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的一个理论框架

2022-10-22赵德起丁义文

社会观察 2022年6期
关键词:国民经济机理逻辑

文/赵德起 丁义文

总体框架与核心概念

(一)总体框架

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的总体框架主要包括核心概念、基本关系、主要逻辑、根本遵循、目标约束、实现形式、保障方式、优化创新等内容。

一是核心概念。“国民经济学”内嵌的人民、国家与经济三个概念是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基础。二是基本关系。人民与国家关系、国家与经济关系、人民与经济关系奠定了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一般理论的主框架。三是主要逻辑。包括根本逻辑、整体逻辑、发展逻辑、人民逻辑、国家逻辑等。根本逻辑是国家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整体逻辑就是话语体系内容协同的逻辑,发展逻辑重在研究经济如何发展的机理,人民逻辑重在研究以人民为中心的机理,国家逻辑重在研究国家如何实现纠错与加速功能的逻辑。四是根本遵循。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的根本遵循,重点在于人民权益保障、人民思想解放、人民需求满足、人民创造力释放四个方面。五是目标约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的目标约束,人民潜能开发、国家功能实现均是为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六是实现形式。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这一实现形式从不同层次体现话语体系的思想与理论。七是保障方式。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的保障方式,重点在于制度体系的建设与实施。八是优化创新。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的优化与创新是核心内容的动态优化与创新,是全面的优化与创新。

(二)核心概念

经济。经济是通过交易主体间的交易促进主体收益增长,主体收益增长促进交易的不断循环过程。一是经济受交易与主体效用两者的制约与协同,两者共同生成经济且促其发展,交易的特质与交易主体的特质共同生成经济的运行机理。二是经济概念中交易主体包括个体、企业、国家等所有参与交易活动的各类主体,交易主体具有层次性,各层次主体间相互嵌套,形成交易主体群,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收益的增长包括总收益的增长和各个主体收益的增长两个方面,两者均需要实现增长。三是不断扩大交易范围,提升交易质量是经济保持活力、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四是交易主体的交易能力决定其于经济活动中获得的收益。五是交易过程中的收益分配需要各个交易主体协调解决,在保障所有交易者收益增长的前提下,注重收益的配置结构、收益的主体结构、收益的产业结构等的协调,既要保障主体交易的积极性,又要避免贫富分化。六是加强交易环境的优化、促进交易方式的创新等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者收益。七是交易者的创造力是经济有效运行的根本动力。

人民。人民是以“人”的发展与“民”的进步为目标,用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创造性劳动借助不同的载体从供给与需求两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一是创造性的激发与释放是人民发展的关键,“人”的创造性是基础,“民”的创造性是“人”创造性的集聚,具有规模效应。二是“人”的创造性价值受制于“民”的进步程度,“民”的进步是衡量“人”创造性价值的终级指标。三是人民的创造性会显性化为劳动,包括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并且进一步型化为资本、技术与制度。四是在经济活动中,人民的创造性集中体现为创造供给与创造需求,创造需求与供给是人民的本质属性之一。五是人民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人民发展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最终衡量标准。

国家。从经济角度考察国家,国家是人民中心约束下以第三方力量通过配置权利、完备契约来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制度。一是国家能否实现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关键在于其实施第三方力量时能否“制”于“度”。二是国家发挥其功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原则。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人民创造了国家,国家是为人民服务的。三是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其纠错与加速功能依赖的是配置权利与完备契约两种方式。

基本关系与主要逻辑

(一)基本关系

一是国家与经济的关系。国家主要利用其第三方强制力量对经济发展中交易者的权益进行保障,同时相机抉择重大战略问题,从而推动经济更快发展。反之,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国家力量的增强,提升国家的经济发展治理能力。二是人民与经济的关系。人民是经济的创造者,是所有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经济不断发展的原始推动力量。经济发展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的需求,极大地扩展了人民参与经济活动的范围,更大程度激发了人民的创造力。三是国家与人民的关系。国家是人民的国家,集中体现最大多数人民的意志;人民是国家的人民,全力推进国家的发展。人民创造了国家,国家服务于人民,提升人民效用,人民进一步促进国家发展,从而形成了“人民→国家→人民→国家”的良性循环。国家、人民与经济三者共同形成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基本关系,三者形成了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人民←→国家←→经济”的基本关系框架,人民以其创造力创造出国家这一制度形式,从而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国家自身的成长、经济的不断发展更好地释放了人民的创造力;经济的发展亦会推动国家的进步,进而促进人民的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逻辑

