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经典改编艺术作品研究*
2022-10-21王泽众
陆 方 王泽众 张 华
(大连大学美术学院,辽宁大连 116000)
对于文学经典的改编一向是引人讨论的问题,改编得当,配合图像可以保证即不破坏群众心中对于文学本身的固有印象,也给人以全新的情感,使得群众对于文学有一定的情感升华,这其中就需要创作者对于改编故事及表达形式的拿捏,改编艺术作品是创作者在原有情感基础上,以自身对于文学的理解并加以图像转换并传输给观众。对于文学的改编中,可以完全尊重原著,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个人对情节的改变,但不论怎样都是为了表达艺术作品的主题,强调作品的情感。
一、文学经典改编艺术作品现状
1.文学经典改编艺术作品的图像化分析
文学作品改编为图像,需要具有巧妙地改编尺度。从电影改编的影片图像可以看出不论是哪一种载体,都需要通过剧情、人物形象、故事发展节奏等元素来丰富作品所需要表现的情感,这一点同为文学作品改编为的电影《沉默的羔羊》可以体现,电影《沉默的羔羊》并没有对小说原著做了大幅度上的情节改编,反而通过着重对小说中的配角汉尼拔医生的人物色彩渲染,以及环境的染色,巧妙地展现了作品的阴郁沉暗,和原著情感色彩上交相呼应,并且电影《沉默的羔羊》通过图像画面、与主人公对话着重渲染了原作的配角——汉尼拔医生的残暴且富于魅力的形象,给观者更具象的形象以及区别于原著的全新的体验。又如,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巨作《安娜·卡列尼娜》被改编的1997版同名电影以旁人的视角向观众诉说安娜的一生,这是在作品原著中所不具备的,通过第三人称视角能更大程度上地让观众产生共鸣,可以让观众从旁人的角度观察思考安娜悲剧的故事,使其观察角度情感感受得到与原著不同的全新的情感切入方式。再如,动画电影《宝莲灯》原著情节奇异引人,但在整体气氛上趋于严肃,而改编电影中在主人公身边加入配角小猴,这就极大程度上的使气氛变得轻快,并且没有破坏原著的线索以及故事节奏,小猴作为配角贯穿整部动画电影,使气氛相较原著得到很大缓解,给观众以全新体验。
文学经典改编为图像需要既不破坏观众对于原著的固有印象,还需要通过新的载体给予观众全新体验,这种体验可以是对于情感的升华、人物的深入塑造、全新的情感气氛等,通过更加深入的塑造,能让观众在对原著已经拥有一定情感的情况下,产生全新的情感共鸣。
2.图像对文学经典重要性研究
作为文学作品相较于图像在事物具体表现方面并没有图像具体直观,所以图像对于读者观者具有更加具体化深入作品,更加全面了解作品所传达的气氛情感的积极作用。文学作品基于情节向观者传达情感,渲染气氛,视觉图像传达能直接将作者所需要传达的情感更直观、更准确地传递给读者观者,而图像设计基于文学作品的剧情,所以设计出的图像可以更加具有针对性增强读者对于作品的理解感受。
图像是文学经典的衍生事物。图像对于文学经典起到延伸具象的作用,通过图像让读者对情节人物深入,也可以丰富情节事物的形象,读者在开始阅读文学作品时总是加入自身主观的情感,固然这是文学的魅力所在,但文学作品中的某些事物并不太需要读者自身的思考想象,这时图像便起到了丰富渲染作品的作用,在魔幻小说《哈利·波特》中,有一章节讲述了主人公一行人在一个牌匾是“猪头”形态,名叫猪头酒吧的酒吧活动,此章节的插图便是猪头酒吧的牌匾,这就使整个故事更加清晰明了,耐人寻味。图像还起到了线索的作用,依旧是《哈利·波特》,这部作品在每一章节的标题上方,都会有一副关于此章节的小插画,这便让人有了阅读的兴趣,而当读者将这幅小插画作为线索,在章节中寻找到与之相呼应的事物时,便丰富了此章节整体的情节内容,让人回味无穷。
二、文学经典改编艺术作品设计
1.文学经典改编艺术作品图像化的构图方式
对于文学经典所衍生改编所形成的图像需要对作品原著加以解释具象化,以给人更为新鲜的感受,而构图方式便是非常重要的,构图的主要组成为点、线、面,要做到将三者有机结合,适当把控,才能丰富文学作品的内涵,而对于构图美的认知,是个体的思维习惯,生活方式,多方面影响所形成的,所以要根据文学作品的需要适当调整,以达到丰富读者思维内容的目的,对于许多构图形式,大部分人的感觉还是相去无几的,例如,看到对称的拱桥会觉得规矩,看到遍地的落叶会觉得烦琐,这些构图形式都可以使大部分人的内心产生共鸣,故要根据作品所需要,适当使用。同样图像的大小也可以针对不同文字需要的情绪向读者传递不同的情感,例如,在《西游记》中,重大的情节,通常会相应地配备一些尺寸较大的图像,如大闹天宫等,用于凸显情节的紧张刺激。
