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弹一星”精神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研究

2022-10-25刘畅

成才之路 2022年23期
关键词:两弹一星时代价值实践路径

刘畅

关键词:“两弹一星”精神;爱国主义;时代价值;实践路径

两弹一星”精神即“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 是中国人民在20 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国际形势,科研工作者们听从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开始研发“两弹一星”,逐步解决了核弹、导弹及人造卫星等技术难题,成就彪炳史册。功勋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当下人们心中的楷模榜样力量, 爱国主义亦是他们开创奇迹、创造神话的动力源泉。

一、“两弹一星”精神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2020 年9 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 周年座谈会上指出:“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 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是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迸发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壮丽旗帜! ”我们亦要明晰“两弹一星”精神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内涵。

1“.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物质条件的匮乏并未阻碍科研工作者的脚步,当时王淦昌在面对刘杰(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时说“我愿以身许国”,这短短六个字体现出科学家的英雄情怀与报国之志。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在青海基地试验两个多月后发现一条重要线索,在急着将其汇报给北京相关部门的途中遭遇空难。救护人员赶到现场时,发现郭永怀先生和他的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为了保护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两弹元勋”邓稼先是核武器研制理论设计的负责人,在一次空投核弹试验中发生了降落伞没有打开而核弹从高空摔到地上的事故,他不顾个人安危去寻找碎弹,用双手捧出带有剧毒的碎弹体,身体因此而遭到严重的辐射伤害。这些科学家真的是“铁石心肠不管家人”吗? 当然不是,而是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的好山好水,热爱人民脸上春光灿烂的笑容。

2“. 义无反顾、不谋名利”的忘我精神

在党的号召下,研制“两弹一星”时期有很多科学家返回祖国,加入到“两弹一星”的科研工作中。据统计,新中国成立6 年后,共计1)536 名海外高级知识分子归国。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钱学森在1950 年即将归国时被美国关押,受到迫害,体重骤减,但他从没放弃回归祖国,最终在我国政府的协助下于1955 年9 月17 日登上回归故里的轮船,投入到建设祖国的伟大历程中。功勋科学家们扎根戈壁努力研发,不仅黄旭华为研制核潜艇做了三十年的“埋名人”,而且当时“两弹一星”研制基地的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姓名都消失在了各种场合与文件中。他们不参加公开的科研课题,不发表学术论文,始终坚守军工行业的“规范性、纪律性、保密性”原则,用生命扛起核武器事业的大旗。他们淡泊名利,甘坐“冷板凳”,靠的就是静心专注、心无旁骛的忘我精神。

3“. 艰苦拼搏、锐意进取”的坚持精神

在原子弹研制过程中, 因中蘇关系的剧变,我国失去了外援, 只能靠科研人员用手摇计算机、算盘等简易设备来进行理论运算。当时,50 多岁的王淦昌作为年纪最大的科学家常常工作到深夜,经常是一个馒头一杯水,吃完就立刻投入工作,还亲自到火药浇铸工号去陪同工人并为他们鼓劲加油。当时,因为工作条件艰苦,研制人员内部产生了不同态度,出现了“科研事业特别是以导弹、原子弹为主要代表的国防尖端科研项目是坚持还是放弃”的问题,有的人认为物质条件和理论学习不足应当减缓研发进程,有的人认为应终止研究,但最终科研工作者们还是选择拼尽力气搞“争气弹”,完成了党和人民交予的使命与任务。

4“. 高效协同、奋勇争先”的担当精神

随着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科研工作者在继续前行的征途中始终发扬高效协同、团结合作的精神。担任我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的彭士禄,因长期饮食不规律胃穿孔,但他强忍疼痛地说“就是死了也是值得的”。“核司令”程开甲在首次试验成功后,决定去爆心进行考察,不顾身体承受能力,抓紧时间查看试验环节出现的纰漏,通过分析试验数据进行再试验, 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这些科学家使我国在20 世纪70 年代初便拥有了“两弹一星”,改变了国家命运。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他们创造出了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伟业。

二、“两弹一星”精神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价值

1.是克服万难、走向胜利的强大武器

“两弹一星”事业是所有中华儿女共同创建的丰功伟业。1960 年11 月5 日,中国制造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 年10 月16 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原子弹技术的国家。1967 年6 月17 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 年4 月24 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这极大激发了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爱国主义精神在当今社会也有深刻反响,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医护人员临危不惧、勇往直前,他们为的是中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抗疫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一脉相承。我国人民的心中有国家,一次次的困难、挑战在我国人民面前都能化危为安,正所谓“乱云飞渡仍从容,风雨无阻更向前”。

2.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法宝

毋庸置疑的是,爱国主义精神与集体主义精神是致胜的法宝。这两种精神都有其独特的内涵,二者相互交融促进, 有机统一于伟大的民族精神中。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相统一亦是民族精神的基本特质,不仅促进了新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科技事业的进步,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了人心,汇聚了力量。没有“两弹一星”的保驾护航,就没有新中国的厚积薄发、蒸蒸日上。

