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东坡的遗风和海瑞的清风(散文)

2022-10-24◎彭

椰城 2022年10期

◎彭 桐

世界很奇妙,纵算是天才如苏东坡,有些事儿他也是压根就想不到。

宋绍圣四年(1097)六月,大文豪苏东坡由琼州郡城所在地府城前往谪居地儋州。他“肩舆坐睡”,在梦中得金句“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急雨来临前,他的眼前甚至出现神仙们聚会所摆的宴席“安知非群仙,钧天宴未终”……

尽管东坡被世人称作坡仙,乐于前瞻,想象出奇,可他就算用擅玩的龟骨占卜恐也占不出,他从琼州府西北侧、琼山县下山村海宅附近的大道上经过,418年后会有一个男婴在不起眼的普通人家哇哇降生,这个叫海瑞的人后来三度为官,数次升迁,在朝廷任要职,不仅是“海南四大才子”之一被称为“忠绝”,而且为民做了很多好事,为官一直清正廉明,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清官,一名政治实干家,被世人誉为“海青天”,后世为官者永远学习的楷模。

东坡和海瑞,一个在宋、一个在明,一个是文曲星、一个是政治明星,一个晚年到海南、一个为官在中原,一个心胸文气浩荡为“文忠公”、一个全身漾溢清风为“粤东正气”,无论是为国所做的震动朝廷的大事、还是为民所做的感动乡野的小事,今天的人们都能从俩人身上看到诸多相似之处。甚至可以说,既能从前贤苏东坡身上看到海瑞的影子,也能从后圣海瑞身上看到东坡的灵魂。

海瑞生于明正德八年(1514)农历腊月二十七日。他的出生地海宅,后来更名为朱桔里,现在其位置也并归入了金花村,在海口市琼山区红城湖路南边不远处,已处于正在火热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省会城市繁华闹市中,昔日貌不惊人的小村景象在历史云烟深处也难以寻到真切影像。

现在能看到的文字,多是对海瑞一生高度浓缩后的概括。其字汝贤,一字国开,自号刚峰,世称刚峰先生。他一生为人、做官果然“刚”多“柔”少,赢得的标签是“海包公”“南包公”“海青天”等。这些外号包含着世人对他的佩服之心、敬仰之情,把他当作与苏东坡同在北宋的包拯看待,是想把他们的判案一并神化;将“海青天”演化为“南海青天”,是缘于海瑞同乡、同朝曾任南京礼部尚书王弘诲的一首赞扬海瑞的诗中有“南海青天名尚在”,使他从明代以来成为中国人心目中正义的象征。

假如苏东坡活在海瑞之后,喜欢舞文弄墨、一向爱夸赞正人君子的东坡肯定会大笔一挥,吟诗作赋豪赞力矫时弊、铁面无私的海瑞。或像宋人说包拯一样说他“肺肝冰雪,胸次山河”,也或对他的“道高德重”作出标彪评定。

海瑞只能在他的时代做着他的官,他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东坡一生做官施政及真正与皇帝有过交集的,也只有四朝。东坡先后做了八个州的一把手,还曾任翰林学士和礼部尚书等,成为“人望”。而海瑞既有基层“一哥”经验,也有京城做大官、官至从二品的履历,不仅是国家名臣,成为“人杰”,而且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还留在任上,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海瑞在晚年时,体验到了苏东坡在其元祐年间于流放黄州5年之后被重新起用“连跳数级”式的火箭提拔。他受排挤、诬陷只做了七个月的应天巡抚便被罢官、回家乡琼山赋闲16年后,于万历十三年(1585)被朝廷再度起用,直接任命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尚未到位,又被改任为南京吏部右侍郎,其时他已72岁高龄。不久,他又被升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万历十五年(1587)十一月十三日,因病死于任上,享年74岁。

在海瑞逝世的487年前,即在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二十八日,苏东坡在离开海南一年刚刚定居常州不久,便走完他66年的人生旅程。东坡病逝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四方震悼,山河同悲,各地出现群众性、自发性的吊唁活动,“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与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海瑞作为政坛巨星陨落后,神州大地同样出现人们自发寄托无限哀思的感人场景。南京市民惊悉海瑞逝世,士民哭公,罢市七日。万历皇帝派行人司行人、海瑞的同乡许子伟护送海瑞灵柩回琼安葬,老百姓都出来哭送,有的还身着孝服,头顶香炉,老幼提携,在长江“白衣冠送者夹岸,哭而奠者百里不绝。”

