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优化初中化学教学的应用策略探析
2022-10-19黄颖
黄 颖
初中化学仅在九年级设置,是启蒙学科,该阶段化学以基础知识和实验教学为主,由于首次接触化学,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习兴趣较高。但随着学习的深入,面对繁杂的基础知识点,众多的化学元素和公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始下降,甚至受挫,当学生兴趣不足、无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时其化学学习成绩也受到负面影响,长此以往,致使有些学生出现厌学的负面情绪。在最新的化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习指出:要使学生意识到自己需要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好奇心。但实际学习中,学生因无法找出知识点间的关联形成有效的知识框架,很容易将那些零散琐碎的知识点和内容遗忘。因此,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实事求是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利用高效的学习方法巩固所学,并学会应用,最终使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
思维导图是在教育改革中流行起来的一种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新型学习工具。一般而言,思维导图的绘制就是将学科教学中抽象的、思维化的知识点转化为直观的、可视化的“图形”。近年来,随着思维导图在各学科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提高教学成效,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之一。实践证明,教学活动中思维导图的有效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将所掌握的零散知识点分析、整理,在绘制导图时首先会打破脑海中原有的知识结构,再融入新的知识点和内容,随后将新旧知识按照内在关系关联、重组,形成更为庞大、具体的知识结构。可以说,若学生学习中可以熟练使用思维导图,那么便真正地掌握了既有效又高效的学习方法,便能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形成利于终身学习的学习模式。因此,文章通过对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的理解,以初中化学“化学与生活”单元为例,探索思维导图优化初中化学教学的策略方法,从而改进教学方案设计,利用思维导图的关联性、可视性、直观性等特点,将当堂教学内容按照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的原则进行梳理、整合,形成便于学生理解的化学“大概念”,从而使化学教学更具针对性、目的性、科学性、高效性。
一、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构建思维导图高效课堂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直接体现了教师专业素养对教育的重要性。对初中化学教学,教师若要利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设计,首要前提就是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全面且深入地认识思维导图这一新兴的教学工具,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以初中化学课程教育目标为核心,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学会巧妙地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案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高效、自主的学习课堂,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不断地主动学习,并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创新,在课堂学习中锻炼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及数学思维能力。当然,引入了思维导图的课堂也将对提高教学成效发挥积极作用。例如在复习第十二单元中的“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思维导图,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的成分构成,日常食物中的含量,及人体需要营养物质的最佳含量,过量或不足产生的后果等问题构图罗列,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设置的问题,使学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梳理、巩固知识点。总之,教师在基于思维导图优化化学教学方案时必先更新自我教育理念,提升自我,发展专业技能,以高超的专业能力水平为创新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二、 基于思维导图,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阶段
古人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学习过程中课前预习非常重要。一般而言,学生通过高效的课前预期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在课堂上可以快速掌握知识点,抓住重难点,这不仅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也是教师提升教学成效的基础。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阶段融入思维导图,以逻辑思维的构建绘制导图,对课前知识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概括的理解,也可以利用导图将某一个新知识点与旧知识进行关联,形成当堂学习知识的初步框架,随后在课堂中不断扩充,这种预习方法既可以大大缩短预习时间,也可以有效提高预习质量和效率,那么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将变得“游刃有余”。例如在学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这一课题时,可以将其中所涉及的化学元素与前一课“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的相关内容联系,将前面所学的营养物质中哪些物质含有丰富的化学元素,如肉类、奶类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也含有丰富的钙、铁元素,玉米、小米等既属于糖类也富有锌等,从而以“物质元素”为连接点将新旧知识串联,从已掌握的化学知识点向新知识内容延伸,让学生在“熟悉”的内容中接受新内容,将新旧知识构成一个整体的同时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思考。可以说,思维导图在预习阶段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引导逻辑思维,快速厘清知识脉络,帮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课前预习,并在不断的预习积累中掌握高效的预习方法,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为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中教学阶段
