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堂生成性教学策略探究
2022-10-19陈怡芬
陈怡芬
随着新课改的落实,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要求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打下扎实的音乐基础,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老师要做好教学预设,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自由,利用生成性的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 转变教学思维
教学思维的转变,是生成性教学的内需动力。就初中音乐的教学现状来看,主要以封闭型为主,在课堂当中老师完全依照课堂预设来进行教学,这就导致整个教学的弹性不足,教学的氛围比较枯燥,影响到教学创造性的发挥。这也就要求老师一定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维,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完成生成性教学。老师要将课堂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课堂是由无数个事件构成的,所以老师要认真地看待每一个在课堂当中所发生的事件,并且用知识将其串联起来,以更好地推进整个课堂的发展。比如在学习《渔舟唱晚》这首歌曲时,其歌曲当中的内容是老渔翁在一天的辛勤劳作之后,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回家。但是有的学生则表示,虽然这首歌曲主要的情绪是愉悦的,他却在这种比较慢的节奏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悲凉的氛围,这和歌曲本身所传递出来的内容是完全相反的一种感受。对这种突发的教学事件,老师要端正自身的态度,仔细地询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然后再从教学的内容出发,对学生进行仔细的讲解,从而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情况下解答学生的困惑,提高教学的效果。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充分地发挥生成性教学的作用,利用生成性教学的思维方式来提高教学的效果,生成性教学最关键的点在于过程,所以老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充分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和评价。比如在学习《茉莉花》这首歌曲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去听一遍这首歌,然后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这首歌曲的感受,有的学生觉得听完《茉莉花》之后,感觉茉莉花非常的美丽,而有的学生则说虽然这首歌是写茉莉花,但事实上它表达的是对家乡的一种思念之情。老师不必直接去评价学生观点的对错,而是要肯定学生回答的态度,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以充分地发散学生的思维。
二、 调整教学行为
在课堂当中教学行为包括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学行为上的调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课前的调整,在音乐教学当中,教学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的,并且由于学生的多样化,也导致这些事件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在教学的准备过程当中,老师就需要做好课堂预设,对相应的教学事件进行准备,以预留出更多的学习空间,给予学生学习的自由。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要灵活地变换课前准备,充分地发挥出老师的教学智慧,对课堂预设进行选择和创造。比如在学习《西风的话》这首歌曲时,老师可以从这首歌曲的基调出发来进行教学准备,对学生在聆听这首歌曲之后,可能会出现的感受进行预设,学生可能会感受到悲凉、思念、丰收等不同的体会,老师只有做足了教学准备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去解决教学当中可能会出现的事件。其次,老师要融入学生中间,以改变传统的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顺利地开展教学。比如在教学《黄河大合唱》这首歌曲时,老师要完成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要带领学生去进行情感体会,老师可以在教学开始之前,先放低自己的身段,向学生表示自己也不太了解这首歌曲,想要和学生一起去探讨。将自己放在和学生同等的地位当中,给予学生更加宽松和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大胆地去完成学习和创造。最后,在教学完成之后,老师要完成有效的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在课堂当中的反应,来不断地优化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行为,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的创造性,老师在反思的过程当中要改变惯性思维给自己带来的教学局限,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 合理预设
有效的教学必然是有着明确的目的,能够朝着既定的方向所进行的活动,因此老师在教学前,要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准备充足的教学材料。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完全以自身为主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方法,而是要将预设与生成结合起来,完成课堂中的动态平衡。老师要从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出发,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活跃课堂的氛围,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空间,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一)充分预设
老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准确把握知识之间的关系,了解编撰者的意图,从不同的维度出发,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完成对知识的重新组合,综合各学科的内容,丰富课堂的容量,走出教材的局限,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音乐课堂中奏出和谐的乐谱。生成性的课堂更加强调老师在备课中的准备工作,以抓住每一个思维的火花,将其转变为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质量。老师要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进行预设,以完成教与学之间的转变,给予学生学习更多的灵活性,能够从学生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基于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理解能力、认知能力等,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包容其差异性,促使学生获得真正的提高。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但并不意味着教材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任何能够辅助音乐教学的资源都要充分地利用起来,发挥出其作用。初中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有了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性,老师就要尽可能地丰富教学当中的资源,创新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从自身出发去理解和感受音乐,获得积极向上的学习体验感。
