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音乐发展的多样性
2022-10-21马莉
马 莉
新中国成立至今,国家制定的众多方针政策指引着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各领域的高速发展。1956年制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对文艺领域的发展与繁荣起到了关键性的指引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逐渐趋于多元化、垂直化、系统化,由各大艺术学科逐渐演化细分出的新学科不断地通过新学说、新见解、新理论解释世界,音乐作为艺术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亦是如此。回望新中国成立至今70 多年间,对传统音乐的传承、对时代音乐的创新,无时无刻不是在沿着“双百”方针指引的方向发展,并在不同的时代目标中以合乎规律的姿态发挥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双百”方针虽经时间洗礼却显历久弥新之态,2017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文艺做出的新指示中提到“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精益求精、潜心磨砺,以传世之心打造传世之作,不断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塑造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坚定人民信心、振奋人民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由此可见,“双百”方针不仅是新时代文艺发展的历史依据,同样也是当代音乐发展观的基本面,为音乐艺术领域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
一、“双百”方针之于当代音乐发展的历史定位
“双百”方针提出至今已有六十六年的历史,而且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提出之前便有了丰富的现实基础和经过了一段审慎的研究阶段。也正是这段“探索铺垫期”才使其具有长久的保质期,愈发持久灿烂。 “双百”方针是毛泽东主席于1956年4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首次提出,并倡议作为我党的方针,要求在文艺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同年5月2日,毛主席又在《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提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确认并颁布了“双百”方针,并将之写进政治报告和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至此,“双百”方针正式以决策的姿态走进历史,并开启了发展之路。
1978年,伴随着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和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双百”方针得到了发展。邓小平同志重新阐发了它的精神实质,并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双百”方针打破了音乐在内的文艺创作上的思想禁锢,切实厘清了政治、文艺、人民的关系。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进一步阐述文艺工作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双百”方针深化与赋能,切实紧密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在一起,引经据典地以实现文艺工作的新格局、审美要求的新变化、文艺产品传播的新形势来进行诠释。
“双百”方针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它并不局限于某一段时期,也并不指向特定的学科,而是一种对文艺发展规律的提炼,是不同历史方位面对在文艺中存在的新形势、新问题、新矛盾的共识性指导思路和基本原则,新时代对“双百”方针的解读与应用也愈发具体,建立了更为广阔的文艺发展与创作空间,促进文艺作品的良性发展。
二、“双百”方针之于当代音乐发展的实践路径
“双百”方针面向的是整个文艺领域,而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既有艺术的普遍性,同样具有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独特性。音乐是一门高度抽象的艺术形式,即便是在诸如歌曲中可以通过歌词了解故事内容,在歌剧中通过戏剧情节了解人物冲突,但是这些非音乐本体的内容,仅仅作用于音乐以外的内容,音乐的旋律、节奏、织体等等是有独特的“语言体系”的,所以说在更为强调个性表达、个性理解的音乐中,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在当代的音乐发展之路中,音乐家们的关注视野愈发宽广,从古代各民族的民歌、戏曲、器乐到现代的流行音乐、电子音乐,从西方的歌剧、艺术歌曲到中国的民族歌剧、古诗词艺术歌曲,从宏观的音乐理论研究到微观的音乐定义阐释,无一不体现了当代音乐发展实践路径的多样化、融合化,所有的音乐形式、音乐领域、音乐风格、音乐内容都逐渐的以更包容的方式探索新音乐存在的可能性。例如,形成于20 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民族歌剧和其紧密相伴的中国民族声乐,就是在吸收了西方歌剧发展形式、戏剧表现手法融入中国故事表述方式基础上形成的,在演唱上融入了传统戏曲、民歌和西方美声等特点,以汉字发音“字正腔圆”为基本准则形成的一种有别于传统演唱艺术和西方演唱艺术的全新演唱方式,并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认可与喜爱。可以说,无论是古今音乐还是中外音乐,文化存在的差异固然会体现在音乐发展中,但是随着世界音乐之间交流的日益频繁,百家争鸣是必然的结果,也是音乐作品之间、音乐表演之间、音乐理论研究之间交错发展、良性竞争的前提。音乐是主观的,它以创作者、表演者甚至欣赏者的意志为转移,形成大大小小不同的群体,在求同存异中谋求整体发展。音乐也是客观的,音乐的发音与乐器的形制始终是受限于物理学和生理学的,如何通过音乐活动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审美需求是所有音乐从业者共同努力的目标。优秀的音乐作品所反映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平和创造能力。
