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深化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三维叙事路径
2022-10-20何作为
何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全社会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探索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叙事路径,对助力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推动理论叙事从“有意义”向“有意义”与“有意思”相结合转变
叙事手段的创新是推动理论叙事从 “有意义”向“有意义”与“有意思”相结合转变的时代要求,是推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有效路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交汇期上,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深刻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历史经验,论证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力量。如何将有“有意义”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有意义”和“有意思”相结合的叙事方式向群众宣讲,是当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当前,理论宣讲工作存在内容抽象、形式乏味、模式落后等缺点。推动理论宣讲工作由“有意义”向“有意义”与“有意思”相结合转变,是创新叙事话语体系、提升叙事表达能力的重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创新叙事传播手段、提升叙事表达能力,就是要充分运用好网络空间这一宏观叙事场域。新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主渠道,融媒体、自媒体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群众思想观念多元化现象突出,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环境、舆论生态、传播样式等都已发生了巨大变革。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就要抓好传播手段与叙事方式的创新,把创新手段应用到基层工作中去,努力以叙事新手段开启工作新局面。要建设好各级融媒体、自媒体传播平台,运用好俚语、抖音段子、快手喊麦等新型宣传方式,积极采用“rap说唱”“短视频”“顺口溜”等“有意思”的叙事手段,使全会精神更加贴近民生、吸引民众。例如,浙江省衢州市新时代理论宣讲员徐秉政通过rap演唱 《党史纲目》,吸引了大批粉丝关注,极大地推动了党史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
宣传思想工作十分重要,要把握好发展方向、顺应好发展趋势,用人民群众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叙事方式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宣传工作,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使人民群众在崇高理想信念、核心价值理念和思想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当下,采用“有意思”的叙事手段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有利于让党的最新理论精神武装人民头脑、浸润群众内心,从而牢牢占据舆论导向、思想引领、价值引导的传播制高点。
二、推动理论叙事从“有高度”向“有高度”与“有温度”相契合转变
叙事话语的转变是推动理论叙事从 “有高度”向“有高度”与“有温度”相契合转变的现实需要,是推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重要路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是一篇具有伟大思想引领力、高度政治动员力、时代复兴感召力和社会发展向心力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因此,如何紧扣“寻常百姓”的生活实践,将“有高度”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传工作转化成“有高度”与“有温度”相结合的思想宣传工作,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
生活在当今社会的群众是党的百年成就的见证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击人,身为时代发展、历史见证的一员,必然对时代和历史怀有无限的温情与敬意。因此,“有温度”的叙事话语要面向“有温情”的接受对象。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热拉尔·热奈特认为,“叙述化话语或讲述话语,显然最能拉开距离”,而采用对话式的话语显然能拉近情感距离。叙事话语“有温度”,就是要采用有趣味、大众化、生活化的对话语言来表达;采用民众听得懂、喜欢听、好理解、易接受的“普通话”来交流;以“贴心窝子”的话语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从而实现情感的同化。“情感同化实际上是一种客观化,它的目的是达到与研究对象的零距离接触,让对象的真实性犹如戏剧表演一般直接呈现。只有这样,研究者才能接近对象,并真正地理解对象。”因此,理论宣传的叙事主体要能够理解群众内心需求,同化情感价值立场,实现宣传工作人员与寻常百姓的“零距离接触”。
宣传思想工作的服务对象是群众、依靠力量是群众,其本质就是做群众工作。“有温度”的叙事话语具有强大的语言亲和力,叙事话语不仅要具备思想境界,更要产生语言魅力。叙事主体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是叙事话语的基本内核,而以何种形式言说才能抓住人民的心,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新形势下,宣传工作的叙事主体要积极转变以往在群众心中的“高大上”“官老爷”形象,坚持深入人民生活,扎根人民沃土。只有这样,才能润物细无声地深入人心,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人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党的理论时,尤其注重运用接地气的叙事话语,不仅有比喻句还有流行语、俗语等。比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揭短亮丑、红脸出汗”等生活话语深入人心,既叙事了党的创新理论,又易于为广大寻常百姓所理解和接受。因此,通过“接地气”“通俗化”的叙事话语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有利于消弭与寻常百姓的话语隔阂,拉近与寻常百姓的思想距离,增进与寻常百姓的情感交流。
三、推动理论叙事从“旧话筒”向“旧话筒”与“新媒体”相融合转变
叙事场域的扩大是推动理论叙事从 “旧话筒”向“旧话筒”与“新媒体”相融合转变的内生结果,是推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多维路径。场域理论是社会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是关于人类行为的一种概念模式,总体而言是指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也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叙事场域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叙述的故事的影响时间和影响空间的范围场。数字信息化时代,扩大叙事场域就是要使叙事借助数字化技术,突破物理空间的限制,运用好新媒体矩阵构建的传播场域,加强媒体传播能力建设,打造具有强大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数字化时代,舆论生态与传播格局深刻变革,移动数字终端和媒介传播工具不断迭代。基于互联网自媒体“人人都是麦克风”这一现状,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叙事方式,扩大叙事场域,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吸引力、活泼性和大众化。推动理论叙事从“旧话筒”向“旧话筒”与“新媒体”相融合转变,就是要处理好新旧媒体之间的关系,打造交互式的信息交流集聚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创新协调发展,就是要有效整合媒介资源,灵活配置生产要素,系统打造组织架构,构建多位一体的新媒体矩阵,这既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必然要求,还是党的理论叙事的重要场域。
要充分发挥全员媒体、全息媒体、全程媒体、全效媒体的作用。要让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入人心、深入基层,要让人民群众更深刻地领会 “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的重要性,我们不仅要利用好传统媒体这个“旧话筒”,还要运用好数字矩阵这个“新媒体”。在全会精神具体的宣传工作中,要着力解决形式单一、效果单调的难题,不断打造新型平台,扩大叙事场域,利用线上线下双模式,有力提升宣传效果。譬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国务院客户端等媒体积极入驻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通过适时组织开展直播、访谈节目,在短时间内就吸引了数百万粉丝,甚至一条新闻在发布数小时内,就受到数十万网民的点赞、评论、转发,极大地促进了宣传工作的开展。
因此,党政媒体要构建叙事宣传体系、创新叙事宣传形式、丰富叙事宣传效果,推动宣传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要积极抢占宣传主阵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牢牢掌握宣传工作的主动权,为党言说、为党发声,充分发挥好党的理论叙事的思想价值引领作用,让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入眼、入脑、入心。宣传思想工作人员要创新运用叙事传播手段,推进“旧话筒”与“新媒体”深度融合、优势集聚、资源共享,用“旧话筒”和“新媒体”融合构建的叙事场域,不断提升宣传质量和水平,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凝聚社会共识,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群众、凝聚人心提供有力支撑。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宣传思想工作落地、落实的内在要求,是掌握群众、凝聚民心的现实需要。新时代,宣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要创新叙事手段应用形式,推动理论叙事从“有意义”向“有意义”与“有意思”相结合转变;要转变叙事话语表达方式,推动理论叙事从“有高度”向“有高度”与“有温度”相契合转变;要扩大叙事场域传播空间,推动理论叙事从“旧话筒”向“旧话筒”与“新媒体”相融合转变。只有党的理论精神宣传始终与民心相连、与民意相通、与民众同在,才能够被民众所认可、理解和接受,才能够真正促进党的精神要义走进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