直到如今,无论是苏东坡安息之地的河南郏县——嵩山南麓小峨眉山,还是海瑞的埋忠骨之地——海口市秀英区滨涯村,前往瞻仰的四海游客,仍然都是往返如织,长年络绎不绝。

海瑞与东坡、东坡与海瑞,缘何在人民群众心里那么有份量?千百年来,人们又为何一直热爱、怀念、喜欢他们?这需要从两位大人物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说起。当我们看到这类历史人物身上的诸多闪光点、超越常人的绝妙风采,看到他们言行中所释放出的人性光辉、精神力量,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击节赞叹并津津乐道。

当再一次参观海口红城湖畔的海瑞故居,我箭一般穿过大门、广场、前厅、正堂,而在东侧趣园一隅的乐耕亭伫立,久久徘徊,一遍遍地读着以漆书写在木牌上的知名诗篇《乐耕亭》:

源头活水溢平川,桃色花香总自然。海上疑成真世界,人间谁信不神仙。

棋惊宿鸟摇深竹,歌遏行云入九天。良会莫教轻住别,每逢流水惜芳年。

这首赋诗是海瑞赠予明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丘濬的曾孙丘郊的。丘郊深受家乡海南与家族的优秀传统影响,以正直自律闻名,便在家乡琼山县西边的墨客村旁,修建了一座“乐耕亭”,带领家人在此耕种土地,自食其力。嘉靖二十三年(1544),已在郡学求学4年、时值31岁的海瑞,与丘郊志趣相投,来到乐耕亭与丘切磋学问时,有感于丘郊乐耕乡间的生活态度,满怀激情地写下了此诗。

这是海瑞一生中不可多得一首田园诗作,他不仅把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畅谈学问、探讨人生这份宝贵的友情融入诗中,而且将身处乐耕亭平淡自然的心情溢于言表,尤其是表达了珍惜生命和美好时光的思绪。

苏东坡晚年把陶渊明作为隔代偶像,从广东惠州到海南儋州尽和陶诗,写下较多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田园诗,而且他一生中特别注重友情,关于友谊的诗词篇章几乎每个人生阶段都有涌现,如他送钱穆父的“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送参寥子的“有情风,万里卷潮来”,就像海瑞说丘郊像“神仙”一样,让品读者感到满心欢愉。

东坡在海南留有诸多关于时光易逝的慨叹和珍惜光阴之诗句,如他夸张形容一盘棋还没下完,手中的斧柄已经烂掉,“对弈未终,摧然斧柯”;如他道一年光景很快过去,“俯仰可卒岁”;如他言海南四季如春,感觉不到一年光景倏忽而逝,“海南无冬夏,安知岁将尽?”此外,他还写有广为世人所知的惜时名诗句:“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大凡有志于作为的人,都是惜时的高手。东坡这些发自肺腑的珍惜时间之言,都是或面对欣喜的物事或面向可亲的友人,既激励别人也提醒自己,正如海瑞游览乐耕亭时看“活水”见“流水”,期望好友丘郊一起“惜芳年”。

或许在当年,海瑞在看到丘郊的乐耕亭时,就不由得想起东坡在儋州的桄榔庵和其在庵附近借地开垦的田圃,不由得诗兴大发,文思泉涌,既写诗又写记,在盛赞名士丘濬后人的同时,探讨乐耕亭的价值,还含有致敬东坡的意味。如今,把时光定格在海瑞和丘郊相会于乐耕亭时,我们就有理由透过海瑞的慧眼,把东坡和丘郊看作同一面镜子,他们的勤俭自律、不畏劳苦、乐于躬耕便是海瑞所推崇的圣贤之举。

大凡说到海瑞,关于他的为民政绩和为官清廉,便是绕不过的两座联体高山,也是堪称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一道极为靓丽的风景线。

在海瑞故居的书斋和花厅间快乐穿梭、兴奋游览,读着海瑞的生平简介,感受刚峰所振的家世家风,很多人都有相同的感觉,就是仿佛亲历明代中页那段历史,感受到与一代清官的赤子之心同频共振。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到嘉靖四十年(1560)在淳安知县任内,海瑞力矫时弊、肃清吏治、清丈土地、励精两条路治,使辖地经济发展迅速,深得百姓爱戴,被人民称为“海青天”;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2)海瑞由嘉兴通判调任江西兴国知县,他根据该县地瘠民贫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兴国八议”,在短短两年中就为当地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实事,他因政绩突出,而被时人称为“爱民如子”的父母官;

