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练习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2022-10-25王丽芳

成才之路 2022年23期
关键词:课堂练习问题小学数学

王丽芳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问题;策略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科学、有效的课堂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消化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提升其知识应用能力。从“教”的角度看,通过课堂练习,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以此为依据进行课后作业设计调整、教学进度及教学方案调整,这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可见,高质量的课堂练习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练习,并综合考虑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学情况,科学、合理设计课堂练习内容。但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课堂练习的重要性, 只是简单地引导学生做课本或资料上的习题。很显然,这没有真正发挥课堂练习的作用,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也不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对此,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策略,以充分发挥其价值和作用。

一、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基本原则

课堂练习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积极意义。为最大程度发挥课堂练习的教学优势,在实践应用中, 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围绕基本设计原则进行灵活设计,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1.关注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多样化设计

对于数学教学而言,多样化的课堂练习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应从课程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入手,围绕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情设计新颖、富有趣味性的课堂练习题目,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教师可融入竞赛、游戏或抢答等练习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汲取数学知识,内化课堂教学内容。另外,课堂练习的内容要确保“精而简”,即通过典型例题渗透课堂教学重难点,避免大量作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2.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知识

课堂练习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和价值在于让学生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应基于教学目标,突出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增加梯度性的学习活动,以此充分发挥课堂练习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作用。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课堂基础知识入手,循序渐进地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然后在此基础上增加实践性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每节课会包含若干个不同的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不同,对此,教师要将其灵活融入课堂练习设计中,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提高课堂练习效率。

3.关注个体差异性,注重训练技巧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由于自身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的不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吸收程度也各不相同。对此,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 要基于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技巧,并针对教学重难点或易混淆的知识点,设计层次性的课堂练习活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对于基础相对差的学生,教师可鼓励其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逐步提高其解题能力;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可让其在基础练习的基础上尝试提高类型的习题,逐步提升综合学习能力;对于学优生,可让其侧重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即在多样化的习题练习中发散思维。可见,这样的课堂练习设计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坚持因材施教。

二、数学课堂练习设计存在的问题

1.课堂练习设计单一、枯燥

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部分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将侧重点放在重点知识的考查上,作业形式多以书面作业为主。这样的作业形式虽然便于教师批改,但是单一、枯燥的形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并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另外,单一的作业形式、重复的练习内容,还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产生思维惯性,在做题时只考虑本节课所学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练习设计缺乏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是一门和实际生活有密切关联的学科。对此,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可从生活化的角度出发,灵活设计课堂练习的形式及内容,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这样,学生可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并激发出主动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在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的关注重点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上,其设计的课堂练习只针对知识点进行训练,并没有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这就导致数学知识与生活脱节,导致学生不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3.课堂练习设计缺乏对个体差异性的关注

3.课堂练習设计缺乏对个体差异性的关注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知识接受能力、知识基础都不尽相同,对于课堂练习题的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样的课堂练习题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难度是不同的。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以统一的标准进行课堂练习设计,这就无法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常规类型的课堂练习题难以激发其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育提升效果不明显;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而言,常规类型的课堂练习题则容易影响其数学学习信心。很显然,练习设计缺乏对个体差异性的关注,无法提升全体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

1.课堂练习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无论哪一学科的学习,兴趣都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才能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并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乐趣。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后,其兴趣会进一步提升,从而深度探索知识,应用知识,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在设计数学课堂练习时,教师要重视练习设计的趣味性,以新颖、有趣的课堂练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枯燥、单一的练习形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青少年学生年龄小,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如果教师盲目地进行高密度、形式单一的重复训练,很难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并易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抵触等情绪,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对此,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适当增加趣味性的练习内容,如采用竞赛、抢答、游戏等多种充满趣味性的练习形式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口算、笔算、选择、判断、演示操作、综合应用等不同的题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找规律”的教学时,在完成基本教学活动后,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教材例题练习,然后随机在班级挑选7 名学生(注:3 男、4 女),让其站到讲台中间,其他学生则思考如何给这7 名学生排序。有的学生说:“可以按照个子高低,即身高排序,从低到高依次排成一排。”有的学生说:“可以按照性别排序,女生站在前面,男生站在后面。”也有学生说:“可以间隔排序,一个女生、一个男生,再一个女生、一个男生……”根据学生的说法,教师可让讲台中间的“7 人组”依次进行排列,并在排列过程中为学生总结课堂所学知识,即“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有规律地排列叫作间隔排列”。这样的課堂练习设计可以打破传统书面练习方式的局限,让课堂练习更加灵活、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课堂练习,并在趣味性的练习中巩固、消化所学知识,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有效提升课堂练习效率。

