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2-10-20

求知 2022年8期
关键词:共同体中华民族民族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方位把握民族工作的时代使命

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院长、民族宗教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宋海彬认为,从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 “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时隔7年再次召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所作出的重大论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的民族工作,绝非仅与少数民族成员利益得失相关的“局部工作”。相反,要从凝聚全民族人心、智慧、力量和共识,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出发,树立广义民族工作观念,不仅要看到方方面面都有民族工作,更要认识到民族问题无小事,民族工作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定团结发展大局、将边疆和民族地区一体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而破解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社会基本矛盾、促进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宏伟目标的伟大历史使命。为此,全社会成员都必须深刻把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突出的政治意涵。民族工作要有效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牢牢把握“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原则,坚持差异性的存在必须以不削弱、不危害共同性为前提,做到“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各族人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来源:2022年7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网)

■从“知、情、意、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黎海波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要求物质和精神(意识)两个方面、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都要抓。其中,将宏观的社会问题具体化为微观的个体行为,是落实落细相关工作的关键。从微观层面而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从意识形态建设的角度形成正确的认同,以此来引导和规范个人言行,进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乎认同。从横向来看,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从纵向来看,认同的动态递进又可分为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包含知、情、意、行四个维度。知、情、意涉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则涉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知、情、意、行是可以相互促进和转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认知维度上表现为社会个体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性认知,在情感维度上表现为社会个体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心理归属、情感依恋等方面的正向情感,在意志维度上表现为社会个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共同奋斗的自觉态度和坚定决心,在行为维度上表现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外显行为。

(来源:2022年7月19日《中国民族报》)

■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战略指引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云南大学特聘教授周平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决策层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在顶层设计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关于民族问题治理的战略指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目标指向非常明确,就是要引导和促进民族关系朝着加强中华民族内部凝聚的方向发展,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必要的条件。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指引,要求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通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塑造,协调好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相对于此前或传统的民族问题治理来说,它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并通过方向的指引而促成一系列的变化。一方面,具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并对整个民族问题治理具有重要影响的民族理论,包括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这两个基本原则,要按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进行阐释;另一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样一个具有元政策意义的要求的提出,必然促进整个民族问题治理体系发生深刻的变化,形成一个龙摆尾的效应。

(来源:2022年7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路径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权麟春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根脉中继承和发展,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民族生存智慧、价值取向、内生发展精神动力等共同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不断地传承和创新;二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出发,不断创新中华民族发展所需的积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规则规范。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活动中,培育理性精神和公共精神,处理好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引领作用,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精神得以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能只停留在“意识”层面,而要从实践层面不断坚持和铸牢。一方面,各族人民要不断加强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休戚与共、命运相连,已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要强化“五个认同”,铸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汇聚起中华民族的磅礴伟力。另一方面,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内在地涵盖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把国家的奋斗目标、民族的向往追求、人民的美好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伟大的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凸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智慧。

(来源:2022年7月26日《光明日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工作者要这样做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瑞军认为,理论工作者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和使命,要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拥护者、践行者、促进者。理论工作者要发挥先学先倡的作用,深刻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反映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是团结各民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共同奋斗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学思践悟,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深化学理阐释,挖掘历史底蕴、研究现实基础、阐释逻辑遵循。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对一些大是大非、重大原则问题,必须旗帜鲜明地阐明我们党的主张和观点,理直气壮地宣传我们党的立场和原则,坚持高举旗帜不动摇,坚决抵制错误思想,澄清模糊认识,引导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守好精神家园。

(来源:2022年7月26日 澎湃新闻·澎湃号)

■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天津外国语大学“一带一路”天津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名梁认为,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调研时就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更好凝聚起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指明了方向。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切实推动全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需要深刻把握三个着力点。首先,要着力于充分认识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程为基础,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其次,要着力于夯实和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要以文化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五个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表现。最后,要着力于谋划和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实践。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来源:2022年7月27日《今晚报》)

■扎根中国大地做学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实践要求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京泽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论断,引领民族工作在创新发展中迈上新台阶,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新境界。民族高校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要以深入的研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应有贡献。要使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就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任何实践若缺少理论的指导,就会带来盲目的行动;同样,任何理论若脱离实践基础,就会变成空洞的说教。目前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一定程度存在讲理论多、讲实践少,讲宏观多、讲微观少的情况,归根结底还是对现实问题和具体问题的研究不足。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微观研究和实践研究恰恰是研究的重点和价值所在。理论研究最终是为了指导实践,只有同时做深做细做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才能真正实现其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和现实性的统一,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来源:2022年7月27日《光明日报》)

猜你喜欢

共同体中华民族民族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目标向度与实践进路
爱的共同体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MINORITY REPORT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