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推断能力培养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实践与反思*
——以北师大版《英语》九年级Unit 5 Lesson 14为例

2022-10-24司丽娜侯长柏

英语学习 2022年10期
关键词:学案态度官员

文/司丽娜 侯长柏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将课程目标由原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向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它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教育部,2022)。

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教育部,2022)。其中,思维的逻辑性主要表现为思维的规则和规律,具体涉及概念、判断和推理等英语语言的心智活动(梅德明、王蔷,2018)。语言是思维工具,也是使思维外显的手段。思维需要借助语言,而语言学习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程晓堂,2018)。

推断能力是体现思维品质逻辑性的重要方面,也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推断能力,有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品质的综合发展,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将以一节课例说明如何在听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教学分析

1.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北京市牛栏山一中实验学校初三年级某班学生。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感兴趣,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但也有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全班学生在学期初参加了“优诊学”诊断测评,从听力诊断反馈来看(见图1),学生的四项听力微技能总体有待提高。其中,“推断隐含信息”技能最为薄弱,有63%的学生未掌握。教师需要不断关注和提高学生的推断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落实英语核心素养。

图1.

2.教学内容

本课例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英语》九年级Unit 5 Lesson14 The Dark Room,主题属于人与自我范畴中的做人与做事。学习任务包括阅读一个戏剧文本的开篇和听戏剧文本的剩余内容。戏剧文本的内容概要是某个国王的官员们不愿意倾听他人意见,经常与他人意见不合,于是国王让官员们蒙上眼睛,在黑暗的屋子里触摸同一物体——大象,并说出物体名称,但官员们却给出不同答案,最后由国王揭晓答案并总结官员们的表现。戏剧文本层层推进,按照“开始—发展—结尾”顺序呈现了戏剧事件中“暴露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吸引学生不断注意和思考。

官员们运用丰富的形容词和词组描述触摸的物体,从物体的形状(long / round / flat)、大小(hold it in my hand / put my arms around it)、薄厚(thin / thick)、轻重(heavy / can’t move it or lift it)、质地(solid)等方面展开了具体生动、准确细致的介绍,展现了被触摸物体的显著特征。

官员们运用表达判断和评价的句子阐明观点,用不同语气来反映自己的态度。如在表达对自我判断的确信无疑时,运用“It’s obviously…”“It’s quite clearly…”;在表达对其他官员的否定和不屑时,运用“Don’t listen to them. They are both wrong. Those men can’t be trusted. It’s not the way they say at all.”。这些表达对传递官员们的意图和态度起到了重要作用,暴露其傲慢、不能虚心听取他人观点的问题。

3.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通过预测和听,记录、梳理五位官员对物体的判断和描述,分析并推断官员们实际触摸的物体;

(2)通过听和模仿,推断官员们的语气所表达的观点和态度,并从中分析官员们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3)分角色表演戏剧片段,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反映人物的观点和态度。

4.教学思路

基于对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师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指导学生运用多种线索,综合多个因素,推断隐含信息,提升学生的推断能力。

(1)本课将遵循戏剧“开始—发展—结尾”的过程,采用“预测结果—获取信息—验证预测”的模式,引导学生逐步预测戏剧发展情节。学生依据官员对物体的鲜明描述和已有认知,推断出官员们实际触摸的物体。

(2)引导学生通过听与模仿,感知、体验官员们的语音特点,根据语音语调推断其观点和态度,梳理官员们的问题。

在背景铺垫、引导学生听取官员们对物体的描述信息后,笔者将重点放在了推断官员们实际触摸的物体和依据语音分析推断官员们的观点态度上。

教学过程

Step 1 激活词汇

教师以一张图片引入,带领学生复习《盲人摸象》寓言故事。学生借助图片学习有关大象身体部位的词汇。之后,通过屏幕闪现单词和图片的方式,强化学生对单词的记忆。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复习《盲人摸象》寓言故事,学习有关大象身体部位的词汇(见图2),并且当堂落实词汇习得,为听力扫清词汇障碍。

图2.

Step 2 阅读并获取戏剧背景信息

学生阅读戏剧背景,并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以此了解戏剧背景知识。

Q1:Why did the king ask the officers to come to the palace?

Q2:What did the king do?

[设计意图]

学生获取戏剧的背景信息,为预测和理解听力内容作铺垫。

Step 3 获取并梳理戏剧基本信息,推断被触摸物体

教师遵循戏剧“开始—发展—结尾”的过程,将听力内容分为三段,逐层呈现戏剧内容。

(1)预测戏剧发展

学生基于获取的戏剧背景信息,预测戏剧的后续发展“What did the king ask these officers to do?”。教师播放听力的第一部分,学生验证自己的预测。

(2)听取官员们对被触摸物体的描述

教师播放听力的第二部分,学生依据学案,听并记录官员们对被触摸物体的判断和描述。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水平,针对“官员对物体的描述”这一内容,设置了支撑性信息递增的分层学案。学生结合自身水平和教师建议,自主选择学案。

第一类学案(见表1)中表格是空白的,由学生完全自主记录和梳理关键词组、提炼句型;第二类学案(见表2)在第一类学案的基础上,在reason一栏呈现基本的句子结构,空出部分的形容词、动词和名词由学生填写;第三类学案(见表3)在第二类学案的基础上给出完整的句子结构和部分描述物体的关键词,空出部分的形容词、动词和名词由学生填写。由于班级中部分同学的英语基础薄弱,教师在第三类学案中给出较多的支撑性信息。

表1.第一类学案

表2.第二类学案

表3.第三类学案

(3)推断官员们实际触摸的物体,听并验证预测

学生基于已有认知和获取的被触摸物体的显著特征,推断出官员们实际触摸的大象身体部位。之后,教师播放戏剧结尾,学生根据国王对官员们的总结,验证自己的推断。部分师生对话如下。

T:We have known each officer’s description of the object they touched. But what is the real object they touched? Which body part of the elephant is it?