2.课堂练习具有目的性,提升课堂练习效率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在每节课的45 分钟时间内,课程导入需要5 分钟时间,新课讲解需要25 分钟时间,这样,课堂练习时间最多有15 分钟。而教师要想通过短短15 分钟的课堂练习时间让学生巩固知识、消化知识,就必须重视课堂练习设计的目的性,保证课堂练习具有针对性。所谓目的性是指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应以教学目标为中心,避免设计偏题、难题、怪题,保证设计的课堂练习题符合教学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的提升,并获得成就感,树立学习信心。同时,考虑到课堂练习时间有限,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教师要做到“少而精”,即练习设计要突出教学重难点,练习量可以少,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专项练习设计,针对学生知识薄弱点进行专项练习设计,以此帮助学生全面、扎实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另外,教师还可针对学生的易错点进行专项练习设计,以纠错的方式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避免学生再犯相同的错误。

例如,“找规律”的教学重难点是: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成一排,两端的物体相同,一种物体的个数比另一种物体多一个;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成一圈,这两种物体的个数相等。部分学生容易混淆这两个规律,因此,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可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练习,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实际排列演示等多种方式或列举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规律,并将其灵活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

3.课堂练习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鲜活的个体,不同学生在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性。而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习难度相对较大,这就导致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知识接受、掌握及应用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了解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动机方面存在的差别,并以此为依据,结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合理设计课堂练习内容,实现课堂练习设计的层次性,以简单、中等、提升等不同层次问题的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由易到难的原则,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可先从简答题目入手, 当学生找到解题思路后再逐渐增加练习难度, 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课堂练习都有所收获。这样不仅可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还可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教学水平全面提升。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可根据学情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 针对数学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出示如下练习题:32×22+13×22=(),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的分配律知识,然后再逐步提升难度,出示45+45×32=()、102×87+26=()等有难度的练习题,以满足中等层次学生的练习需求, 之后可以再适当提升练习难度,出示更复杂的练习题,如39×68+39×39-395=()、840×47+8.4×270=(),以满足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进行课堂练习时,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其完成自己能力所及的练习题,并鼓励学生尝试练习难度更大的习题。例如,当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完成初级层次习题的练习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其尝试中级层次的习题,对于中等程度的学生则可以在其完成中等难度的习题后,鼓励其挑战更高难度的习题。这样层次性的课堂练习方式不仅可以促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还可以使学生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进阶,并在实践、挑战中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形成良性学习循环。

4.课堂练习具有实践性,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数学作为一门和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说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渗透着数学知识。于数学教学而言,其最高境界莫过于让学生学以致用。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及课堂练习设计时,教师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摒弃传统的以题海战术、书面练习为主的课堂练习方式,使课堂练习变得更具形象性、可操作性及实践应用性,以此激发学生的课堂练习参与兴趣、探究欲望,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能力。

例如,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就可在课堂练习设计中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为学生设计如下练习场景:我们班要换新窗帘,但窗帘的面积需要我们自己计算。现在,同学们就以小组为单位,用现有的工具测量窗户的长、宽,并根据我们学习的面积计算方法计算窗帘的面积。以实际应用问题来设计课堂练习,可以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效关联,改变单纯书面练习的枯燥感,让课堂练习变得更加生动、更有实践性。这样的课堂练习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具有积极意义。学生可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积极应用,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另外,这样的课堂练习方式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关联, 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5.课堂练习时间合理,增强课堂练习效果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宝贵的,不能浪费一分一秒。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进行课堂导入与新课知识教学,还要进行课堂练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充分、合理安排课堂练习内容,以高效、科学的课堂练习策略提升练习效率。同时,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 教师应注意避免单一的、重复的、机械化的练习,在练习难度上做到从易到难,从基础到巩固、发展等不同层次的逐步提升,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练习内容的设计上做到知识巩固和提升相结合, 并以新知识巩固为主,以达到引导学生掌握新知的教学目标。可见,在课堂练习设计上,教师要做到时间安排紧凑,但又不乏节奏,促使学生形成连续性的思维,促使课堂练习效率不断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提升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帮助教师全面、清晰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以此为基础调整、优化教学方案。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练习,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策略, 以充分发挥其价值和作用,促使数学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课堂练习问题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探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