一是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中的根本逻辑——核心路径。“国家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是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的根本逻辑,即构建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的核心路径。这一根本逻辑中包含着经济发展问题、人民中心问题与国家功能问题三个核心问题,同时也包含着经济发展的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和国家推动经济发展的逻辑,还蕴含着核心路径、一般框架、目标约束、根本遵循与动力解析等五个关键问题。二是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中的整体逻辑——一般框架。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的整体逻辑旨在强调这一体系的构成要素及其内在联系所形成的运行逻辑等诸多问题。整体逻辑是按“核心概念本质—人民中心原则—三种关系协调—整体框架机理”运行的。三是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中的发展逻辑——目标约束。经济发展逻辑包括经济发展的本质、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经济发展动力所形成的不同发展路径、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等问题。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发展逻辑是按“经济发展的本质—经济发展的动力逻辑—经济发展的制度逻辑—经济发展的创新逻辑—经济发展的中国逻辑”这一思路展开的。四是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中的人民逻辑——根本遵循。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要始终体现以人民为中心,要用人民中心的逻辑来引领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构建与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构建的根本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主要包括人民中心的核心内涵、实现人民中心的途径、人民中心的发展路径等问题。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中的人民中心逻辑研究按“人民中心的本质—人民需求—人民权益—人民全面发展—人民思想创新—人民中心的中国特色”的思路进行。五是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中的国家逻辑——动力解析。主要研究的是国家如何使用其第三方力量实现对经济发展的纠错与加速功能,即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中的动力解析。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国家逻辑按“市场约束下国家红利释放机制—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实现体系—国家治理能力—国家动力的中国特色”展开。

实现形式与保障方式

(一)实现形式

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实现形式为国民经济战略、规划与政策。三者从宏观到微观构成了三个层次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国民经济话语体系核心概念、基本关系、主要逻辑、目标约束等内容的集中体现。这一实现形式有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的形成及运行机理;二是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的选择逻辑;三是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的优化与创新。优化与创新需要遵循求同存异的基本原则,“同”强调一般性,“异”强调特殊性,战略、规划与政策适用范围越广,其一般性越少,特殊性越多,但一般性对特殊性的引领作用越明显,所谓提纲挈领。因此,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体系需要“纲”清“领”明。

(二)保障方式

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的保障方式为治理现代化,治理现代化是国民经济战略、规划与政策制定主体运用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工具。治理现代化由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两部分构成。治理体系现代化重在制度体系的建设,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在制度实施能力的提升。治理体系是治理能力的基础与遵循,治理能力是治理体系的外化与应用。对于国民经济治理体系现代化,一是要认清制度本质及其运行机理,二是要注重国民经济发展中各层次、多类别制度的协同性,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率。对于国民经济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充分了解国民经济治理能力的内涵与外延。治理能力是治理主体在治理体系与治理环境双重约束下的制度选择能力,即制度选择的决策能力。二是国民经济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人民中心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刚性约束。国民经济治理能力的人民中心包括激发人民创造性与满足人民需求两个维度。

运行机理与路径选择

(一)运行机理

运行机理主要是研究国家在人民中心约束下如何推进经济发展,涉及国家推进经济发展的力量来源、推动方式、保障方式,人民中心的多重约束,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性等多个问题,具有多层次性、协同性与系统性。

一是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制度机理研究。制度机理是贯穿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基本机理,统领整个话语体系的构建与运行。制度机理主要研究制度内核机理,包括权利配置、契约完备与第三方力量实施等三个机理;外部约束机理,包括满足主体需求、供求均衡与尊重主体周期等三个机理;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制度机理,包括市场制度机理、道德制度机理与国家市场协同机理。与此同时,各个机理间的内在逻辑形成体系化、动态化的制度运行一般机理。二是国家制度运行机理。主要包括第三方力量实施机理、国家纠错机理、国家加速机理,以及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的生成与实施机理,国家功能得以保障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机理等。三是人民中心的发展机理。主要包括满足人民需求的机理、保障人民权益的机理、激发人民创造力的机理和充分解放人民思想机理四个组成部分,还包括四个机理间的协同机理。四是经济发展的机理。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的动力机理、供给侧运行机理、需求侧运行机理、供给与需求均衡的机理等。

(二)路径选择

一是始终坚持辩证与历史唯物主义根本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是构建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的根本方法,贯穿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始终。二是不断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遵循。人民中心问题是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的根本性问题,是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鲜明的国民经济学学科特色,也具有十分鲜明的中国特色,因此,归纳总结国民经济发展中以人民为中心的规律与特征,是中国特色国民经济话语体系构建研究的核心要义。三是不断深化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本认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是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关键一环,有助于廓清实现国家推动经济发展功能的基本约束,可以保障国家更好地发挥其推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四是稳步高效推进制度的优化与创新。充分了解制度的基本内涵可以进一步明晰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中国家作为制度的特殊性,进一步理解市场制度的基本逻辑,为更充分地研究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中的国家功能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五是加快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实现国家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前提,因此需要全面研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本质、建设逻辑、评价体系、市场约束、中国特色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问题。尤其是要深入研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逻辑问题,从根本上理解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问题。六是科学谋划创新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中战略、规划与政策的重点在于三者的一般逻辑,从而分析出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表现形式的基本规律,形成中国特色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的一般理论。七是持续探索新发展理念下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中的经济规律探究重在经济的基本内涵与外延、经济发展的不同动力及其结构优化、国家制度与市场制度如何围绕着交易主体的生存周期来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八是全面归纳分析出中国特色的本质规定性基本逻辑。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学话语体系的中国特色融于话语体系的各个方面,体现中国规律,彰显中国逻辑。

猜你喜欢

国民经济机理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资源错配的多层次识别、分解与比较——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分析视角
逻辑
隔热纤维材料的隔热机理及其应用
创新的逻辑
北斗导航助力国民经济发展换挡提速
周礼与儒学的机理
金属切削中切屑的形成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