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库的李煜词英译本对比研究

2022-10-21开,王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明喻李煜译本

丁 开,王 军

(哈尔滨工程大学 外国语学院, 哈尔滨 150001)

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提升,文化自信愈加成为我国发展的重点,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迫切要求。中国古诗词既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宝藏,又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媒介,其翻译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南唐后主李煜(937—978年)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因此,研究李煜词的英译现实意义重大。文中研究对象为李煜词的两个英译本,即许渊冲译本(简称许译本)与朱曼华译本(简称朱译本)。前者影响广泛,许多相关研究都是基于其译作展开;朱译本问世较晚,其所译李煜词质量数量皆为上乘,提供了优秀的研究基础,具有宝贵的研究价值。梳理文献可知,关于李煜词英译本的研究视角丰富多样:有语言学[1]、象似性翻译理论[2]、描述性翻译研究[3]、跨文化交际[4]、功能对等理论[5]、翻译美学[6]等。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主要是比较研究,研究内容则不尽相同,如李煜词英译的审美再现[7]、论宋词英译中的“情愫”词句翻译[8]、从李煜词的英译看意境美的再现[9]、译者的不同风格[10]等。近年来李煜词的翻译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从美学赏析到意境意象再到比较研究,其研究的广度、深度与方法的客观性都有所改善。但是方法上主要还是译文比较与举例分析,较少运用语料库进行研究。对比研究还需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法还不够系统,主客观的结合还有待加强。语料库方法以客观数据展现译文的各项语言特征,与以往的研究相比客观性与全面性有所提高[11]。所以文中运用语料库工具,将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有机结合,多角度对比分析译本间的差异并探索其背后原因,为中国诗词英译提供参考。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问题

文中探索以下问题:

1)两译本的语言特征有哪些差别?

2)两译本为何有这些差别?

3)对当下及未来的诗词英译有何启示?

1.2 研究语料

文中的研究语料选取自许渊冲作品《李煜词选》和朱曼华作品《李煜诗词英译全集》中部分重合的词作,共18首,包括《渔夫词》(一、二)、《浣溪沙》《一斛珠》《清平乐》《喜迁莺》《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采桑子》《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谢新恩》(庭空客散人归后)、《长相思》《捣练子》(云鬓乱)、《捣练子》(深院静)、《阮郎归》《蝶恋花》《临江仙》。文中的语料对象为李煜词原文、许译本、朱译本,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3个文本的基本信息

1.3 研究方法

文中采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先搜集3个源文本,后转成TEXT文本,再进行详细地校对、去噪,确保文本准确。 接着,使用AntConc和WordSmith8.0两个软件对语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词汇丰富度、词频、平均词长、平均句长等。 最后,对比两个英译本的各项数据,分析研究差别之处,并探索深层原因。

2 结果与发现

2.1 词汇层面

使用WordSmith8.0软件,提取两种译本的类符(types)、型符(tokens)、类符型符比(即型次比,TTR)及标准化类符型符比(STTR)以考察对比译本的词汇丰富度,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两个译本词汇丰富度比较

通过表2数据可知,朱译本的型次比(TTR)和标准化型次比(STTR)均比许译本大,因此,朱译本的词汇丰富度较高。

文中提取了两个译本的高频词以考察译本词汇的使用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两个译本高频词的使用情况

可以看到,许译本使用10次及以上的高频词有:the,in,a,and,her,I,of,to,tune,with,she,my,on,s (即’s) ,for,spring;朱译本使用10次及以上的高频词有:the,to,in,a,her,of,was,with,at,is。对比两个译本的高频词可以发现相同的词有:the,in,a,her,of,to,with;表明两个译本中介词的使用都比较频繁。不同的词许译本中有:and,I,tune,she,my,on,s (即’s),for,spring;朱译本中有:was,at, is;从中可知许译本更加侧重人物的描写,较多采用所有格的翻译方式,其中,“tune”一词出现较多是因为许译本在翻译词牌名时加入了tune;而朱译本更多采用be动词的翻译方式,译文更加侧重静态描写。

2.2 结构层面

两个译本的词长分布也有一定的差异,两个译本词长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两个译本的词长比较 个

由表3可知,许译本平均词长为4.34,朱译本平均词长为4.54,两者相差不大,朱译本的平均词长略长,许译本较短。数据精确,体现了语料库方法定量分析的优势。

详细对比可知,许译本使用4个字母的词最多,朱译本使用3个字母的词最多。两者比较之下,许译本中1、2、4、5、6个字母的词较多,朱译本中3、7、8、9、10个字母的词较多,这说明许译本多用短词,朱译本多用长词。由此可见,不论是平均词长还是使用分布,朱译本用词都略长,许译本略短。

