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中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应用研究
2022-10-21乐保生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
乐保生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
为适应新常态下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建筑企业发展压力不断提升,市场竞争环境日益严峻,保障资金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内部管理的重点环节。特别是建筑企业资金规模较大,需求规模更大,对于金融要求更高,经常需要融资,如何保障资金安全,保证金融业务顺利进行就成为建筑企业关注的重点。供应链金融是一类可以有效控制风险的金融服务,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渠道,可以解决企业面对的资金困境,保证各个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本次就从建筑企业的角度出发,分析供应链金融的应用情况。
一、当前建筑企业面临的资金困境
一是资金风险较大。从2020 年初始,因为疫情的影响,房地产行业遭受巨大的冲击,房产的开发和销售面对严峻的发展形势,建筑行业表现出开发规模大,但房地产企业提供的资金到位不足,资金短缺问题严重,不能按期支付工程款,这导致建筑企业面对更大的资金风险,带来应收账款增加的趋势,资金压力增加,无力支撑继续开展的投资决策和资金使用规划。二是很多工程延期复工,导致企业资金流短缺,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一般是采取“先施工,后支付”的方式,跟踪按照施工进度付款,但因为持续不断的疫情影响,国内整体的经济形势比较严峻,很多工程都面对延期复工的问题,施工材料和工人不能及时入场,这就导致企业无法按期进行竣工结算。这就可能给企业的资金带来更大压力,导致资金运转不畅,无法维持企业的继续发展。三是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也带来资金压力,建筑行业内部的竞争十分激烈,而一些企业在不断扩大规模,为了占据竞争优势,需要不断拓展业务,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往来,才能获取更多的优质市场资源。这就使得企业对于上下游企业的依赖性增强,为了保持合作,在不影响企业发展的基础上,纷纷在付款比例、付款期限、支付方式等方面提高优惠力度,以提高竞争优势。而这就带来更高的资金需求,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二、建筑行业中供应链金融的应用动因及优势
(一)动因
一是资金运作效率较低,建筑行业本身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准入门槛低,从业企业及人员很多,竞争比较激烈,压力较大,特别是核心企业对于劳动力和资源的竞争更加激烈。上下游企业还需要从融资能力上进行竞争,以获取更广阔的市场。但是从过去的资金运作模式分析,建筑企业一般只有资金首付,包括垫资、按比例回款和尾款清算三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工期延误、结算不及时、意外事故等,都会增加资金的使用,降低资金运转效率,带来资金安全风险。二是宏观政策带来显著影响,主要是国家持续进行房地产调控,要求债务降杠杆,还提出节能减排的环保施工要求,这都给建筑企业带来新的发展难题。因为一些企业的信用较差,影响到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任度,所以企业争取融资的难度增加,而企业面对的融资环境更加复杂,要求的融资能力更高,也需要更先进的金融服务的支持。为了保证自己的发展,很多房地产企业转移资金风险到建筑施工企业中,使得企业的资金回笼风险不断增加,清收清欠工作难度加大,影响到资金的良好运转。
(二)优势
首先是可以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提高资金运转速度。建筑企业可以借助票据贴现、应收账款保理、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获取流动性更强的货币资金,这就可以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和周转速度,降低企业负债率。然后是可以稳定合作关系,企业通过对应收账款、存货等产业链方面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融资,可以减少企业对于上游企业的依赖,自身就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运营,不再单纯依靠上游企业的回拨资金,建立起稳固的合作关系,支持长远发展。而且大型企业,特别是资金雄厚、信用好的企业也可以为产业链其他企业提供融资信用支持,降低融资成本,减轻这部分企业的融资难度,实现长远合作。这样可以保证整个产业链的良性运转。
三、建筑行业中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机理及应用模式
(一)运作机理
供应链金融是新时期建筑企业出现的新的融资模式,可以发挥供应链条企业的集中优势,集合信用水平,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该模式有多种类型,比较常见的是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两种融资类型。在企业应用该模式进行融资时,首先需要在运营环节不断提高对客户的管理水平,建立起信息化管理体系,与链条企业形成合作关系,并制定上下两级的发展目标。在合作中,以项目管理为纽带,联系供应链条上的各个企业,形成信用互联机制,并借助建筑企业的核心地位,突破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壁垒,实现链条内的信息共享,以核心企业为基础,建立起链条上下游的产业生态圈,最终优化资源配置情况。建筑企业借助这个信用互联机制,借助已有的供应链融资平台,以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作为担保,申请获得融资。
(二)应用模式
供应链金融的具体应用模式有很多,以下主要对其中应用广泛的两种模式进行简单分析。