2.文学经典改编艺术作品图像化的创作问题
文学经典改编图像载体众多,故而衍生出了诸多问题,首先文学经典改编为艺术作品很考验创作者对于原著的情节了解以及情感感受,创作者需要对原著的故事情节极其了解,并且深沉感受到了原著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在此之上还需要加入创作者自身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才可以创作出被大众所接受的艺术作品,虽然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文学作品所原本带有的气氛以及情感基调是轻易不可改变的,像《哈姆雷特》一样,整体的作品情感基调是沉重悲壮的,这一点是不可改变的,不论是哪一种载体都应该遵循原作者莎士比亚所奠定的情感,在此之上创作者可以对哈姆雷特遇到事情时的心理、语言等加以改编,来达到让观众耳目一新的作用,这一点上1948年的电影《哈姆雷特》就诠释得很好,电影版的《哈姆雷特》相较于原著,情节顺序有所改变,而且,深入刻画了罗森格兰兹和吉尔邓思屯这两个哈姆雷特的大学同学,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突出,人物关系更加明了丰富,最为突出的是,电影相较于原著主题内容上有所改编,电影版更加突出于“命运”这一主题而原著则更侧重于对于哈姆雷特与奥菲利亚悲剧式的爱情,这一改变,在没有破坏原著情感基调的基础上对沉重黑暗的气氛加以缓和并且升华了主题,使得主题更具有大局观,在没有破坏观众对于原著的印象下,传达给了观众全新的主题理念。故对于文学经典改编为艺术作品需要继承原著所传达的气氛,在此之上,加以丰富改编。其次,在于改编文学作品是否可以让文学作品本身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升华,改编一定是要服务于文学作品本身的,创作者不必过于拘泥于改编这一个概念,而对于原著做出了刻意死板的变化,如情节上并不需要对原著有太大改变,不妨通过视觉等元素深化原著的情感传达,如,电影《小王子》原著并没有多么复杂的故事情节,只是小王子在一个又一个星球上经过所发生的故事,人物关系上,也极为简洁,有小王子自己,和每个星球上的人,所以电影《小王子》并没有在情节上以及人物关系上多下功夫,而是回归到了电影本身传达给观众情感的载体——视觉上,电影《小王子》通过对色彩的丰富,构图的合理,成功深化了小王子的主题——通过孩童的视角批判成人世界的规矩、利益等,追求纯真,电影《小王子》的颜色活泼可爱,突出了小王子的纯真善良,构图场景上的美妙,具象化了观众对于原著中的场景,使得电影与原著有了一致性,让观众感到精妙绝伦。故,在对于文学作品的改编之前,先要敲定改编作品的主题内容,再选择对于原著的借鉴是侧重于哪一方面,才可以对原著作品进行不同角度的升华。
三、文学经典改编艺术作品的美学意蕴
文学经典改编为艺术作品的美学体现在多个层面上,需要构图、色彩、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多个方面达到统一结合进而升华,一件艺术作品首先最引人入胜的,便是剧情结构的设计,好的剧情结构设计可以带领观者的情感走向,在传达到作品情感外,还可以有让人继续欣赏的欲望,这便是剧情结构的重要性。色彩同样很重要,色彩可以通过视觉最直观的刺激到观者的情绪,在合适的桥段中配合与之相呼应的色彩,可以让观者的情感色彩被无限放大,更能让观者身临其境,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在最后主人公从下水管道逃出监狱时,创作者将画面颜色冷色调调高,亮度调低,整体呈现阴郁却又紧张的氛围,让观者心情随着主人公变得紧张。此外,便是构图,构图在影响观者的观看心情起到辅助作用,对构图进行合理推敲,可以配合色彩、情节等间接影响到观者的情感节奏走向,如从小说《昨日的世界》改编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影片通篇使用了对称形式的构图,给人的感觉规整自然,配合剧情和较为鲜艳的色彩,可以更加沉浸到创作者所传达的氛围中去,倾听一位老者将自己青年时期的故事娓娓道来。
