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品造型设计与3D打印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

2022-10-26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唐春华李军利胡丽琴尹秉奎

广东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职业

文/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唐春华 李军利 胡丽琴 尹秉奎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育人根本任务下的一项系统工程,也是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思政课程”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非思政课程”的课程思政具有典型隐性教育特性,即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专业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之中,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效应。[1-2]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相互隔绝的壁垒,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形成了一系列的改革路径、育人模式等理论研究成果,在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上也取得了很多经验和成效。[3-6]产品造型设计与3D打印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群数字化设计课程包中的专业课程,也是数控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开设在第二学期,培养专业群产品数字化设计职业能力的同时,肩负着专业认同、职业认同、家国情怀等基本价值培养的课程目标,因此,在本课程融入恰当的思政元素就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一、课程思政改革整体设计

(一)课程思政改革思路

数控技术专业提出立德树人与技术技能培养相融合思路,确立“崇于德、品于行、精于匠、创于新”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如图1所示的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三岗递进、三阶递进、德技并修”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将思政教育渗透于专业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之中,与思政课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效应。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目标以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课程思政模式的体系下,确定课程思政目标,设计课程思政元素及载体,教学实施中根据自律意识、工匠精神等职业精神养成规律,重复凸显思政元素,强化思政素养培养。

根据课程思政目标和课程特点,结合时事焦点,本课程选取“家国情怀、自律意识、爱岗敬业、工匠精神、抗疫精神”为主要思政元素;围绕“实际性”原则设计基于工作岗位典型任务的教学项目和内容,根据教学项目技术背景和教学过程遇到的学情挖掘思政载体;采用“四步法”和信息化教学理念实施课堂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隐形融入思政元素、育训结合、考核落地,让课程思政目标入心入脑、见行见效。

(二)课程思政目标定位

课程思政目标以智能制造产业岗位群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智能制造技术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契合学校培养符合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人才的目标,课程思政改革遵循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思政元素主题聚焦专业体系化课程思政目标,同时结合课程自身特点,课程思政目标与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相融通。课程思政目标定位“爱岗敬业、自律意识、工匠精神”培育的同时,强调“家国情怀、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目标与“树立理想、坚定信念、诚信友善、法治思维”的思政课程目标相向呼应。

二、课程思政改革实践

(一)课程教学与思政育人相融通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核心问题,既要突出“职业性内容”,也要强调“政治性内容”,在课程知识讲解、技能训练中,巧妙融入国情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政治性内容[7-8];课程教学内容随着技术的动态发展变化而更新,思政元素及载体如不随之变化,课程思政内容就易出现针对性不足、时代性欠缺等问题,因此课程教学团队在时事热点中、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过程里不断挖掘思政载体,使思政元素能随着教学内容改革而与时俱进,实现课程教学与思政育人的动态衔接和融通。

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项目成果评价要求与企业任务考核要求相对接、职业素养考核要求与企业员工素养要求相对接,引导规范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形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在教学流程中融入培育“自律意识”等职业精神;将思政载体与技能知识点相融合、与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畏难、不自信等具体学情相结合,从中深挖思政元素,从而实现从教学流程中、在知识点里、在技能训练中融入思政元素,突破以往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两张皮”的瓶颈问题,本课程的思政元素、载体如表1所示。课程思政教学在每一次课中将自律意识、工匠精神等融入课堂中的纪律教育、成果评价中,养成良好的自律、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在“KN95口罩机滚筒零件设计”课堂的设计工艺讲解环节融入“航空人的全自动口罩机”思政载体,通过案例讨论、直观展示让学生深刻体会航空制造业工程师用技术“抗疫”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让学生总结出抗疫精神、爱岗敬业的价值和意义。

表1 课程思政元素及载体

(二)打造“多元融合”教学团队,构建线上线下教学资源

为了达到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共挑立德树人“思政担”、共打课程思政改革“攻坚战”的目标[9],课程构建了党建工作者、思政专任教师、企业技术骨干深度参与的“多元融合”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深入的思政理论支撑、扎实的专业技术支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负责人是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的带头人、省级教指委委员,团队中有党总支书记、教师支部副书记作为核心成员,教学团队与党建团队相融合,课程思政改革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把准课程思政的政治方向,促进了教师党支部建设与课程思政改革融合发展[10-11];团队吸纳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教师,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相融合,弥补专业课教师思政教学理论及实践方法上的不足;团队还聘请了智能制造骨干企业技术专家为兼职教师,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团队相融合,校企双元协同培育工匠精神。团队共同研制课程思政标准、共同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共同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围绕课程思政元素,打造线上线下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包含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课程标准、教案、课程思政案例库、视频及其他文档材料。依托智慧职教平台,完成了在线课程的建设,实现课程标准、教案、教辅材料相匹配的课程思政一体化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清晰,为专业课教师开展标准统一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灵活应用“四步”教学法,开展“多维双元”考核评价

根据课程项目教学需要,实施“课前准备、示范讲解、项目训练、评价总结”的四步教学方法。在全教学流程中注重纪律教育、培养“自律意识”,在课前准备或示范讲解阶段中,将“家国情怀、抗疫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产品设计技术、方法等课程理论知识内化过程中,在不同类型和难度的产品设计项目训练、评价总结阶段中亲身体验“爱岗敬业、工匠精神”,实现“知识内化”“技能提升”“价值引领”的协同统一,从而达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课程考核评价改革将育人成效与立德树人相契合,构建“多维双元”考核评价体系,过程性成果、过程性职业素养、终结性项目成果等多维度评价相结合,合理设置评价内容,创新评价形式,校内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等双主体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作出判定,使评价结果充分折射学生思政素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中增加了师德修养、课程思政模块,从为人师表、思政内容、教学手段等对授课教师进行评价,参与课程思政改革与教学的成效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的重要业绩指标与依据,激发了教学团队发展新动能,助力教学团队快速成长。

三、课程思政改革成效

本课程自实施改革以来,经过2年的运行,得到了师生和企业的高度认可。提高了团队教师的思政意识、思政素养和思政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设计技术”赛项省选拔赛获得一等奖2项,在综合职业能力和思政素养培养的效果课程调查中满意度达到了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较好”及以上达到95%以上,用人单位表示毕业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道德修养、社会适应能力较好,发展后劲足。

本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带动了专业群的数字化设计、精密加工课程包的注塑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等多门课程思政改革,直接或间接受益学生达到600余人。同时,团队借助省级名教师工作室,课程思政改革理念向省内兄弟院校推广,为兄弟院校工科类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路径。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职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职业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