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有效进行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2022-10-23陈丽凤

新教师 2022年9期
关键词:生命安全笔者教材

陈丽凤

【编者按】2021年10月,教育部制定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其中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增强‘安全为本意识和能力”。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是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的一项重要关注点。基于统编版教科书,教师应如何创新有效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印象,从而强化学生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本期的几篇文章,结合教材内容、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方法与观点,有助于大家对这个话题的认识、把握。

2021年10月,教育部制定《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以常态化的形式进入小学课程。这说明了国家对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重视。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也有这方面的内容。接下来,笔者就如何结合教材课文在课堂上有效地进行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统观教材,把握目标梯度

1. 把握教材设计意图。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基于儿童的生活实际,体现儿童的发展特点;同一个课题,不同的年段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呈现螺旋上升的总趋势。这一设计特点要求授课教师要统观全部教材,把握梯度,了解教材体系的逻辑性,而不局限于一个学段和单个内容,应关注到同一个课题在不同学段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师只有关注到各个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定位,正确把握教学目标的梯度,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灵活衔接学段与学段的教学目标。表1是“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有关内容在1~6年级教材中的单元主题分布情况。

从表1中,我们不难发现相同主题在各个年段均有分布,全套教材共有7个单元涉及对学生生命安全与健康的教育,但是不同学段目标定位却不同,侧重点不同,梯度也是显而易见的:一年级侧重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养成积极向上、文明安全的良好习惯;二年级侧重引导学生从学校生活学习中与同学友好相处、健康游戏,从而逐渐适应学校集体生活;三年级既承接一、二年段的家庭和学校方面,又延伸至校外出行等方面,教会学生如何保护自己,避免在日常生活中上当受骗;四年级侧重引导学生分辨什么是真友谊,理性化解冲突(这个单元是二年段同主题的深入探究);五年级侧重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会自主选择,学习正确与人沟通,远离危险行为并学会拒绝和求救;六年級结合学生的成长阶段侧重关注法律保护和心理健康成长,上册侧重引导学生知法、守法、用法,初步建立法治观念,下册侧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品德修养。

这样仔细地分解了一下小学阶段全套教材,我们对“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主题就会明了,也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更避免教学时对低学段内容过度解读,对高学段的教学目标又蜻蜓点水般流于表面。

2. 把握教材目标梯度。

循着儿童的成长阶段和心理特点,教师在上道德与法治课之前要多亲近教材,不仅要关注到本册教材四个单元的关系,更要了解本册与上下册之间的目标衔接。下面,笔者以一年级上册《别伤着自己》与二年级下册《安全地玩》为例进行教学目标的比较解读。

这两课同样涉及安全地玩,但一年级更侧重独处时,应该怎么预防和处理意外伤害事故;二年级就侧重与同伴的关系,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无论是从单元主题还是学段分析,这两课的目标梯度都是显而易见,这就要求教师用心解读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从整体角度出发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格局意识。总之,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内容就像珍珠散落在各个章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衔接各课活动,精心设计活动之间的过渡性语言,让问题水到渠成地解决。

二、分析学情,确保教学实效

了解学生、剖析学情对教师的教学来说非常重要。源于生活、源于实际的活动设计,才能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但现在部分教师都是下载现成的教案上课,这就导致这一重要环节常常被忽略,或是流于形式,于是课堂内容空洞、老套、枯燥,学生提不起兴趣。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 关注学生年龄特点与成长规律,让教学更具科学性。

7-12岁的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每个学段的理解能力有所不同,注意力维持的时长也不同;在交往上普遍更关注自己,而不是交往对象;行为实践能力也比较弱;但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比较感性,对教师非常依赖和信任,等等。这些学情都是这一年龄段学生存在的共性特点。教师在教学前应该具体分析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例如低年级的教材图文并茂,绘本的教育形式居多,教师在教学时应以游戏、儿歌等活动形式为主;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意识,那么教学活动可让学生多参与,采用自评与互评的形式,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2. 分析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让教学更接地气。

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时也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的相关情况,如进行随机问卷或课前收集表,这些都是现在的教学辅助技术可以很好做到的。结合这些实际调查,贴近生活的教育才更有成效、更接地气。下面笔者以《健康过冬天》为例,谈下怎样灵活处理教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健康生活的智慧。

