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英语师范专业课程设置探析
2022-10-21徐苏,郑倩
徐 苏,郑 倩
2015 年国家开始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证改革,推行教师资格证“国考”,旨在提高教师入职门槛和优化教师队伍,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在实施教师资格证“国考”的七年中,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不断探索,以培养出更符合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民教师。英语师范专业应积极响应改革,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和优化英语师范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新时代的优秀英语教师。
一、教师资格制度的改革
教师资格证书是从事教师职业的许可证。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为保障从事教育职业者具备基本从业资格而实行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从事教师职业或教育管理的人应具备的条件的一种强制规定(1)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EB/OL].[2005 -05 -25]. http:/ /www. gov. cn/banshi/2005 -05/25/content_937.htm.。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从事教育职业者的素质直接影响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教师质量和教学考核,日本、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国家已经建立了全国性的教师资格管理制度,提高了获得教师资格的要求。
我国以往实行的教师资格审核制度已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教育部于2011 年开始进行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试点工作。浙江、湖北两省率先进行国家统一考试试点,接下来的两年更多的省份和地区加入试点。2013 年8 月教育部公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规定2015 年我国全面推行教师资格证国家统一考试制度,以提高教师入职门槛,优化教师行业,同时打破教师资格证终身制,实行每五年注册制度。教师资格证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制定考试大纲和标准,分为笔试和面试,并建立试题库。至此,教师资格证“国考”取代了以前的教师资格证审核制度,更全面更科学地完善了教师职业准入制度。这对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吸收优秀人才入教、促进教师队伍结构的多样化、多样化、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2017 年10 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国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制定教师资格证取得的实施办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EB/OL].[2017 -10 -26].http:/ /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18535.html.。由此可见,我国已经全面开展了教师资格证的推行工作。
二、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教师资格证采取“国考”方式,更利于吸收优秀人才入教。不论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要想获取教师资格证都需要参加资格证的“国考”。教师资格证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主要考查申请人从事教育行业所具备的综合素质,面试主要考查申请人的教学实践能力。国家统一考试分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层级,申请人报考的教师资格证层次不同,考试内容和科目也不同。幼儿园阶段的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小学阶段的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初中、高中阶段笔试都是三科,分别是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笔试全面考查申请人的综合素质,具体包括职业道德、教育理念、法律法规常识,以及申请人逻辑推理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查申请人教育教学、教学组织和班级管理等师范能力。中学阶段教师资格证笔试还考查申请人的学科知识与能力,以及是否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各个省份根据实情,可采用机考或纸考。教师资格证笔试各科成绩合格后,申请人才能进入面试。面试主要采用情景模拟、结构化面试等方式进行。考生通过抽题、备课、回答规定问题(随机抽查两个问题)、讲课、应答五个环节来完成面试。面试主要考查申请人的职业认知、情感态度、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师范技能及学科专业技能。
由此可见,此次教师资格证的改革给师范专业带来了发展机遇。这种机遇不仅是教师资格由“省考”改为“国考”,更是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对教师队伍的重视,对师范专业和师范院校的重视。通过此次改革,提高教师入职门槛,优化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行业素质,进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肩负重任。英语,作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是基础教育各个阶段的重要课程,英语教师资格证的申请和考核尤为重要。师范英语专业,在具有“专业性”的同时还具有“师范性”,在人才培养中,除了要注重专业知识的获得,还要注重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
非师范专业学生及其他人员也可以通过考试取得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不再是师范生的专属。这将有利于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教师行业,使得基础教育有多样化人才的支持,教师队伍也将逐步壮大。这会为我国教育注入新思想,促进教学创新和发展。然而,这也衍生了“师范生危机”现象。教师资格证的“国考”取代了师范生直接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权利。这不仅会弱化师范生的身份,还会对师范专业,甚至师范院校带来一系列的冲击。陈克娥在《关于新教师资格考试政策反响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尽管大多数受调查的师范生支持新政取消教师资格的“终身制”,但仍然认为新政对师范专业的地位造成了“危害”(3)陈克娥.关于新教师资格考试政策反响的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13,(4).。
在教师资格证一系列改革下,无论是师范生、师范专业还是师范院校都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学科优势,推动师范教育的科学发展,为国家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是师范专业和师范院校面临的新课题。
三、教师资格证“国考”下英语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