比如在学习《非洲的灵感》时,老师可以在教学导入环节中教授学生简单的桑巴舞动作,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地过渡到非洲的音乐特点当中。在完成教学之后,老师可以选择有关非洲音乐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当中,模拟用桑巴舞来展示非洲的欢迎仪式,从而加深学生对非洲音乐的了解。音乐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所以在学习民族音乐时,老师要突出文化特点,尽量选择具有非洲元素的材料,以打开学生的学习视野,借由身体律动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进一步地去感受非洲的音乐文化。
(二)弹性预设
弹性预设就是在课堂当中保有一定的教学空间,而这一空间为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老师可以根据课堂当中的生存资源,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将其转变为教学的切入点,以更好地保证课堂动态生成。音乐作为一门聆听的艺术,需要学生静下心来仔细地欣赏,因此老师在预设中要适当地留白,以包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学生能够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用自己更擅长的方式来完成音乐学习,基于自身对所学内容产生不同的理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来完成对新知识的吸收。老师可以将留白放在重难点以及知识拓展上,丰富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完成深度学习。
比如在学习《脚夫调》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分层设计教学过程,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乐谱,带着问题开展小组合作,由于学生在理解能力、音乐水平等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也会发挥出自己各自的优势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下,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完成个性化的学习,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融入其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感。
四、 创设情境
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至关重要,它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当中去完成知识的学习。老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情境,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确保教学质量。音乐自身的特点强调了情境创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体会,为音乐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
(一)创设语言情境
教学语言是重要的教学方式,老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来为学生描绘出一幅优美的景象,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般去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将自身带入情境里去体会音乐所呈现出的意境。老师要根据音乐的不同类型,使用不同的教学语言,营造出不同的教学情境,从而奠定情感的基调,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老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利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表达出音乐当中的形象,在语言的引导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
比如在教学《西风的话》时,老师可以从歌曲的背景、题材、音乐结构等方面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利用语言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老师可以基于自己的理解,用全新的方式来诠释歌曲当中的歌词:在春天来临之际,我不得已离开了你们,那时你们还穿着过年的棉袄,在秋天时我悄悄地回来,发现你们都长高长胖了。让学生去尝试分析是谁会说出这样的话,有的学生说感觉像是妈妈在对孩子说话。借由语言所创设的情境,带领学生走入歌曲当中,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其良好的文学素养,完成情感上的升华。
(二)创设生活情境
情境的构建越接近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就越能够带给学生熟悉感,让学生基于自身的认知经验来将自身带入其中,更加深刻地去理解情境当中的内容。在传统的初中音乐课堂中,老师的歌曲教学通常采用模仿学唱的方式,缺乏了情境的构建,学生只是简单盲目地去进行模仿,而并没有真正地体会到音乐带给自己的感受。因此在课堂中,老师应该加强音乐和生活之间的结合,走出课堂的局限,带领学生在生活、在自然当中去感受音乐的魅力。老师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去挖掘生活素材,以完成情境的创设,拉近音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其理解。
比如在学习《我爱你中国》时,老师可以先向学生播放这一歌曲,奠定情感基调,然后再配合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国庆大典的片段,在视频的加持下烘托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为身为中华儿女而感到自豪。在教学完成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尝试为这首歌重新填词,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能力和创编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探究欲,问题的提出,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老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在问题的引导下带动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构建出更加灵动的音乐课堂,以确保课堂的生成性。老师要正确地认知到创设问题情境,其真正的关注点并不在于问题本身,而是借由情境的创设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因此,老师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利用问题启发来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体系。同时老师所营造的问题情境要面向全体学生,以解决在传统教学中问题辐射面过窄的弊端,老师要通过问题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问题中激活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比如在教学《澧水船夫号子》这首歌时,老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经常能够看到在工地上建筑工人需要一起搬运很重的货物,而作为指挥者通常都会用口令来让大家齐心协力地搬运,他们的口令是什么样的呢?学生会回答就像船夫那样的口号,然后老师可以继续提问,什么样的口令才能够让工人的步调都一致呢?让学生思考口令的节奏以及作用,从而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引入劳动号子。借由问题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环环相扣的问题带领学生去找到问题的答案,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
五、 教学机智
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中,课堂过于死板,老师完全按照预设来进行教学,对课堂当中的突发现象视而不见或者直接忽略,导致课堂的生成性不强。课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所以老师应该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在预设大框架下将偶然的事件转变为教学资源,打开教学的格局,引导课堂朝着多元化发展。初中生的年龄较小,心智尚不成熟,很容易会出现情绪波动,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当中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外界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因此老师要提高对课堂的把握能力,发挥出预设的作用,能够迅速地判断突发事件的作用和价值,积极地处理和引导。
