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哲学的主体性与原创性

2022-10-22孙正聿

社会观察 2022年6期
关键词:实事求是变革哲学

文/孙正聿

当代中国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建设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特色哲学,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让世界知道“哲学中的中国”。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理论思维,坚持追求真理和实现价值相统一的实践智慧,坚持观念变革和构建体系相统一的理论创造,坚持立德立言和铸魂育人相统一的使命担当,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人类文明的形态变革,不断地“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和“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赋予哲学思想、哲学观点、哲学命题以新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和文明内涵,为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提供中国特色的哲学思想和哲学智慧。

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理论思维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百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设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特色哲学,首要的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理论思维。

就如在“复式统计表”一课教学中,笔者提前根据本班学生自主选报的课外兴趣班数据,以性别分类与班别分类汇总了具体数据,鼓励小学生自主设计复式统计表。在制作复式统计表时,小学生需回答笔者提出的问题:你先填写的是哪些内容;各个兴趣班共有多少人,男女各有多少人;你能通过复式统计表得出哪些数学结论,等等。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小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数学思维得出答案。这些数学问题也并无固定答案,尤其是在“你能通过复式统计表得出哪些数学结论”这个问题中,小学生可以尽情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比如男女性别差异直接导致了各个兴趣班男女比例存在显著差异这一客观事实;本班学生选报的兴趣班主要集中在哪几个领域之中,等等。

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发现和掌握事物的运动规律,达到思想与实际相符合,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解放思想,就是变革思想与实际相割裂、主观与客观相背离的世界观,也就是确立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本指向;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理论思维,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标志和本质特征,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理论思维,从根本上说,就是“问题导向”的理论思维,从中国和世界的实际出发,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在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中提出和回答重大的时代性问题,提炼升华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特色哲学。

师资力量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要素,独立学院经过几年的发展普遍认识到,无论是依托母体学校,还是聘请其他高校的教师都只能暂时缓解自有师资不足的燃眉之急,不能从根本上满足独立学院自身的长远发展需要。一方面,专任或外聘教师队伍流动性大,层次参差不齐,管理难度较大,不少外聘教师抱着打工赚钱的心态,责任意识不强,很难保证教学的完整性及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由于自身专职教师缺乏,使得独立学院对教学管理及质量的控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教学秩序及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办学实践证明,独立学院要想在教育阵地站稳脚跟,办出特色,必须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

坚持追求真理和实现价值相统一的实践智慧

坚持观念变革和构建体系相统一的理论创造,是建设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特色哲学最为艰难的实质性工作。

哲学是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论,哲学探究的是人生在世的“大问题”。建设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特色哲学,首先必须不断拓展和深化对“人”的问题、“人与世界”关系问题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诉诸的既不是孤立的“人之为物质”的“物理”和“人之为动物”的“生理”,也不是孤立的“人之为精神”的“心理”和“人之为群体”的“伦理”,而是“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从众多学者的研究中看出,对农业大学的农业科研人员参与农技推广模式的研究较多,而对农业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研究较少。在我国,农业科研单位是农业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的主要来源之一,科研人员取得科研成果需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农业技术推广则成为了一个很好的手段与方式。为此,可以对农业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模式进行相关的研究,拓宽农业科研人员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研究领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追求真理和实现价值相统一的实践智慧,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性,就在于它的实事求是的理论力量、改变世界的实践力量和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力量,就在于它赋予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以坚定的理想追求,赋予社会主义运动以坚实的理论支撑,赋予人类文明形态变革以“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道路指引。离开马克思主义哲学“改变世界”的实践智慧,当代人类就无法形成真实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诉求,就无法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就会失去凝聚共识和走向未来的理论支撑。“守正创新”的中国特色哲学,其突出特征和重要标志就是坚持追求真理和实现价值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智慧。

坚持观念变革和构建体系相统一的理论创造

建设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特色哲学,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改变世界”的根本理念,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追求真理和实现价值相统一的“改变世界”的实践智慧。

哲学理念的创新和哲学观念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四个基本层次:一是变革作为基本理念和解释原则的哲学观念,包括重新理解和阐释“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相互关系;二是变革作为核心范畴和基本概念的哲学观念,主要包括重新理解和阐释“物质”“实践”“真理”“价值”“历史”“社会”“正义”“自由”以及“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逻辑与直觉”“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自由与必然”等哲学概念;三是变革作为基本命题和基本原理的哲学观念,主要包括重新理解和阐释“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思维方式”“哲学的派别冲突”“哲学的历史演进”“哲学的研究范式”“哲学的当代形态”以及“物质运动规律”“认识运动规律”“历史运动规律”等哲学观念;四是变革构建体系的“散漫的整体性”和“原理加实例”的哲学观念,主要包括重新理解和阐释“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以及“研究范式”“概念框架”等构建哲学体系的原则和方法。