明隆庆元年(1567)海瑞升为丞尚书,不久又调任承大理右,同年十一月升南京右通政。这期间他主要任务为总督粮储。同时,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屡平冤假错案;

明隆庆三年(1569)海瑞先后被任官为北京通政司右通政使提督誊黄、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应天巡府十府等职,至第二年四月上了《告养病疏》返乡候调时,仅一年时间他就干了两件大事,一是勒令乡官、地主把兼并农民的土地退还,制定了贪污满“八十贯绞”等严刑,贯彻一条鞭法,想方设法减轻农民负担,不断增加国家收入。二是“以工代赈”治理水灾,疏浚吴淞江、白茆河,拯救饥民,组织开垦江河两岸熟田万亩;

明万历十三年(1585)已是72岁高龄的海瑞被任命为南京吏部右侍郎,后又升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他老骥伏枥,尚有初生牛犊不畏虎之英气,大胆整顿纲纪,肃清吏治,颁布了《禁革积弊告示》,严禁官员侵用公款、摊派物品、勒索人民钱财……

单是列出海瑞从政业绩就可列出一本大书,书中的关键词就是两个字:为民。他以实际践行为民思想,这完全可看作是苏东坡的“翻版”。

东坡在凤翔为民祷雨留下喜雨亭,在徐州率军民抗洪建起黄楼,在密州率众抗旱扫蝗,在杭州、颖州等地兴修水利、开凿泉井、疏浚西湖并留下诗意的“苏堤”。在杭州遭受瘟疫、密州遭受灾害,东坡都不遗余力向朝廷申请减轻或免除赋税,哪怕是在只任职五天的登州和任职不到一年的定州,他也制定军纪、加强边防、惩治庸吏,还申请放开盐市,让民众创收,减轻生活负担。就是在京城做官,他也成功劝止朝廷低价强购浙灯,不与民争利……

青衣便帽,私察民情。竹杖蓑衣,考究民瘼。赈灾,东坡和海瑞一样奔赴的是一线;治水,海瑞和东坡一样是亲自督战。

在服务普罗大众的蓝图里,东坡和海瑞已经没有朝代的划分和界限,都是一心为民的好官,完全是同一类的人,让人情不自禁想用艺术手段,将他俩勾勒或幻化为同一人进行礼赞。

东坡和海瑞,给人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俩人都曾不幸为阶下囚。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十月,严嵩一伙因罪行昭著被弹劾革职后,正直的海瑞被重用,在52岁时由兴国知县经大臣推荐调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当时明世宗嘉靖皇帝非常信奉道教,20年不理朝政,终日深居不说,还广求长生不老之药,竭尽民财建道观,使纲纪颓废,“北虏南倭之祸”愈演愈烈。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海瑞“披肝沥胆”,给皇上“直言天下第一事疏”,指出皇帝由于沉迷道教,“滥兴土木”“法纪骣矣”。他告知同乡王弘诲,把全部积蓄20两银拿出交办后事,并事先派人买棺材,把家里僮仆遣散,诀别妻子,等待犯颜被处死。

此次上“治安疏”震动朝野,他也因诟骂皇上,犯忤逆罪,第二年二月被送锦衣卫治罪,后移刑部判死刑关进狱中。哪知这年十二月皇上吃丹药中毒身亡……

苏东坡也是能直言敢谏,即使是面对高高在上的天子,也以视死如归的气节直陈改革利弊。他曾连续给宋神宗上书,还有一封是万言书,指出王安石激进式变法种种害处。此外,他还不停地用诗词描述贫困百姓的生存现状、嘲讽变法中的不正之风、影射王安石一意孤行做法的不当,甚至在调往湖州任知州的谢表中也挖苦朝中“小人”,结果被神宗大笔一挥“查办”,被捕送进京城押进监狱,有了至今令人心震颤的“乌台诗案”。

东坡和海瑞,堪称隔代“狱友”。两人当时都以为必死无疑,结果均是一场惊魂之梦,终得复出,各自上演了一场“死里逃生”的大戏后,两人却仍不长记性,依然故我,依然是“不识时务”的“大嘴巴”,按照今人的一些说法是“死不悔改”的“愣头青”。

