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不同年龄的农村老年人健康贫困问题

2022-10-19张雪冰张美雪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社区活动健康中国年龄段

张雪冰,张美雪

(郑州大学 旅游管理学院,郑州 450000)

引言

十九大报告将健康中国战略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在国务院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格外重视老年人等社会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这也说明国家的扶贫重心也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经过2020年脱贫攻坚战之后,我国人口已经实现绝对贫困的脱贫,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以及国务院对60 岁以上老年人的粗略估计,得出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健康水平处于较低的状态。关于扶贫对象,我们进入现代化建设之后,农村老年贫困群体将是重点关注对象;年轻贫困人口可以通过产业扶持、就业扶贫和提高教育水平等方式脱贫,但在老龄化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如何让劳动能力丧失、体弱多病的老年群体摆脱贫困依然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难题。老年贫困问题逐步呈现出自身的特殊性以及规律性,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以及收入减少,老年人相较于青壮年更易陷入经济贫困;作为重病、慢性病等疾病的高发群体,老年群体相对于青壮年更容易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健康中国以及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以农村老年贫困群体为例,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健康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数据、变量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数据是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执行的大型长期追踪调查项目《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 年该项目最初是对甘肃和浙江的调查,2013 年完成对全国的第一次调查,之后每两年进行一次追踪调查,此次研究采用的是全国的第三次追踪调查数据,根据研究的需要以及对数据质量的要求,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样本4 622 人,样本涵盖各个省份的农村老年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变量的设置

1.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为老年人的健康贫困。对老年人健康贫困的衡量采用数据库里的追踪数据,健康贫困指标以问卷中的健康状况自评为基础建立,建立很好、好、一般、差、很差5 分量表,并将回答为差、很差的定为健康贫困。

2.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解释变量采用的是年龄组,本文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探究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健康贫困的影响因素是否一致,以及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解决。将年龄组作为主要的变量,将其分为60~69 岁、70~79 岁、80 岁以上三个不同的年龄段,并对其赋值。

控制变量方面,这主要是考虑到模型中有遗漏变量,为了降低因遗漏变量而带来的估计偏差,选出可能影响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因素,现有文献主要是从个体特征、健康和家庭经济状况、区域环境状况及政策等方面进行研究。为了考察的全面性及结合老年贫困研究的特点,分别从家庭特征、个体特征、社区环境及宏观政策等四个方面选取对老年贫困影响较大的变量。同时将控制变量中老年人的经济贫困和精神贫困做了比较细致的处理,经济贫困是采用沈扬扬、李实提出的,新时期相对贫困县应根据呈现居民收入中位数的40%确定。对于经济贫困的衡量设定是低于2018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3 066 元的40%,以人均5 226 元/年为标准对样本数据进行赋值,将低于此标准的定义为相对贫困,赋值为1,否则为0;精神贫困的衡量同样采取主观标准衡量,将被访者上周感到情绪低落和孤独的天数大于等于3 天定义为精神贫困,具体的变量描述统计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样本数据的变量描述统计

(三)模型的构建

式中,P表示陷入贫困概率,i 表示样本编号;S 表示解释变量年龄组,β为自变量回归系数,表示年龄组对老年贫困影响的程度和方向,β为正数时表示年龄越大的农村老年人越容易陷入健康贫困,为负数时,说明该变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年人健康贫困;X表示其他控制变量,α 表示回归截距,具体选用的是逐步回归法。

二、实证分析结果

下页表2 是年龄组与老年健康贫困的Logistic 回归结果,模型1 是基础模型的回归,主要是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回归,模型2 是在模型1 的基础上加入控制变量,降低因遗漏变量带来的估计偏漏,为了进一步地提升统计结果的稳健性,模型3 运用2SLS 估计方法,估计统计结果,看是否依然显著,若显著,说明结果是可靠的。

表2 模型统计回归结果

模型1 中,与低年龄段的老年人相比,中高等年龄段的老年人,更加容易陷入健康贫困,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也在不断地降低,模型2 加入控制变量之后,显著性仍然没有变,两阶段估计模型(2SLS)的结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数,但是仍然在1%的基础上高度显著,统计结果具有可靠性。