《健康过冬天》是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本课有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冬天不怕冷,第二课时冬天有温暖。在此,笔者以第一课时为例,简要说说教学过程。

对本课进行学情分析时,笔者发现季节更替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冬天在大多数学生眼中除了寒冷、保暖以外基本没有更多的感受了。对于冬天的保健知识,如果家长细心的话可能有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导,但学生正常是不会有主动了解健康过冬的意识。所以,这节课我们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冬天,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季节变化;感受冬天的快乐,热爱冬天的生活;了解冬天的保健知识,学习健康过冬的常识。明确目标后,笔者开始教学,首先采用视频《冬天到》导入新课,并针对视频回答两个问题。问题1:视频中是什么季节呢?问题2:冬天里你都做过哪些有趣的事呢?看完视频后学生自由发言,此时能听到学生对冬天的初步印象:冬天虽冷,但很有趣。此时,笔者适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要怎样健康地度过冬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内容《健康过冬天》。”这样用视频导入能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自然地揭开本课主题。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活动一,冬天不怕冷。活动一结合教材的儿歌进行,引导学生认识到,跳绳、跑步、踢球、踢毽子等这些有趣的体育运动都能让自己不怕冷,适当的运动让我们更加健康。活动二,冬天保健小妙招。这个活动中,笔者安排了三个小短片,分别是暖气设置、护肤方面、饮食健康。笔者让学生边看边说自己遇到类似情况该怎么办,并总结冬季保健小妙招。本次教学过程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动画、图片、儿歌为媒介,整合冬季运动、冬季保健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关注到自身健康,也从观察别人身上发生的事来明白有些行为会影响身体健康。这样就从对他人的认知迁移到自己身上,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健康意识。

当然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根据地域不同,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也不同,例如如果在北方,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感受一些欢乐的雪上运动,增添乐趣;如果在海南,那么这个目标对于他们来说就很多余了,照搬来完成也毫无意义了。所以,地域性特点也是学情分析的考虑因素。

3. 关注学生差异性和个性需求,让教学更具针对性。

学生的差异性首先表现在年龄上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上,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评价学生,让他们有成功感,有自信心。其次是学生成长环境的差异,南方学生与北方学生、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我们要根据情况适当进行本土性活动拓展。除此之外,还有性别的差异,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主题有些内容对男生或女生的敏感程度不同,男女生看待问题的立场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评价,让学生了解认识世界的多元生活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尊重差异性。

三、开放课堂,创新教学资源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生活和社会才是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大教材,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将我们的“小德育课堂”与“大社会课堂”相结合,创设开放的新型课堂环境,有效利用校内外潜在的、隐性的教育资源(例如利用社区、青少年活动基地、红色革命教育、劳动基地、心理活动机构等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的教育),这样才更有助于学生聚焦实际问题,解决突发事件,真实地理解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第8课《安全记心上》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常规内容教学,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以下表格配合开展教学。

笔者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带着表3任务参观校园的操场、楼梯走道、保卫处,以此让学生深入了解校园的安全设施,并适时讲解这些设施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了解遇到火灾或地震时逃生方法和路线,让他们在探索中掌握安全知识。这节课的这种生动、具体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一定会让学生印象深刻,从而内化相关的教育内容。总之,笔者发现开放性课堂改变了以往对着课本或是课件的空洞的安全教育,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同时也有助于知识迁移,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智慧。

当然,笔者也常看到一些教师为了不偏离教材而照本宣科,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或是为了形成开放性课堂的效果,把教材弃置一边。这两种极端都是不可取的,相反教师要把握好尺度,认真研读教材,多些创新课堂、智慧课堂。

道德与法治课堂应当扎实有效进行生命安全与健康的教育。我们的教学应是“源于生活—通过生活—更好生活”,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成为一个有健康身体和健康人格的人。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我们要将之渗透到每个能关联的课题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在实践中习得经验,从而强化学生敬畏生命、注重健康的意識。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第二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生命安全笔者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设置的困境与策略研究
新都区:强化工伤源头治理 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老师,别走……
守护“洲岛”民众生命安全的卫士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设施选用经济性分析——以G312无锡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