为官从政的路上,东坡是三起三落,海瑞也是三起三伏,他们把日子都过成了南海的潮,他们勇立潮头,看浪高浪低,兀自初心不改,任舟自横,进入也无风雨也无晴之境。

尽管海瑞和历史上其他名人、伟人一样,有多元化的人生,有多纬度的生活,对后世的影响也有多重的意义,但“两袖清风”四个字,却是他最好的人生诠释,这不仅从读他的传记和相关史料,而且从游览他在海口市的海瑞故居、海瑞墓及他在福建、浙江、江西等省为官之地的大小海公祠时,都能强烈感受到。

当我在海瑞故居流连忘返,站在偌大的广场,觉得最为醒目的是海瑞削瘦脸庞的雕像和那一口青铜铸成的警钟。那一口钟,就是秉正执法、申明抑恶、清正廉明的象征,他那冷峻刚毅的面像,让人不由得从脑海中跳出正直无私、刚直守贫、刚正不阿、高风亮节、永恒不朽等等闪光的大词。

有史以来,能同时配得上这些大词的又有几人?所以,当我站在海瑞雕像前,顿觉有风扑面,是沁人心脾的怡人清风,真想把清风和海瑞划成等号,这正像在研读苏东坡丰富无比的诗词文赋时,总是不觉中把他的名字和思想与江河湖海相连,也特别认可前人把东坡称作“苏海”,这海涌现出的哪怕是一朵小小的浪花,都能给世人带来快乐和幸福之感。

说海瑞拥有清风的刚正与廉洁,只需随便掂出几件事就能看得清楚明白。

海瑞任福建延平府南平县教谕时,主张必须维护教师的尊严,在学府里教师不该向官僚们跪拜。有一次,提学御史视察学府,各学官皆伏跪迎接,只有海瑞站着以手作拱手礼,对御史说:“若至台院,当以属礼见,此乃师长教士子之地,不当屈体。”

又一次,巡按御史到南平来,海瑞率学生到城门迎接,只是作揖而不跪,令在场许多人感到惊讶不已。自此,海瑞以维护师者尊严抗礼不屈出了名,当时就有人称他为“笔架博士”。

海瑞到浙江淳安县任知县,发现这穷地方的百姓生活困难,痛苦万状,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地主地多税少,而农民地少税重,于是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压抑豪强,清丈土地,打击“不惜廉耻”和“朘生民之膏”者。

而身为一县之长的他,却廉洁俭朴,“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不仅简衣素食,带领家中老小开地种菜自给自足,还教导衙役们上山砍柴。有一回,跟随了多年的亲随海安接受了一位看山老农赠送的一担柴,海瑞发现实情及时让把柴送还,还上门掏出一贯钱的一张俸金票子送给膝下无儿无女、生活十分清苦的老农,并让他第二天到县衙去向主管钱粮的胥吏申领救助补贴。

总督胡宗宪的公子经过淳安,仗势欺人,作威作福,嫌驿站的马匹不称心大发脾气,喝令爪牙把驿使捆起倒挂树上。海瑞发现其所带箱子有几千两银子,知道来路不明,便以恶棍假冒总督家人为名将其银子充公交国库,将“假冒者”严办,并修书总督说明情由。把总督险些气死,但怕海瑞把事情闹大,自己理屈,只好忍气吞声。

还有权相严嵩的亲信,也因海瑞收敛淫威……

总督胡宗宪虽然对海瑞又气又恨,却又不得不对他万分钦佩,他曾带着无比赞赏的口气对他人说:“听说海瑞为母亲庆贺寿辰,仅仅买了两斤肉!”这事当时被人们交口称誉。

历史有重叠,人物有对应。东坡也是为官清如水,不含半点泥沙,他为官清廉的事有一箩筐,就连罗织罪名、兴起“乌台诗案”的人,也只能从东坡诗文里找所谓“讥谤朝廷”的罪证,却在他从政为官的履历中找不到什么毛病,更别说什么“吃拿卡要”“徇私受贿”“顶风作案”之类。

东坡在《赤壁赋》中写道:“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完全可看作东坡、海瑞以及东坡式、海瑞式人物在清廉做人方面的生动写照。东坡和海瑞,都是一心一意为他人,名利物财忘自己。

