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蔡羽《书说》考辨

2022-10-20

中华书画家 2022年10期
关键词:明文画舫吴越

□ 张 凯

《书说》是明代文学家、书法家蔡羽的书论代表作。现存对蔡羽《书说》的古籍著录主要有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明末清初黄宗義《明文海》、清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和清倪涛《六艺之一录》等。除了古籍类文献,博物馆书画藏品作为珍贵的存世文物,也是当下文献考证中的重要实物参考和文献来源。四川博物院藏蔡羽行草《书论》卷(以下简称“川博本”)和南京博物院藏蔡羽《论书法语》卷(又名明蔡羽草书《书说》卷①,简称以下“南博本”),都是蔡羽以其书法理论文章《书说》所作的存世遗墨,这两件书作无疑对《书说》的文本考辨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尤其是“川博本”的存世,为本文推定蔡羽《书说》的具体成文时间提供了关键证据。对以上所述文献著录进行比较研究,对蔡羽《书说》的考辨、勘误,以及博物馆藏品的鉴别和研究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现存《书说》各文献概览

[明]蔡羽 书论 24.6×432.4cm 纸本 1094年 四川博物院藏

《清河书画舫》是明代著名书画鉴赏家张丑所撰,成书于1616年,是现存最早著录《书说》的古籍类文献。此卷所录《书说》文本录自《书系》,以“草备玄机,亦由风气”②始,至“立造化于毫端,壮万古于一瞬,非吾所知也”③结尾,共641字。张丑将此作著录在《清河书画舫·红字号第五》,未录作者信息,将其放在唐代著名书法家沈传师的名下,应该是此论中有关于沈传师的艺术评价—“沈传师之骨法清虚”④的缘故。同样录《书系·书说》的还有《式古堂书画汇考》和《六艺之一录》,所著文本基本与《清河书画舫》相同,《式古堂书画汇考》与之差异两处⑤,《六艺之一录》与之差异五处⑥,都是用字差异。

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黄宗羲(1610-1695)所编《明文海》也著录了蔡羽《书说》文本。此卷所录《书说》共648字,文首著录了《书说》的作者为蔡羽,文本起止与《清河书画舫》相同。

《吴越所见书画录》中所收录《明蔡九逵书说》卷是清陆时化抄录的一件蔡羽书法手卷文本。除去书作款识,所录文本以“草备玄机,亦由风气”始,至“余作此说,启之请草过之,故漫漫不自知丑也”止,共640字。陆时化对《明蔡九逵书说》卷的基本形态作如下描述:“纸本,高七寸二分,长一丈四尺八寸。”⑦除了形态描述,此本也抄录了书作的款识和印章:“余作此说,启之请草过之,故漫漫不自知丑也。嘉靖癸巳十一月长至前一日,林屋蔡羽。”⑧钤印“左虚子”“百药堂”。在后记中,陆时化不吝对蔡羽书法及此书论的赞扬,认为“议正而道该,句古而字奇,与欧阳八法、过庭长谱并为不朽”⑨,并指出《佩文斋书谱》对陶宗仪、赵宧光等四十余人之书论皆录而未收录蔡羽此论的事实。

南京博物院藏蔡羽《论书法语》卷,纸本,草书,纵24.8厘米,横273.8厘米。此卷为残卷,前部有部分内容缺失,以“是故有剑法、藤法、戈法、弩法、点法”始,篇后有跋:“冶泉冯先生,青州世家,学古尚友。见予书于陈玉泉、许石城处,明日京邸见过,即命再过书说。缔交之始,议论倾倒,乃不惮呈丑,幸教之。嘉靖乙未三月晦前一日,林屋蔡羽附跋。”钤印“九逵”(朱)。另有民国时期许修直收藏印“百砚室”(朱)、“百砚室藏”(白)两方。从此卷跋尾可知此作为嘉靖十四年(1535)蔡羽为冶泉冯先生所作。