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理论思维,变革脱离现实的世界观,就要实现哲学自身的思想解放。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哲学不断捕捉、发现和提出具有时代性的重大问题,不断地吸收、反思和借鉴现代哲学的研究成果,变革了以素朴实在论为基础的直观反映论、以机械决定论为基础的线性因果论和以抽象实体论为基础的本质还原论,不断地推进了哲学自身的思想解放:一是从两极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不断地提升了“问题导向”的理论自觉,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重新审视全部哲学史和全部哲学问题;二是从唯上唯书、教条主义的研究方式中解放出来,不断地提升了“思想解放”的理论自觉,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重新审视各种哲学思想、哲学观点和哲学命题;三是从生搬硬套、僵化枯燥的话语方式中解放出来,不断地提升了“观念变革”的理论自觉,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批判和超越“把理论诱入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四是从“失去自我”的“学徒状态”中解放出来,不断地提升了“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自我意识,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赋予当代中国哲学以新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和文明内涵,自觉地创建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哲学理论。

当代中国哲学的哲学理念创新和哲学观念变革,突出地和集中地表现为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重新阐释人与世界的关系,赋予“实践”“矛盾”“真理”“价值”“历史”“文明”等一系列哲学基本范畴以新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和文明内涵:关于“实践”,突出地探索了把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具体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能动论与决定论”等重大理论问题,从而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回应和回答我们时代的重大现实问题;关于“矛盾”,突出地探索了以“矛盾分析”为实质内容的辩证法的理论思维,从人的存在方式、认识本性和历史活动去考察辩证法的矛盾学说、批判本质、理论形态,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阐发辩证思维与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的关系,从而在理论思维高度赋予辩证法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关于“真理”,以深入研究“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为切入点,探索常识的“表象之真”、科学的“本质之真”、哲学的“理念之真”及其相互关系,在“存在论”“真理论”“价值论”的“三者一致”中反思和超越绝对主义的真理观和相对主义的真理观,从而在变革世界观的意义上推进了真理观研究;关于“价值”,以价值观冲突的主要矛盾即社会的价值理想、价值规范、价值导向与个人的价值期待、价值认同、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为出发点,立足于回应当代社会思潮和构建人的精神家园,集中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基础、思想内涵和“人民至上”的价值诉求;关于“历史”,在探讨人的存在方式和历史形态的基础上,集中地探讨人的历史活动与历史的客观规律、历史的发展规律与历史的发展趋势的关系,特别是突出地研究“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时代潮流、主要特征和现实问题,深入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根基赋予历史唯物主义以新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和文明内涵;关于“文明”,以推进人类文明形态变革为出发点,以反思文明观念与发展理念为切入点,在论述“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理念、“三位一体”的持续发展理念、“四位一体”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位一体”的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突出地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事求是的发展之路、人民至上的发展之路、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深入地阐释和论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种哲学理论是否具有新的“研究范式”的意义,其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形成了新的哲学理念,以自己的核心范畴为解释原则而构建了特定的、自洽的概念框架和范畴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推进社会解放思想和实现自身思想解放的过程中,以马克思的“改变世界”的哲学理念提炼形成的“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范式,用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重新审视“哲学”、重新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并用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重新论述人与世界、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真理与价值、历史活动与历史规律、能动论与决定论等一系列重大哲学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的“中、西、马对话”中,中国哲学界实现了从“中国哲学史”到“中国哲学”的研究范式转换,实现了“思”的深化和“史”的拓展,致力于中国哲学研究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外国哲学研究实现了从“西方哲学史”到“外国哲学”的研究范式转换,实现了从“西方哲学”到“外国哲学”的论域扩大、从“传统哲学”到“现代哲学”的重心转移、从“引进评介”到“批判借鉴”的研究深化;在“中、西、马”的哲学“对话”中,“问题导向”的哲学研究正在逐步突破哲学“二级学科”的学科壁垒,形成了包括“科学哲学”“文化哲学”“社会哲学”“经济哲学”“政治哲学”等在内的“部门哲学”,既拓展和推进了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又凸显和强化了哲学研究的“问题意识”。正是在“中、西、马对话”和“问题导向”的哲学研究中,提升了当代中国哲学捕捉、发现和提出时代性问题的理论洞察力,增强了当代中国哲学提炼、升华和表达时代性问题的理论思辨

猜你喜欢

实事求是变革哲学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菱的哲学
毛泽东“实事求是”辩证法的内在透视
“实事求是”定乾坤
小包哲学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