3.是培育国人、丰富精神的核心支撑

作为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财富,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广大人民有着极大的激励作用。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爱国主义精神与其在本源上有着根本一致性,利于彼此滋养促进。爱国主义精神凭借其极大的感召力,对培育国民精神、丰富国民精神世界有着强大的作用。“两弹一星”精神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百年革命文化及红色文化的悠久历史中形成的,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融会贯通。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爱国主义精神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是培养各领域人才、巩固国防事业的核心支撑和坚强后盾。

三、“两弹一星” 精神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地位

1.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铸就的精神丰碑, 它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一道,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精神成为激励中国人民不断克服困难、不断创造辉煌的强大精神动力,可以让后代从这段奋斗史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调动起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史实

“两弹一星”精神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证明,我国人民能够发挥其无穷无尽力量的根本依据在于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下我们的力量是战无不胜的。回顾大科学体制在中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经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科研、生产、使用相结合,统筹规划,这对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科技投资的综合效益、加速国防科技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两弹一星”精神从提出到演进,是改革创新精神的时代性转化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发展,我们一边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将科技精神贯彻在国防事业中, 展示着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传承着红色基因。

3.凝聚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重要一环

两弹一星”精神的孕育汇聚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悠历史,这种“精气神”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红色革命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中,在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与人民的忘我奋斗中形成的,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两弹一星”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国家谋富强的初心与使命, 实现了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为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精神赋予了新的内涵, 增添了新的时代特色,是中华民族勇气、信心、智慧和力量的全新展示,是激励、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新时代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具体路径

1.促进“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两弹一星”精神具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作用。一要设定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形成系统的思政课课程体系。二要着力建设教研平台,推动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化建设,打造全国思政课教师信息分享型的一体化平台和专家名师以点带面的先进工作室平台。三要充分利用“互联网+ 教育”的新媒体高端科技,调动网络资源建设“两弹一星”资源库,开发新媒体小程序教师管理工具, 优化课堂管理水平。四要建设高素质教师团队,树立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思想观念,鼓励教师利用一体化教研平台集体备课、交流思想,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两弹一星”精神融入教育体系。

2.助推“两弹一星”精神教育融入“三进”教育路径

党的十九屆六中全会决议精神要求在高校中有质有效地推进“三进”工作。高校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把握契机,将“两弹一星”精神教育融入“进教案、进课堂、进头脑”的教育路径,培育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英才。一要以思政课教材为依托,在遵循统编教材的基础上、在建设立体化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深度融合“两弹一星”精神的具体内涵,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使“两弹一星”精神与统编教材互相衔接、交融。二要紧紧抓住“进课堂”的关键环节,引导“两弹一星”精神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的角度协同育人。首先,在传授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精神价值引领。其次,通过讲解“两弹一星”英雄故事、开展演讲比赛等方式,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后,依托多媒体互动平台与学生双向交流、答疑解惑、分享“两弹一星”相关资源。三要实现“进头脑”的最终目标,让学生群体甚至所有国民都理解“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把握其价值实质,提升国民的精神境界。

3.树立新型弘扬理念,转换呈现方式

新时代背景下,“两弹一星”精神作为一种伟大的科学精神, 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应当被大力弘扬,进而转化成国民价值体系中具有科学性、理论性、时代性的典型代表,为科学研究和国防事业提供精神力量。一要与博物馆建设相结合,在“两弹一星”展览馆中,要细致分析陈列主题、分区布置,对内容选择和形式设计进行多方考量。二要依托高新技术保护文化遗产,将“两弹一星”精神与时代特点相结合,创作底蕴深厚的艺术作品,从而彰显中国特色和风格。三是研究“两弹一星”精神时应坚持时代性与实效性原则, 研发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解决如何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指导实践的目的。

4.注重社会保障,创新传播手段

实现“两弹一星”精神培育国民的价值,多措并举地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是必行之策。而构建高效的社会保障机制则是基础,有了基础保障,才能更好地创新传播方式,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并制定完善的制度和政策,国家应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并规范其具体的实施细则,例如大到各省之间的政府协调、政策落实,小到学校之间的相互配合、协同育人,形成有效循环的组织保障。二要提供经费资金的保障支持,对于宣传平台、实践基地、教研平台、师资力量、宣传资源等给予物质条件的支撑,还可以争取社会捐助和公益资金的支持。三要利用网络阵地宣传“两弹一星”精神。四要把握社会发展现状,针对当前存在的网络监管不严、各种信息庞杂等网络问题,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微博热点话题广泛宣传“两弹一星”英雄系列故事,传播红色革命精神,对国民产生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结语

“两弹一星”工程是挺起共和国脊梁的重中之重,“两弹一星”精神是指引方向、引领价值的时代精神风向标。在新时代,“两弹一星”精神呈现出历久弥新的旺盛生命力,愈加闪烁出鲜亮的理想信念光芒和思政教育价值。其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是科学家们完成使命、攻坚克难的巨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深入骨髓的血脉传承,它们是中华民族最为真挚深厚的历史情感。我们应当延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把学习历史与观照现实、传承精神与推动工作结合起来, 奋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

猜你喜欢

两弹一星时代价值实践路径
“两弹一星”民族骄傲
从“两弹一星”研制历史看“国之大者”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在青海举行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探析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