东坡在京城为官时,当面讲了一个自己杜撰的“挖墓找宝”故事,巧拒请托,委婉劝告老友不必走后门进衙门工作,要个人努力循正道、清白做人。海瑞在接到圣旨调任嘉兴府任通判后,办理公务交接手续,让人将衙内的床橱桌凳等用具全部清点造册,按件移交给县衙庶务,移交时少了一把火锨,庶务认为小小一把火锨算什么,海瑞坚持要赔,并说不得违反政议规定,公物事大小都应秉公办,还让庶务当好管家,希望此后所有离职都照册移交,制止以前的不良风气。

高尚的情操是东坡和海瑞的官品,也是他们的文品,更是他们的人品。

不管是升迁不是贬谪,无论“主政”还是“辅政”,都清正廉明,一心为民。如今,满载“三苏”精神的眉山三苏祠已然成为廉洁文化“打卡胜地”。

不管是青年时在郡庠读书,与同辈辩论学术,严课功修,被人们称作“道学先生”,还是在中举人的应答卷《治黎策》中就抛出深邃的见解,提出“人法兼资而天下之治成”,以及在宦海沉浮中,都始终坚持操守,刹歪风邪气,为民操劳谋利。现在,集中体现刚峰先生之风骨的海瑞故居,20年前已成文物保护单位,且早已成为省级历史传统教育、廉政教育基地。

世上没有同一片叶子,却有相似的人,包括出生、成长、性情、言行和灵魂。并不是纯粹出于个人爱好,硬把史上两位名人拉靠在一起生生作比较,的确是海瑞和东坡天然有诸多雷同、叠加、神似之处,让我不由自主将俩人反复比照。甚至通过比照,也让平凡如草芥的我,心地和灵魂都在闪闪发光,甚至忍不住想学古人大呼“快哉”。

海瑞从小就树立了为国为民而奋斗的人生大志,他在少年时自撰的一幅对联为:“读圣贤书,干国家事”。东坡从小就才智过人、博览群书,为激发自己勤奋学习的志气,还在年少时就写有一幅对联自勉:“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海瑞任福建延平府南平县教谕时,制定了包括教育方针、课业制度和生活管理等方面的教约16条,要求学生认真遵守。由于教绩突出,受到当时福建的儒学副提举朱衡的器重,被掌管书院。东坡为官前应考,就写下了大量关于如何治国、管理社会和运用良才的策论,从成都到汴京得到张方平、欧阳修等名流赏识,不断往上举荐;

海瑞所书至今留在故园和宦游之地碑刻之中的一个大“寿”字,竟然内藏“吾母七十、生老百年、春来寿”等11个字,且倒过来看也是一个寿字,其笔力遒劲、涵义之深、书法艺术之精妙,令人啧啧称奇。而苏东坡的“天下第三大行书”《寒食帖》,古往今来凡作书法者必谈必赏,其笔墨功力、内含情感、思想和意趣,令人叹为观止;

海瑞工作之余爱奇地探访,也爱即兴作诗,既有“山深苔碧草堂洁,王子情怀野兴悠”等充满野趣的快乐之诗,也有“电掣雷鸣酣野战,水吟龙啸郁云兴”“海内英雄今并起,江中波浪此凭陵”之类表达勇往直前、意气风华的豪情之作。东坡不仅清新小诗小词写得呱呱叫,而且是词的豪放派创始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西北望,射天狼”等需壮士挥铁板击鼓而歌的词几乎天下人皆知;

东坡融合儒释道,尤其喜欢谈禅说道言仙,即便是在贬谪之途,不是说要与弟弟共骑仙鹤还乡,就是独自高吟“我本玉堂仙”。海瑞也不是儒家的铁板一块,他在《海珠寺》一诗中,把他的慧眼既投向佛界也瞄向仙道,“即看佛宝连金界,金胜仙人弄玉堂”;

东坡在徐州探得煤山引导民众开发,海瑞在淳安发现龙眼石制砚使之成为名特产远销国内外;东坡是个吃货,发明了东坡肉、东坡鱼、东坡羹等美食传天下,海瑞不仅发明了“海瑞砚”让士人青睐,帮农家喝出了远近闻名的“珍珠粥”“乌金汤”,而且叫人传艺做蜜枣,做出的“金丝琥珀蜜枣”当年即成为扬名人间的稀世贡品;

东坡在黄州为旧友题写“快哉亭”,在琼州应知州之约题名“泂酌亭”。海瑞在离任时于淳安县衙大堂前的照壁题写16字的“庶民之道”,在河村为一贫苦贤德人家题写匾额“一德堂”;