四川博物院所藏蔡羽行草《书论》卷,纸本,纵24.6厘米,横432.4厘米。此卷在1963年、1979年和1989年经国家文物局鉴定小组启功、徐邦达、谢稚柳、刘九庵等先生鉴定,一致认为是真迹,精品,定为一级文物。此卷以“草备玄机,亦由风气”始,至“立造化于毫端,壮万古于一瞬,非吾所知也”结尾,共647字。卷末款署“嘉靖甲午(1534)元夕,林屋山人蔡羽”,钤印“玄秀楼印”“九逵”。卷前有明唐宇昭所题卷首“林屋遗翰”,并钤有“晋昌”“唐氏孔明”“半园外史”印。卷后有唐宇昭、元宸、秦铨跋并钤印。唐宇昭跋文中对蔡羽此卷书法大加赞赏:“九逵先生此卷烨烨数百言,虽折旋古墨而脱手清圆,虽烂漫天真而藏锋浑厚,古人用笔之法于斯备矣。正使希哲、履吉诸公对之亦当敛衽,何况浅人,弄笔者能无望崖反耶。”元宸跋中提及此卷得自“贞卿二兄”处,并评:“淼淼数千言,龙蛇满纸,笔势挺劲,正如千山列翠,波峭凝姿,万顷澄湖,烟霞易目,苍松老干,视之逾觉妩媚者,若胸中有一点尘埃不能辨此,然胸中无数万卷书亦不能辨此也。”秦铨跋中指出其所见蔡羽所书《字说》(应为《书说》)有三卷:“一属吾友徐绎也。绎也假于人为羔雁资,竟佚去。居怕言及,每为叹惋;一在先生从曾侄孙孟昭处,并贞卿兄所藏是卷而三焉。绎也所蓄未详其月日,其在孟昭者嘉靖甲午人日书,是卷则甲午元夕书。”目前,除了四川博物院所藏“嘉靖甲午元夕书”卷,其所见“嘉靖甲午人日书”卷和未知年月卷现存蔡羽遗墨中均未见。

二、现存《书说》文献的比较辨析

表1 《书说》文献及书作校勘表

1.从文献差异看蔡羽《书说》文本的成文

通过文献及书作校勘表可以看出陆时化编《吴越所见书画录》所录《书说》文本与其他四件文献差异较大,多有增减和区别之处,而另四本则比较相近。

?

《吴越所见书画录》本“是故有剑法、藤法、戈法、桙法,故断故连,故虚故实”,在其他四本中作“是故有剑法、藤法、戈法、弩法、点法、波法、增减法,画断而脉故连,形虚而气故实”。此处行文差异来看,前本通过“故断故连,故虚故实”来表示书法笔法之间存在连、断、虚、实的关系,显得含糊其辞,略显空洞;而后者对笔法之间关系的描述时以“脉”和“气”来比喻连与断、虚与实之间的关系,描述更加言之有物。

[明]蔡羽 论书法语 24.8×273.8cm 纸本 南京博物院藏

《吴越所见书画录》本中“是故有立法、腕法、交接法、连环法”,在其他四本中作“是故有立法、踠法、顿挫法、显异法,贯穿环合”。此处对书法技法的描述来看,前本的“交接法、连环法”被“顿挫法、显异法”所替代,另外前本只在概括“法”,而后者除了对书法技法进行提炼总结外还用“贯穿环合”来强调这些技法间的关系,文意更加深刻。

《吴越所见书画录》本“又有藏聚法、隐伏法,突如骑,徐如步,为顾为兴,为先为附。近或假借,远若应援。疏不容加,密不容遣”,在《明文海》本、“川博本”、“南博本”中作“是故浑厚而英发,清新而潜括,散散漫漫而刚介劲拔,趋趋跄跄而优闲裕干。疾者如脱,徐者如待。奇正不同,视前军之部位;东南虚席,效宾主之成章。是故疏不容加,密不容遣……”(《清河书画舫》与此三本大同小异),此处文本差异明显。《吴越所见书画录》本中以“突如骑,徐如步”形容书写的急徐变化,以“为顾为兴,为先为附”形容主次秩序,以“近或假借,远若应援”形容疏密关系,而后者对这些概念的描述中使用“散散漫漫”“趋趋跄跄”“疾者如脱”“徐者如待”这些拟人化的词汇以形象喻知法来进行表述,更加生动活泼,辞藻富丽且耐人寻味。此处文本改动应为蔡羽对文本进行改定和优化的结果。

《吴越所见书画录》本“用笔者天,志笔者地”,而《明文海》本、“川博本”、“南博本”此处为“用笔者天,流美者地”,《清河书画舫》此处为“用笔者天,流笔者地”。在锺繇《用笔法》中可以找到蔡羽的用典出处:“岂知用笔而为佳也。故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非凡庸所知。”可见“流美者地”用在此处更加准确。

《吴越所见书画录》本“池臼被穿,古今异道”中“古今异道”在其他四本中作“用心良苦”;“永禅师远托僧虔”中“远托”在其他四本中作“遥托”;“徐浩之气体纯白”中“气体”在其他四本作“体气”,“体气纯白”一词出自米芾《海岳名言》。这些文本变化可以反映蔡羽《书说》前后文本细节上的文本优化。