一是应付账款融资模式。其主要用于下游企业。从整个供应链条上的企业分析,核心企业的竞争实力更强,对于市场的垄断能力也高,资金和实力雄厚,这使得下游企业为了争取与他们的合作关系,采购时多会选择预先支付一部分预付款,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其余款项的支付。但下游企业本身规模较小,容易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这就导致不能按期支付所有款项。此时下游企业可以借助与核心企业之间签订的真实、有法律保障的购销合同,以此为担保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在支付合法的保证金之后,获取大笔资金,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该模式主要涉及三个步骤:首先,供应商向下游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形成对后者的应收账款;然后供应商借此应收账款向参与交易的保理公司提出融资要求,获得保理公司的保理债权(保理资产);最后保理公司将这个债权给投资人进行投资。
二是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该模式也比较常见,具体有资产证券化(ABS)、转让融资和质押融资,其原理是利用未来可以预测到的,比较稳定并且有明确权属关系的现金流作为担保物获得融资。该模式需要企业之间签订合同,出现应收账款,然后将应收账款转让给金融机构或者参与投资的第三方资本,利用中间的信用担保获得融资资金。这样可以快速获得融资资金,缓解压力。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应收款项的存在很普遍,在具体施工时,如果核心企业表现出资金不足的问题,就能将之质押给金融机构,承诺到期还款,获得融资。对于一些大规模的建筑项目,或者因为各种因素导致工期很长的项目,产生的应收账款更多,所以对其进行合理利用,也是有效的融资方式。
四、建筑行业中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局限性
(一)信息不对称
供应链条中的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共享不及时,这样会加剧这些企业之间的地位差距,并且容易出现欺诈性融资行为。该模式一般是金融机构借助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了解上下游企业的整体实力,包括资金实力、经营状况、信用等级等信息,选择其中具有一定实力,关键是信用好的企业,借助授信机制为其提供融资服务,降低后者的融资门槛。这样不需要专门对后者展开财务分析或者融资评估,但缺陷是会降低后者在合作关系中的话语权,并有可能是帮助核心企业转嫁财务成本,也就是说将核心企业的成本压力转嫁到这个企业中,增加后者的生存难度。
(二)金融风险增加
该模式的特点是建立在贸易行为中,保证企业之间的贸易真实存在。这样通过核心企业的信用能力,为合作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整个流程对于国家建筑行业发展的信用机制提出新的挑战,如果相关单位不能对应用过程中的信用风险进行预测和跟踪处理,就有可能带来金融风险。
(三)产品单一、期限较短
这会限制该模式的进步和发展。该模式的内容主要是真实交易行为中出现的一些流动性资产,以此向金融机构质押,获得短期的流动性资金支持,解决短时间内的资金缺乏问题。但是对于一些固定资产投资、企业并购长期服务,并不能提供融资支持,这意味着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些限制,只能享受单一的融资产品,无法满足多样化需求。
五、建筑行业中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应用措施
(一)打造特色化融资模式
该融资模式是新时期企业融资的先进模式。面对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家企业需要积极合作,集合金融机构、供应链条于一体,拓展多元化融资途径,发挥该模式的作用,这样可以减轻核心企业对其他企业资金支付的依赖性,激发出供应链的活力,提高建筑企业的自主运营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国家为此也提供了专门的法律条文支持,在政策和法律提供的良好环境下,企业要积极与金融机构、保理企业进行沟通协作,借助先进信息技术,基于供应链原理打造“M+1+N”模式,分析链条中各家企业的综合实力,这需要对其的资金能力、经营现状、信用等级等进行评估,以此为根据确定核心企业,然后借助保理措施开展融资、存货保理等方面的业务,打造信息平台支持该模式的应用。在该模式下,企业要加强与银行、保理商之间的交流,实现信息共享,相互之间的信息要做到准确、对称。这可以建立专门的信息平台,纳入相关企业的信息、信用、交易、应收应付情况等信息,确保交易记录真实可靠。同时为了保证平台的安全运行,相关方可以引入第三方监管机构,建立起动态监控机制,对资金运转流程进行全过程监控,形成利益共同体,发挥平台对于供应链发展的支持作用。
(二)强化金融风险防范
建筑企业首先需要发挥信用的作用,与客户之间建立信用等级机制,评估各位客户的信用情况,以此积极与银行合作,建立客户征信平台,对合作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分级管理,同时提供对质押物的准确评估,比如应收账款量以及回收可能性。还要建立信用预警机制,针对那些还款不够及时、积极性也不强的企业,通过降低其信用等级、减少融资额度等措施来警示,从而形成良好的融资生态环境;针对那些恶意拖欠资金,存在违约风险的行为,需要及时告知银行,采取有效的资产保全措施,准确保存交易行为涉及的合同资料原件作为留档资料和证据,用于维护供应链融资的良好发展。
然后是优化信息化操作水平。相关方要重视对人员的岗前培训,设置高水平的人才操作系统,负责该模式的落实。操作过程中要明确责任归属,建立权限制度,并注意对资料进行保密储存等措施。积极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合作方的信用违约风险进行评估,同时也注意考核质押物的回收可能,不仅要关注其规模,也要关注其质量。坚持持续监控相关方的合同履约情况,减少之间出现的瑕疵问题。
(三)完善合同评审机制
供应链金融模式是建立在双方真实有效的交易行为的基础上的,所以企业在展开这项操作时,要保证存在真实的交易行为,同时可以获得全面的交易信息,加强对交易合同中各项条件的审核,比如业务类型、支付方式等,保障交易合同的真实合法性,避免存在虚假伪造信息。同时,还要关注应收账款中的禁止转让、资产抵押等情况,如果存在这些情形,可能导致金融机构不能收回提供的融资,影响信用情况,因此在签订合同时要仔细分析每一项条款,避免存在陷阱或漏洞。
六、结语
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是一个关键问题。对此,要做好供应链融资的体系建设,为建筑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生态环境,完善该模式的服务内容,优化相关方的合作质量,以此实现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建筑企业也要积极推进企业转型,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建立良好的融资平台,提高其建设质量,更好地提供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