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扩招下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精准教学模式的研究

2022-10-26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李瑛珊

广东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生源粤港澳大湾

文/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李瑛珊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高职教育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2019年伊始高职院校开始“百万扩招”;2020、2021年扩招规模扩大到每年200万,这意味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平民时代。[1]《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针对退役军人、高素质农民、下岗工人等进行单独招生,提升职业技能人才的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粤港澳大湾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由于高职院校扩招后降低了生源的入学要求,多层次多类型的生源有可能降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高职设置的专业不能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产业建设。加强高职教育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提升高职扩招后生源的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职院校扩招后的燃眉之急。扩招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精准教学(Precision Instruction,PI)模式可以帮助学习基础不同、工作背景有别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2],有助于高职教育提升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的教育培养层次,为加强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发展机遇。

二、精准教学模式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从20世纪60年代提出精准教学的概念。在美国的第三次教育变革时期,著名教育学家奥格登·林斯利(Ogden Lindsley)依据斯金纳的行为学习理论(Skinner’s Learning Theory)提出精准教学的教学理念[3],前期精准教学的研究主要在于介绍精准教学的方法,利用精准教学方法来为小学生尤其是学习能力欠缺的小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和兴趣,侧重于帮助矫正学业不良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后来,精准教学模式主要集中在通过不同的教学实验来测试不同群体接受精准教学后的效果,逐渐把精准教学模式发展在不同类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可用来评估不同学科、不同学习阶段的教学效果。[4]

国内精准教学研究则方兴未艾,研究方向多为某专业、某个课程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或者具体教学环节的探讨,忻琴飞[5]首次利用精准教学模式应用到职业教育改革中,用来改进中职汽修专业钣喷项目的工艺化建设;刘富强[6]利用精准教学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近年来,大数据、数据挖掘、元宇宙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职教育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4],如祝智庭[7]等将信息技术引入到高效的精准教学,研究如何用信息技术支持精准教学实施;杨重阳[8]利用服务导向的智慧校园从技术角度构建精准教学支持服务框架。

总之,国内外对于精准教学的研究还有所欠缺,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精准教学模式的宏观研究以及某个专业或者某门课程的精准教学应用等,缺乏基于不同层次生源,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教育精准教学模式研究。在高职教育三年扩招基本完成的背景下,为保障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高职教育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扩招后生源采用何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高职扩招对高职教学模式的影响分析

(一)扩招后高职教学模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扩招背景下,当前高职教学模式主要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1.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有待改进

高中和中职的应届毕业生是高职院校扩招前主要招生对象,这些学生具有相仿的年龄和相似的成长经历,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应届毕业生的特点统一制定的。然而扩招后增加了退役军人、农民工等新生源,他们经历过现实生活磨炼,具备不同工作背景或者军队服役经历等,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目标各异,年龄跨度大,其中有部分学生已经结婚,生活压力较大。与传统生源相比较,扩招后的生源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较高的成才愿望,期盼通过高职扩招,改善自己的生活、工作,加强自信心和实现自我价值。

结合扩招后多样化生源的实际情况,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已不适应当前发展需要,应增加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差异性、层次性和有效性,以实现高职院校因材施教的最终教育目标。

2.传统的教学内容需要革新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仍然采用传统固定的教学模式,不仅教材知识更新的速度比较缓慢,而且不能较好地与企业相衔接。目前,高职院校欠缺针对多层次生源增设的专业或者专业方向,也未能适当整合和优化专业课程。同时,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内容设置时并没有考虑到多层次生源学习基础的差异,比如有的学生入学前只具有初中学历,甚至有的学生只有小学层次的学习基础,而有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工作经验。所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在不同层次生源的文化基础上,加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而培养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十分必要。

各高职院校在专业的开设和授课课程的安排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趋同现象,只按照固定学期安排设置固定的教学内容,无法适应差异化、多层次教学的需求。由于高职的教学内容主要按照学科知识体系安排,注重知识的体系化和系统化,往往需要较长的学习周期,难以满足退役军人、农民工、下岗工人、高素质农民以及灵活就业群体的碎片化和个性化学习需求。他们需要的是将学到的知识快速地转换成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以此来改善自己的工作环境和提升工资待遇,因此高职扩招后的专业教学内容应依据不同层次生源的实际需求做出相应的改革。