《吴越所见书画录》本文末“吁,阁本沦真,朱史绝笔,昭陵不藏,宝晋无闻,后之作者,将天授欤”,表达了蔡羽对书道“古法”传承的危机与焦虑,其所表达的内涵、情感和书法史观与其他四本的“吁,代有古今,变无终始,皇王帝霸,各畅厥猷。是故三才一德,典章不能掩其盛;品汇含曦(《清河书画舫》此处作“咀”),鬼神不能夺其秀。立造化于毫端,壮万古于一瞬,非吾所知也”,差异明显。后者侧重表达对历代书坛豪杰各领风骚的赞叹和书法传承不息、江山代有人才出的笃定,其所表达的情感比《吴越所见书画录》所录文本平和得多。这应是蔡羽在文本改定中情感表述趋于理性和积极平和的结果。

除上述文本差异,《吴越所见书画录》较其他文本亦有如“作点作波之异态,一字一势之殊机”“斗杦蛇行。或似飞沙,或为衔珠。鹗口鸠张,背抛背趯。约为错刀刃,腾为超石”“浓不容削,癯不容饱……绝不可怒,拙不可峭。隐不容显,虚不可填”等数处文字富余之处。

从《吴越所见书画录》所录书作款识可以看出《明九逵书说》卷作于嘉靖癸巳十一月长至前一日,早于“川博本”嘉靖甲午元夕和“南博本”嘉靖乙未三月晦前一日。陆时化在《吴越所见书画录》中也提到曾在祝枝山狂草《秋水》篇后见到陆师道用小楷所录蔡羽《书说》文本与其所见《明蔡九逵书说》卷文本微有不同。从书作时间和文本差异来看,《吴越所见书画录》所录《书说》文本应为蔡羽《书说》的早期文本,这也印证了陆时化注:“想此乃初稿,五湖所书复经孔目改定者,或五湖为之点缀,亦未可知。”把此文本作为《书说》初稿的猜测,并指出《书说》文本有经蔡羽改定或他人点缀改写的可能。

综上,由《书说》文本的变化可以看出,蔡羽《书说》文本在成文过程中曾经历了较大的改定。其曾对《书说》中的书法技法、理论内涵及个人书法史观等方面的语汇进行了删减、扩写和优化,使得《书说》文本更加精炼完善。

2.《明文海》所录《书说》文本考辨

《明文海》所录蔡羽《书说》文本被四库全书所收录,也是被广泛认可的权威版本。通过文献比较对《明文海》所录文本进行考辨,可以厘清《明文海》所录书说文本和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并发现和分析该文本可能存在的问题,对蔡羽《书说》的文本勘误和更好发挥其理论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明文海》本中“放如长弓发箭”,在其他四本作“放似张弓发箭”。从文意来看,“张弓发箭”应比“长弓发箭”更为合理。另外,“如”字在其他本作“似”字,同样的“如”“似”之别也在后面的“险如崩崖县石”中也有出现。“如”“似”二字文意的差别不大,如详究差异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如”字和“似”字草法误读导致的。此类文本差异也不排除蔡羽文本改订的可能,但《明文海》本在一个句子中两个“如”字重复使用显然不如其他本的用法更高明。

《明文海》本中“苏长公论书法谓大字之难在严重结密……”,“论书法”在《清河书画舫》中作“论草圣”,《吴越所见书画录》作“论草字”,而“川博本”“南博本”中为“论草”。宋苏轼《书论》有言:“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馀。”苏轼此论中“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并非仅针对草书一种特定书体,所以此处用“书法”更为恰当合理。

从文本的内容来看,黄宗義《明文海》所录的《书说》文本应为与“川博本”“南博本”所藏书作属同一阶段的文本,虽然其中也存在由于文字误读等原因导致的舛误,但与传世书作比较来看准确度高且记录完整,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是相关文献考证和相关古书画考据鉴别的重要参考。

3.《清河书画舫》所录《书说》文本的价值

张丑《清河书画舫》所录《书说》与《明文海》本、“川博本”、“南博本”比较接近,文本之间的差异主要集中在用字、用词和语序上。

文本间的差异有疑似草法释读导致的用字差异:如“卫夫人示以此妙”中“此”字在其他本中作“七”;“稳如平顿安步”中“顿”在其他本中作“郊”;“视前军之部伍”中“伍”字在其他本中作“位”;“卢携”在其他本中作“卢俊(同“隽”)”等。

