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以昆明市第一中学为例

2022-10-18昆明市第一中学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2年9期
关键词:必修课程选择性学分

昆明市第一中学 李 蓉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的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2019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立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构建包括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在内的高考考查内容体系。这些为科学构建学校课程体系提供了基本的遵循。

一、新高考背景下的课程方案

(一)课程设置

1.学制与课时

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学年52周,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11周,每周35个课时,每课时按45分钟计,18课时为1个学分。

2.课程类别

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其中,必修、选择性必修为国家课程,选修为校本课程。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所有学生必须全部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学生必须在本类课程规定范围内选择相关的科目修习;其他学生结合兴趣爱好,也必须选择部分科目内容修习,满足毕业学分的要求。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学科课程标准的建议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等开发设置,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三类课程背后的主体其实是两大类:一类是国家课程,包括必修课程与选择性必修课程;一类是校本课程。新课程方案明确规定,课程方案里的选修类课程,不参加等级性考试。选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均可作为校本课程。新方案已经把深化拓展类的学科课程规划好了,学校的任务是在此基础上,把它变成一个适合学校学生的课程。

3.开设科目及毕业学分要求

开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课程以及校本课程。学生毕业的学分最低要求为144个学分,包括选修课程88个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42个学分、校本课程14个学分,其中,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基础上设计的学科拓展、提高类课程之外的课程不少于8个学分。

(二)相关调整

1.优化了课程结构

保留原有学习科目,调整了外语语种,在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增加了劳动课程。

2.调整了课程类别

由原来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Ⅰ、选修课程Ⅱ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

3.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

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参考,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4.调整了各类课程学分比例

在毕业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对必修课程学分进行重构。必修课程学分由原来的116个学分调整为88个学分,增加选修课程学分,这样的调整既保证基础性,又兼顾选择性。综合实践活动学分由14个学分改为8个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研究性学习6个学分完成两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增加劳动6个学分,其中志愿者服务2个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个小时,其余4个学分内容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统筹。

二、新高考背景下的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施原则

(一)顶天立地原则

国家课程方案体现国家意志,也从根本上提出了立德树人的要求。学校必须根据总体的要求和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完全遵循国家课程方案及各个学科学分的基本要求下,结合自己学校的校情和学情、学生的状态和需求,建构课程体系,形成适合学生发展的整体方案,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观念、教育主张。

(二)选择性原则

国家课程方案不是统一的计划,其本身是在给学校、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选择性空间。新高考,从过去的文科、理科两种路径走向多样性,其实释放的是新高考背后的一个价值观——选择性。要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人,保证学生的个性能够成长出来,势必需要一种选择性,就是让他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未来的发展方向去进行选择,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显露出来。学校要注重课程方案的选择性,开设选修课,给学生提供选项,让他们在选择中去发现自己、成就自己。

(三)发展性原则

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是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难度低于选择性必修。不能过早将必修内容与选择性必修内容进行整合,人为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及学科难度,导致学生失去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志向。因此,课程设置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不可拔苗助长。课程设置要面向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昆一中的体育课,在基础体育体能训练之外,开设了球类、武术、健美操等各种各样的选修课,就是要让学生有充分的体验,在体验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最终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四)专业性原则

调研学生的需求是研发校本课程的基础,但开设的校本课程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兴趣,要基于课程标准构建。“日常生活中的化学”是昆一中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门校本课程,该课程的主旨是通过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如酒的酿造、蔬菜造纸、唇膏的制作、草木染等学习相关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知识,形成科学的生活观念和态度。当我们关注到幼儿园、小学、初中也在带着学生制作果酒、扎染等相关活动时,我们意识到:同样的一门课,不同学段均可开设,但开设的内容及要求不同。要结合该学段的国家课程标准制定教学内容。高中阶段开设“日常生活中的化学”要基于高中化学的国家课程标准,从“化学与健康”“生活中的材料”“化学与环境保护”三个角度选取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只有在国家的课程标准、课程方案的指导下,研发的课程才能保证课程质量,体现专业性。

三、新高考背景下昆一中的课程体系

新高考从过去简单的文理分科变成了“必考+选考”的考试模式和“两依据一参考”的高校招生录取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依据全国统一高考成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择优录取。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这就要求学校通过开发丰富多彩的课程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有效的保障,满足具有不同特质、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学校一贯重视课程建设与实施,不断探索实践,在新高考背景下,结合学校历史文化、办学条件、学生实际构建课程体系,努力探索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路径。昆一中课程体系的整体架构,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引领,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全面提升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努力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艺术素养,为学生成为时代新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1 昆一中课程体系

图2 国家课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大国变强国,对我们诸多领域提出了挑战。我们的教育如何培养人力资源强国下的新型人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需求。因此,课程设置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与时俱进。

图3 校本课程

昆明市第一中学依据国家课程设置的要求,课程建设实行动态管理,结合学校学生特点和实际办学条件,做到与时俱进,贴近学生实际。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制定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实施计划,开齐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特别是综合实践类课程、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面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面对不一样的学生,在成长过程当中需要不一样的资源、课程、发展路径。2021年学校五大学科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均有学生获省级赛区一等奖,物理、化学、生物分别有1名学生进入决赛,数学一等奖人数位列全省第二,物理一等奖人数位列全省第三。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在国际、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比赛中成绩突出:在第七届云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项目中,4人获省一等奖;在2021年第三届云南省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比赛中,2人获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在第35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机器人创新挑战赛中,3人获一等奖,5人获三等奖;在第36届云南省科技创新大赛中,有6个项目获一等奖。《创新机器人实验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获云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22届学校有5名学生通过“强基计划”被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录取。

四、对新高考背景下课程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要有整合的意识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意识到通过整合解决课时不够的问题。学校不再把研究性学习、学课拓展类课程、生涯规划课程分割开来,而是通过适当延长学科课时的方法,将这些课程中的相关内容渗透在日常教学中。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学科与职业这部分内容在平常的教学中就结合所学内容进行相关介绍。体育与健康课程,我们把必修内容、选修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8个项目:体能、健康教育、篮球运动、排球运动、足球运动、网球运动、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健美操与啦啦操,采用选课走班的形式完成。

(二)要顺应学生成长的需求

只有顺应学生成长的需求,满足学生天性发展的需要,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得到学生充分认可的课程才能行稳致远,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好的课程还要有好的组织者、实施者,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了解学生成长的规律,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式,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为学生提供工具箱、脚手架和资源库,才能将课程转化为教育实践,满足学生更好的成长需求,最大限度实现教育价值。

(三)要调整学校的管理模式

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将课程建设落到实处,学校管理由层级管理转向扁平化管理。学校成立由校长牵头的课程委员会,负责制定学校课程整体规划,评价课程实施水平;成立年级领导小组,由本年级任教的校级中层干部组成,负责本年级的课程实施及质量,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向课程委员会反馈。将层级管理转向扁平化管理,可以确保课程规划更好地实施。

(四)校本课程要由追求特色和数量转向追求质量

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只要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满足了学生的需求,结合学校办学实际、文化开设的课程就是学校的特色课程,不能将特色课程理解为人无我有,一味追求和其他学校的差异性。面临高考升学压力,校本课程的课时会受到客观制约,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要不断实践评估,循环往复,不停优化,必要时邀请专家进行指导、评议,确保校本课程的品质与质量,坚持“少量、精品”的原则。

猜你喜欢

必修课程选择性学分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选择性听力
学分
选择性××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创新探索
创新课程设计 实现快乐军训
独立学院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选择性Bcl-2抑制剂ABT-199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放疗增敏作用
Scania公司仅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的欧6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