(一)积极运用有效课堂生成资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于学生自身的动态特点决定了其在课堂当中会生成诸多的教学资源,因此老师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对这一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以确保动态课堂的生成。良好的课堂生成资源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的理解,更好地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思维活跃的初中生会在课堂当中产生不同的想法和观点,老师要鼓励学生思考,让课堂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即便学生回答错了,也可以将其转变为珍贵的教学资源,老师要找准教学的时机,避免生成资源对教学节奏的影响,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性。
比如在学习《青春舞曲》时,这首歌曲本身最直接的情绪是欢快愉悦的,但是有些学生可能会感知到其他不同的情绪,比如悲伤,当学生表达出这样的感受时,老师可以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带着疑问来走入歌曲当中,去感受歌曲真实的情感。虽然学生所说的想法和课堂预设之间存在距离,老师可以利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将其转变为教学资源,既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保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有效地调整了教学的节奏,确保了教学的方向,针对学生的误解来展开深入的交流。
(二)放置引导无效课堂生成资源
虽然无效的课堂生成资源无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但是老师在处理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部分老师对这类资源通常采取的是无视或者否定的态度,这种做法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学生在课堂当中的活跃度。老师可以采取放置的方式,先将这一问题暂时搁置,照常完成常规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基础性知识学习之后,再对该问题进行探究。但是老师采用搁置的方式时,必须要向学生说清原因,并且给予学生一定的关注,以避免学生有遭受冷落之感。
比如在学习《青春舞曲》时,老师带领学生去分析这首歌曲的风格,让学生去讨论属于哪一个地区的音乐。学生回答是新疆,继而展开对新疆的讨论,有的学生思维比较发散,想到了新疆的烤羊肉串,这与教学内容毫不相关,老师可以肯定学生的这一观点:新疆的美食和艺术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我们今天就先来看一看新疆的舞蹈,一起走入新疆的艺术世界当中。老师并没有直接否定或者训斥学生在说与课堂无关的内容,而是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回避化解干扰课堂生成资源
学生在课堂当中生成的资源,有有效的也有无效的,甚至部分资源会严重干扰到课堂秩序,打乱教学的节奏,老师可以用回避的方式来巧妙地将其化解,以尽量减少这类资源对课堂的影响。由于初中生的心理比较敏感,心智尚不成熟,所以老师在处理这类的生成资源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用幽默来将其化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比如在学习《唱脸谱》时,当老师为学生表演《贵妃醉酒》以拓展教学内容时,不小心出现了破音的问题,导致学生哄堂大笑。老师可以用自嘲的方式先帮自己化解尴尬的局面,询问学生怎么样的声音才是好听的声音,怎么样的发音会让人觉得很难听,以减少突发事件对课堂所带来的干扰,让学生能够了解到破音的原因,并且掌握正确的发音方式,更好的投入音乐的学习当中去。
六、 多层次互动
在传统的初中音乐课堂中,老师的教学比较局限,教学的重点也常常放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过于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的演唱技巧,是否理解了基础的音乐知识等,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当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没有良好的师生互动。在全新的教学背景下,老师要树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注重教学互动,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思维的碰撞下完成知识的内化。
(一)师生平等互动
传统的音乐互动只是老师向学生灌输的一种单向式互动,课堂的氛围枯燥乏味,老师几乎完全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毫无课堂生成,没有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所以老师要放低身段融入学生当中,和学生之间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和学生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放松身心,用更加轻松的心态来面对音乐学习。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学习探究,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老师在其中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当发现学生出现困难时,积极地引导,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借由这样的师生互动,促使师生共同进步,更好地体现生成性的教育理念。
(二)生生合作互动
由于学生之间比较熟悉且年龄也相仿,所以在生生合作当中能够更自如地放开手脚,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在思维的碰撞下产生新的认知和观点。生生的交流和合作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和理性地认知自己,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学会欣赏他人,树立良好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生生互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在音乐学习中,老师可以用角色扮演、舞蹈展示、歌曲演唱等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能够在组内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挖掘学生的潜力,促使学生的整体提高。
比如在学习《绣荷包》这首歌曲时,老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其创作方式,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围绕同头换尾进行音乐创编。创编完成之后,让每一个小组都上台来展示,由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能够从自身出发来完成创编活动,更好地将其内化到自己的知识框架当中,提升学习质量。
七、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课堂中采用生成性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活跃课堂的氛围,保证教学的效果。老师要进行合理的预设,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基于音乐内容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将学生更好地带入其中,提高教学的效果,老师要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维持课堂的动态平衡,充分地发挥出有效的课堂生成资源作用,提高教学的质量,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促进生生合作,利用多层次的互动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构建出更加高效的音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