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计算习题,发展推理意识
——以《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单元习题设计为例
2022-10-25孔忠伟
文|孔忠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 版新课标》)对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及其内涵进行了多方面的解读与补充,其中对运算能力的内涵解读,在原有的基础上补充了“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强化了借助运算来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功能。《2022 版新课标》也理清了中小学推理培养的方向,小学阶段重推理意识,初中阶段重推理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重视与挖掘数与运算的推理,通过改编运算习题来促进学生更多的观察、分析、归纳和运用,其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化算理的理解、提升运算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推理意识的发展。
《2022 版新课标》指出,推理能力主要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或结论的能力。虽然小学阶段较少需要学生去进行推导证明,但如果将学习素材进行合理设计,引导学生感受推理的过程,可以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本文以四年级上册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习题设计为例,不断挖掘计算练习中的推理元素,改变习题形式,经历推理过程,发展推理意识。在习题设计过程中,主要借助“堵”“融”“放”“说”等具体的习题设计策略,通过呈现合理的计算习题,引导学生在不同计算任务下经历更多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堵”住数字,弱化运算,经历多层次推理
“堵”住数字就是把算式中部分数字用方框挡住,只留出推理的线索。学生无法通过计算得到答案,就需要根据剩余的数字来进行推理。在具体的习题设计中教师可以设计一道题或一组计算题,堵住其中关键数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运用,从特殊结果推断出一般结论,从关键信息推断出合理结论等,促进学生进行合理推理,提升推理能力。
例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单元第82 页第4 题改编。
根据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如图1),快速判断下面三道除法竖式的商是( )。并根据特点,编出一道类似的除法算式。
图1 习题一
★小伟也想编一道类似的算式,他已经编了一部分2□5÷4□。符合他这个思路的算式,一共有( )个。
该习题改编于教材习题(如图2),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发现规律,熟练算法,但这样的纯运算并不利于学生感悟巧算的本质。因此笔者弱化计算,改成寻找规律填数,模仿习题出题,填写符合个数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主要体现有三方面,一是挡住数字,让学生观察除数与被除数之间关系,从特殊的数字间发现计算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为合理推理打下基础。二是模仿编题,是让学生从特殊结果推断出一般的结论,因为学生要编出类似的习题,就需要在建立已有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迁移,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推理能力的发展。三是推理结论,要求学生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更严密的思考,从而感受推理的价值。最后★题目的思维层次较高,可以作为加分题。
图2 人教版教材第82 页第4 题
二、“融”入情境,辨析数字,借助生活化推理
“融”入情境是指把运算过程与真实生活情境结合起来,借助情境的需要来展开推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联系生活实际来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习题设计时,教师要更关注推理的元素,让学生联系生活来思考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结合情境理解算理,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例2:2021 年浙江省教育质量监测数学习题第3 题。
有172 本故事书,每个班分12 本,可以分给多少个班?下面是聪聪计算的竖式(如图3),竖式中箭头所指的数表示的意思是( )。
图3 除法竖式
A.先分掉12 本
B.先分掉120 本
C.每班分到12 本
D.每班分成120 本
通过省测数据统计,该题选项B 的正确率是67.6%。其中典型错误A 为12.1%,C 为12.8%,D 为7.2%。笔者认为选择A 和C 的学生是没有理解其中的算理,因为这里的12 表示就是12 个十,而A 和C 选项,则表示的是12 个一。其中有一部分人选择了D,笔者认为学生并没有进行合理的推理。主要体现有两点:一是学生没有读懂竖式的逻辑,它是讲一个分书本的故事,因此这里的12 是先分了120 本,不是每班分几本。二是也没有理清问题与条件的关系,如果每班分到120 本,那么分得14 个班,就需要分1720 本,明显不对。因此也反映出推理能力不足的现状。因此,在具体的算式中,把算式与真实情境结合,来辨析数字,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说”出理由,逆向讨论,反思结论性推理
“说”出理由是指教师呈现学生推理结果,引导学生讨论结果,使学生反思推理过程,并思考推理的合理性。这里的“说”更多指向学生表达推理的过程,借助结论来引导学生开展合理的推理,从而学会更严谨的思考问题。
例3:《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习题逆向设计。
东东在计算540÷45 时,不小心把“45”抄成了“15”,并算出了商。她检查时,发现了错误,但又不想重算,所以就把540÷45 的商乘以了3。同学们,你们认为东东的方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在上面的问题中,有近40%的学生认为这样的结论正确,他们是这样思考的:因为把45 缩小到它的,那么答案也应该缩小到商的,所以用结论去乘3,这样的推理过程就是正确的。而事实上,这样的思考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没有考虑到45 是除数,当除数变小时,商反而要扩大的现象。因此当除数缩小到它的,商就要扩大3 倍,要得到正确的答案就需要把商除以3,所以东东的方法是错误的。
通过这样的习题,引导学生表征自己的推理过程,从不同角度反思问题,同时呈现结论,让学生来证明结论,这也是一种演绎推理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推理问题打下基础。
四、“放”开要求,隐藏策略,激发自主性推理
“放”开要求是指在运算能力的考查过程中,强调让学生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策略解决问题。通过把一些不同的运算策略整合在一起,让学生面对更综合、更开放的计算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渗透了更多推理意识和方法,促进了学生推理能力的发展。
例4:2021 年度滨江区四年级上册计算考查题改编。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其中每列中只有两题需要列竖式或递等式进行计算,并记录在下面方框内。
在上面的计算习题(如图4)中,笔者把四年级上册口算、竖式计算、递等式计算等内容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算式、灵活选择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自主进行算式的推理。比如,上述题目要求学生每列只有两题需要列竖式或递等式,这就需要学生自主分析不同算式,寻找算式之间的联系,进而选择合理的计算策略。其中的推理体现有两点:一是依据算式推理答案。比如第一列中,⑨号算式和13○号算式之间就有商的变化规律;第三列中,1○号算式和15○号算式则有积的变化规律,都只要求得其中一题答案就可以推理出另一题。二是依据算式选择方法。比如第一列的⑤号算式与第三列的⑦号算式,它们既可以用竖式,也可以用更简便的方法,这个过程也需要学生更多分析算式,并选择合理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图4 习题四
在小学阶段,我们要发挥好运算这个载体,借助合理的习题设计,弱化计算功能,强化推理运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当然本文所提炼的几点策略,并不成熟,其中的一些观点也可能有逻辑重复,但也是一种大胆尝试,希望能更好地发挥运算推理的价值,真正促进学生推理意识和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