S: Officer 1 touched the tail of the elephant.

T: Why do you think so?

S: Because the elephant’s tail is like a rope. They are both long and thin.

T: Excellent. It is reasonable.

[设计意图]

本环节按照“开始——发展——结尾”的顺序,采用“预测结果——获取信息—— 验证预测”的教学模式。首先,学生在充分理解戏剧背景的前提下,对后续发展做出合理性预测,引发学习兴趣,调动思维参与;然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案,听并记录官员们对物体的判断和描述,关注句型“It is +.and +.”及动词词组和介词词组的运用,关注如何对事物展开描述。教师为口语产出搭好语言框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认知能力;最后,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以此推断出官员们触摸的大象身体部位,实现以语言为工具,通过分析、判断等逻辑性思维的参与,完成推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Step 4分析模仿语音,推断官员们的观点态度

(1)问题指引,关注观点态度

教师通过电脑演示,将官员们触摸的零散的大象身体部位整合到一起,让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Q1: What did the officers think of their own answers?

Q2: What did the officers think of others’ answers?

[设计意图]

梳理完戏剧的主要内容后,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官员们对自己和其他官员观点的态度,关注官员们存在的问题。

(2)阅读听力文本,圈画句子,揣摩语音特点

教师呈现听力文本。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并分析文本,画出反映官员们态度的句子,并圈出官员们重读的单词。

[设计意图]

本课虽然是一节听说课,但是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教师没有采取通过听来记录反映官员态度句子的方式,因为学生难以在听的过程中完成分析、判断和记录。而学生通过回读文本,就可以相对容易地推测反映官员态度的句子,并揣摩语音特点。

(3)分析并模仿语音语调,推断官员的观点态度

教师板书学生圈画的反映官员们观点态度的句子和重读的单词。学生通过听与模仿,感知、体验官员们的语音语调,分析、推断官员们的观点态度。基于已有知识,大部分学生能够圈画出形容词、副词、动词、名词等重读的单词,但没有注意到官员们极力否定其他官员时特别重读的代词。部分师生对话如下。

T: In the sentence “Don’t listen to him, sir.”, which word should be stressed out?

Ss: Don’t.

T: Any other words? Let’s listen and check. Which word should be stressed out?

Ss: Don’t. Him. Sir.

T: Why “him” should be stressed out? What does “him” refer to?

S1: “Him” refers to Officer 1.S2: Don’t listen to Officer 1.

T: Whom should be listened to?

S1: Officer 2.

S2: Listen to Officer 2.

S3: Don’t listen to him. Listen to me.

T: Good! You got it! Why “sir”should be stressed out?

Ss: “Sir” is the King. To show his respect to the King.

T: Good point! Let’s listen and imitate, and remember to use your body language to show your attitude.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分析、回听戏剧台词,感知官员们重读的单词,揣摩其传递的意义,建立语音与语意的关系,据此推断出官员们的观点态度。教师鼓励学生在模仿官员们的语音语调时加入肢体动作,音、形、意相结合,更好地传递官员们的情感态度。

(4)分析官员们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推断并讨论“Why couldn’t these officers get correct answers? How can they solve the problem?”。

[设计意图]

学生基于对官员们情感态度的分析,推断并讨论官员们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问题,将戏剧发展的暗线(暴露—认识—解决问题)直观呈现出来,完成对主题意义的探究。

Step 5口语产出——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分角色表演戏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语言和内容,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包含语言表达、语音语调、手势等维度),分角色表演戏剧。

[设计意图]

教师借助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肢体动作表演戏剧,同时体会其区别于日常对话的语音特征。在小组展示环节,其他小组利用评价标准对其打分和点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以评促学。

结语

笔者以一节初中英语听说课为载体,探讨培养学生推断能力的教学途径和思路。本节课有以下三个亮点:

1. 借助诊断测评工具,精准定位学生听力薄弱点,选择合适语篇,指导学生运用多种线索锻炼提升推断能力。一方面,学生根据主题语境,基于获取的信息和已有认知推断戏剧的发展情节。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呈现出故事全貌。另一方面,学生借助语音特征推断官员们的观点态度,切实体会语音的表意功能。在戏剧表演中,学生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反映人物的观点态度,在实践中提升了语音意识和语音能力。

2. 教师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引导学生获取、梳理官员们对大象身体部位判断和描述的结构化信息,推断官员们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完成对主题意义的探究。

3. 本节课的课堂评价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教师的提问和反馈、学生自评和互评,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思维品质是学科能力不可或缺的部分,任何一种学科的能力都要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获得发展(林崇德,2005)。在本节课例中,笔者探讨了运用多种线索提升学生推断能力的听说教学方向。教师只有基于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才能设计有效的听说教学活动,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思维品质。

猜你喜欢

学案态度官员
乡愁导学案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比例尺(一)”导学案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