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文脉 绘事后素
——王玉良和他的水墨画
2022-10-20诸葛铠
□ 诸葛铠
王玉良是一位学者型画家,画艺精湛,画品清新,有自成一格的神妙,所以我用“文脉”为题来说他的画,“绵绵”则是瓜瓞般绵延深长。因为这一文脉贯穿着中国画的笔墨、造化的意趣,以及古代哲人的思维和现代艺术家的敏锐;任“留白”挥洒,则恰如孔子所说的“绘事后素”,这就是王玉良新水墨画给我的观感。
20世纪70年代后期,王玉良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从著名画家、教育家庞薰琹攻读研究生。从此,他不仅有了许多艺术上造诣精深的师长,还有了一群才气横溢的研究生同学,在文气氤氲的氛围中打下了中西绘画的深厚功底,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领悟和中西绘画的对比研究得到更高一步的升华。留校从教的几十余年间,他埋头作画,博览群书,足迹遍及中外。他的山水画早已声名鹊起,苦修勤练终借着水墨的高超技艺而使我们看到了鲜明的个性图式和艺术风格。
见到王玉良入选全国美展的“水墨造像”,有与众不同、耳目一新的视感。这种将中国画的黑与白组合转化为光与影的交融,利用宣纸上的渗化特征渲染出一种自然的丰富层次,墨分五色,且“计白当黑”,把西画和摄影的取景、用光引入画面,夸张了黑与白的逆差和互衬,力求笔下有形有物,用笔有力洗练,用水把握恰当,正是这种中西技术的融会,极大地提高了水墨画的表现力,形成了王玉良图式个性的特点。然而,他要追求的远不止如此。表现新的意境,是他的更新目标。
王玉良的文脉之中,有孔孟老庄的豁达,也有佛教禅宗“即心是佛”“见性成佛”的影子。读研时他曾乘硬座车去敦煌莫高窟临摹写生,又多次涉足云冈、龙门石窟,甚至研读佛典,为的是悟出其中的内蕴和哲理,以及与佛教艺术的血缘关系。他也曾到过欧洲许多著名的大教堂,观摩哥特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圣徒雕像,体味中世纪人们宗教精神的纯洁。他尊重宗教和宗教艺术,但不是沉湎于宗教;追求情感的纯化、剔除世俗的浊气,但不排斥人佛间的心灵交流;表现佛教圣迹、写出佛菩萨的神韵,但不是画礼拜用的圣像。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具有中国早期佛教北朝造像的踪影、希腊化风格的“犍陀罗”佛教造像面庞的质朴无华。在以留白为积雪的画面中,菩萨经霜浴雪的坦然神态,使人肃然起敬。这正是王玉良所力求创造的人与神超越时空相遇相亲的意境。
王玉良 古塬雪 145×365cm 纸本水墨 2018年
王玉良绘画的又一个特点是水墨中透出的形式美感韵味。早在读研究生时,他就潜心揣摩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乔托、马萨乔等大师和近代画家克里姆特、高庚,以及日本浮世绘版画家杉山宁等有浓郁装饰风格和形式美的作品。而最重要的,是他追随庞薰琹研究古代壁画和装饰画艺术的心得早已深藏心间。然而,王玉良并没有追求那种“复杂而美丽”的风格,而是在质朴清新中讲究形式美。在云冈石窟特有的雕刻廊柱之间,透出明窗一样的空白,并点缀虚远的造像。框架式的构图、雕有成列小像的柱体都很自然地形成装饰效果。其他如排列有序又错落有致的菩萨列像,以流动的垂直线形成运动感……王玉良在形式美方面的修养不知不觉地融化在他的个性图式之中。
王玉良是位多才多艺的画家,但我只说他的水墨画,因为这是我最喜爱也是最敬佩的。希望他延续这绵长的文脉,以一而贯之,为推进中国画的发展和现代感,以更多的作品来纯化我们的精神空间和生存环境。
王玉良,1949年生于山东烟台。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学会理事、庞薰琹艺术研究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张仃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出版有《王玉良画集》《王玉良风景色彩写生》《王玉良水墨造像》等。
王玉良 千秋雪 137×69cm 纸本水墨 2019年
王玉良 火山石教堂 62×50cm 纸本设色
王玉良 赤水河畔的吊脚楼 53×45cm 纸本设色 2019年
王玉良 神木二郎山正门 53×45cm 纸本设色 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