从美学艺术的角度来看,艺术作品着重于观者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得到感悟与提升之后思想得到更高程度上的升华,故由文学经典改编的艺术作品则需要通过对原著的合理借鉴加以改编,来让人达到更高程度上的思想提升。由于观看由文学经典改编为艺术作品的观者,大部分都阅读欣赏过原作品,所以在观者对于作品原著本身就有一定情感基础上,观者对于改变过后的艺术作品显然会有更高的标准与期待,基于此点,则需要创作者运用自身载体的优势,通过将原著中场景具象化、增加人物内心活动描写、改变情节发生的先后顺序等方法使艺术作品相较于原著情节发展更加吸引人,主题内容更加宏观深刻。例如,电影《阿甘正传》相较于原版小说删去了阿甘吸食毒品以及打拳赛卖丑赚钱的情节,并且加入了阿甘没有理由的长跑横跨全美,得到了群众的追随的情节,这样设计便是将主人公的形象再一次正面升华,相较于原著这段情节并没有显得刻意突兀,而且符合主人公的形象,给了观众们不同的故事发展方向,所以这使得这一情节成了电影史上的经典桥段。
人们对于自然中客观事物的模仿吸收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文学经典的原著作者便是在自然中汲取灵感,并加以主观判断,形成了现如今百花齐放的文学世界,故改编同样需要创作者在客观自然中寻找事物发展规律,并加以自身的主观元素,才可以对原著进行合理改编的同时,设计出让观众拍案叫绝的元素,观者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首先建立在情节发展之上,情节发展走向可以最大程度上的最直接的牵动观者的情绪,经由文学经典改编来的艺术作品需要结合自身的主题内容、情节走向、情感节奏等多个方面来对自身的情节发展结合自然客观发展规律进行合理的处理拿捏。如经由小说《白夜行》所改编的同名电影,原著中开篇便交代了案件已经过了追诉期,在此前提下,可以了解到东野圭吾先生并不是将主题着重描写在男主人工桐原亮司以及女主人公唐泽雪穗的约定与忠贞的爱情,反而结合原著通篇没有对二人的正面接触描写,只是通过线索在暗示读者二人的命运相连,还有结尾唐泽雪穗面对桐原亮司在自己眼前死去,却没有一点反应,可以了解到东野圭吾先生本意是为了表现人性的冷漠以及对于命运的绝望,可这样的故事发展走向并不符合一大部分读者内心的期盼,而电影版《白夜行》便通过剧情的合理改编,满足了一部分观者的心愿,电影版开头便交代了案件的追诉期并没有过,两位主人公约定追诉期过后携手共进,这便将故事的主题由对于命运的绝望转变为了二人对于命运的接受以及爱情的忠贞,这便给了观者全新的观察视角,而且创作者对于原著的改编符合客观自然发展的规律,以不同的角度向观者诠释了作品所蕴含的内涵,和原著共同成了可以引人回味的经典作品。对于文学作品的改编在不刻意突兀的前提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可以在相同的色彩基调下表达不同的主题,给观者以不同的欣赏角度,让观者对于作品有全新看法,并以此来进行精神思考。
结语
对于文学经典作品的合理改编可以给观者增加欣赏作品时的角度,让观者在原著基础上,对于作品有了新的精神思考以及情感升华,从视觉的角度上给观者更为具体丰富的感觉。在原著基础上,创作者可以加入一定的主观思想,但前提是必须要遵循客观自然发展的规律,切勿用力过猛,导致作品失去了其原本的·情感色彩基调。艺术作品与文学经典在创作者的调教下,合理联系起来,艺术作品的色彩基调与原著相吻合,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变化可以刺激观者从别的角度对于作品进行欣赏,是读者沉浸在故事之中,对于文学经典的改编,不同的作品要有不同的改变方式。综合来讲,就是需要在原有的情感基础上,通过深化主题,更换角度等手法来达到让观者有全新的精神思考的目的。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让作品在不失去原著所奠定的色彩基础上,给观者更深层次的情感思考,创作者应对不同的文学作品使用不同的改编手法,呈现出独特的情感表现,深化原著的情感色彩,带动观者的情绪走向,以此达到让观者具有更深层的感悟思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