东坡有醉酒睡过留在人间的名胜“东坡石”,海瑞有抛却小石磨于深渊成为景点的“风潭洲”;

东坡一直喜欢栽松,海瑞也会偶然插杉……

苏东坡无人不知、无人不喜,海瑞可能受其精神洗礼和文化滋养。

尽管他的所思所言所行,均沾有东坡智慧和精神的影像与印迹,可是,他所留存世间的文字没有只言片语提到东坡。这或许正是海瑞的高明和他不为人知的一面,也是他的一个“故意”。既是符合他的性情多做少说,也或者可说是他也学得了东坡的一份玩笑心理和心中植下了幽默的种子,要给后世留一下“谜”,以期有心人来快乐解开,开放一朵惊喜之花!

《海瑞官场笔记》作者赵瑜说,他的这本著作就是要告诉人们一个真实的海瑞:他刚直不阿的方形性格下,其实隐藏着诸多圆润的技巧和智慧,“只是我们一味地放大他的‘正直’,忽略了正直背后的‘圆润’”。或许正是这个原因,使我们根本想不到,海瑞有无私的铁面,其实还有一颗逗乐人间的心。

东坡是北宋大文豪,在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其文章一度成为士人博取功名的重要门径,士大夫当中流行说“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到了明朝,东坡遗风依然劲吹,且影响甚广,王阳明、于谦、解缙、唐寅、杨慎、施耐庵等大学问家都受到东坡诗文的滋润,一代画圣唐伯虎还自称是“坡粉”,效仿东坡画竹与乐活人间。

海瑞41岁进京参加会考之前都在家乡琼州为学,海南是苏东坡晚年谪居三年和完成三部哲学著作的集大成之地。无论是从朝代风气、还是地域熏陶来讲,好学并走仕途、为人正派且有理想的海瑞不仅对东坡不陌生,而且会自然学之、效之。海瑞在杭州等地为官,也是当年东坡从政区域或足迹踏访之处,海瑞思前贤名流时自然也少不了苏东坡的名字。

也许海瑞说过东坡,后世找不到相关文字而已。就算他在此方面没有明言,但是正像有心者用情梳理叶脉发现叶柄一样,历史还是向我们透露了可靠的讯息,海瑞曾“借”同朝同村前贤丘濬之笔,激情抒发了对东坡的敬与喜。

理学名臣丘濬,历官四十余年、事奉明朝四代皇帝,曾官至翰林院学士、礼部和户部尚书、文渊阁和武英殿大学士,与唐代张九龄等并称“岭南四杰”,与海瑞合称“海南双壁”。这位“南海伟人”曾以“酹江月”的词牌写了一首《和东坡韵题赤壁图》的词,表达了对苏东坡的景仰之情。该词被书写装裱在海口金花村丘濬故居的可继堂内,意象雄奇,耐人品味:

黄州迁客,意翩翩、不是风尘中物。一叶扁舟凌万顷,气盖乌林赤壁。

孟德雄才,周郎妙算,到此俱销雪。横江一笑,眼中谁是英杰。

一自两赋成来,山川胜槩,倍增辉发。鹤梦箫声随水去,只有声华难灭。

静对新图,闲歌古句,竖起冲冠发。何时载酒,江心重溯流月。

海瑞对耿直、廉洁的丘濬之仰慕与爱戴,可从他乐于和丘濬之孙丘郊的亲密交往中得到印证。文臣之宗丘濬这首直接与东坡相关的词,海瑞也一定拜读过。或许,他认为不必与前辈比试才学和“攀附”坡仙,也或许他就认定此词出自家门口乡贤之口也正代表了其心声,也或许……有多种可能,藏着玄妙。

回首海瑞故居大门上额横石匾刻着的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南海青天”,再看看门内广场留下大面积的空白,想想留给后世诸多趣话的东坡和解决了诸多人间悬案的海瑞,以及俩人的诸多巧合之处,我不由得朝自己的内心哂然一笑——

有些人、有些事,纵气象万千,也需想象弥补。有些问、有些谜,或许不必斤斤计较和急于找出答案,晒出结果,作出结论。

就把历史交还给历史吧,把人物还原于人物本身。历史是财富,人物的光华即是营养。

对于东坡,对于海瑞,此生有幸膜拜过了就好,相信一生因此心灵充盈。

梦里梦外,再会东坡,再会海瑞,再会“海瑞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