3.有效的教学评价尚待完善

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具有较多共同点,大部分教学评价都包含修满必修课和总学分达标要求。高职扩招前的生源是高中、中职应届毕业生,这些学生具有相近的学习基础、学习环境和学习习惯,期末考试以百分制成绩考核,有利于进行量化的教学评价,忽视了定性的教学评价。

高职扩招后生源的文化基础、工作经验、社会阅历千差万别,具有较强的学习目的性和针对性,他们希望学习的知识能够帮助自己尽快就业上岗,不利于采取以前尺度统一的量化教学评价方式,不该以成绩论学习的优劣,并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1]。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才能看到教学评价结果,并以教师为单一评价主体的统一评价方法,学生不能及时发现自己每个阶段的学习成效,以便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效率,进而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时效性。

(二)高职扩招后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

1.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

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不能及时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形成联动机制。高职所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不能及时服务于粤港澳大区产业发展的急需领域,高职教育服务对经济发展作用不明显,对粤港澳大湾区生产力水平促进不足。高职院校所进行的科研活动主要以服务教学为主,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偏低,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占比较高,不容易被扩招后的群体所接受,其知识技能水平未能得到持续提升。由于高职专业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未能紧密联系,与社会经济的需求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扩招后生源的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给扩招后的生源提供的教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应增强高职教育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2.顺应“互联网+”等新信息科技发展

随着云计算、数据挖掘、元宇宙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新科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被普遍运用,大批慕课、精品课程、微课等网络课程不断开发应用,慕课网、智慧职教、雨课堂、蓝墨云等网络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高职院校由于资金、技术、教学场所等因素的影响,并不能配备较为全面的网络教学设备,不能营造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继而不能满足多样化生源的学习需求。同时,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并没有跟上“互联网+”等新科技发展的时代脚步,无法及时满足扩招后生源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由上可知,高职扩招背景下,由于不同层次生源的专业背景、学习需求、社会阅历等各不相同,高职教学模式存在不能适应高职院校的统一人才培养方案、传统固定的教学内容和单一量化的教学评价等问题,这就加大了多样化生源需求与高职院校实际教学的矛盾。同时,高职教学模式也面临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革新教学内容和完善教学评价,受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和“互联网+”新科技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影响,进一步增加了满足多样化生源高职教育教学需求的难度。

四、高职扩招后精准教学模式应用

高职院校应根据扩招后多元化生源的实际情况构建精准教学模式,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精准选择专业和教学内容,精巧策划培养方案,搭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平台,为“分层造就,因材施教”的精准育人的目标而努力,为培养出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人才提供保障。[9]精准教学模式主要是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工作背景和学习需求,精准建立教学目标,精细策划教学环节,优化组合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精准教学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实时动态调整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2]。本文探讨的精准教学模式主要包括精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精准选择专业教学内容和精准设立教学评价体系三大方面内容(详见图1)。

(一)提高办学质量,精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精准制定扩招生源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专业化学生培养、具体安排教学任务和提升办学质量的基础。高职院校需融入现代化信息手段,探索学分兑换和弹性学制,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际效果,培养出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1.搭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多样化生源有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提升教学质量,需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需要与粤港澳大湾区支柱产业和企业进行有效沟通,可采用深度校企合作方式,及时、准确地了解行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开展订单式或菜单式培养形式,搭建有针对性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培养适合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2.探索弹性学制和学分兑换

高职院校结合多样化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基础的差异,上课时间可以机动、灵活和弹性地安排,将以往固定年限的学制修改为弹性学制。扩招后学生还可以探索学分兑换,对于取得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一定年限的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工作经验等成果予以免修或认定,从而提升学习效率。还可以适度放宽扩招学生的学业时间,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成绩表单”或者“学分存折”,高效地管理扩招学生的成绩和学分,在规定时间内,学生修完规定的学分即可顺利毕业。

3.融入现代信息化手段

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现代信息化手段和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改变以往的线下课堂集中教学方式,克服学生年龄、上课时间、生源地区、以及从事职业等困难,利用线上线下、智慧职教平台、雨课堂等先进教学工具,构建“线上+线下”现代信息化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微信、QQ软件等线上同步教学工具,拓展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随时可以为学生答疑并进行个性化辅导,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小组协作能力。