使用WordSmith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句子情况,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两个译本平均句长对比

观察表4可知,句子数量许译本略多;两个译本平均句长也相差不大,许译本为15.21,朱译本为15.58,后者略长。

2.3 语篇衔接层面

语篇的衔接情况主要体现在衔接词的使用方面,本研究运用AntConc工具考察了两个译本衔接词(以and和but为代表)的使用,数据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两个译本在这两个词的使用频次和总数上差异较大。许译本共出现这两个词总数为29次,朱译本为10次,说明许译本更喜欢用这两个词来进行句子的衔接与过渡。其中,大写形式许译本中共出现8次,小写形式出现21次,说明许译本更多是在完整的句子中使用,在不同句子之间使用较少,而朱译本则是全部为小写形式,说明全部是用在完整的句子中,且两个译本都更喜欢使用and而不是but,也反映出原文的转折之意较少。

表5 两个译本衔接词使用比较

进一步提取两个译本的索引行如图2、3所示。

图2 许译本中的but

图3 朱译本中的but

可以看出,朱译本的两处but皆表“但是”的转折之意;许译本的but既表“但是”的转折之意,又表“除了”之意,如“I can see nothing now but broken-hearted.”

“I can’t get in but gaze at her face I adore.” 还表“仅仅”之意,如“It brings but half spring fragrance round.” 由此可见,许译本在衔接词方面的使用方式更加多样,所表达的情感也更加丰富,能够更好地再现出李煜多愁善感、情感细腻丰富的特点,而朱译本则侧重使用but最基本的转折含义,更加通俗易懂,朴实无华。

2.4 修辞策略层面

文中选取明喻词like与as,以比较两译本修辞策略的不同。使用AntConc索引以上两词,得出许译本共使用两词10处,使用语境如下:

1)We met only to part; It’s like a dream in vain to keep in heart(描述人物情感)

2)Like distant hills arch the frowning brows of the fair one(描写人物形象)

3)The grief of separation like spring grass(描述人物情感)

4)Pume blossoms fall below the steps like whirling snow(描写景物特征)

5)Red carpets wrinkle as each dancing step is done(描写景物特征)

6)Hill upon hill, Rill upon rill, They stretch as far as sky and misty water spread(描写景物特征)

7)As I turn back, a crescent moon so slender(非比喻用法)

8)In courtyard as in painted hall(描述人物情感)

9)So as to play on earth its amorous part(非比喻用法)

从所列句子可知,许译本的明喻主要是描述人物情感、人物形象及自然景物,用于突出人物的感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富有画面感,自然景物的特色跃然纸上。许译本饱含译者的个人情感,体现了许渊冲老先生“三美论”中的“意美”。

与许译本相比,朱译本共使用like与as 9处,使用语境如下:

1)Her evening makeup was like an incomplete show(描述人物形象)

2)A gust of spring breeze paddles a leaf-like boat(突出物体特征)

3)Cloud-like hairs’ light over her thrown-off pillow(修饰人物特征,突出人物美感)

4)Her cherry-like small mouth open(修饰人物特征,突出人物美感)

5)The curtain jade hooks link the lobster-like tail(突出物体特征)

6)As a maid, I am not easy to see you(非比喻用法)

7)New wild geese whine, as similar as maids’ melancholy sigh yearly days and nights(人与物两种声音的类比,互相衬托以突出特点)

8)Man would be aged as spring invisible light(以春光喻人描写人物状态、生动形象)

朱译本的明喻主要是来描写景物、人物的客观特征,对于感情的描写较少,感情更加含蓄内敛,平实动人。

通过以上数据不难发现,许译本和朱译本在语言使用方面存在诸多差异:1)词汇特征方面,朱译本用词更为丰富,高频词的使用两者有相同之处,也各有偏重。2)结构特征方面,许译本平均词长及句长都略短,朱译本情况相反。3)语篇衔接方面,连词使用频次、使用方式皆存在较大差异。4)修辞策略方面,明喻词的使用数量相似,但许译本明喻的使用更加主观,感情更为饱满丰富;朱译本则更加客观,主观感情较少。由此可见,通过语料库的方法进行研究可以使文本差异量化客观准确,体现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特点。

