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策略的研究*

2022-10-21李娟霞

大众文艺 2022年18期
关键词:思政融合音乐

李娟霞 王 瑞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成县 742500)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高校的教学已经不单单局限在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教学已经成了高校全新的教学要求。高校公共音乐课程,作为我国培养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水平高的音乐人才、帮助大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也要提高对学生思政教育的关注,应将课程的教学同对学生的思政教育相结合。音乐,具有特殊的魅力,能够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音乐教学和政治教学,两者有着较多的共同点,在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通过将思政教育和音乐教育的融合,能够使音乐教学和思政教育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在本文当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音乐教学和思政教学的融合的必然性为出发点,分析目前高校音乐课程教学和思政教学的现状及遇见的问题,探讨将音乐教学同对大学生的思政教学结合的策略,并探索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希望能够为帮助我国高校音乐课程教学同对大学中的思政教学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一、高校公共音乐教学和思政教学融合的必然性

音乐,作为世界共通的语言,在音乐当中人们可以进行思想和灵魂的交流,同时音乐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高校的音乐课程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在公共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当中,能够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帮助大学生缓解学习和生活压力,给学生进行精神的洗礼和道德的熏陶。同时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公共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思政教学,将音乐教学同思政教育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教学模式。

1.音乐教育和思政教育关系密切

音乐教学和思政教学具有同样的价值取向,都在鼓励学生去追求真善美。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室和思政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改善精神生活状态,提高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思政教育来看,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离不开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在音乐作品的创作和表现过程当中,无不表现出人们对于道德的深刻思考,音乐在表现过程当中利用其本身的魅力唤醒人们对道德的思考,同时不断地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在开展公共音乐教学过程中,也离不开对学生的思政教学。一个具有强大感染力的音乐作品,不但有着美的形式,同时有着以道德为核心的精神内涵,音乐作品正是具有美和道德的结合,才能焕发出无限的魅力,升华人们的精神世界,呼唤人们内心的感动。而缺乏思政教育的音乐,则没有独特的音乐魅力,而且可能会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

同时音乐教育和思政教育两者不断在相互渗透,音乐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的道德的显化,而思政教育是对人的道德的教化,两者追求的真正美是和谐统一的关系,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统一性。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和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实现道德和音乐的有效沟通,对学生进行道德教化和情感认知。在思政教育下人们追求更高的德育,从而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更好的产生共鸣。在音乐教育时通过唤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共鸣,受到音乐的教育和感化,在不知不觉中升华人们的精神,提高人们的品质。而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过程当中引入音乐作品的欣赏,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音乐作品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康的审美时,也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世界观,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启迪学生的发现美和创造美的意识,最终实现对大学生的综合培养,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

2.公共音乐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道德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作为高等院校对学生进行艺术培养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在对学生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时,融合思政因素教学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而在公共音乐课程教学过程当中,融合思政因素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培养。将思政因素融合进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相比于原先的音乐教学来说,可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艺术情操,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在思政因素和音乐教学相融合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在音乐欣赏学习过程当中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艺术当中的美,更充分的洗涤学生的灵魂和道德情操,从而培养出更加高素质的学生。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提高对艺术和道德的追求。

在音乐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下,也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创造力和想象力。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通过让学生学习欣赏美好的音乐,能够帮助学生激发出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在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过程当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对美的感受,锻炼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激发出年轻人的精神活力。

3.实现大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需求

在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过程当中,笔者发现对于一个大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概括着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大学生的社会能力的全面发展,也就是大学生自己的社会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大学生的社会关系发展对其有积极意义,保障大学生社会关系的建立健全是保证大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二是大学生需要的全面发展,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当中要不断地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这些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第三是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也就是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思想品质,身体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第四是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是大学生作为独立个体进行发展的需求。包括大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积极性、独特性。在单独的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并不能够满足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需求,音乐教育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升华其精神世界,但是却不能满足学生全面的发展,在音乐教育当中结合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升华道德品质,提高对社会的认知,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培养。

二、高校公共音乐课与思政教育融合现状及问题

高校公共音乐课,作为深受大学生热爱的音乐教学课程,其本身就具有着重大的德育作用,能够在无形之间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道德观念,在与思政教育相融合过后能够更好地发挥出音乐教学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作用。在目前高校音乐课和思政教育融合的情况来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教学过程当中仍然有着很大的问题。

1.高校对公共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下很多的高校都开展了公共音乐课程,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学校对于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在课程教学过程当中主要使用的教学方式为音乐鉴赏或者沿用传统的教师讲解方式,没有利用到最新的音乐素材,更没有与高校的思政教育体系相融合。在整个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方式,降低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积极性,使得公共音乐课对于学生道德审美培养效果难以体现。

在另一方面,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是开放式的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结合经典的音乐作品和最新的音乐素材,在对学生开展文化艺术教育过程当中,融合思政教育,同时保证整个课程的创新和延续。但是目前的公共音乐课程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没有连续性,缺乏创新。同时在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公共资源的配置上也比较缺乏,使得公共音乐课程教学无法与思政教学实现完美的衔接。在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为了更好地融入思政教育,教师在教学时应当积极的融合其他课程的学习,通过对学生进行艺术指导和道德培养,来促进学生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尤其是应当积极融入思政相关学科的内容,现在目前很多高校,在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缺少与参观课程的交流融合使得学生在道德素质的培养过程当中,缺少相关课程的参与使整个学习成果缺少深度和广度。音乐课程的教学和,思政教育的培养之间也就缺少了交流,缺失了完整性。

