结合商业途径,通过义卖、收购与拍卖等方式在一定的价格区间将有价值的艺术品纳入馆藏。
(三)桂林美术馆作品收藏展望
1.建立更有特色的收藏体制
作为公立美术馆,在征集藏品时,不能盲目贪多求好,要具备详细合理的资金分配方案,构建有本馆特色的收藏体制。尝试优先以广西区内美术创作进行收藏,同时放眼全国当代美术创作,预留部分作为海外华人和国外艺术家作品的收藏资金。
2.依托艺术品拓展商业活动
以馆内研究力量配合展览,将研究成果通过书刊出版的形式面向社会推广;对馆藏作品进行工艺品形式的复制及衍生品开发加工进行公益售卖,拓宽馆内艺术品商店经营品类;制作馆藏作品的高清扫描件,对外开放有偿有用。利用商业活动获得的资金反哺馆藏建设。
3.建立与各大高校、同级博物馆的紧密合作
在国外,艺术品修复由专门的独立科研机构负责,集中技术资源,统管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但在国内目前尚没有这种机制。基于美术馆缺乏独立进行艺术品修复的能力,尝试与高校、博物馆合作,对馆藏作品和学术成果进行共享,借助他们的技术资源能力研究藏品保存原理、技术和工艺,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修复,继续坚持以馆藏研究为基础,推动馆内典藏、研究、展示与推广等工作活动的联动,挖掘文化思考上的深度和高度,提升学术品格,充分发挥美术经典作品的社会价值,履行让公众认识“美”的职责。
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馆藏品助推美术史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美术馆藏品担负着展示国家或地区强大文化资源,以及对公众进行普及性美术教育的功能。做好馆藏资源研究挖掘和利用工作,有利于美术馆藏品发挥对美术创作、学术评价、馆藏活化研究在弘扬文化主旋律中的导向以及藏品保存地方美术记忆中的文献史料等作用与功能。桂林美术馆经过十余年来的努力,已初步形成藏品种类丰富、结构完整、艺术价值高的收藏体制,在推动桂林乃至广西文化艺术传播与发展的事业中发挥着自己的使命担当。为适应现代美术馆的发展,桂林美术馆将在扩大精品收藏工作的同时,继续对已有藏品进行研究,并加大力度开展专题展览,为使桂林美术馆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进一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做出贡献。
注释:
①罗一平、黄志坚:《关于改革开放40年来国有美术馆收藏工作的思考》,《艺术市场》2018年第11期,第40—43页。
②王曦:《国内公立美术馆当代艺术收藏现状研究——以北京、上海、广东、江浙为例》,南京艺术学院,2014,第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