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向的“三全育人”运行机制创新性研究:合力、衔接、联动

2022-10-18王素霞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全员三全育人育人

王素霞

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134;昆明理工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总体要求;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成“七大育人”长效机制;同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2018年教育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二个坚持”:第一个坚持——“坚持育人导向”,即在高校层面提出全面统筹“三个各”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五个目标”的融合,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四大体系”,把高校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第二个坚持——“坚持问题导向”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聚焦短板弱项,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满足“三要求”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

但现实中面对全员育人“缺位”、全过程育人“脱位”、全方位育人“失位”等困境使“三全育人”工作无法落到实处。故此,本文针对上述三方面困境,提出全员育人形成系统合力、全过程育人实现有效衔接、全方位育人实现有机联动的实践逻辑(如图1所示)以求破解“三全育人”困境。

图1 “三全育人”实践逻辑

一、全员育人形成系统合力

“全员育人”是对育人主体进行了概括,是“三全育人”工作的动力系统,结合物理学中的“力”概念及“熵增定量”,要想保证育人系统合力,首先需要明确育人作用力的方向、大小和性质,其直接决定着育人效果,所以从学校层面要激发全员作用力,并明确力的方向和性质。

1.思想教育保障作用力方向正确

根据“熵增定量”,事物总会随着运动从有序转化为混乱和无序,思想政治工作亦是如此。在育人过程中,保持作用力的方向不偏离是管理者首要考虑的问题,规范教职员工的思想、行为是育人工作的前提。学校首先要对全员进行思想教育,保证育人者的思想正确,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设定育人主体的责任目标,明确育人方向与育人要求。最后规范育人行为,从细节处规范落实育人行为,保障育人效果。

2.制度保障作用力一贯到底

完善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建立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协同各方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全面落实“三全育人”工作,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学校层面上转变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观念,将“三全育人”贯通到学校专业、教材、教学和管理各体系,贯穿学校提升办学能力,“优质校”“先进校”建设全过程和专业建设全方位,形成全员合力,构建大思政格局。学校应成立由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把“三全育人”工作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纳入评议考核;纳入教职工职称聘任、评奖评优、考核鉴定当中去。使全体教职工将“三全育人”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每个人的行为准则。

3.标准保障作用力执行到位

参与育人的全员要执行同一套标准。全员既要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工作目标,又要根据分工不同,有差异化和针对性的职责范围。在育人过程中,根据岗位和分工不同,有差异化和针对性的职责范围可以更有效地发挥育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重点抓全员责任落实;学校层面抓好思政课程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力责任;利用好课程思政主阵地,深入挖掘专业课教师的主体责任;引领好辅导员的核心责任,提高其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管理部门、后勤部门、学工部门等配合好三全育人整体工作,力求育人环境积极向上,思政教育润物无声。

二、全过程育人实现有效衔接

“全过程”是指将立德树人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在接受教育阶段包含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各阶段、各环节的整个过程,以及向前延伸到学前阶段,向后延伸到终身教育阶段,形成“全领域、长时段、持续性”的育人机制。

1.“党政协同”保育人

以学校党委引领制定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从内容是否完善、标准是否健全、运行是否科学、保障是否有力、成效是否显著五个方面认真思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党政协同为引领,以建立“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为目标,以新思政观为统领,明确“一条主线”即思想政治工作,建立“二化”即运行顺畅化、工作科学化的运行体系,从“三个层面”即学校、系部、教师层面实施育人工作,达到“三个效度”即“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满足三个需求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的一体化育人体制机制。

入学阶段,学校党委领导应充分利用“开学第一课”,端正学生的思想态度,激发学生爱国、爱校、爱专业的情感,围绕思想道德、日常行为习惯养成、团队合作、安全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方面开展各项入学教育。

2.“师生协同”助育人

如图2所示,首先在育人活动方面,积极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在现有的《学生手册》《诚信档案》《辅导员手册》和《生情手册》的基础上,丰富社团管理制度、学生会制度、新媒体工作站、宿舍管理等制度,规范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行为,确保自我教育的有效实施。

图2 学生“师生协同”共育人

以学校学工组织为统领,深入开展“学四史践三爱”主题教育活动,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融入到学生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带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最后成立宿舍管理组,完成在校生日常宿舍管理工作,丰富宿舍文化,督促宿舍卫生,在教师看不到的地方做好监督和服务,形成自我管理闭环,实现全过程育人功能。

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品质,了解社情民情,感受时代的变化;充分利用众创空间平台,开展各类双创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弘扬传统文化活动相结合,增强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同时也要加强法治教育,端正学生态度,从我做起,加强自律,爱国力行,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其次在学生自我管理上,在校学习阶段,激发学生主动接收育人内容,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育人体系,加强学生党员、社团干部的培养,使其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加强课堂中的活动交流,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点融入到实践教学中。通过教师设计组织或者学生自行组织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在学生管理中,采取多种方法搜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深挖校友优秀榜样,以榜样的力量促进学生发展,不断创新方法,激励学生快速成长。勉励学生珍惜当下美好生活,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奉献精神。

