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转变模式的延伸健康教育对胆囊切除患者的影响
2022-10-20吴玲
吴玲
胆囊切除是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囊良性病变常用的治疗方式,虽然胆囊切除自身的手术风险不大,但胆囊是存储胆汁的器官,对于胆汁的规律排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胆囊切除后,在短期内可能因为胆汁排放规律和胆汁性状的改变引发不适症状,诸如腹泻、胆道术后综合征等[1]。此外,患者对胆囊切除往往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患者往往认为胆囊切除对消化功能存在较大的影响,影响饮食和作息规律,对生活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甚至影响术后的恢复[2]。因此,在患者术后的康复过程中,要给予合适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胆囊切除及生活模式的改变具有科学的认识,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3]。近年来新泰市人民医院对胆囊切除患者采用基于行为转变模式的延伸健康教育,具有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1年1-12月拟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164例,纳入标准:年龄>18周岁;胆囊良性疾病;择期手术。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既往消化道手术史;认知功能障碍;合并严重慢性疾病。患者入选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其中对照组82例,男33例,女49例;年龄36~68岁,平均(44.6±5.7)岁;其中胆囊息肉24例,胆囊结石57例,胆囊腺肌症1例。研究组82例,男32例,女50例;年龄33~69岁,平均(44.3±6.1)岁;其中胆囊息肉21例,胆囊结石59例,胆囊腺肌症2例。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研究内容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在入院后给予常规的疾病教育,饮食指导,术前心理疏导及术前准备,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给予术后常规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及腹腔引流情况,指导患者下床活动,逐渐恢复饮食,出院前进行出院指导,对患者出院后饮食、生活等注意事项进行讲解,患者出院后规律进行护理随访1个月。
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基于行为转变模式的延伸健康教育,针对患者术后饮食及心理调节,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1)意向前阶段及意向阶段:患者无生活方式改变的意愿,对于择期手术患者,在主观或客观条件上已具有胆囊切除的动机,因此大部分患者已经度过此阶段,患者入院后依据患者对疾病认知能力进行充分的评估,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教育,使患者对疾病及手术有充足的认知能力,由意向前阶段过渡到意向阶段,产生改变的想法和意愿。(2)准备阶段:患者已经做好胆囊切除的准备,也做好了胆囊切除后生活方式调整的准备,但是对胆囊切除可能对饮食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缺乏系统的认识,促使患者在心理上主动接受胆囊切除后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减少心理压力,同时对患者术后可能发生的不适及饮食结构变化进行指导,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手术和术后生活方式的变化。(3)行动阶段:在此阶段患者已经完成手术治疗,患者在主观意愿和客观条件上都要随着进行生活方式的调节,在术后早期对除了对患者进行术后的常规管理外,还要注意观察和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尤其是消化道症状,评估胆囊切除是否对患者的消化功能产生影响,同时也要注意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及时的疏导,使患者在意识和行动上都主动改变胆囊切除后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在术后对患者生活方式改变的行动进行2次评估和健康教育,分别在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4)维持阶段:患者已经在思想上接受胆囊切除的事实,并且在生活方式上有所改变,主动适应胆囊切除后的饮食和生活变化,并且对不适症状能够积极面对,积极地做出生活方式的调节甚至药物治疗,但是长期维持仍然需要较强的自律性,不可避免对生活产生影响,在此阶段通过对患者的随访、鼓励,对患者的生活进行积极的指导,帮助患者维持生活方式的改变。减轻患者的心理不适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提高生活质量,术后维持阶段患者维持主观意愿和行为的评估每周进行随访1次,进行及时的健康指导,帮助患者在主观上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研究组术后健康教育持续1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心理弹性评估 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采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对患者心理弹性进行评价,量表包括乐观、自强、坚韧3个维度,其中乐观8个条目,自强7个条目,坚韧10个条目,合计25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值0~4分,各个条目累加得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心理弹性水平越高[4]。
1.3.2 不良情绪评估 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SAS量表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1~4分,总分为80分,转换为标准分为100分,总分50分以下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及以上为重度焦虑,得分越高,表示焦虑状态越严重。SDS量表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1~4分,总分80分,转化为标准分为100分,53分以下为正常,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得分越高,表示抑郁状态越严重[5]。
1.3.3 生活方式评估 术前及术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评估,采用自编评估量表,内容包括饮食结构、饮食规律性、作息规律、睡眠质量、运动、饮酒以及适应及调节能力,共计25个条目,每个条目0~1分,总计25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方式越健康[6-7]。
1.3.4 生活质量评估 术前及术后1个月进行生活质量评估,采用生存治疗评估问卷(QOL),问卷包括纳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物质生活及社会功能4个维度,各项评分从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8]。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弹性比较