3 两个译本风格的成因

3.1 译者的翻译目的

“李煜在诗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高山仰止。这次英译李煜诗词全集,旨在深入解读历史人物的艺术特色,传播其作品的艺术成就;旨在淡化以往的传统观念,重新认识李后主的历史价值和人格魅力。给中外读者更多认识理解李煜的途径。此时只有李煜这位善写诗词的帝王,如深夜晴空的星辰熠熠生辉,为中国长天的夜色添彩。他以天与地的孤独,以无可言说的落寞,以亘古未有的君王感悟,绚烂并丰富了人类的情感世界。希望本书的英译,能再现李煜诗词的真实风貌。”[12]

可见朱曼华先生翻译的主要目的是出自对李煜诗词才华的崇拜,再现其诗词的真实风貌,传播其作品的艺术成就,更新李煜在中外读者心中的形象。

“在全世界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有过成千上万的帝王君王,如果要在他们之中选出一个才子诗人来做王中之王,那么,李煜真可以算是千古一君了。”[13]

可见许渊冲老先生对李煜才华的高度欣赏,并想使海内外读者即使在英文语境中,也能体会欣赏到中华古典文学的美与魅力,将中国之美变成世界之美,传播发扬中国文化。

3.2 译者的翻译思想

许渊冲和朱曼华都具备丰富的古诗词翻译经验,且在翻译李煜词的过程中将各自的翻译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为译文注入了灵魂。

许渊冲老先生翻译功底深厚,特别专研于中国古诗词的翻译,在该领域影响深远。其基本翻译思想为“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形美与“再创造”,因此作品的文学性较强[14]。

朱曼华先生翻译李煜词的思想为坚持译诗像诗,神貌结合,大体押韵,有节奏感,通俗上口,且注重形象和意境的再创造,注意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对译文的反馈,且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希望该书成为中国人学英文、外国人学中文的通俗读物,注重汉英双语学习者的阅读感受,为理解李煜及其诗词提供参考。这些都在其译文中有所体现,如用词丰富,侧重静态描写,衔接词使用更加通俗易懂,明喻侧重客观,感情含蓄内敛,平实动人。

总体来说,两位译者都很好地践行了各自的翻译思想,选取以下片段进行具体说明(见表6)。

表6 两个译本对比

观察片段可知:许译本用词考究,如“White-crested/skyful/boast”,用词不拘泥于原文,能够跳出原文的束缚,充分体现“再创造”的翻译思想;景物描写生动形象,情感饱满细腻。“snow/row/rod/wine/mine”等词读起来朗朗上口,看起来和谐统一,将“三美论”中的音美和形美体现得淋漓尽致。

朱译本用词较为常见,且更加贴合原文,大意上通俗易懂,体现了其照顾双语学习者感受的人文关怀,也实现了其翻译目的;形式规整,增译“drinking/holding”等词使得译文活灵活现,富有神韵,这充分体现了其“译诗像诗,神貌结合”的特点,且通读下来大体押韵,有节奏感,通俗上口,也符合其翻译思想。

4 结束语

文中采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以李煜词的许渊冲译本和朱曼华译本为研究语料,对两个译本的语言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差异如下:朱译本用词更加丰富,两个译本高频词的使用有所重叠也有所差异,许译本侧重人物描写,而朱译本侧重静态描写;许译本用词及句子均较短,朱译本则相反;两个译本衔接词的使用差异较大,许译本衔接词在频次与总数上均更多,功能更加多样,表达的情感更加丰富,朱译本则侧重于基本用法;许译本的明喻主要是来描述人物情感、人物形象及自然景物,更加主观,感情更为饱满丰富,而朱译本明喻主要用来描写景物、人物的客观特征,对于感情的描写较少,感情更加含蓄内敛,平实动人。通过语料库的方法进行研究可以使文本差异量更加客观准确,体现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特点。语言风格的差异与两位翻译家的翻译目的及思想息息相关,许渊冲先生追求“三美论”与“再创造”;朱曼华先生则追求通俗易懂,注重学习者的阅读感受,两者的侧重点不同但都很好地体现了各自的翻译思想,实现了翻译目的。翻译的优劣并无定式,我们只需吸收各自的优点并将其运用到当下及未来的翻译实践中,两种译本都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进行汉译英翻译实践、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明喻李煜译本
从语言符号象似性比较隐喻和明喻
李煜
李煜作品
英语明喻的语序功能研究
功能对等视角下明喻句的翻译研究
——以《红玫瑰与白玫瑰》为例
《邓小平文选》日译本的回顾与思考——著名翻译家吉田富夫先生访谈录
德译本《牡丹亭》赴欧演出考论——以1936年奥地利“六幕”演出为中心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古诗词增译策略及启示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明喻翻译研究:以朱自清散文英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