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含2-乙基己酸的多元醇酯对皂化值测定的影响

2022-10-22李进彭立魏斌斌

润滑油 2022年5期
关键词:多元醇己酸皂化

李进,彭立,魏斌斌

(中国石油兰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甘肃 兰州 730060)

0 引言

合成酯已广泛应用于润滑油产品中,尤其是抗燃液压油、冷冻机油、压缩机油、航空润滑中[1-4]。多元醇酯基础油,根据黏度、倾点和冷媒的相容性要求,可采取不同类型的酸混合同多元醇反应合成得到相应牌号、性能的合成酯产品[5-7]。合成酯类产品,除了黏度、黏度指数、酸值、金属含量、羟值、倾点、相容性等指标外,可根据皂化值判断产品的纯度和分子量。目前合成酯皂化值测定采用GB/T 8021-2003《石油产品皂化值测定法》,该方法主要步骤为:将一定量的试样溶解在适宜的溶剂中,与定量的氢氧化钾乙醇溶液一起加热,使合成酯完全皂化,皂化反应时间30 min,用皂化实际消耗氢氧化钾当量数计算皂化值,单位为mgKOH/g[8]。对于纯净的合成酯,皂化值A和平均分子量M的关系为:M=56000·f/A,皂化值反映样品分子量大小和合成酯含量水平[9],皂化值接近理论值,说明产品为纯的合成酯,皂化值和理论值相差较大,说明产品中除了有合成酯外可能含有其他组分。该文阐述了对含2-乙基己酸的多元醇酯,由于酯基较近碳原子上含有侧链,影响皂化反应速度[10-12],根据GB/T 8021-2003皂化测定值偏低,是因为30 min皂化时间较短,必须延长皂化反应时间至120 min,才能测量到较准确的皂化值。

1 试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样

Waters2690/ZMD4000,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APCI电离源,symmetry C8,5 μm,4.6×250 mm色谱柱;Thermo Trace GC Ultra/ISQ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符合GB/T 8021-2003《石油产品皂化值测定法》所需成套设备一套;德国Elemental/vario MICRO cube元素分析仪。

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季戊四醇酯-1、季戊四醇酯-2为合成酯,2-乙基己酸、3,5,5-三甲基己酸为分析纯,99.0%季戊四醇,0.5 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0.5 mol/L盐酸水溶液。

1.2 皂化值测定方法

按照GB/T 8021-2003测定法,称取1 g试样,加入25 mL丁酮溶解试样,再加入0.5 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25 mL,在90 ℃水浴中加热,直至加热溶剂回流,再加热回流30 min,立即将50 mL的石油醚小心地沿着冷凝管内壁倒入锥形瓶中,加入几滴指示剂趁热用0.5 mol/L盐酸水溶液滴定,计算皂化值。

1.3 季戊四醇酯组成结构确认方法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对季戊四醇酯进行组成结构分析,确认季戊四醇酯组成和混合酸的组成。皂化季戊四醇酯,得到季戊四醇酯中混合酸,运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混合酸的结构[13-14]。

1.4 氧含量测定

纯净的多元醇酯,通过测定分子中氧元素含量计算合成酯的平均分子量,根据SH/T 0656-2017《石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氮测定法》(方法C)测定碳、氢元素含量。合成酯中只含有C、H、O元素,根据测定的C、H元素含量,计算样品中氧元素含量。利用氧元素含量计算出样品的平均分子量。平均分子量M=2×16×f/氧元素含量,f为分子中酯基数目,16为氧原子量,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f=3,季戊四醇酯f=4。计算皂化值=56.1×1000×f/平均分子量,其中,56.1为氢氧化钾摩尔质量。

2 结果与讨论

2.1 皂化值测量和计算皂化值

表1列出了3个样品的皂化测量值,以及通过氧元素含量计算获得的计算皂化值。

表1 皂化测定值和计算皂化值

从表1可以看出,通过平均分子量计算出的皂化值,均大于实测皂化值,这是由于平均分子量M按照M=2×16×f/氧元素含量计算,而氧元素含量按照SH/T 0656-2017测定的C、H元素差减法计算,C元素的重复性为0.0072(X+48.48)%,H元素的重复性为0.1162(X0.5)%[15],这两个元素的测量误差往往引起差减法计算的氧含量偏高,导致计算的合成酯平均分子量偏低,从而使计算皂化值偏高,但是计算值和测量值偏差是在可接受的范围。然而季戊四醇酯-2测量值和计算值相差较大,测量值和计算值相差近60个单位,超出合理误差范围。

2.2 季戊四醇酯-2皂化值偏低原因分析

为了探究季戊四醇酯-2皂化值偏低的原因,利用LC/MS和GC/MS对季戊四醇酯-1、季戊四醇酯-2分别做组成结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季戊四醇酯-1是由正丁酸、正庚酸、3,5,5-三甲基己酸与季戊四醇合成,季戊四醇酯-2是由2-乙基己酸、3,5,5-三甲基己酸与季戊四醇合成,这两种酸混合摩尔比约为1∶1。

季戊四醇酯-1、季戊四醇酯-2均含有3,5,5-三甲基己酸,不同的是,季戊四醇酯-1含有正脂肪酸(正丁酸、正庚酸),季戊四醇酯-2含有约50%的2-乙基己酸,说明2-乙基己酸酯的存在造成皂化值偏低。

2.3 验证试验

用2-乙基己酸与3,5,5-三甲基己酸按1∶1(摩尔比)的比例同99%纯度的季戊四醇反应,经过精制处理后得到季戊四醇酯-3合成酯。LC/MS分析季戊四醇酯-2和季戊四醇酯-3,组成结构完全一致,其再现离子色谱分析见图1。按照国标GB/T 8021,皂化时间分别为30 min、120 min,皂化值测定结果见表2。

图1 季戊四醇酯LC/MS再现离子色谱(APCI+)

表2 季戊四醇酯-2、季戊四醇酯-3皂化值对比

表2结果表明,含有2-乙基己酸多元醇酯,按照国标GB/T 8021-2003测定法,皂化时间30 min,皂化测定值明显偏低。当皂化时间延长至120 min时,测量的皂化值接近于实际值。这是由于含有2-乙基己酸多元醇酯,酯基的α位上含有侧链,侧链阻碍了皂化反应的速度,因此需要延长皂化时间,才能测量得到正确的皂化值。

3 小结

对于大部分已知组成结构的多元醇酯,采用GB/T 8021-2003测定皂化值,用皂化值评价合成酯纯度和分子量,皂化值测量准确度误差可接受;当皂化值偏低,怀疑合成酯纯度,尤其对于含2-乙基己酸的合成酯,就要考虑延长皂化时间,得到准确的皂化值,用于验收和评价合成酯产品。

猜你喜欢

多元醇己酸皂化
己酸的生产应用研究进展
CuO/γ-Al2O3催化过氧化氢处理聚合物多元醇废水的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檀子中β-谷甾醇的含量
——基于正交试验优化的皂化反应法△
不同镁盐在硫酸萃取体系下皂化P507的对比
浓香型窖泥功能菌的培养工艺改进试验
窖泥中己酸菌的筛选及其运用
己酸菌培养条件和不同微生物对己酸菌生长代谢影响的研究
新型聚碳酸酯多元醇
基于植物油基多元醇的无溶剂型双组分聚氨酯胶黏剂的研究
蓖麻油基多元醇改性聚氨酯胶黏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