术前两组心理弹性量表乐观、自强、坚韧维度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3个维度及总分均较护理前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弹性比较[分,(±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弹性比较[分,(±s)]
*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乐观 自强 坚韧 总分对照组(n=82) 术前 24.6±2.4 20.3±3.2 21.7±2.9 65.4±4.7术后1个月 27.6±3.1 24.9±2.8 26.7±3.6 78.7±5.1 t值 6.929 9.796 9.749 17.365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研究组(n=82) 术前 24.3±2.7 20.8±2.9 22.1±3.2 64.9±5.1术后1个月 30.3±3.4* 27.6±3.1* 31.4±3.6* 89.3±4.6*t值 12.514 14.506 17.484 32.171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不良情绪比较
术前两组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SAS及SD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不良情绪比较[分,(±s)]
表2 两组不良情绪比较[分,(±s)]
*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SAS评分 SDS评分对照组(n=82) 术前 57.2±4.6 55.7±5.3术后1个月 42.7±4.9 30.1±4.7 t值 19.537 32.725 P值 0.000 0.000研究组(n=82) 术前 58.3±4.8 56.1±3.8术后1个月 30.4±4.4* 21.4±3.6*t值 38.800 60.029 P值 0.000 0.000
2.3 两组生活方式比较
术前两组生活方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生活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方式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生活方式评分比较[分,(±s)]
组别 术前 术后1个月 t值 P值对照组(n=82) 14.7±3.6 17.6±3.9 3.156 0.013研究组(n=82) 14.4±3.3 21.8±3.6 4.814 0.001 t值 0.556 3.747 P值 0.579 0.008
2.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术前两组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物质生活及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各维度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研究组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QOL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QOL量表评分比较[分,(±s)]
*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心理健康 生理健康 物质生活 社会功能对照组(n=82) 术前 67.4±6.2 69.7±5.9 63.2±5.4 71.7±6.4术后1个月 76.2±6.9 81.2±7.3 68.4±5.8 83.4±7.8 t值 8.590 11.095 5.942 10.501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研究组(n=82) 术前 68.1±6.4 68.4±7.2 63.9±5.2 72.2±6.7术后1个月 82.9±7.6* 88.7±8.1* 74.6±6.7* 88.6±8.4*t值 13.725 16.962 11.424 13.821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胆囊切除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目前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标准术式,虽然腹腔镜手术创伤较小,患者术后能够快速康复,但是胆囊切除手术对患者带来的心理和生理影响不容忽视。手术本身是应激事件,而且胆囊切除后对患者的消化功能存在一定的影响,也可能给患者术后带来不适,甚至在较长时间内影响患者的生活。患者在生活节奏、饮食结构和方式等方面均要发生较大的变化,胆囊切除后患者的胆汁排泄过程发生变化,失去胆囊的浓缩功能和节律性的排胆汁的作用,胆汁分泌后直接排入肠道,胆盐对肠道具有持续的刺激作用,引起肠蠕动增快,能够引起腹泻、稀便等症状,而且在进食后,集中排放的胆汁不足,尤其在进食高脂食物后,胆盐缺乏往往引起食物的消化及吸收障碍,引起脂肪泻等症状,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9-10]。甚至对切除胆囊的选择产生怀疑,甚至使患者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体,因此在术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要对患者进行关注和干预,指导患者的生活方式、维护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对患者生活方式的干预,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在患者围手术期的短期干预并不足以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需要在术后一段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持续的教育教育,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指导,对患者的心理健康进行维护,将健康教育的过程由院内延伸到院外,由医院延伸到社区[11]。
行为转变模式的健康教育包括着眼于行为变化过程及对象需求,包括几个连续的阶段,使人对目标分阶段地实现,对于胆囊切除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保证术后生活质量提高的必要过程,尤其对于合并症状的良性胆囊疾病患者,胆囊切除后由于术前的症状缓解,患者往往会对饮食及生活方式不加注意,甚至引发新的不适症状。行为转变模式的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逐渐实现生活方式的改变[12],通过渐进的过程,使患者对胆囊切除的事实和术后需要生活方式的改变逐渐接受并加以维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变和心理变化需要时间进行积累,而在院内的短期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不足以对患者生活方式改变和心理维护提供足够的时间跨度,因此需要采用延伸护理模式对患者生活方式加以指导,维护患者的心理和生活方式的健康。
在研究组进行基于行为转变模式的延伸健康教育后,患者术后1个月的心理弹性、不良情绪状态和生活方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行为转变模式的延伸健康教育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维护患者的心理健康,而且,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行为转变模式的延伸健康教育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基于行为转变模式的健康教育,能够将患者的健康教育由院内延伸到院外,实现患者生活方式和心理维护的渐进过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