(二)精准选择专业和教学内容

扩招后的高职院校需结合不同类别学生的成才需求,秉承“实用为宗旨”和“能力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提升,精准选择专业和教学内容。精准选择专业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精准实施分层次教学、精准设置扩招专业、精准设计教学内容三大方面。

1.精准实施分层次教学

对接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学习需求,高职院校应推行分层次教学方式,精巧策划出不同层次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表等,促使学生能在分层次教学过程中获得相应专业知识或者提升自身的技能。高职院校应创新教学组织方式,如工学交替、阶段性学习、晚间学习、周末学习等,方便消化、储存和吸收所学知识。高职院校也可以制定“1+X”学习制度,鼓励学生积极考证。

2.精准设置扩招专业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扩招工作以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三大支柱产业需求为导向,结合各城市不同的资源禀赋条件进行差异化的专业设置,精准设置与三大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培养这三大支柱产业急需人才。同时,高职院校可以依照职业类型的三个种类: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10],精准设置专业的方向,提升扩招生源的学习兴趣。

3.精准设计教学内容

多样化扩招的生源学习需求有所不同,如企业员工打算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升职加薪;退役军人希望掌握实用技能,尽快融入社会;农民工期待拓宽就业渠道能学到实用技能;下岗人员盼望实现高质量就业。为了实现这些学习需求,可以借助国家级、省级专业资源库,利用精品课程和“金课”等搭建本专业亮点精品核心课程,增加选修课程资源设置的选择空间,构建“开放型、模块化”的分层次精准教学课程体系,精准设计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应用能力的提升。

(三)精准设立教学评价体系

精准教学评价体系是精准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学习漏洞,改进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效率,进而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形成良性循环反馈,以充足的精神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多元化的生源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全面综合考核,构建多元化、智能化和反馈及时的精准教学评价体系显得尤为必要。

1.多元化精准教学评价

多元化精准教学评价应把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实时考核与最终教学目标的考核相结合,把文化成绩考核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通过技能测试考核学生的技能本领相融合。为塑造学生的学习信心,多元化精准教学评价应以考试成绩的量化分析和尊重多元价值观的质性分析相结合,融合三方教学评价主体:教师评价、学生(小组)互评、自我(学生)评价。[11]同时,高职教育要注重分层分类制定多元化精准教学评价指标,制定专业中不同层次教学评价项目指标的标准,定性指标体现教学评价标准的内涵要求,定量指标突出教学评价结果的可测可比,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效、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小组协作能力等方面的情况(详见表1)。

表1 多元化精准教学评价体系的构成

2.智能化精准教学评价

高职院校应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实时动态地实现智能化精准教学评价。线上教学平台可以对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进度、课堂案例推送、论坛活跃度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生成包含每位学生线上课堂表现情况的数据库。教师和学生通过在线章节测验和课间练习可以明晰地看到学生对本节(章)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利用智能化教学工具结合线上专题讨论和线下小组实践活动环节,以及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等方式,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教师可以根据线上教学平台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预测学生未来的学习表现,探讨提升学习效率的方法,针对性地辅导学生。[12]

3.及时化反馈教学评价

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滞后性和模糊性,智慧课堂采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功能可以及时反馈教学评价。高职教育应分级考核学生教学过程,除了以前的期中和期末考试之外,适当增加章节考核或者重点内容考核,给获得阶段性成果的学生颁发电子证书,让学生在教学过程获得阶段性成果的自信心。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有效性,高职院校将日常评价、作业布置、学期评价等不同的方式纳入教学评价中,持续动态地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有效的沟通下及时指导学生,提升教学评价的时效性。

因此,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由于高职院校扩招后降低了生源的入学要求,多层次多类型的生源有可能降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提升高职扩招后生源的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高职教育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适应性,高职院校应构建精准教学模式,从精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精准选择专业教学内容和精准设立教学评价体系三大方面进行探索,为“因材施教,分层造就”的精准育人目标而努力,为培养出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人才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生源粤港澳大湾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粤港澳大湾区:差异就是最大的价值存在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跨省生源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