文本用词上的差异,如“崩崖攒石”中“攒”字在其他本中作“县(同‘悬’)”;“优游闲裕”在其他本中作“优闲裕干”;“干急者如脱,舒徐者如待”在其他本中作“急者如脱,徐者如待”;“华不可雕”在其他本中作“华不可凋”;“徐季海”在其他本中写作“徐浩”;“品汇含咀”在其他本中作“品汇含曦”等。

文本语序上的差异,如“鲁公之授受……所述在乎掌虚指实”,在其他本中皆作“鲁公之所述……授受在乎掌虚指实”。

张丑《清河书画舫》所录《书说》文本因其著录时间早,有其不可取代的文献价值。虽然其所录文本和其他文献所载文本之间的差异不是本质的差异,但从上述比较还是可以看出以《清河书画舫》为代表的《书系·书说》文本来源并不同于“川博本”“南博本”和陆时化所见的《明蔡九逵书说》卷,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蔡羽《书说》文本的多样性,也客观反映了在蔡羽《书说》文本的文献著录中出现的舛误。

结语

蔡羽《书说》文本从初稿到成稿的改写过程,其也曾多次以《书说》写成书作流传,这应是导致明清文献对蔡羽此论的著录中出现诸多差异的主要原因。另外,著录者对于蔡羽草法的识读和著录文献在传抄过程中的改动也是形成《书说》文本差异化的重要因素。经对现存各文本的考辨,对蔡羽《书说》的成文时间可以有一个基本结论。嘉靖癸巳十一月长至前一日(1533年12月11日),其书写《明蔡九逵书说》卷(《吴越所见书画录》本)时《书说》文本尚处于初稿阶段,但此时书论文体、结构、核心观点和基础行文已经完备。“川博本”后秦铨跋记载的蔡羽嘉靖甲午人日本(1534年1月20日)惜已不存,无从考证,不能作进一步的探讨。蔡羽在嘉靖甲午元夕(1534年1月28日)书写川博藏《蔡羽行草书论卷》时蔡羽已对文本进行了大的改定,优化了部分论述的辞藻和用典,亦对部分冗余的语句进行了删减。从嘉靖癸巳十一月到嘉靖甲午元夕,蔡羽这不到50天的时间里对《书说》文本的初稿进行了改写,使其日臻成熟。根据写于嘉靖乙未三月晦前一日(1535年4月29日)的“南博本”与“川博本”保持高度一致可以推论,本次文本改定后《书说》文本已经基本成熟。因此也可以推定四川博物院藏蔡羽行草《书论》卷是现存《书说》文本成熟后的最早文本。就是在《书说》成稿的嘉靖十三年(1534),蔡羽被选拔为贡生,授南京翰林院孔目,开启了人生的重要旅途。南京博物院所藏蔡羽《论书法语》卷便是其入京为官后书名誉满京城因缘际会的产物。其《书说》也饱含哲思而奠定了其书法理论家的历史地位。

注释:

①文物编辑委员会编《书法丛刊》第八辑,文物出版社,1984年,第57页。(为了便于本文各《书说》文本的区分,南京博物院藏蔡羽此作本文皆用作蔡羽《论书法语》卷。)

②[明]张丑撰《清河书画舫》,徐德明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第222页。

③[明]张丑撰《清河书画舫》,第223页。

④[明]张丑撰《清河书画舫》,第223页。

⑤《清河书画舫》中“华不可雕”在《式古堂书画汇考》作“华不可凋”;《清河书画舫》“卢携临池之诀”在《式古堂书画汇考》作“卢雋临池之诀”。

⑥《清河书画舫》中“华不可雕”在《六艺之一录》作“华不可凋”;《清河书画舫》中“流笔者地”在《六艺之一录》作“流美者地”;《清河书画舫》中“于戏”在《六艺之一录》写作“于乎”;《清河书画舫》“卢携临池之诀”在《六艺之一录》作“卢雋临池之诀”;《清河书画舫》中“品汇含咀”在《六艺之一录》作“品汇含嗟”。

⑦[清]陆时化编《吴越所见书画录》卷之二,陆氏怀烟阁刻本,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第89页。

⑧[清]陆时化编《吴越所见书画录》卷之二,第90页。

⑨[清]陆时化编《吴越所见书画录》卷之二,第90-91页。

⑩[清]陆时化编《吴越所见书画录》卷之二,第89页。

猜你喜欢

明文画舫吴越
临安举办首届吴越文化节
我最喜欢的玩具
夜游秦淮河
崂山望海次韵台湾詹景裕族兄
奇怪的处罚
游北海公园
秋临
奇怪的处罚
等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