兴国必兴教,强教必强师。外语教学质量取决于外语教师素质。在教师资格证改革的背景下,英语师范专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英语师范专业课程,如何让英语师范生在改革下更能凸显自己专业优势,是英语师范专业和师范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王亮在《英语师范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中指出英语师范专业在教师资格证改革下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师范院校办学特色不鲜明,师范专业学生师范技能欠缺,英语师范生缺乏思辨能力及研究能力,师范生教学实践的缺乏等。因此,为适应时代发展,英语师范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革(4)王亮.英语师范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6,(5).。
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英语师范生对英语专业课程和师范课程的需求,本研究以某师范院校外国语学院2019 级英语师范专业全体学生为调研对象。本次调研,发放调查问卷138 份,回收有效问卷136 份,占该年级总人数的98.6%,调查结果较为全面,能客观反映学生需求;通过数据分析,把握了英语专业学生对专业课程和师范课程的需求。
(一)英语专业课程应与师范课程紧密结合
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英语师范专业的学生对教师行业有一定的职业认同。在问及“将来当老师,是否符合您的打算”时,有14.71%的学生选择了非常符合,35.29%选择了比较符合,33.09%选择了基本符合。可见,到了大三学年,83.09%的英语师范专业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有一定的认识和职业规划。教师资格证作为教师行业的许可证,其重要性对师范生来说不言而喻。在问及“毕业后您有从事其他工作的机会,教师职业是否符合您的选择”时,8.82%学生选择非常符合,34.56%选择比较符合,29. 41%选择基本符合。从该结果来看,72.79%的英语师范专业学生有较强的职业认同。比较非师范生,师范生在大学课程中不仅获得了专业知识,最重要的是通过师范课程对教师这一岗位有了较强的职业认同,这凸显了师范生的优势。但是,在问及“您通过以下哪几种方式来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内容”时,学生备考的主要途径是自行购买书籍、历年来的真题以及网络课程等自学方式,而学校设置的相关课程和课堂上有关教师资格证的相关内容仅占30.88%和28.68%(图1)。由此可见,现行的师范课程设置已不能满足学生对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需求。虽然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但当课堂教学内容无法及时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及兴趣时,势必会导致教学与实际相脱节,课堂教学“费时低效”等严重后果。由此,师范课程设置如何满足学生的“师范”需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1 您通过以下哪几种方式来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内容?
师范专业的学生有“专业性”和“师范性”两方面。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要具备英语学科专业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师范技能,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英语师范生培养过程中,专业课程的设置都要体现“师范性”而不能只强调英语专业性;而师范专业课程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学科教学方面的课程。在新形势下,英语师范课程设置应将英语“专业性”和“师范性”紧密结合起来,专业课程应以“师范”为导向。首先,应选用和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态度有关的教学内容,将对师范生的品德教育贯穿专业课的教授中,从一开始就对师范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如英语阅读课程,可选用和师范专业相关的话题,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第二,在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融入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让师范生参与到教案的设计、具体内容的教法设计、板书简笔画设计、教学效果反馈等过程中。这样一来,英语专业课堂不仅教授了学生专业知识,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师范技能,并凸显了英语师范专业的特色。第三,在师范技能课程中,以英语为载体进行教学。这不仅能培养学生师范技能,也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如在简笔画教学中,教师适当增加对所画内容的英语介绍,或要求学生用英语对所画内容进行介绍。这样,在培养学生师范技能的同时也锻炼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可见,在教师资格证“国考”下,英语师范专业课程设置应将英语专业课程和师范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在教授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同时提高学生的师范技能。而在师范课程中,以英语为载体,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使学生的“专业性”和“师范性”同时得到体现,从而使得英语师范生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能脱颖而出。这是师范院校比其他综合院校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具有的优势。
(二)增加英语师范教学技能课程,开展多种形式的师范技能活动
自从教师资格证“国考”改革后,教育部一直重视和强调教育实践,并在2016 年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师范生教育实践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培养的必要环节。举办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围绕培养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需要、高素质专业化的‘四有’好教师的目标要求,通过系统设计和有效指导下的教育实践,促进师范生深入体验教育教学工作,逐步形成良好的师德素养和职业认同,更好地理解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班级管理与学生指导等能力,为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和持续的专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EB/OL].[2016 -03 -21].http:/ /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604/t20160407_237042.html.。长期以来,师范专业教学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师范技能课通常会被安排在大三或者大四年级,课时不多,有时还流于形式,师范生的师范技能没有得到全面的训练。何华清在其论文《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与教学现状调查》中以四川两所师范大学英语师范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指出“教育实践课程在多方面存在不足”(6)何华清.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与教学现状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15,(1).。在传统的师范生教学实习期间,由于平时缺乏教学技能的锻炼和教学经验,师范生难以独立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实习的目标。通过此次调查结果看,学生更希望学校能为其提供校内实践课程和校外实践教学周,同时还希望教师在平时课堂上多组织一些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如图2 所示。
图2 您希望通过以下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学科应用能力和教学能力?