从控制变量的结果来看,经济、精神贫困的老年人也会增加其健康贫困,两阶段估计模型(2SLS)的系数有所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健康贫困也是影响经济、精神贫困的重要因素;教育、饮酒对健康贫困显著呈负相关关系,在教育方面,学历越低,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工作的可能性越大,从而降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饮酒方面,在人们的认知中,饮酒(区别于酗酒)也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习惯喝酒的老年人往往是饭后喝少量的酒,这样是可以起到舒筋活血的保健作用的;会上网的老年人会了解更多的健康信息和知识,跟上时代的发展,注重养生。统计结果显示,独居会降低老年人的健康贫困,从常识角度来说,能自己独立居住生活的老年人,身体状况也会相对来说比较好;社区活动虽然能缓解老年人的健康贫困,但是统计结果并不显著,说明社区活动提升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的作用还未发挥;相对于有配偶的老年人,丧偶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会差一些,因为年纪大的老人能相互照顾,从而降低老年人的健康贫困;参加养老保险可以缓解老年人的健康贫困,有养老金的老年人,可以缓解经济上的贫困,从而可以间接地缓解健康贫困。

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重点关注老年人等社会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而且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国家的扶贫重心也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农村老年贫困群体成为今后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CHARLS2018 年的数据,运用Logistic 模型分析不同年龄段下农村老年群体健康贫困的影响因素,并选择合适的两阶段估计模型(2SLS)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与低龄老年群体相比,中高龄老年群体更容易陷入健康贫困,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也在不断地下降;第二,经济、精神贫困以及丧偶的农村老年群体会更容易陷入健康贫困;第三,适量饮酒,会上网,经常参加社区活动以及拥有养老金会显著地缓解老年人的健康贫困。根据实证结果,结合健康中国以及老龄化的背景,提出降低农村老年健康贫困的措施及相关政策建议。

(一)聚焦特殊贫困群体,分层解决不同年龄段健康贫困问题

统计结果分析可知,不同的年龄段陷入健康的贫困概率不同,相比于低龄老年人,中高龄老年人更易陷入健康贫困。因此,对于健康状况较好的老年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健康优势,尽可能多地创造社会价值,从而减轻国家以及年轻子女的负担。同时也可以以社区为单位,开展低龄老年人帮扶高龄老年人活动,一方面有助于帮助高龄老年人缓解健康和精神贫困,另一方面也可体现中高龄老年人自身的价值。同时,国家也要加大对农村特殊贫困群体的养老补助,利用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子女对老年人照顾责任,老年贫困群体自身参与等方式,保证农村老年人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二)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多元参与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机制

参加社区活动可以缓解老年健康贫困,但是在农村,很多地区还没有完善的公共社区。政府作为提供基础公共设施服务的主体,应集中力量推进农村社区公共基础设施服务。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提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在我国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工程,要积极鼓励支持社会团体、乡镇厂矿企业、事业单位、慈善公益组织与个人等社会资源参与农村社区公共设施建设之中。同时,政府也可以鼓励农村的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既可以接受社会资本的参与,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财政压力。

(三)加快形成“互联网+老年健身”的发展模式

受过教育、会上网,以及参与社区活动是缓解老年健康贫困的重要方式。随着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更多的老年群体通过智能化的AI 系统加强自身的锻炼,“互联网+老年健身”的发展模式也越来越受老年群体的欢迎。但是老年群体的教育水平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处于较低的状态,政府应通过技术的创新降低“互联网+老年健身”的操作难度,逐步提升老年人的教育水平,提高老年人对互联网的认识,以社区活动为单位积极搭建宣传平台,打造宣传阵地,提高操作学习能力;同时国家也要加大利用互联网对老年人进行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快形成并完善以“互联网+老年健身”的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社区活动健康中国年龄段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珍惜现在的年龄
浅谈如何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
穿针引线,在社区活动中传承民俗文化
国外政党基层组织的社区活动方式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浅谈群众文化活动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