实现三级管理,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班委责任制,班长竞聘上岗,提交承诺书,明确班风、学风目标,培养学生集体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以系部学生党团学组织为牵头单位,积极组织评奖评优活动,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如微信公众号等,以丰富的内容做好各类宣传教育,提升“自我教育”能力,并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发现,做到自我监督。

最后在育人效果上,根据学生参加各类大赛活动的情况、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长、参军意向、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或大赛以及遵纪守法的情况来考核学生自我教育的成效,并利用好资助育人体系,在校级、行业企业级、省市级、国家级各类评奖评优活动中,综合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在自我教育和管理中的表现,积极宣传奖助政策和优秀学生事迹,实现学生的思想品德“一票否决制”,让各项奖助政策宣传和优秀学生事迹进系、进班、到人,充分利用好“评优”“资助”的积极导向作用,客观、公平、公正地选出学生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

3.“校企协同”共育人

“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是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之一,是院校与企业在资源、社会教育力量上的一次主动协调、积极合作、形成合力的积极参试,以实现教育效果最优化,并根据学生表现评价育人成效。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协助企业挖掘“四大育人体系”。“文化育人体系”由企业环境构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用制度文化培养学生建立遵纪守法的紧迫感;用理念文化激发学生崇高理念的使命感;用行为文化促进学生人际交流的融入感;用物质文化促进学生树立质量意识的责任感。利用企业的“实训育人体系”发展企业实训德技并修的作用,将技能教育与职业素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利用企业“培训育人体系”对入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企业文化教育,实时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做好实习学生心理健康防护,利用企业“管理育人体系”,促使学生学习各类规章制度,提升适应能力。总之,企业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人才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要提高思想觉悟,提升育人水平,为更好地接住“三全育人”工作的接力棒做好准备。

在顶岗实习阶段,引导学生学习工匠精神,感悟精益求精的求索精神。在企业招聘之前提供育人方案,将诚信和创新教育融入到育人方案中,在毕业环节整个过程中,跟踪学生实习成长过程,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强思政教育,把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熔铸在综合素质培育中,养成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打好“协同”攻坚战,开拓企业育人新模式。

毕业环节,集中开展就业教育、感恩教育,组织开展优秀毕业生评选活动,发挥榜样引领带动作用,最后对毕业学生进行一次思想评价,并将这份评价转达到学生及其家长手中,让学生家长接好“三全育人”工作的接力棒。

三、全方位育人实现有机联动

(一)“七个联动”,育人形共鸣

以“大思政”思维融通“十大育人”体系。经过对“十大育人体系”的凝练总结,笔者结合“三全育人”工作实践,充分考虑各育人主体、育人要素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重构育人体系,以内容与载体、内容与方法、内容与培养对象之间的关系,结合育人主体的岗位职责,形成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联动、科研规范与科研育人联动、实践育人与文化育人联动、宣传思想与网络育人联动、心理育人与资助育人联动、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联动、党政联动推进组织育人”七个联动体系(如图3所示),构建起立体联动桥梁,共研、共建、共享育人要素,促进育人主体沟通交流。“七个联动”育人体系整合了育人资源、形成了育人共鸣、把握了育人规律、突出了党政引领,真正做到要素资源联动、思想方法联动、优势效果联动。

图3 “七个联动”

(二)家校“三联动”,育人达共识

家庭是培养学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要积极与学生父母联系,激发家庭育人的活力,提升家长育人的水平。如何加强家校联动,可以采用“三级联动”体系。

首先学校每学期给每位家长发放一封“致家长一封信”,全面介绍学校本学期的学生工作情况、明确家长在学生育人工作中的作用与意义、邀请家长给学校管理工作提建议,共建家校联动机制。

第二级是系部与家长的联系,坚持重大事项向家长通报,分专业给家长发放“系部致家长一封信”,介绍本专业的成就与工作,以及班级学生整体表现的总结评价,表扬优秀班级、指出不足班级,加强家长对学生在学校表现的认识。

最后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以班级线上家长会的形式对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督促家长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并对学生生活上给予关心关爱,对问题学生私下联系给予共同教育。同时开设家长线上学堂,对家长进行育人意识、方法、孩子身心特点等培训,积极将家长融入到学生育人工作中,形成家校共育,拓宽教育发展的格局。

(三)学校社会“三联动”,育人扩主题

首先整合社会资源,学校作为育人主体,积极挖掘地区育人基地、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等资源,积极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形成统一规划、分层实施、分类管理的实践育人体系,形成社会资源与学校实践活动的联动。

其次利用新媒体、网络资源平台,积极开发线上教学资源,将内容粒度从粗粒度转向细粒度,采用颗粒化管理,将爱国主义教育、德育、文化教育、工匠精神等资源颗粒化,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推送到学生手中,并采用创造性标题和画面,吸引学生观看学习,推动网络平台与学校教育内容的联动。

最后打造学校和社会联动的师资队伍,建立学校和社会联动长效机制,指定专人定期走访企业,联系社会资源,定期开展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育人资源,包括学校资源、社会资源、网络资源进行育人活动,推进优秀文化和文艺作品进校园,观测校园外部环境及网络环境,及时关注学生动态,避免一些错误行为出现,营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宣传舆论氛围。

猜你喜欢

全员三全育人育人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全员核酸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