事实上,学生在利用思维导图学习时,这一过程就是一场“知识的头脑风暴”,左右脑同时处于高度运转思考的状态,思维异常活跃,这种头脑活动相对传统的“灌输式”被动学习来说,学生精准地掌握着学习主动权,真正地做到了课堂的“主人”,于学生而言获得了更加真实的、满足的学习体验,于课堂而言教学质量和效率得以保障。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学会“放手”,更要学会利用思维导图。首先,教学板书尝试利用思维导图,将所需讲解的知识点整合后绘制,尽可能地避免将繁杂的化学知识内容“一股脑”地罗列到黑板上,要善于绘制思维导图式的板书,让学生可以快速找到当堂课的关键内容,明确学习方向,在条理清晰的知识框架中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从而快速、高效地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例如在学习“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绘制如图1式的板书,将涉及的营养物质有序“排列”,方便学生记忆。其次,利用思维导图确定学习中心与重心,例如在小组学习中教师可以设问,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讨论,避免偏题、抓不住重点等问题出现。此外,思维导图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引领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指示”进行学习、合理探究、开拓思维、发散思考,真正地学到知识,学会学习。最后,教会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当学生还未完全掌握思维导图的构成机理和绘制原则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板书为例方便学生参考,随后引导学生“始于模仿,终于独创”,在反复的实践练习中熟练、高效地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对此,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以某个知识内容为中心要求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并组织评价,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指正,鼓励学生再接再厉,绘制更加“完美”的导图。
图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板书
(三)课后复习阶段
复习是学生查漏补缺的重要环节,对初中化学复习来说,若要将繁杂的知识点全部整理、巩固并非易事,此时只要找到复习方法,那么便可轻易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而思维导图就是一种便于复习的工具。应用于复习阶段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从脑海中将所学“输出”,以可视化的图形直观找出知识体系中的不足,以进一步补充完善,还可以将某些内容深层次地细化、分化,让知识体系更加“细致”。例如在复习“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时,第一步要从“大”的角度整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相关内容,然后分别对不同营养物质的构成、成分等进行下级拓展,对蛋白质这一枝节还可以从氨基酸的角度向下拓展,也可以对维生素在人体中过量或不足的表现进行延伸,总之,要将所有的知识点绘制到思维导图中,让思维导图的枝节尽可能地扩大涵盖复习内容,直至建立“最大”的化学知识体系。在实际复习过程中,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以关键词和某个学习思维为基础,展开对知识的梳理、思考,不断更新、扩展脑海中的知识容量,形成化学知识框架,这对学生后续学习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大有裨益。
(四)梳理总结阶段
在回顾总结阶段,教师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结构整体性、知识内容可视性的优势,鼓励学生对知识内容全面汇总,整体回顾,推动学生在总结回顾中思考,发掘知识盲点,并及时修订,引导学生在预习、学习、复习和总结时善用思维导图的习惯。其实,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面临要学习、总结的知识点更为零散、繁杂,为了更好地达到学习效果,需要对以往所学的知识点回顾总结,使学生对化学知识内容梳理、内化和吸收,同时将新知识融入知识网络中去。但若要达到最优的总结成效,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对知识回顾、总结,找出“主干线”,细化支线,由大到小、由繁到简、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在知识重构中找出自身的薄弱之处,补充完善,夯实记忆,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时,涉及需要梳理总结的内容繁杂,我们可以从某一个方面进行深度总结,可以尝试从人体内的有益、有害元素的角度切入,总结有益元素缺乏时的症状、有害元素过量时的表现等(如图2),从而让学生加深对元素的理解,明白人体健康与元素息息相关,从而在生活中更加关注身体健康,可谓是兼顾学习和生活一举两得。
图2 人体内有益和有害元素的思维导图
三、 应用思维导图,加强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初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若教师无法利用“新”方法吸引学生,学生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从而无法快速理解掌握化学知识,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也对学生化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对此,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设计时要基于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求将知识内容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以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搭建化学学习与生活情境的“桥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发现其中的化学问题,再利用所学解决问题,学会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例如在学习“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时,教师先根据教学方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列举生活中所见的化合物,并根据化合物的分类区分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其中再对有机化合物进行细化分为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同时列举实例(如图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热烈讨论生活中的化合物,在思想的碰撞中探讨问题,将答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体现,然后对直观的导图再次进行分析,判断实例分类是否正确,以便改正。该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好处”,同时也可以有效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促进学生将化学知识与实践生活进行关联,在学习中解决生活问题,通过对生活问题的解决获得知识,扎实化学内容,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从而爱上化学。
图3 生活中的化合物思维导图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合理应用可有助于教师教学方案的优化,将知识点进行内在串联,让教学过程变得“可视”,使学生对零散、复杂的化学概念、元素、公式等内容直观地理解,实现系统化教学。引入思维导图的化学课堂将更加有趣,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并基于思维导图对知识内容思考、筛选,激活思维想象,激发联想推理,在绘制“导图”时完成化学知识框架的重构,最大限度地助力学生化学知识的理解与内化,继而有力地帮助学生提高化学课堂学习效率,同时也对学生发展发散性思维、提升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化学核心素养、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