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对我国的经验启示

2022-10-21朱振峰

大众文艺 2022年18期
关键词:茶道遗产文化遗产

朱振峰

(江苏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江苏南京 210000)

文化遗产是人类在悠久的历史长河当中创造与积攒的瑰宝,具有不可创新性、脆弱性等特点。但是,受到自然条件和城镇化、商业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当前,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和学术研究的热点。党和政府在文本规划、会议等场合多次提出要系统性地保护文化遗产。日本和法国作为具有较为成熟的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的国家,因此本文选取日本和法国两个国家作为研究案例,分析两个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的进展,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提供国际经验借鉴。

一、日本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经验

目前日本社会面临着严峻的少子高龄化局面,该局面给日本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带来了重大挑战。为应对社会变化,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活化,日本于1950年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日本文化厅和遗产联合会将2月13日作为“日本遗产日”,以增强民众对日本遗产的认知和兴趣。日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其中包括利用文化资源扩充旅游项目,并采用日本的尖端科技促使文化遗产活化等。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积极借助旅游的形式推广日本的文化遗产,向国内外游客传播文化,包括以茶道、花道、歌舞伎与能乐为代表的日本传统文化。日本文化厅在《日本文化政策》当中提出了2018—2022 年度文化艺术政策的基本方向性战略,其中包括以日本体育厅、日本文化厅以及日本观光厅为媒介发扬日本花道与茶道,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相互理解,以及促使传统文化观光资源活化。下文将重点围绕庆典活动和茶道探讨日本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经验。

祭(Matsuri)是日本的庆典活动,日本文化厅与平成27年设立了多项有关庆典活动的日本遗产,其中包括高冈御车山祭、轮岛大祭、宝立七夕キリコまつり、西海祭、沖波大渔祭、あばれ祭(能登町)、小浜の祗園祭礼群、放生祭、坂越船祭等。日本庆典活动具有很强的历史延续性与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日本将传统习俗和礼仪、传统工艺品、传统美食、和服以及传统舞蹈与庆典活动相融合。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庆典活动国民参与度较高,来自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各个年龄段的国民均以极高的热情参与到祭典活动当中,日本小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参与祭典舞蹈的排练活动,广泛的国民参与度进一步促进了日本庆典文化遗产的活化与传播。

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国,如今茶道已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日本也形成了“和静清寂”的茶道精神与众多茶道流派,但是各个流派之间的文化交流不足。目前日本面临着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危机,这也为日本茶道的传承带来一定的挑战,主要表现为日本茶道传承人的年龄普遍偏高,青少年儿童会员数量偏少。为促进日本茶道的活化与传播,日本政府实行一系列措施。首先,日本文化厅于平成27年将“日本茶800年の歴史散歩”认定为日本遗产,该项遗产的主要构成内容包括宇治上神社、海住山寺、八幡市·久御山町·城陽市的浜茶、南山城村的茶园等。其次,日本对茶道的文化活动、团体经营以及人才培育等方面提供财政支持。再次,日本制作多种语言的教材书籍及网站,以及在海外定期开展茶道展览。最后,日本民间各个流派也将茶道与旅游相结合,如开放茶园让外国观光客可以欣赏茶园风光、体验茶叶采摘以及观看茶叶生产与销售的过程。开放茶道花道研修教室让外国观光客可以观赏茶道与花道表演,亲自动手尝试日本茶道,以及品尝茶叶新芽为原材料制作的天妇罗和荞麦面等日式料理。

二、法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经验

文化遗产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是属于全人类的瑰宝。法国的世界遗产众多,并且以文化遗产为主。法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卡尔卡松历史要塞城堡、阿尔比主教城、圣塞文—梭尔—加尔坦佩教堂以及亚眠大教堂等。为系统全面地保护法国的遗产,法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多部法令,例如《遗产基金会法》和《遗产法典》等。法国于1984年9月确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法国免费开放文化遗产地以供国民参观学习,该活动得到了法国人民以及欧洲各国的推崇,最后演变为“欧洲遗产日”。

为进一步促进法国文化遗产保护,盘活文化遗产,法国将遗产旅游摆在重要地位,法国将其视为促进经济增长、推动法国的历史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以及实现文化遗产活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在法国里昂老城的文化遗产旅游保护性开发过程中,法国政府和国民对老城具有极其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遗产保护责任感、使命感。法国不仅开发设计了当地独特文化元素的旅游产品,而且将当地居民纳入遗产旅游开发活动当中,鼓励和引导当地居民从事里昂老城文化遗产的讲解和咨询工作,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以及传播当地的文化。此外,法国在面向国际游客的营销推广工作当中也极其注重宣传文化遗产旅游。