三、“双百”方针之于当代音乐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音乐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众所周知,如今我国的音乐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与包容性,音乐相关的创作活动、表演活动、理论活动切实从现实的角度以及实践中印证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政策。我国的音乐事业发展主动权交由学界与业界,由音乐学科和其他关联学科的专业人士组成的群体在不同的音乐细分领域通过不同的思想、视角、层面协同推进发展,给与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今天,我们可以在音乐厅、电视、网络甚至广场大街欣赏各种题材、体裁的音乐表演,可以实现同一空间内将存在文化差异的中外音乐进行有序交流,可以提出更为个性化的理论观点甚至音乐批评行为,在良性的音乐环境中推陈出新。另外,“双百”方针给予了音乐发展更长的实践检验周期,在百家争鸣的音乐发展之路上,“真正的新学科、新学说、新见解提出之初,一定是“出众”的。出众的难免会一时“失众”,支持者在起初很可能是少数。我们高度赞扬的“实践检验”是千真万确的,但这检验不是一次性的,是要历史检验。”正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关于中国歌剧演唱的“土洋之争”问题,这次的“争”是真正意义上的“百家争鸣”,尽管现在看来彼时某些音乐观点存在局限性,但关注音乐本体的学术讨论,对我国的音乐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二)音乐的改革创新性。
社会的发展需要在不断的改革中进行,音乐也不例外。需要强调的是,对音乐发展的改革并不是专断地否定旧有的内容去树立新的艺术秩序,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与提高,用以满足人民与日俱增的审美要求。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创新能力不足很有关系。”在当代音乐的发展中,尤其是步入了新时代,对于包括音乐在内的文艺创新被反复提及,其意主要是希望广大的音乐家、从业者甚至是音乐爱好者都更应该依托现实生活进行带有艺术个性的创作,敢于在音乐的理念、手段、内容、形式上进行深度的创新,杜绝流于表面的“千篇一律”,杜绝将追逐利益作为音乐活动的首要目标,杜绝粗制滥造与过度包装,杜绝媚俗猎奇脱离群众。音乐的改革创新要符合国情、民情,更要遵循普遍的价值观念,这样才能够让音乐发展展现出不同的风貌和旺盛的生命力。
(三)音乐的民主化
上文提到,音乐具有高度的主观性,“双百”方针所提倡的也是学术民主,艺术民主。固然音乐的发展需要如“双百”方针的引导与约束,但这一政策内容所关注的恰恰是音乐发展所希望得到的支持与关注,它的前提是符合音乐发展的规律。所谓音乐的民主化,是尊重多样的音乐派系和体系的存在,甚至同一体系中的不同论点也是被提倡的,每个热爱音乐、关注音乐的个体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在不涉及音乐以外内容的范围内进行音乐评论。音乐评论与音乐批评是一面镜子,适时适当的音乐的民主讨论与自我评论有助于音乐的真理越辩越明,毕竟人无完人,音乐也没有完美的音乐,敢于正视自己,摒弃阿谀奉承,摒弃通过简单的商业标注取代艺术标准是所有音乐家应该具备的基础素养。总而言之“双百”方针发展到了新时代,伴随音乐的民主也从音乐转向了人,从群体之间转向了个体之间,也从专业认知转向社会认知。每一位公民都可以参与到音乐中去,以个人的姿态、个人的理解肩负起传承文化精神、传承中国精神。
“双百”方针之所以能够在不同的社会阶段持续的对音乐艺术发挥着引领作用,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坚强领导下,妥善处理好了政治、音乐、人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践活动、学术研究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呈现,使得业界与学术界鼓励建设更为宽广的音乐环境和推陈出新的学术观念,以实践为标准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音乐与人民之间,关于音乐的各项活动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社会为导向,解决的是音乐继承传统守正创新存在的现实问题,满足人民的审美意识,振奋人民精神。
“双百”方针是符合音乐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它是满足音乐家对于音乐这一形式丰富形象的一种独特表达,是关于音乐理论家对于整个音乐发展的一种深刻认识。音乐的建设与发展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仅受到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理论、音乐传播中的“音乐本身”的影响,更得益于人作为音乐的主导所产生的“万千”思维与角度,让今之所见的中国音乐多彩多样,百花齐放。
[1]《 习近平就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坚定人民信心振奋人民精神》,《新华每日电讯》2017年9月27日。
[2]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
[3] 邓伟志:《新时代“双百”方针的现实意义》,《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19年第6 期,第6 页。
[4]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