师范院校在英语课程设置中,要突出“师范性”,从一开始就强调学生的师范技能,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培养。师范院校的课堂不仅是获取专业知识的平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师范技能的舞台。当前师范教学技能类课程与教师资格证考试脱节,导致学生不重视学校开设的教师技能类课程,将这些课程与教师资格证分隔开来。这样既导致了教师技能类课程的“费时低效”,又无法满足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的需求。因此,如何设置教师技能类课程,如何将其与教师资格证考试有机地结合是师范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学生教育教学实践应不限定于大三或者大四的实习,而应贯穿于整个英语专业教学课堂。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师范技能,而不能将专业课和师范技能课割裂开来。其次,学校应增设一些英语教师技能选修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如英语儿歌教程、英语绘本赏析、英语思维导图制作、英语慕课设计等课程。这既符合当今教育发展趋势,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英语师范教学技能课程既要“走出去”又要“请进来”。师范生需要“走出去”,到各个中小学进行教学实践,而师范技能课程不是单纯的课堂讲解,还需要“请进来”中小学一线教师,进行教学经验分享和指导。“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实现全方位育人,协同育人。第四,在教学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技能活动,提高学生教学能力,推行“学生见习、学生研习、学生实践、学生上岗”四位一体的教学实践模式。
(三)革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建立更全面灵活的英语师范技能课程考核方式
在学分制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师范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师范生教育必须培养学生自主提高师范技能的意识,养成在“学中做,做中学”的学习观念。在教师资格证“国考”这一背景下,英语师范生越来越意识到竞争的激烈性。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有77.21%的学生认为要“更注重自己教学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因此,改革以往师范生的培养模式,建立更全面灵活的课程考核方式,更好地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英语专业师范生已势在必行。首先,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通过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由教师转移给学生,以此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师范技能。其次,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对网络信息有高度的敏感性和亲近感,他们更愿意接受网络上面的新事物和新理念。因此,课堂教学应与时俱进,革新教学方法和方式,通过多种媒体平台上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慕课等新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他们的师范技能。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实时高效的信息,丰富学生知识面”(7)张晓君.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背景下师范生学习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衡阳师范学院英语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6).。再次,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培养师范技能的意识,师范学院可开展相关的学生教学技能大赛,建立培养师范技能的学生社团,通过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等方式,打造学生自己的“金课”。最后,将学生参与的师范教学实践活动纳入到师范技能课程的考核中。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参与师范技能实践的积极性,还能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师教学技能活动的职业意识。
(四)增设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的课程,提高学生考试通过率
在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都应当从“产出导向”出发,体现专业特色和优势。面对“教师资格证‘国考’后,您认为学校应当如何调整来适应新形势”这个问题,77.21%的学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融入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的内容。这一点也体现在本文的第一个建议方面,即英语专业课程与师范课程紧密结合。除此之外,59.56%的学生认为需要开设与教师资格证考试直接对应的课程(见图3)。
图3 教师资格证“国考”后,您认为学校应当如何调整来适应新形势?
因此,师范院校想要学生在教师资格证“国考”中脱颖而出,体现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的“专业性”和“优越性”,降低“师范生危机”的焦虑,非常有必要开设与教师资格证考试直接对应的课程,或者相关讲座,让师范生一开始就对自己的大学生涯有系统规划并产生职业认同感。闫亚军在其学位论文中以湖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教师教学技能课程改革,提出了“增设与教师资格证统考相关的课程”的建议(8)闫亚军.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英语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武汉:湖北师范大学,2017.。首先,学校可举办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的讲座,让学生明白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及流程,同时让学生意识到教师资格证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考取教师资格证的时间。只有对教师资格证考试有了整体的认识和了解以后,学生才能提前做好准备,全身心地投入,才能提高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进而体现师范生的优势。其次,各个师范专业需增设符合自己专业的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对应的课程。在这些课程中,主讲教师应紧扣考试大纲和内容,对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笔试和面试内容进行具体讲解。讲解应包括让学生模拟面试流程,提前让学生熟悉考试环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掌握考试的应对策略等。再次,这些课程可以开设在学生教学见习或实习期间,教学可以在各个实习学校进行。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完成了教学实践,同时也为教师资格证面试做好准备。在此教学中,主讲教师应举一反三,让学生创设课堂环境,探讨教学,学会反思,设计出更优化的课堂教学。这样不仅能助力师范生教师资格证考试,还能提高他们的教师职业能力。
四、结语
教师资格证“国考”体现了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在这背景下,师范院校面临巨大的挑战与机遇。英语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产出为导向,增设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的课程。英语师范专业应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改革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专业性”和“师范性”有机融合。英语师范教师应开展多种方式的师范技能活动,建立更加灵活的教学技能考核制度,激发学生自主培养师范技能的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既提高学生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又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