三、国外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对我国的经验启示

(一)多主体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日本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过程中积极发动各方力量,将多个主体引入到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当中。日本政府先后多次立法保护日本的民族文化,民间社团等组织也自发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学校教师、家庭及亲友对日本的文化遗产葆有强烈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致力于潜移默化当中对青少年儿童进行文化遗产教育,旅游目的地也通过旅游等形式传播与弘扬茶道、能乐、庆典等文化遗产。总体而言,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日本政府、民间组织、学校、家庭均有着强烈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自觉性。

这启示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不能过度依赖于政府,要广泛动员企业、组织、社团、学校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播、活化工作,激发各主体行动潜力,积极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献计献策。具体行动上,政府可以组织举办文化遗产活化、文化遗产交流等官方活动和培训,并且在文化遗产修缮、保护等方面发挥主导、监督作用。教育部门可以推动文化遗产资源与教材、课堂相结合,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遗产的熏陶,感悟文化遗产的魅力,培养对中国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学校社团和民间文化团体与协会可以积极举办文化遗产交流、文化产品设计与研究、文化遗产相关的学术研讨等活动与竞赛。学生要自觉承担起学习、传承与传播文化遗产的重要工作,为盘活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二)运用科学技术促进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相比传统储存方式而言,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具有突出优势,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突破促使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存储、传播已成为大势所趋。美国在上个世纪末开展的“美国记忆”项目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存储与分享方面发挥重要示范效应。日本在20世纪下半叶建立了亚太非遗数据库,从区域性视角推动非遗文化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这启示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过程中要利用现代的先进科技,文化遗产地可以将濒危的文化遗产资源(建筑、工艺品、传统民俗以及传统技艺等)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储存,并联合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开展“文化遗产云展览”等活动,拉近居民与文化遗产之间的心理距离与空间距离。具体行动上,首先文保单位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推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存储,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可以积极开展线上展览与陈列活动,文化宣传部门可以录制传统工艺、民俗等文化遗产相关的综艺与纪录片,交通部门可以在地铁、公交、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上播放文化遗产相关的公益广告与纪录片,旅游部门可以在旅游咨询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场所放置遗产保护与活化指南等。

(三)以旅游方式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

日本和法国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过程中,极其注重将文化遗产和旅游有机结合。一方面,文化遗产为旅游开发提供资源基础,为旅游发展增添历史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旅游为遗产保护提供资金来源,为遗产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创造新机遇。旅游是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新的思路、注入新鲜的血液,在传播遗产文化、活化遗产、增加遗产保护资金等方面发挥着突出作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创造了新的机遇。因此,我国应贯彻“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理念,深入促进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国家级、省级文化遗产和旅游业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和更高水平的跨界融合,大力培育文化遗产旅游业态,借助遗产旅游传播文化。

具体而言,应深入挖掘文化遗产内涵,尤其是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商品,让旅游商品更具文化内涵和底蕴的同时创新文化载体形式。积极参加全国旅游商品大赛、全国特色旅游纪念品等活动,提高文化遗产相关旅游商品的吸引力。积极开发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文化遗产旅游线路、产品,鼓励文化遗产地在“中国文化遗产日”免费向公众开放,以供公众参观学习。

(四)加强宣传工作促进文化遗产传播与交流

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社会现状为日本的传统文化传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压力。我国目前也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出生率下降等严峻的社会问题,因此我国应积极制定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尤其是加强青少年传承人的培养,争取培养一批热爱文化遗产、具有先进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知识的青少年文化遗产传承接班人。此外,我国还应该依托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建筑、传统戏剧等文化遗产资源,打造一批文化遗产研究传习所。形成一批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非遗工作坊,促进旅游等开展非遗集市。依托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事活动,积极开展“文化遗产进校园”、“文化遗产进社区”“文化遗产展览会”“文化遗产博览会”“文化遗产旅游节”等活动,不断提升中国文化遗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为促进文化遗产的交流与传播,还需要继续深入挖掘与凝练文化遗产的内涵与底蕴,整合文化遗产资源,在各领域打造若干精品项目,提高文化遗产的热度和知名度。加大中国文化遗产在国内外的宣传与推广力度,积极举办全国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重要节事活动,增强国人对中国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以及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高中国文化遗产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与此同时,文化遗产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的保护还应该加强国际合作,不同国家之间要加强文化遗产的交流,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茶道遗产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寻迹万里茶道
遗产怎么分
Tough Nut to Crack
遗产的分配
茶道不能光说不做
千万遗产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
《茶道六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