2.公共音乐课程艺术性和功利性的矛盾

在目前高校音乐课开展过程当中,存在着音乐教育艺术性和功利性的冲突。当下部分高校为了更好地追求名利,在教学过程当中,以结果为导向来开展教学,忽略了音乐教育的艺术性以及对学生真善美道德的培养。这些学校在进行思政教育,同样过于关注于结果,形成了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调动起学生自主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在这样的融合模式下,并不利于教学的长时间展开。

3.高校音乐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分裂

在目前有一些高校在进行公共音乐课教学过程当中,并没有考虑到与思政教学的融合,将道德和艺术分裂开来。部分教师认为在高校公共音乐课教育过程当中,不应该穿插思政因素,他们认为将思政教育和艺术教育放在一起,会影响到对学生音乐审美的培养。这种将音乐具有的道德引导能力和对学生学位培养能力对立来看的想法是错误的,真正音乐教学应该同时考虑到音乐所具有的对学生道德和审美同时培养的能力,协调两者关系,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

三、公共音乐课程同思政教育相融合的策略

公共音乐课程作为高校对学生进行艺术情操培养和思政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是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公共音乐课程当中融合思政教学体系,在丰富学生课堂文化的同时也能够发挥出音乐课程教学思政道德引导的功能,能够促进高校艺术培养和素质培养体系的结合。

1.公共音乐课程要进行精确定位并发挥出音乐课程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作用

在高校开展的公共音乐课程教育过程当中,相关教师应当结合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给课程一个明确的定位,在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模式方法的选择上,要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开展一个能够将音乐艺术教育和思政道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出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对大学生艺术情感培养和道德引导的作用。相关教师在开展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应该积极去引导培养学生的思政素质,同时在音乐教育工作的管理上要认识到公共音乐课程,对于大学生艺术培养和道德建设的作用,建设起完整的教学体系。同时在开展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将公共音乐课程结合思政教育,将两者有机融合,共同引导大学生积极健康成长,提高大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鼓励大学生积极去发现美、创造美,从而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高尚的道德风尚,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全面培养。

2.建立高校公共音乐课程与思政教育健康融合体系

为了促进高效公共音乐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健康融合,笔者认为在开展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以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建立起健康合理的高校公共音乐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体系。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本来就是一个开放式的音乐教学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结合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给学生更加广泛的选择,帮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感受由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带来的音乐美感。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去鉴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品,来展开对学生的思政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去现场体会传统音乐作品,可以让学生去体会传统音乐作品内涵的深刻道德情感,在潜移默化当中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对高尚道德品质的追求。

在另一方面相关教师应该加强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构建,可以引入更多具有思想引导性的优秀音乐资源,让学生在对音乐鉴赏时从多个维度去感受优秀音乐对思想的洗礼和熏陶。帮助学生在生动的音乐课堂上更加积极地去感受到音乐的美和对道德的塑造,使学生的品行更加端正,思想境界更加高尚。同时教师也要考虑到在音乐鉴赏过程当中的思政教育,要能够展现出高校的思政工作和音乐教学独特个性。

3.构建良好的高校音乐教学和思政教育环境

在推进高校音乐教学同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过程当中,需要高校建立起良好的音乐教学与思政教育环境。首先高校要建立好配套的教师团队。在开展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时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充分利用高校教师资源的优势,建立好音乐教师同思政专业教师共同配合的教学团队,鼓励音乐教师和思政教师齐力合作,共同教育学生,从而打造出一支教师结构完整,教学能力高的教师的团队。第二,教师要考虑到大学生群体对音乐的需求选择出符合大学生音乐审美的音乐资源,构建起更适合大学生群体学习音乐的环境。教师通过使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音乐作品,来帮助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音乐鉴赏,可以加强对学生思想性的建设。现今有着很多的流行音乐,这些流行音乐并不能够直接拿来作为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内容,很多的流行音乐当中包含着负能量,并不适合于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鉴赏,因此教师在音乐的选择上应当进行甄别,减少这些对于大学生健康发展不利的音乐内容,为学生构建起健康干净的音乐学习环境。第三是建立起多维的教学评价指标,一个良好的教学评价指标有助于促进音乐教学和思政教学的融合过程,同时能够判断出在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促进整个教学工作向更加高效的方向逐渐发展。要建立高校公共音乐课程与思政教育教学目标制定课程评价指标时,应当考虑到在课程开展后对学生的影响情况,判断课程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否帮助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能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同时在对课程进行评价时,应当从多个维度着手将评价目标进行合理的分解,仔细的进行评价,从而构建起整体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由此来判断高校公共音乐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成果。

结语

在目前新的教育形势下,对于高校的思政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高校公共音乐课程与思政教学相融合是一个必然趋势,同样在公共音乐课程当中开展思政教育也是对公共音乐课程教育改革的一个积极探索,对于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有着积极作用。公共音乐课程通过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激发出公共音乐课程对学生的道德培养与精神熏陶的作用,帮助学生专业能力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努力发展,使更多的学生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满足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思政融合音乐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刚柔并济
破次元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融椅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